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抄家事了,裴少淮入宫回禀。他向皇帝出示王高庠的那沓信,并请皇帝将最后一封信赐予他。
皇帝沉思片刻,应道:“朕允了。”
官家忌惮的不是所谓血脉,忌惮的是造反祸乱之心。
裴少淮出宫时天已蒙蒙发暗,走前头为他提灯的是个陌生的老内官,谨慎少语,一边顾着提灯笼,一边偷瞥裴少淮的步幅,生怕走得过快或是过慢。
“公公只管往前走就是了,不必如此拘谨。”裴少淮道。
“大人仁慈。”老内官低声应道,“不过,谨小慎微本就是奴婢等该做的。”谨小慎微才能在这座宫城里活下去,有幸老死。
行至太和殿前,庆祝万寿节所用的彩旗、彩帐、花台还未来得及拆除,在昏暗的天色里,干巴巴地杵在空旷的场坪中。
宫人们忙忙碌碌,有的提着灯笼,有的端水提水,神情木讷、余惊犹在,正忙着把宫墙上、青砖地板上的污秽清理干净。
想来等翌日天亮,日光再次照入这座宫城,一切又将如初。
过了文华殿,往东向东华门走,老内官走的是大道,而裴少淮险些习惯性拐入一条小道。即便知道萧瑾是罪有应得、不值得可怜,可一路出宫,还是忍不住念起过往的场景,念起萧瑾一边提着灯笼一边笑吟吟与他闲谈,“裴大人,走这条小径近一些”仿若还在耳畔回响。
萧瑾被赐死了。
裴少淮不好问皇帝个中细节,但听燕缇帅说,与萧瑾一同被赐死的,还有一位后宫妃嫔,这位康嫔长得颇有几分异域风情,入宫二十余年了,不甚受宠。
至于皇后、淮王,想来皇帝顾及皇家脸面,未必会下死手,大概率会废了皇后,将淮王永世关在凤阳高墙内。
裴少淮觉得头疼得慌,不愿再去想这些事。
出了东华门,华灯初上,宫内动荡一日,宫外万事太平,闻着不知何处吹来的寻常人家烟火味,裴少淮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爹爹——”一声清脆的呼唤。
裴少淮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亮着一大两小三盏灯笼。
妻儿提灯来相迎,三两点光,夜如昼。
裴少淮略愣了愣,而小南和小风已经奔过来,一把扑进了他的怀里,呜咽里声声喊着“爹爹”。
“没事了,一切都好了,爹爹回来了。”裴少淮抚摸两个孩子的头哄道。
裴少淮牵着儿女来到妻子跟前,杨时月先是查看丈夫手上、脖上有没有伤痕,而后两行清泪滑落,道:“瘦了……”未必是丈夫真的瘦了,只是许久的担忧与思念,还有事后的几分委屈,化作了这寻常的两个字。
“这段时日叫夫人受委屈了。”裴少淮替杨时月拭去泪水,道,“我们回家罢。”
车厢里叙温情,车厢外夜色渐渐变深,待一声“吁”马车停下,裴少淮揭开车帘时,发现马车未停在伯爵府门前,而是来到了徐府。
夫妻相处多年,杨时月太了解丈夫了,她道:“官人且进去探望探望,叫段夫子安心罢。”
又言:“杨家、几个姐夫家,我已叫人去传过话了,等官人办完大事,等二弟也回来了,大家再聚也不迟。”唯独段夫子这里不能耽搁。
让段夫子心安,也是让裴少淮心安。
裴少淮点点头,从马车上一跃而下,前去敲门。当手握着门环时,一晃神间门,想起幼年求学时,兄弟二人每日早晨过来,总要踮着脚尖才能够到这门环。
岁月把门环磨得光滑圆润。
……
……
大庆虽胜券在握,然而对家所布的局,也并非全无威胁。
这日早朝,百官上殿,廷下稀稀疏疏,不再拥挤。
三疆战情同时来报——
在西北疆,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已经明确联手,各部正在集结精锐兵马,遴选统帅,准备率兵南下,压近西北边境,与大庆西北边军在防线两侧对峙。因为战事一触即发,早几年好不容易开设的茶马贸易关口,不得不暂时闭关。
鞑靼能集结多少兵力,前线还在探查。三大部联手,又以骑兵居多,这股势力不说直接冲破层层防守、直达京都,但夺下西北疆、扰乱秦晋却是够够的了。
辽东方向,山海关外传来急报,大金在辽河以北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正在往南行进,抚顺城已经失守。
按照金军这个势头,他们是想趁鞑靼冲闯西北疆之机,打大庆一个措手不及。金军只要以抚顺为据点,冲破关宁锦防线,千军万马便可通过山海关,直逼京都。
不仅西北、辽东两个方向生乱,东海也有战况。
应天府来报,京中发生宫变的同时,金陵城里同步也发生了宫变,淮王留在金陵旧城的爪牙占据了皇宫。对家早早放出消息,东海外的倭寇知晓乱中有利可图,正率船队而来。
应天府有操江都御史、凤阳府尹、应天府尹三位大员镇守,平定宫乱不过是时间门问题。怕就怕在叛臣走投无路之下,与海上倭寇来个里应外合,致使整座城沦陷。
这三条战报,若是单单某一条,大庆不足为惧。问题在于战况同时发生,三边压境。
京畿周围有四十万禁军等待皇帝发号施令,四十万大军足以逼退西北疆的鞑靼,也足以从山海关北上,逼退金军,夺回辽东重地。可是这四十万禁军兵分两路,一路支援西北,一路镇守山海关,局势如何发展则未必了。
再者,禁军全数派出,京都岂不只剩一个空壳?这对皇家而言,是兵家大忌。
如此危急的战况下,少不了有臣子谏言南撤——暂时从京都撤至陪都,保存实力,等到局势明晰了,再图收复失地。
这听起来是最稳妥的办法。
皇帝勃然大怒,抓起身边的东西便往下砸,斥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时南迁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皇帝站在台阶上,怒视众人,呼道:“凡是主张南迁者,皆为奸人,斩立决!我大庆断没有不战而退的道理。”
“把禁军尽数派出去,京中不留一兵一卒。”皇帝令道,他指着金灿灿的龙椅,继续道,“这把龙椅可以换人来坐,但绝不可换异族来坐!禁军可以不守皇城,但不可不守我大庆疆土!”
既是皇帝与裴少淮布的一个局,他们又岂会毫无准备,让金军真的压境,逼得大庆不得不南迁?
皇帝今日这番话本就是局中的一环,为的是把事情传出去,激起边关将士的斗志,让大庆百姓心安。
裴少淮从后世穿越而来,当他站在底下,听了皇帝发自肺腑、十足威严的一番话,亦不由生出“幸得明君”的感慨。
这片土地吃的教训确实足够多了,若是万事总想退一步,总有退无可退的时候。
“裴爱卿,你如何看?”皇帝点名问道。
裴少淮出列,应道:“臣以为应当再给张阁老他们一点时间门,只要西北疆太平无事,重启茶马交易,金军决不敢再往前一步。”
一个月以前,少津、张阁老、兵部尚书陈功达,还有兵部众多要员和邹老门生,被“发配西北充军”,这可不单单是为了演戏而已。
若论用兵出兵,张阁老、陈功达深谙兵法,必能率领边军有效牵制鞑靼骑兵。等到与鞑靼言和,在边境开关贸易时,又有邹老门生巧用钱法锁住鞑靼命脉。
裴少淮以为,弟弟事成的可能性虽不敢说十成,但也有七八成。
至于海上的倭寇,裴少淮与他们交过手,心知只要水师出动大船,便已胜了一半。再者,在徐家的巧舌生莲的游说之下,毛利家已有几分归顺之心,只要借贸易推动毛利与丰臣两姓争霸不断,何惧其成为大患?一个窝容不下两条狗。
“善。”皇帝当廷下令道,“传朕旨意,唱响五军,朕将挂帅亲征,与我大庆百万将士,共守疆土!”
“臣誓死追随皇上。”群臣合道。
……
夜里,星汉灿烂,璀璨争辉。
裴少淮与学生吴见轻站在北山观星台上,夜观星象。
看到岁星、辰星升起,荧惑星远离心宿,吴见轻欢喜道:“先生,学生也没有算错,七月并无所谓‘荧惑守心’的凶兆,而是‘五星连珠’的大吉兆。”
又道:“事实胜于雄辩,终于可以为先生洗脱‘灾星’的骂名了。”
察觉到裴少淮心绪淡淡,并无欢喜之意,吴见轻安静下来,问道:“先生不高兴吗?”
“高兴。”裴少淮应道,“但是,是为你证实了你祖父的推测而高兴,而非因为洗脱骂名。”
裴少淮并不在意“灾星”的骂名,如果可以,他甚至希望荧惑守心可以成真。这样,至少可以告诉一部分人,大庆的太平昌盛是靠人人努力而换来的,而非天象。
盛是因为人,乱也是因为人。
一个星象决定不了大庆的命运。
裴少淮望着满天繁星,感慨道:“慢慢来罢……”
他身畔的吴见轻亦若有所思,祖父说过要守心,先生这种不惧骂名,愿以一己之身打破谣言,便是祖父说的“事在人为”罢。
……
不管天象有用还是无用,几日之后,西北疆传回捷报。
鞑靼三大部派出先遣部队,试图冲闯大同,试探大庆的兵力,结果被大庆边军轻松击溃,生擒活捉三分之一的兵马。
且秦晋之地的民乱已平定,边军粮草充足。
鞑靼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战事,重新考虑要不要被金人利用、致使全族陷入更加险恶的境地。
毕竟眼下寒冬未来,他们并非完全活不下去,与大庆保持贸易,或还有几分生机。冲闯大庆,即便夺下秦晋之地,也是两败俱伤,捞不到足够的粮食。:,,
皇帝沉思片刻,应道:“朕允了。”
官家忌惮的不是所谓血脉,忌惮的是造反祸乱之心。
裴少淮出宫时天已蒙蒙发暗,走前头为他提灯的是个陌生的老内官,谨慎少语,一边顾着提灯笼,一边偷瞥裴少淮的步幅,生怕走得过快或是过慢。
“公公只管往前走就是了,不必如此拘谨。”裴少淮道。
“大人仁慈。”老内官低声应道,“不过,谨小慎微本就是奴婢等该做的。”谨小慎微才能在这座宫城里活下去,有幸老死。
行至太和殿前,庆祝万寿节所用的彩旗、彩帐、花台还未来得及拆除,在昏暗的天色里,干巴巴地杵在空旷的场坪中。
宫人们忙忙碌碌,有的提着灯笼,有的端水提水,神情木讷、余惊犹在,正忙着把宫墙上、青砖地板上的污秽清理干净。
想来等翌日天亮,日光再次照入这座宫城,一切又将如初。
过了文华殿,往东向东华门走,老内官走的是大道,而裴少淮险些习惯性拐入一条小道。即便知道萧瑾是罪有应得、不值得可怜,可一路出宫,还是忍不住念起过往的场景,念起萧瑾一边提着灯笼一边笑吟吟与他闲谈,“裴大人,走这条小径近一些”仿若还在耳畔回响。
萧瑾被赐死了。
裴少淮不好问皇帝个中细节,但听燕缇帅说,与萧瑾一同被赐死的,还有一位后宫妃嫔,这位康嫔长得颇有几分异域风情,入宫二十余年了,不甚受宠。
至于皇后、淮王,想来皇帝顾及皇家脸面,未必会下死手,大概率会废了皇后,将淮王永世关在凤阳高墙内。
裴少淮觉得头疼得慌,不愿再去想这些事。
出了东华门,华灯初上,宫内动荡一日,宫外万事太平,闻着不知何处吹来的寻常人家烟火味,裴少淮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爹爹——”一声清脆的呼唤。
裴少淮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亮着一大两小三盏灯笼。
妻儿提灯来相迎,三两点光,夜如昼。
裴少淮略愣了愣,而小南和小风已经奔过来,一把扑进了他的怀里,呜咽里声声喊着“爹爹”。
“没事了,一切都好了,爹爹回来了。”裴少淮抚摸两个孩子的头哄道。
裴少淮牵着儿女来到妻子跟前,杨时月先是查看丈夫手上、脖上有没有伤痕,而后两行清泪滑落,道:“瘦了……”未必是丈夫真的瘦了,只是许久的担忧与思念,还有事后的几分委屈,化作了这寻常的两个字。
“这段时日叫夫人受委屈了。”裴少淮替杨时月拭去泪水,道,“我们回家罢。”
车厢里叙温情,车厢外夜色渐渐变深,待一声“吁”马车停下,裴少淮揭开车帘时,发现马车未停在伯爵府门前,而是来到了徐府。
夫妻相处多年,杨时月太了解丈夫了,她道:“官人且进去探望探望,叫段夫子安心罢。”
又言:“杨家、几个姐夫家,我已叫人去传过话了,等官人办完大事,等二弟也回来了,大家再聚也不迟。”唯独段夫子这里不能耽搁。
让段夫子心安,也是让裴少淮心安。
裴少淮点点头,从马车上一跃而下,前去敲门。当手握着门环时,一晃神间门,想起幼年求学时,兄弟二人每日早晨过来,总要踮着脚尖才能够到这门环。
岁月把门环磨得光滑圆润。
……
……
大庆虽胜券在握,然而对家所布的局,也并非全无威胁。
这日早朝,百官上殿,廷下稀稀疏疏,不再拥挤。
三疆战情同时来报——
在西北疆,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已经明确联手,各部正在集结精锐兵马,遴选统帅,准备率兵南下,压近西北边境,与大庆西北边军在防线两侧对峙。因为战事一触即发,早几年好不容易开设的茶马贸易关口,不得不暂时闭关。
鞑靼能集结多少兵力,前线还在探查。三大部联手,又以骑兵居多,这股势力不说直接冲破层层防守、直达京都,但夺下西北疆、扰乱秦晋却是够够的了。
辽东方向,山海关外传来急报,大金在辽河以北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正在往南行进,抚顺城已经失守。
按照金军这个势头,他们是想趁鞑靼冲闯西北疆之机,打大庆一个措手不及。金军只要以抚顺为据点,冲破关宁锦防线,千军万马便可通过山海关,直逼京都。
不仅西北、辽东两个方向生乱,东海也有战况。
应天府来报,京中发生宫变的同时,金陵城里同步也发生了宫变,淮王留在金陵旧城的爪牙占据了皇宫。对家早早放出消息,东海外的倭寇知晓乱中有利可图,正率船队而来。
应天府有操江都御史、凤阳府尹、应天府尹三位大员镇守,平定宫乱不过是时间门问题。怕就怕在叛臣走投无路之下,与海上倭寇来个里应外合,致使整座城沦陷。
这三条战报,若是单单某一条,大庆不足为惧。问题在于战况同时发生,三边压境。
京畿周围有四十万禁军等待皇帝发号施令,四十万大军足以逼退西北疆的鞑靼,也足以从山海关北上,逼退金军,夺回辽东重地。可是这四十万禁军兵分两路,一路支援西北,一路镇守山海关,局势如何发展则未必了。
再者,禁军全数派出,京都岂不只剩一个空壳?这对皇家而言,是兵家大忌。
如此危急的战况下,少不了有臣子谏言南撤——暂时从京都撤至陪都,保存实力,等到局势明晰了,再图收复失地。
这听起来是最稳妥的办法。
皇帝勃然大怒,抓起身边的东西便往下砸,斥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时南迁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皇帝站在台阶上,怒视众人,呼道:“凡是主张南迁者,皆为奸人,斩立决!我大庆断没有不战而退的道理。”
“把禁军尽数派出去,京中不留一兵一卒。”皇帝令道,他指着金灿灿的龙椅,继续道,“这把龙椅可以换人来坐,但绝不可换异族来坐!禁军可以不守皇城,但不可不守我大庆疆土!”
既是皇帝与裴少淮布的一个局,他们又岂会毫无准备,让金军真的压境,逼得大庆不得不南迁?
皇帝今日这番话本就是局中的一环,为的是把事情传出去,激起边关将士的斗志,让大庆百姓心安。
裴少淮从后世穿越而来,当他站在底下,听了皇帝发自肺腑、十足威严的一番话,亦不由生出“幸得明君”的感慨。
这片土地吃的教训确实足够多了,若是万事总想退一步,总有退无可退的时候。
“裴爱卿,你如何看?”皇帝点名问道。
裴少淮出列,应道:“臣以为应当再给张阁老他们一点时间门,只要西北疆太平无事,重启茶马交易,金军决不敢再往前一步。”
一个月以前,少津、张阁老、兵部尚书陈功达,还有兵部众多要员和邹老门生,被“发配西北充军”,这可不单单是为了演戏而已。
若论用兵出兵,张阁老、陈功达深谙兵法,必能率领边军有效牵制鞑靼骑兵。等到与鞑靼言和,在边境开关贸易时,又有邹老门生巧用钱法锁住鞑靼命脉。
裴少淮以为,弟弟事成的可能性虽不敢说十成,但也有七八成。
至于海上的倭寇,裴少淮与他们交过手,心知只要水师出动大船,便已胜了一半。再者,在徐家的巧舌生莲的游说之下,毛利家已有几分归顺之心,只要借贸易推动毛利与丰臣两姓争霸不断,何惧其成为大患?一个窝容不下两条狗。
“善。”皇帝当廷下令道,“传朕旨意,唱响五军,朕将挂帅亲征,与我大庆百万将士,共守疆土!”
“臣誓死追随皇上。”群臣合道。
……
夜里,星汉灿烂,璀璨争辉。
裴少淮与学生吴见轻站在北山观星台上,夜观星象。
看到岁星、辰星升起,荧惑星远离心宿,吴见轻欢喜道:“先生,学生也没有算错,七月并无所谓‘荧惑守心’的凶兆,而是‘五星连珠’的大吉兆。”
又道:“事实胜于雄辩,终于可以为先生洗脱‘灾星’的骂名了。”
察觉到裴少淮心绪淡淡,并无欢喜之意,吴见轻安静下来,问道:“先生不高兴吗?”
“高兴。”裴少淮应道,“但是,是为你证实了你祖父的推测而高兴,而非因为洗脱骂名。”
裴少淮并不在意“灾星”的骂名,如果可以,他甚至希望荧惑守心可以成真。这样,至少可以告诉一部分人,大庆的太平昌盛是靠人人努力而换来的,而非天象。
盛是因为人,乱也是因为人。
一个星象决定不了大庆的命运。
裴少淮望着满天繁星,感慨道:“慢慢来罢……”
他身畔的吴见轻亦若有所思,祖父说过要守心,先生这种不惧骂名,愿以一己之身打破谣言,便是祖父说的“事在人为”罢。
……
不管天象有用还是无用,几日之后,西北疆传回捷报。
鞑靼三大部派出先遣部队,试图冲闯大同,试探大庆的兵力,结果被大庆边军轻松击溃,生擒活捉三分之一的兵马。
且秦晋之地的民乱已平定,边军粮草充足。
鞑靼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战事,重新考虑要不要被金人利用、致使全族陷入更加险恶的境地。
毕竟眼下寒冬未来,他们并非完全活不下去,与大庆保持贸易,或还有几分生机。冲闯大庆,即便夺下秦晋之地,也是两败俱伤,捞不到足够的粮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最新章节,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最新章节,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