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棠没急着去杼原街, 刚回来,也得给人时间歇一歇。

  她对梧枝道:“你回去吧,给你一日假, 银子好好收着,不放心的话可以存银庄。”

  这些话是从前怀兮对她说过, 现在又告诉梧枝了。

  梧枝眼神明亮,恨不得发誓表决心, 她觉得姜棠实在是太好了,这可是银子呀。

  她就是个绣房的小绣娘,何德何能, 能给主子办事的时候自己赚钱。

  梧枝谢恩之后就回下人房了,也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这样的好事。

  次日, 姜棠去了趟杼原街,她先看了静墨佩兰,然后才去的刘家。

  刘扬正在洗衣裳, 刘大嫂和刘大婶去出摊了, 这会儿没在家里。

  刘二郎去了书院,最小的那个姐姐带着, 姐妹俩坐在树下翻花绳。

  听见敲门声, 三人齐齐抬起头,刘大妮喊了声姜姨,刘扬先把手上的水冲干净,理了理衣裳,道:“东家来了。”

  刘扬:“东家先进去坐, 大妮去沏茶。”

  说完他便回屋拿账本还有带回来的银子和宝石了, 账本锁着, 家里人他都没给看, 除了账本,两张一百两的银票三十多两碎银子,是卖皮毛换的。

  刘大妮倒完茶水就出去了,等人走远,刘扬才慢慢道:“皮毛大概有一百二十三张,有牛皮羊皮,还有两张老虎皮,一共买了二百三十六两。”

  “换回来的宝石和玉石都在这儿,静墨姑娘和佩兰姑娘帮着看的。”刘大郎也不认识这些东西,静墨佩兰说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

  看着亮闪闪的,就是不知道值多少钱。

  其他的账本上写的很清楚,租车花了十两银子,请的四个镖头每人四两银子,路上吃饭住客栈花了十五两,主要是住客栈花的多,不过也是省着的。

  客栈都是梧枝三人住一间,镖头两人一间,刘大郎和自己人两人一间,男子占的地方大些,但就是这样还花了不少。

  其余的打点关系用了几两银子,来回一趟就下去了五十两。

  姜棠给了五百两银子,剩下的全用来进货了。

  刘扬心里也忐忑,他自己买了差不多五十两银子的东西,皮毛卖了二十多两,剩下的玉石还不知道能不能换钱呢。

  姜棠看账本都对的上,她道:“这趟辛苦了。”

  刘扬不自在地挠了挠头,“辛苦说不上,也涨了不少见识呢。”

  姜棠:“这些我想法子出手,你那边需不需要帮忙。”

  刘扬自己还带了五十两银子的东西,他不认得这些,姜棠能帮忙就再好不过了。

  他没推脱,“那有劳了。”

  姜棠把东西带上先回了趟家,她这边的有三匣子,其中两个不是特别大,两只手那么大的底儿,三指宽的高,里面慢慢当当五颜六色的石头,加起来二十多颗,中间用鸭绒隔着。

  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还有些看着不像宝石的,应该是玛瑙玉石。

  另一个匣子很大,里面有两块玉石料子,可以打手镯之类的,暂且估算不出价钱。

  姜棠选了两样,先去当铺看了看。

  顾筱那边能收,可是做生意不能光指着别人,姜棠自己也得心里有数。

  去当铺那边一问,老板说这样的石头一颗四五十两的样子,宝石值钱,但也没那么值钱,说到底,还得师傅把它们做成首饰,价钱才能往上翻几番。

  姜棠又去几家首饰铺子看了看,这个都收,价钱比当铺的高一些,问清楚后,她才去见顾筱。

  顾筱看着这些眼睛有些直,她喜欢做首饰,自然喜欢宝石。她也没问姜棠是哪儿来的,而是沉浸在流光溢彩的颜色中。

  顾筱看了一会儿,目光撕下来,道:“得一颗一颗估算价钱,我请师傅过来。”

  多宝阁有专门做首饰的师傅,拿着一个小小的放大镜,一个一个地看,光姜棠在别处看的两颗,价钱就高五六两银子,比其他的首饰铺子还高一些。

  师傅看石头的功夫,姜棠和顾筱就在一旁喝茶,差不多半个时辰,便把所有的宝石连着两块玉石的价钱算出来了。

  宝石一颗在五十五两到八十两之间,总共二十三颗,加起来是一千六百八十两银子。

  两块玉石水色一般,但胜在足够大,可以打一套首饰,能打一对镯子一件玉佩一套头面,剩下的边角料还能做笔洗摆饰,都能卖钱。

  收这些东西也是生意,做好的能卖出去就是赚钱,卖不出去就是赔钱,不止看石头,还看师傅的手艺。

  大师傅给两块玉石估了价,一块六百五十两,一块八百五十两。

  知道姜棠是熟人,两边也有生意往来,所以价钱还算良心。

  价钱估完了,顾筱问:“你慢慢想,若是出,多宝阁是最合适的地方。”

  这些东西姜棠留着没什么用,若是家中玉雕师傅,留着还能做传家宝,可不会做这些的,留着连摆设都算不上。

  姜棠自然想要银子,她道:“出了吧。”

  顾筱把一样一样登记在册,在她们眼中,每样石头都有名字,记好名字和大小,再写上价钱,最后一合就好了。

  总共是三千一百八十两银子。

  顾筱挺高兴的,她道:“等东西打好,我送你一样小的吧。”

  大件卖钱,边角料可以做小物件,到时送姜棠一些,日后再有这种料子还能卖给她。

  姜棠也把刘扬的出了,总共二百九十两银子。

  抛去本钱,给刘大郎的应该是一千零八十五两,她这一趟赚了一千八百五十五两银子,一个多月,委实不少。

  去西北能赚钱,倘若本钱再多一点,利润还能翻好几倍。

  这是极少人发现的商机。

  姜棠一边为赚钱高兴一边为即将到来的西北之行高兴,她也想去看看,见识见识不同的风光。

  想起顾见山给她写的信,上面并未说西北多好,但他是盼着那里越来越繁华的,这些,她能做到。

  姜棠回了一趟杼原街,把属于刘扬的分成给他,然后又给佩兰静墨一人包了五两银子的红包。

  只不过两人打死不要,这一趟赚了不少呢,吃和住都是姜棠的,哪儿还好意思再要钱。

  若下次还能跟着去就很好了,做人得知足。

  姜棠道:“先歇半个月,下次的时间再定,这一趟辛苦你们了。”

  回来指定得歇歇,再看看家里人,半个月很快就过去。

  姜棠会去西北先安顿,卖东西最好有铺子有仓库,这样一来那边也得留人。

  佩兰静墨也不知说什么好,一方面为姜棠记着她们的情谊感动,另一方面又为所见所闻震惊,原来侯府之外盛京之外还有那么广阔的天地。

  这一行虽帮了忙,却也不是大忙,而且,这些事其他人也能做。

  两人只靠二十两银子就赚了九十多两,若是靠月钱,得从出生起就在侯府干活。

  最难得的是姜棠还愿意用她们。

  静墨道:“这次是因为你,我们也没什么好招待的,所以在赢天下订了一桌酒席,千万别推辞。”

  都这么说了,姜棠自然点头答应。

  一趟西北之行赚了将近两千两银子,难怪走商辛苦却有那么多人愿意跑。

  越是难做的生意,回报和收益越高。

  姜棠回去之后给顾见山写了封信,写了做生意的事,又隐晦地提了提自己想去寮城越城看看。

  她不知道顾见山是什么想法,是觉得自己受不住辛苦还是觉得她去不成西北,留在盛京安稳自在,只等着他回来就好了。

  可这一辈子有多少年可以等,若是顾见山不愿意,那她就自已去,去西北之后也不看他,只管做生意。

  写完信,姜棠把顾见山放了放,而是把账本写的更清楚些,又写了份文书,好找陆锦瑶安阳谈入股的事儿。

  小吃街开了一个多月了,租金收了前三个月的,如今总共租出去二十一个摊位,除了多宝阁走的分成,其余的都是整租。

  算上押金,第一季度的租金总共是一百二十两,而多宝阁第一个月的分成是五十三两,加起来有一百七十三两银子。

  摊位不需要银子周转,只把押金留出来就成,剩下的全给分了。

  陆锦瑶分了二十八两,安阳不过分了十四两,但看见钱就是好的,不愁回不了本。

  小吃街有凝悦管着,火锅店有掌柜的,几个小吃摊自己干自己的,只一个月收一次钱就成,姜棠倒不担心盛京的生意。

  她拿着写好的文书找了一趟陆锦瑶,陆锦瑶没有先问生意的事儿,而是道:“那你这是打算去西北了?”

  陆锦瑶一句话,直接点明了姜棠的打算。

  姜棠没有否认,道:“的确有顾见山的原因,但也是为了生意,我用五百两做本钱,赚了一千八百两。”

  而一般人既没这么多银子,也没这样的门路,想赚这个钱很难。再过一阵子,会有很多商人去西北的,她赚的自然少了。

  光赚不花也不成,姜棠打算拿二百两银子出来,去施粥做善事,也算结个善缘。

  陆锦瑶明白了,这两样占的都不少,只是西北到底比不上盛京,“若是觉得那里不好就回来,你打算再拿多少银子出来。”

  今儿是六月二十三,小吃街花了将近七百两银子,算上这次赚的,姜棠现在手里有一万四千多两,不过其中有五千两是郑氏给的。

  这五千两能不动就不动。

  就算赚钱了,也不能把银子全投进去。

  这回是什么事儿都没有,赶上出事儿了,那就全赔了。

  赔个一千多两姜棠还能承受,但赔一万两银子,那家底都得败光。

  姜棠打算先拿一千两银子出来,贪多嚼不烂。

  陆锦瑶道:“那我拿五百两吧,人是你的人,分成……要其中两成。”

  给刘扬三成,姜棠占五成,陆锦瑶占两成也不少。

  而安阳那边,拿了二百五十两银子,占了一成利。

  分成差不多就是这么个分成,银子一凑,就凑了将近两千两。

  问刘扬敢去吗,他倒是没有片刻犹疑,说敢。

  不过,刘扬没有提入股的事,一来几百两银子是他的全部家当,能在杼原街这片买个宅子,她娘每日起早贪黑,也挺辛苦的,无论是买铺子,还是买田买地都好。

  总之不能全投进去。

  一回拿四五十两银子,带着自己的东西就够了,更多的就不合适了。

  这边商量好,刘扬就和自己人说了,定的是下月中元节后走。

  中元节还是避着点的好。

  梧枝也去,直接去杼原街准备去了,这次兴许去蜀地。

  绸缎卖得尤其好,胡族人想尽快地融入御朝,最简单的法子就是穿御朝人的衣服,吃御朝的饭食,穿也想穿最漂亮的绸缎。

  南北互通,刘扬还想带些瓷器去。

  姜棠前两日给顾见山写的信,一个月后就该收到回信了。

  她不知道信上的话她想不想看,一家人,什么事都该商量着来,可是姜棠也不想被顾见山左右。

  若是她现在有孕,肯定不会去西北,既然没有孩子,生意也能做,谁都去得,为何她去不得。

  七月十六,刘扬一行人离开盛京,姜棠还没收到西北的来信。

  又等了五日,仍然没信。

  姜棠问春台:“那你看有没有别处的信,西北那么多人呢,是都没有信,还是单我没有?”

  春台看的于心不忍,可还是管好嘴巴,“回大娘子,若是有,小的肯定带回来。”

  姜棠:“别人的有吗?”

  春台:“……有几封。”

  那顾见山为什么不写信回来。

  最开始只是担心他不答应,如今则是担心他出事。

  西北战事停了,也没听打仗的消息,那究竟是为什么。

  姜棠垂下头,“那再等等。”

  这种日子,冯姨过过无数次,每次都在期盼中失望,她该慢慢习惯才是,只是顾见山又走了三个月,一年才十二个月。

  姜棠:“若将军回来,别说我问过这些。”

  省着顾见山知道了担心。

  春台更于心不忍了,但还是忍着没说。他心想也就一日半日,最迟明儿将军就回来了。

  直到次日中午,顾见山突然出现在家里,姜棠还以为自己眼花了。

  站着愣了好一会儿才喊了声夫君。

  顾见山还穿着盔甲,额头一层细密的汗,被太阳一照,显得人黑了两分,好像也更精神了。

  姜棠下意识看顾见山身边的春台,春台仰头望天,一幅不关他事的样子。

  姜棠哪里还不知道为什么,“你回来怎么不写信,你!你还回来干什么……”

  顾见山深吸一口气,道:“回来接你去新家。”

  再拌嘴也不能给外人看。

  两人进了正屋,顾见山一边解铠甲一边说话。

  顾见山觉得信上说不清楚,还是亲口说比较好,况且,这回回来也不是简单的回京述职,他是送徐桢南回来的,徐桢南要卸甲归田了,顾见山要接兵符。

  姜棠才知道,徐桢南今年已经四十六岁了,只比顾盛淳小四岁。

  顾盛淳就是从前的永宁侯,现在身上已经没有爵位没官职,也是她公公,不过,赎身后没怎么见过。

  徐桢南两个女儿早就出嫁了,连外孙都有了,西北冬日不好熬,他落了一身病根,不过,好在能顺顺利利地退下来。

  退下来的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兵伤病,能熬到这个年纪的,身上多少都有军功,日后的日子肯定不差。

  徐桢南日后,估计会像顾盛淳一样,领一个白拿俸禄的闲职,却没多少实权。

  做武官做到这个份上,算是极其顺利的。

  再者,他没有儿子,外嫁女出事也不关娘家的事,日后想必也不会跌什么跟头。

  姜棠由衷为冯姨和徐将军高兴,可真好,两人分隔了大半辈子,终于能厮守在一块儿了。

  不过也有些可惜,大半辈子一晃而过,两人之前在一块的时间有多少,一年?两年?

  姜棠偏过头看向顾见山,顾见山神色温柔。

  姜棠带着几分傲气,道:“看什么看,我没说要跟你去。”

  顾见山:“我想快点回来,绝无故意隐瞒之意。再说,我已经向皇上请命了,你大人不记小人过,跟我去吧。”

  姜棠也不是这么好哄的,“看你表现。”

  她是高兴的,高兴于和从前比,顾见山没有变,也高兴于顾见山能把她的话记在心里。顾见山能支持她做生意自然好,她也会好好做,做一个好商人。

  这事应该不是收到她的信后才决定的,顾见山应该早就想过。

  能去西北自然最好,可连着春台一块儿瞒着她,休想几句话就给她糊弄过去。

  不过,嘴上说考虑说不去,姜棠心里已经答应了。

  去西北不是什么小事,各方各面都要准备齐全,府上怎么办,带多少丫鬟小厮,还得和陆锦瑶安阳等人打声招呼,这些事一时半会儿也办不完。

  顾见山这回最多留五日,五日之内就得回去。

  带着姜棠,自然不会日夜兼程地赶路,但也不能太慢,同游山玩水那般。

  顾见山晚上见她还不松口,故意道:“你不去也好,山高水远,你也受不了这个苦。”

  姜棠道:“谁说我受不了的,我会骑马,又不是只会坐马车。”

  顾见山语气认真了些许,“真的很远,路上也很苦,你现在反悔还来的及,等到路上,我不会送你回来。”

  私心顾见山当然愿意姜棠跟着,哪怕在寮城,也好过盛京。

  但好与不好显而易见,若是寮城好,御朝都城为何不在寮城。

  顾见山想让姜棠去西北,也不想。

  姜棠道:“我能不能适应就不劳你费心了,再说,我也不单单是因为你,我还有生意要忙……”

  顾见山不介意这些,“有部分原因在我就够了。”

  听他这样说姜棠心又软了,“知道了,梧枝说寮城比越城好,先住寮城,日后再搬。你别担心我,寮城那边什么样,宅子收拾好了吗,又要搬家了,乌金点金也得跟着……”

  姜棠要去西北的消息本来也没打算瞒,先告诉的陆锦瑶,陆锦瑶又告诉了郑氏。

  郑氏愣了好一会儿。

  她恍惚间好像想起了从前的日子,那时顾见风刚出生,豆丁大的人,她一个人怀孕,一个人生孩子,一个人养孩子。

  那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

  顾见风的性子好像也有她的原因。

  去就去吧。

  郑氏回过神,对陆锦瑶道:“你说,我帮着收拾点东西,姜棠会收吗?”

  陆锦瑶:“怎么不会,您是五弟的母亲,如今也是姜棠的母亲。”

  郑氏笑了笑,便收拾东西去了。

  她什么都想给姜棠带上,路上的吃食、衣服料子、药材、银子……

  觉得两人什么都用得到。

  郑氏还把自己做的小衣裳小鞋子找了出来,这些是她闲时做的,姜棠那边没什么消息,也没机会送。

  直接放行李里面吧。

  也不知什么走,郑氏这几日都在准备行李,顾盛淳如今无事可做,倒也会帮着郑氏做些事,“西北冷,带点棉衣棉被去。”

  郑氏点了点头,吩咐下面丫鬟找两床新被子,自己压箱底的皮毛也翻出来了些。

  东西收拾好,只等陆锦瑶打听清楚何时走,她带着东西去送一送。

  圣上说五日内回西北,姜棠不想拖到最后,所以把各处打点好,就收拾东西了。

  安阳挺难过的,说她成亲姜棠肯定来不了了,姜棠道:“你提前写信给我,说不准我就回来了。”

  盛京还有生意,她总不会一直待在西北。

  火锅店她放心,顾府留了凝悦,凝悦本来也想跟着姜棠,但她得负责小吃街的事儿,还有一府上下,都得打点好。

  下人带的并不多,绣娘留了两个,厨娘带着,正院丫鬟带走一半,剩下的就全留下了。

  只做做打扫的活,也不会太累。

  而李管事被敲打过,自然对府上的事上心,姜棠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七月二十五,三辆马车出了城门,先经过城郊十里亭,此处,离盛京城有十里地。

  春台远远看见十里亭旁有马车,回头道:“前面有人。”

  “停下,”姜棠对顾见山道,“应该是陆姐姐。”

  马车停到十里亭,姜棠对春台道:“告诉后面的人不必下车。”

  那辆马车也有动静,陆锦瑶先扶着丫鬟的手下来,然后又把郑氏扶了下来,最后下来的是昭哥儿。

  姜棠和顾见山赶紧行礼,郑氏先扶起姜棠,“好孩子……”

  郑氏声音有些哽咽,不明缘由地想哭,她拉着姜棠的手,话却是对着顾见山说的,“要好好照顾棠儿,路上一定要小心,常回来看看。”

  母子许久未见,顾见山重重地点了点头,“儿子谨记母亲教诲。”

  郑氏拍了拍姜棠的手,“我给你们收拾了点东西,路上带着,吃的是红色包袱,穿的用的在紫色包袱里。”

  郑氏准备的齐全,陆锦瑶只准备了些药材,还有几样好吃的点心,她抱了抱姜棠,“常往家里写信,昭哥儿会很想你的。”

  顾宁昭人小,知道长辈说话的时候不能插话,所以一直眼巴巴地看着,等大人说完他才说:“棠姨,五叔叔……你们可要常常回来呀,还有点金乌金……”

  姜棠忍不住笑了笑,“点金乌金带走了。”

  路途遥远,她们这个小家自然是要在一块儿的。

  顾宁昭瘪了瘪嘴,却没哭,和母亲祖母一齐送一行人远去,马车一开始还那么大个,还有哒哒哒的马蹄声,后来就剩个黑点,连马蹄声也听不见了。

  姜棠时不时掀开帘子往外看一眼,到最后什么看不见了。

  顾见山握住她的手,姜棠看向他,然后笑了笑,“不看了,走吧。”

  ——正文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最新章节,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