翌日,早朝。
朝会之上,众臣云集。
今天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精神了许多。
昨日他写下遗诏之后,便前往皇宫内库中让值守太监清点了银两。
虽然这么多年来入不敷出,存银日少,但是削减支出之后,现在倒也还有十来万两银子。
太祖法宝充能一次,需要耗银三十万两,可用三次。
此行御驾亲征,肯定要备上至少六十万两白银。
保险起间,最好还是九十万两白银更为妥当。
危急时刻,保城九次,这样一来,守住攻势肯定能够做到。
内库只能拿出十万两银子,这样一来,需要向百官们筹集的银两数额,就是八十万两了。
‘国丈应该能够拿出十万两,其余阁臣尚书借三万两,这就够大半了。剩下的朝臣每人出一千两到五千两便绰绰有余,还能多一点出来带去犒赏三军!’
崇祯心中盘算着。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朝中的大臣尽管俸禄都不高,但是碳敬冰敬、年节礼奉样样不少,府中的浮财就能大大超出所需了。
等到上朝前的基本流程走完,问过奏折和需要商议的事情之后,崇祯便开口说道。
“闯贼将至,国难关头。然而御驾亲征,尚有所缺。国库内库,双双亏空,不知诸位大臣可有良策?”
国库亏空?
听见这句话,百官们的脸色都有些微妙。
“陛下,曾以为当加征剿饷。国难当头,应当万众团结一心,况且征饷以抗敌军,也是在为民平乱。”
“敌军都要打进宣府了,哪里还来得及征饷?”
“那不如在京城之中紧急加派?”
“陛下万万不可,当下正是敌军攻城之时,若强征军饷,伤了民心士气,坚守必然更难。”
“是否可以轮休军队,让休息的军队不领饷银?”
“孙大人此言荒谬,战时岂可如此玩笑?如若这般苛待军队,怕不是有哗变之忧!”
......
文武百官提出来的建议,要么是缩减开支,要么是在百姓的头上扣钱出来,这显然都不合时宜。
乱糟糟讨论了好一会儿,没有结果之后,争论的声音也慢慢停了下来。
崇祯等所有人都不再说话,这才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诸位大臣回应都相当热情,不过当下的时机已经不适宜于这些方法了。筹集饷银朕倒是有一个想法,卿等可愿听听朕的主意?”
这话一出,殿下的大臣们自然都是纷纷恭敬应许。
他们也看出了,皇上这是早有注意。
不过,当下的财务困境在他们看来都难解,久居深宫的皇上能够有什么解决办法?
“当下虽然国库空虚,然而挺过此关之后,无需多久,国库便能再次充盈。卿等可认同?”
“唯。”
“陛下所言甚是。”
“既然如此,朕便以大明的名义,向诸位大臣借些银两,等到来年税银收上之后,便立即归还,如何?”
崇祯期待地看着下面的群臣。
虽然现在闯贼已经打到了宣府,但是目前闯贼的势力也就是在河南一片而已。
江南等税收重地,仍然在官府的掌控之下。
只要能够打退敌人,那么来年税收是一定能够还得上的。
但是太和殿下,群臣却一片死寂。
听了这番话,昨天特地关心了遗诏内容的那些臣子,心中瞬间有恍然大悟之感。
原来,皇上特地搬出太祖就是为了从他们身上捞钱?
想到这里,不少臣子心中都满满的不忿。
从来都是他们从国家从朝廷里面捞钱,现在崇祯居然想让他们填补银粮空缺,未免太过分了!
“借款金额以三万两为上等,官阶四品以下者,每人千两即可。”
见没人说话,崇祯又补充了一句。
但这次崇祯话音刚落,却见首辅便当下上前一步,拱手示意。
见此,崇祯眼前一亮。
“首辅这是准备当先相借,以为群臣表率?”
“正是!臣愿将家产全部上交,以助国家!”
首辅魏藻德朗声开口。
一听此言,不止是崇祯,连周围的其他大臣都满眼惊愕的看着首辅,端坐龙椅的崇祯当下就要称好!
但却听魏藻德接着说道:“臣这么多年以来,积攒的全部家当约有五百余两,臣愿领借五百两!”
“你说多少?!”
崇祯闻言,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臣之清名有口皆知,为官几十年所积攒的,也不过此五百两而已。若陛下还需更多,也可稍等些许时日。老臣在京城中还有一处府邸,加以急售,可以将卖房的钱也借给皇上。”
“魏大人当真清廉啊!”
“我辈表率!”
“臣愿捐出全副家当三百两以助国安!”
魏藻德这话一说,其他官员全都被打开了话匣。
赞叹清廉的,言语激昂表示同样要捐出全部家当的,应有尽有。
不少人身上明明穿着绫罗绸缎,口中却说着全家的家当,都只有三百两银子。
要是按照他们这样来,那他崇祯抹下面子开口向臣子们借钱,岂不是总共都不一定能借到万两?
想到这里,崇祯整张脸都气得涨红。
“平日里你们收授的碳敬冰敬,节礼火耗呢?怎么可能全部家当只有数百两?!”
“陛下冤枉啊!臣等平时最多也就是收那么一车炭或者一筐冰,以供日常消耗。节礼更只是日常往来,哪里来的结余?俸禄本来便不多,居京城大不易,几百两银子已是多年以来的积蓄了!”
崇祯这话一说立马便有前排的大臣予以反驳。
有明一朝,俸禄本就出了名的低。哪怕是官至一品,纯靠俸禄也不过养活一家十几口人而已。
正一品的俸禄一月也不过八十七石,正二品便只有六十一石,正三品更是只有三十五石。
一石等同于一担大米,万历年间,两担大米也就一两银子。
户部尚书这样一回怼,崇祯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殿下的群臣们全都一服清廉刚正,只有俸禄这一个收入来源的样子,他要是硬说他们有其他收入来源,岂不就是在说他们贪污受贿?
这些大臣咬死了没钱,他又该怎么办?
诶,国丈!
崇祯看向一旁一言不发的国丈,突然眼前一亮。
对啊,国丈可是京城中知名的豪富之家,积累之下家财必然不少,甚至当下皇宫里的侍女都是他找国丈府上借的。
既然群臣不愿出力,让国丈带头领借,不就好了吗?
一旦有国丈打开困局,家中田粮广的官员,他都得硬生生强行借一波。
只要太祖法宝能用,这次敌寇入侵绝对可以守下来!
朝会之上,众臣云集。
今天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精神了许多。
昨日他写下遗诏之后,便前往皇宫内库中让值守太监清点了银两。
虽然这么多年来入不敷出,存银日少,但是削减支出之后,现在倒也还有十来万两银子。
太祖法宝充能一次,需要耗银三十万两,可用三次。
此行御驾亲征,肯定要备上至少六十万两白银。
保险起间,最好还是九十万两白银更为妥当。
危急时刻,保城九次,这样一来,守住攻势肯定能够做到。
内库只能拿出十万两银子,这样一来,需要向百官们筹集的银两数额,就是八十万两了。
‘国丈应该能够拿出十万两,其余阁臣尚书借三万两,这就够大半了。剩下的朝臣每人出一千两到五千两便绰绰有余,还能多一点出来带去犒赏三军!’
崇祯心中盘算着。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朝中的大臣尽管俸禄都不高,但是碳敬冰敬、年节礼奉样样不少,府中的浮财就能大大超出所需了。
等到上朝前的基本流程走完,问过奏折和需要商议的事情之后,崇祯便开口说道。
“闯贼将至,国难关头。然而御驾亲征,尚有所缺。国库内库,双双亏空,不知诸位大臣可有良策?”
国库亏空?
听见这句话,百官们的脸色都有些微妙。
“陛下,曾以为当加征剿饷。国难当头,应当万众团结一心,况且征饷以抗敌军,也是在为民平乱。”
“敌军都要打进宣府了,哪里还来得及征饷?”
“那不如在京城之中紧急加派?”
“陛下万万不可,当下正是敌军攻城之时,若强征军饷,伤了民心士气,坚守必然更难。”
“是否可以轮休军队,让休息的军队不领饷银?”
“孙大人此言荒谬,战时岂可如此玩笑?如若这般苛待军队,怕不是有哗变之忧!”
......
文武百官提出来的建议,要么是缩减开支,要么是在百姓的头上扣钱出来,这显然都不合时宜。
乱糟糟讨论了好一会儿,没有结果之后,争论的声音也慢慢停了下来。
崇祯等所有人都不再说话,这才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诸位大臣回应都相当热情,不过当下的时机已经不适宜于这些方法了。筹集饷银朕倒是有一个想法,卿等可愿听听朕的主意?”
这话一出,殿下的大臣们自然都是纷纷恭敬应许。
他们也看出了,皇上这是早有注意。
不过,当下的财务困境在他们看来都难解,久居深宫的皇上能够有什么解决办法?
“当下虽然国库空虚,然而挺过此关之后,无需多久,国库便能再次充盈。卿等可认同?”
“唯。”
“陛下所言甚是。”
“既然如此,朕便以大明的名义,向诸位大臣借些银两,等到来年税银收上之后,便立即归还,如何?”
崇祯期待地看着下面的群臣。
虽然现在闯贼已经打到了宣府,但是目前闯贼的势力也就是在河南一片而已。
江南等税收重地,仍然在官府的掌控之下。
只要能够打退敌人,那么来年税收是一定能够还得上的。
但是太和殿下,群臣却一片死寂。
听了这番话,昨天特地关心了遗诏内容的那些臣子,心中瞬间有恍然大悟之感。
原来,皇上特地搬出太祖就是为了从他们身上捞钱?
想到这里,不少臣子心中都满满的不忿。
从来都是他们从国家从朝廷里面捞钱,现在崇祯居然想让他们填补银粮空缺,未免太过分了!
“借款金额以三万两为上等,官阶四品以下者,每人千两即可。”
见没人说话,崇祯又补充了一句。
但这次崇祯话音刚落,却见首辅便当下上前一步,拱手示意。
见此,崇祯眼前一亮。
“首辅这是准备当先相借,以为群臣表率?”
“正是!臣愿将家产全部上交,以助国家!”
首辅魏藻德朗声开口。
一听此言,不止是崇祯,连周围的其他大臣都满眼惊愕的看着首辅,端坐龙椅的崇祯当下就要称好!
但却听魏藻德接着说道:“臣这么多年以来,积攒的全部家当约有五百余两,臣愿领借五百两!”
“你说多少?!”
崇祯闻言,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臣之清名有口皆知,为官几十年所积攒的,也不过此五百两而已。若陛下还需更多,也可稍等些许时日。老臣在京城中还有一处府邸,加以急售,可以将卖房的钱也借给皇上。”
“魏大人当真清廉啊!”
“我辈表率!”
“臣愿捐出全副家当三百两以助国安!”
魏藻德这话一说,其他官员全都被打开了话匣。
赞叹清廉的,言语激昂表示同样要捐出全部家当的,应有尽有。
不少人身上明明穿着绫罗绸缎,口中却说着全家的家当,都只有三百两银子。
要是按照他们这样来,那他崇祯抹下面子开口向臣子们借钱,岂不是总共都不一定能借到万两?
想到这里,崇祯整张脸都气得涨红。
“平日里你们收授的碳敬冰敬,节礼火耗呢?怎么可能全部家当只有数百两?!”
“陛下冤枉啊!臣等平时最多也就是收那么一车炭或者一筐冰,以供日常消耗。节礼更只是日常往来,哪里来的结余?俸禄本来便不多,居京城大不易,几百两银子已是多年以来的积蓄了!”
崇祯这话一说立马便有前排的大臣予以反驳。
有明一朝,俸禄本就出了名的低。哪怕是官至一品,纯靠俸禄也不过养活一家十几口人而已。
正一品的俸禄一月也不过八十七石,正二品便只有六十一石,正三品更是只有三十五石。
一石等同于一担大米,万历年间,两担大米也就一两银子。
户部尚书这样一回怼,崇祯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殿下的群臣们全都一服清廉刚正,只有俸禄这一个收入来源的样子,他要是硬说他们有其他收入来源,岂不就是在说他们贪污受贿?
这些大臣咬死了没钱,他又该怎么办?
诶,国丈!
崇祯看向一旁一言不发的国丈,突然眼前一亮。
对啊,国丈可是京城中知名的豪富之家,积累之下家财必然不少,甚至当下皇宫里的侍女都是他找国丈府上借的。
既然群臣不愿出力,让国丈带头领借,不就好了吗?
一旦有国丈打开困局,家中田粮广的官员,他都得硬生生强行借一波。
只要太祖法宝能用,这次敌寇入侵绝对可以守下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最新章节,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最新章节,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