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瑶麾下的五万大军留在了京城, 沐瑾只带走中军大营,以及从草原调来的三万骑兵。
中军大营的兵,分别由都尉沐翔、都尉戚荣各领两万, 兵分两路前行。
沐翔所领的兵, 出京城平原后,从商郡、保平郡、清郡到东安关。
戚荣所领的兵,则是从偏南的祁郡、楚郡、尚郡到东安关。从这条线赶到东安关, 要绕些一路, 但沐瑾并没有给他规定时间。
他给他俩的任务时,把沿途各郡县都清理干净,别让齐国有溃兵逃蹿在外,顺便把那些趁着世道乱聚啸山林打劫的也都清理干净,再就是发救济粮。
戚荣、沐翔是最早跟着沐瑾的那批人,两人都是北卫营出身, 在跟着沐瑾从京城出来时都是千总, 那时候就在沐瑾跟前效力,对沐瑾行事要求最是清楚明白。
这乍然看起来像是干杂事, 会耽搁行军打仗攻占城池, 实际上,亦是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肃清治安, 剿匪、逮齐军的游散溃兵,保一方太平,也是功绩。
地盘刚拿下, 各地县令、乡长还没到任,乡兵、县兵没有组织起来, 各地可以说是处在无治理的混乱状态, 最易发生豪族劫掠趁机起事, 山匪流民乱蹿。
这些人进了乡县里,轻的就是抢点东西,重的杀人放火灭一家一村的,多的是。
齐军的主力军队败亡了,总还有分驻在各地的郡兵、县兵,那些贵族、士族,全都是奴隶主出身,每个人身边都有私兵,这些人散在各处,要是不清理干净,他们作起乱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
卫侯要占东安关,一路过去急行军,顶多就是把途经的县城、郡城里的齐国官员、军队拿下,其它周边地区的,没那时间去。
沐瑾分兵两路,让沐翔、戚荣把境内全部清理遍,不止要清理郡城、县城,连乡里村子也都要排查遍,在排查时,顺便把户籍、人丁情况登记好,再视情况调派救济粮。
这样的话,等到他们打东陵的时候,后方清理干干净净的,稳当,萧灼华派官过来,也好治理。
如果要让萧灼华派郡尉、县尉来清理各郡县,东边几郡的青壮又都打光了,那就意味着,她得在西边诸郡征招外派的郡兵、县兵,再让这些赴任官员带着军队上路,到地方以后,再去摸查、清理各处贼患。这开销、工程量,可比大军路过时顺便清理扫荡干净,要大得多。
哪怕是剿匪,那也是打仗,按照郡兵一千人、县兵一百人的标准,很可能不够,要扩兵。扩兵要增加开销,扩完兵打完仗再裁,还得再给一笔遣散安置费。沐瑾现在养兵压力巨大,省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个花,能省则省。
再就是,从西往东,横跨大盛朝,西边招的地方兵去管东边的治安,人生地不熟,想逮个山匪,还得先找路,每年放探亲假,给的那点假期都不够赶路的。不给放假,让兵卒子跟家人几年、十几年地分开,生孩子、养孩子怎么办?把家人接到东边来?有西边有家有业日子过得好好的,肥沃的庄稼地还给村子里,跑到东边来耕作因战乱荒废长草的地?傻子都不干!
沐瑾的打算就是,大军过镜,先把地方清理干净。
之后萧灼华派官,就地征招郡兵、县兵。东边诸郡的男丁都打光了,那就招女子兵呗!当兵的薪俸高,她们成为郡兵、县兵,一个人就能养活一个家,全家就有了活路。农忙时,再给放个农忙假,不会耽搁种地。
哪怕她们带着孩子,有托儿所、幼儿园、学堂,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跟他们当值的时间是一致的。他们早晨去衙门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学校,散值的时候去接娃,什么都不耽误。
把从在西边征招地方兵调到东边来的开销,用在建幼儿园、学校等民生配套设施上,它不香么?
沐翔和戚荣在后面清理各郡县,沐瑾则带着骑兵、一万中军大营步兵以及自己的卫队,先赶往清郡。
清郡是他阿娘的老家,沐氏一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沐瑾起家的大部分本钱,也都是源自清郡。
虽然他从来没有到过清郡,如今有机会,自然还是想去亲眼看看的,将来这边也会作为一个经济中心存在。
地方大,土地富饶,有盐矿、铁矿,离东安关不远,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囤兵驻扎,都是好地方。
沐瑾从官道过去,沿途看到的耕地全部荒弃。地里长满了草,水田里也没了稻谷作物,野兔斑鸠等小动物在田间地里到处蹿。
县城里十室九空,剩下的那户是有拖累,走不了,在苟延残喘中挣扎过活。
沐瑾以前没来过清郡,但他见过清郡迁到淮郡的人,清郡大半的土地都有他的名下,有账册有收支记录,有人口册子,再看到留下的城池房屋,想也知道曾经有多繁华。
却在短短几年时间,荒弃成这样。
他的心头堵得慌。
当初迁民的时候,他有跟赖瑭较劲堵气,收拾赖瑭的成分在,再就是把清郡的经济力量挪到淮郡,对他的发展也极有利。
可东安关失守的代价太大了,造成的后果,太沉重了。
可要说后悔、自责,沐瑾觉得怎么着都轮不着他来。那时的他,无力扛起这天下,该对这天下负责的,先是萧赫,再是柴绪父子。坐在皇位上的他们,才该是为天下负责的人。
他们想用东安关来消耗底下重臣的实力,国土失守,百姓遭殃,而他们自然也失了天下。
老百姓是国之根基,若百姓没了,国也没了。
民富则国强。
沐瑾让大军走官道往东安关去,他则带着卫队和路上吃用的物资绕行乡道。
乡道窄,有些地方连马车都过不去,只能是轻车简行,粮食用马拉。
他到了乡里之间,总算能看到些人烟。
这些地方都很偏,打仗过兵抢地盘都不往这边来,居住得极分散。其耕地也不是连成片的,而是绕着山脚、河流开辟出来的地方,稍微大些的,还能连成片,大部分都是在山林、野地里开辟出一小块。
通过有庄稼耕作的地方,找到有人烟居住的房屋,但搜遍房前屋后根本找不着人。
这一看就是躲避兵荒马乱的有经验的,藏到轻易让人搜不到的地方。
沐瑾在经过的乡里,让人贴告示,告诉这些人,清郡沐氏出了一个皇帝,带着兵回来了,以后清郡不会再打仗,安稳了,让他们放心过日子。
因为要到各处逛,沐瑾走了一个多月才到清郡郡城。
郡城里的人比其它地方稍微多一些,但也是极度萧条,跟战后的京城差不多。
沐瑾回到沐氏老宅,家都让人抄了。
宅子里只剩下一个老管家和几个仆人,还都是在齐军逃走后,收到消息回来的。清郡沦陷,齐军进城后,城中的大户人家,哪怕是早就迁走没人的,也都查抄了一遍。
他家的老宅是整个郡城中占地最大的,被人来来回回翻查过无数遍,那些搬不走的笨重家具都让人砸了,上面的镶嵌的铜边、铜把手等都没了。空荡荡的宅子,到处都是烂家具、破木板、碎瓦片,再加上落叶杂草,显得格外破败萧条。
这是他阿娘的家,对阿娘来说,意义非凡。
沐瑾知道,他阿娘对于放弃清郡之地,迁族一直耿耿于怀,若是有机会,她一定会再回来看看的,甚至会想迁一部分族人回来的。
这是清郡沐氏一族的祖地,世代生存之地。
沐瑾逛了大半天,才把宅子转完。
他从随行携带的金子布帛铜钱中挪出一些,交给老管家,让他安排人修葺宅子,毁坏的家具物什都重新添置上,门口挂上“沐氏祖屋”的牌匾。
他以后扎根在京城,不会再回来,这宅子意义非凡,留给大的,大的也不会来住,留给小的,容易惹事,而宅子是要靠人养的,久不住人的宅子会成为蛇虫鼠蚁的窝,用不了几年就破败了。
沐瑾让人把沐省招来。
沐省,以前在清郡担任郡监,后来迁去清郡参军入伍,进了中军大营,到现在已经是千总。以他的才学、本事、出身,升千总是十拿九稳的事,升得并不费劲。
在军中,千总升营将是一个坎。
一万个人里出一个营将,沐瑾麾下二十多万大军,也才二十多个营将。这些营将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有战功爵位的,且全都是伯爵。
几乎可以说,哪怕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有带兵的才能,那还得看沐瑾给不给机会。
打仗的地方确实多,但沐瑾手底下可用的将才太多了,派谁去,不派谁去,全看沐瑾想用谁。他用谁,谁才能有机会立战功。
萧灼华把屠娇娘派出去打南边,是信不过沐瑾没能力给她报仇么?不是,那是想给她手里的兵将一个搏战功得爵位的机会。她要是把屠娇娘留在淮郡,功勋殿二十四公的位置,可就没她的份了。
军中的营将位置上都有人,且营将上战场,身边都有护卫,且战斗力也都是极能打的,安全很有保障,且沐瑾挑的人,无论是人品,还是自律性都挺好的,瞎搞事把自己折进去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些千总级别的想等营将级别的人挪坑,望穿秋水都不见得能等到。
有不少千总,战功、资历都够升营将了,但没空缺,升不上去。
好在还有虚衔军级和爵位筹功,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下,还有兵、士、军士、尉、校、将等虚衔,这些都不看有没有空缺,只看战功多少,立了多少功劳,最直观地体现在军衔级别上。
沐省的军衔升到少校级别,在千总中,只能算是一般。
当初沐氏一族在迁去清郡前,年轻一辈中,以主簿沐襄、功曹沐良、郡监沐省、兵曹沐阳、粮曹沐铄最为出众,但他们去到淮郡投军后,在军中几乎埋得不怎么显眼了,因为战功不够,清郡迁民之功分到他们头上的也不够封爵,因此开国时封爵也没有他们的份。
沐瑾看他们为人做事都还不错,且无论是迁族,还是为淮郡安稳和建设,他们都出了不少力气,如今有机会,就给安排上呗。
沐省在军中只是不起眼的千总,有什么事情,那都是从都尉,到营将,再到他,这样层层传达,陛下召见他一个千总,这让沐省满头雾水。
他心头忐忑,跑去找营将打听。
营将哪知道,说:“既然陛下召见,赶紧去就是,想是不会是什么坏事。”有坏事,那就该是军中的督察找过来,或者是先找他。
沐省赶紧跑去沐瑾的帐中,得到通传后,进帐,抱拳行礼:“沐省拜见陛下。”
虽说,名义上来讲,陛下是家主,但他只在老家主跟前熟,在陛下这里,顶多就是拜见老家主时遇到过一次,再就是安置族人时,跟着沐坚去见过陛下,连话都没说上。
他刚到淮郡时,对沐耀还有些不服气,到现在,跟沐耀的差距,已然是天壤之别,也没有了不服气。
人家凭本事立的战功,横断江一役跟着陛下打得全军覆没都没退,以极为悬殊的兵力硬是把对方打了个全歼,打得西边诸郡再不敢从水路来犯。
沐瑾让人给沐省上茶,道:“刚才我回老宅转了圈。”
回老宅转了圈?沐省立即反应过来,这次召见估计不是军中的事,而是族里的事。
沐瑾说:“清郡是沐氏一族的祖地,是我们的根,先人的骸骨还都埋在这片土地上,总不能真就抛弃掉,任其荒废。”
提到祖地,沐省的心里直发酸,想到当初被迫迁族,再想到这一路看到的景象,眼圈都红了,喉头有些哽咽。
沐瑾说:“我已经让老管家安排人收拾宅子,重立门匾。只是老宅再安排给人做家宅居住,或者是空置供起来都不合适,我打算将其建为学府。”
建为学府?沐省震惊地抬起头看向沐瑾,把老宅建为学府?何意?有这操作?
沐瑾说:“以前府里是有学堂的,你们、沐耀都是从里面出来的,为沐氏、为清郡、为淮国培养了许多人才。在这里建学府,比淮郡的昭武堂更有意义,也不会让这座宅子就此没落。”
沐省反应过来,起身,抱拳,俯身,行了一记大礼道:“沐省请缨参与建造学府一事。”
军中人才济济,他想从中斩露头角,太难了。在军事学府任教,同样是有品级,能有建树,且在沐氏老宅建学府的意义非凡,于沐氏一族、于清郡都是能蒙荫后世的福泽。
沐瑾说:“不是让你参与,是让你主持,你担任学政一职,执掌学府大小事务,包括人才招募、教学科目、教规制定等,干好了,封侯,干不好,轻则卷铺盖走路,重则人头落地。”
沐省用力抱拳,大声道:“若干不好,沐省提头来见。”
沐瑾指了指手边的一箱金子,道:“这些你先拿去用,算是我个人支助,后续开销,找朝廷。府学可以参照昭武堂,但我希望,它能比昭武堂更好,成为大淮国最顶尖的殿堂级学府。”
沐省心潮澎湃,大声应道:“是。沐省誓不辱命。”
沐瑾把写好的调令给沐省,道:“忙去吧。”
沐省接过调令,重重地行了一记大礼,这才退出去。
方易是真没想到沐瑾去了趟沐氏老宅,回来就安排建这么大一座学府。把自家祖宅盖成学府,他真是头一遭听闻。
沐瑾敢安排,沐省敢接。
方易想象下,太上皇哪天要是回来,突然发现,家宅变成莘莘学子进进出出的学府,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挨亲娘一顿锤。
即便要建学府,城里这么多宅子、地皮,哪里不能盖?
他转念一想,学府乃培育人才之地,按照陛下重视教学、人才培养的做法来看,将沐氏祖宅盖成学府,这座宅子定然是人丁昌隆,代代人才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来。从这座府学出身的学子们,对于沐氏皇族会有极大的归属感,其荣誉感也与寻常府学出身的大不一样。
陛下没忘根,清郡沐氏一族生长在这里,自然也忘不了根,哪怕他们已经在他乡扎根立足,也会派人回来进行投资经营建设,待学府建成之后,甚至会安排家中子弟回来读书。
就在这里的人能得到休养生息,离开的人带着钱财物资回来进行投资发展,方易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清郡又能成富庶繁华之地。
文兴之地,必是繁华昌隆之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方易思量过后,对沐瑾的安排,打心底佩服。
侍卫长赖泉领着一名驿兵进来,呈上书信:“陛下,淮郡有信到。”
沐瑾接过赖泉转呈上来的信,一眼认出是萧灼华的字迹,脸上顿时带了三分笑,当即拆信看她写些什么。
信上先是说了下南边的战况,萧灼华让他把楚尚或者是方稷调一个过去。
南边富庶,不能每个郡县都推平了,得留些懂经营建设的人才。
屠娇娘跟沐耀都是打仗的好打,但对经营建设并不擅长,方稷和楚尚都当过郡守,知晓如何治理一地,且因为贩盐,跟南边诸郡的往来多,对那边的情况更清楚。
有他们在,哪些地方直接平推,哪些地方可以接受投降,也更为有数。地盘要占,稳经济、搞发展则至为重要。
沐瑾要打东陵,京城千里平原废了,仅靠西边诸郡维持不了这开销,南边不能再让战征打废了。
萧灼华的看法是,将南边诸郡结盟分化瓦解,拉拢一批跟淮国有往来、能接受他们这一套的,稳住南边发展,捶死那些冥顽不化的。
方稷得负责征东陵运粮的事情,这么长的粮线调派,沐瑾不放心交给别人,还是安排自家姐夫上。
楚尚在赖瑶麾下,打东边五郡那几个穷地方,既没去南边能出战功,且也不是非楚尚不可。
沐瑾决定安排楚尚过去。
他继续往下看,说的是给新占的各郡县安排官员的事情。调派名单已经定下来了,萧灼华给他附了份,考虑到他不熟悉朝中官员情况,后续会把这批官员的履历文书抄一份给他。
官员多,履历档案的数量自然少不了,驿兵送信,带不了那么多的文书档案,得另外安排人送。
最后就是萧灼华告诉他,确定怀上了,除了觉多了点外,其余一切还好。朝中诸事顺手,并没有什么可忧心的,让他不用担心她操劳烦心影响养胎。
沐瑾想着生孩子辛苦又危险,并不愿让萧灼华受这累,可家里又要多一个小朋友了,他也不知道怎么的,还挺开心的。
沐瑾美滋滋地给萧灼华写信,先是一通关心,之后才提到路上的见闻,以及他的一些安排措施,以及对于这些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等。
他跟萧灼华离得远,在治理实施上,要是两个人方向不一致,或者打起来,会出大问题的。他又不怎么管朝政,那么跟萧灼华说得越清楚越好,这样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有什么分歧处,萧灼华才好视情况调整。要不然,实施下去以后,再进行更改,那就不是麻烦的事,弄不好就是伤民伤经济之举了。
沐瑾在清郡郡城只待了几天,便带兵往东安关去。
交通不发达,时间都耗在路上,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入秋了。
卫侯岚铿到天气都转凉了,才等到悠悠哉哉来迟的沐瑾,对于他要稳后方、不着急赶路的举动,自是说不出不是来的。后方稳了,粮线稳了,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仗打得心里才稳。打仗,急,可是急不得的。
可要说不急,也不对。
他把东安关驻军情况汇报给沐瑾后,问沐瑾:“如今已经入秋,是就此休息,等到来年再动兵,还是趁着天气没冷,出兵试试看?”
沐瑾说:“眼下我们的粮食物资都充足,打几场胜仗好过年。”
东陵再穷,穷的是奴隶,贵族总还是有钱的,金子布帛等财物必是不缺。怎么着也得夺几座城,抄些贵族的家,给兵将们把过年钱发了。
抄了贵族,给奴隶放归自由身,划分土地,明年的春耕就可以安排上了。
东陵的土地肥沃,再把肥料安排上,怎么都能有些粮食产出的。这边多一口粮食盈余,比起长线调粮的损耗来,就是省下十口粮食。
他走精兵路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省粮。军队的数量多,吃粮食都能把国力吃垮。
岚铿让东陵打了这么多年,如今终于能打回去,眼里迸出光芒,当即取来东陵地图,问沐瑾:“不知何时出征,先攻哪座城?”
从东安关出去,有两条路,两边都是县城。东陵山多,那两座县城都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土地肥沃,又不缺水灌溉,县城依山而建,地形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守起来,也好守。
可要说有多难攻,对于如今的岚铿来说,就县城的那些城墙,真挡不如投石机一轮进攻的。至于山城地形地势复杂什么的,他投了沐瑾之后,特意学了巷战打法,大军进城之后,真不怕跟守军打巷战。
最主要的是,东陵的兵早在去年姜祁战败时就打光了。
现在的东陵,哪怕是想要征兵,都没人可征了。之前连十二三岁的孩子都征走了,这才一年时间,总不能抓十岁的娃娃上战场吧。东陵遵守齐礼,女人讲究贞静知礼,可不讲究舞刀弄棒,想学淮国组建女子军队,也得看她们提不提得起枪戟。贵族、平民女子以纤瘦柔美为佳,奴隶女子面黄肌瘦身上连点肉都没有,又哪来的力气。
沐瑾盯着面前的两座县城,问:“东陵还没调兵来守吗?”
岚铿说:“齐国朝廷无力再守,但对于打还是降,目前还在吵,因为没有兵力可调派,我们又随时能挥军打过去,两个县的县令派人来送过好几次降书。宁定郡的郡守派了人过来,想和谈。”
沐瑾问:“和谈?”
岚铿说:“他们想要称臣纳贡。”
沐瑾说:“哟,想得还挺美呢。既然确定城防空虚,分兵两路,一起打。两个县城离得近,东安关有三万骑兵可以随时支援,哪怕他们有伏兵也不怕,赶路的时候小心点,探查清楚再前进。”
这兵分两路,也得有个分法。
岚铿麾下五万大军,目前中军大营的只到了一万,再就是三万骑兵。
如今三万骑兵留下,剩下的六万军队,由卫侯世子岚柏分出两万,跟中军大营的一万会合,一边三万派出去打。
分兵两路,一路推过去,正好夹击郡城。
众人定好出兵的事,大军当即调动起来。
两天后,两路军队同时出发。
大军早上出发,下午就传回了捷报,两个县城没有任何兵力,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直接拿了下来。
齐仲得到的确切消息是,沿途诸县都没有兵,就连郡城也只有一千郡兵,以及贵族的私兵,加起来不到五千。
沐瑾让他们直扑郡城,把郡城占稳后,再挨个抄县城。
中军大营的兵,分别由都尉沐翔、都尉戚荣各领两万, 兵分两路前行。
沐翔所领的兵, 出京城平原后,从商郡、保平郡、清郡到东安关。
戚荣所领的兵,则是从偏南的祁郡、楚郡、尚郡到东安关。从这条线赶到东安关, 要绕些一路, 但沐瑾并没有给他规定时间。
他给他俩的任务时,把沿途各郡县都清理干净,别让齐国有溃兵逃蹿在外,顺便把那些趁着世道乱聚啸山林打劫的也都清理干净,再就是发救济粮。
戚荣、沐翔是最早跟着沐瑾的那批人,两人都是北卫营出身, 在跟着沐瑾从京城出来时都是千总, 那时候就在沐瑾跟前效力,对沐瑾行事要求最是清楚明白。
这乍然看起来像是干杂事, 会耽搁行军打仗攻占城池, 实际上,亦是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肃清治安, 剿匪、逮齐军的游散溃兵,保一方太平,也是功绩。
地盘刚拿下, 各地县令、乡长还没到任,乡兵、县兵没有组织起来, 各地可以说是处在无治理的混乱状态, 最易发生豪族劫掠趁机起事, 山匪流民乱蹿。
这些人进了乡县里,轻的就是抢点东西,重的杀人放火灭一家一村的,多的是。
齐军的主力军队败亡了,总还有分驻在各地的郡兵、县兵,那些贵族、士族,全都是奴隶主出身,每个人身边都有私兵,这些人散在各处,要是不清理干净,他们作起乱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
卫侯要占东安关,一路过去急行军,顶多就是把途经的县城、郡城里的齐国官员、军队拿下,其它周边地区的,没那时间去。
沐瑾分兵两路,让沐翔、戚荣把境内全部清理遍,不止要清理郡城、县城,连乡里村子也都要排查遍,在排查时,顺便把户籍、人丁情况登记好,再视情况调派救济粮。
这样的话,等到他们打东陵的时候,后方清理干干净净的,稳当,萧灼华派官过来,也好治理。
如果要让萧灼华派郡尉、县尉来清理各郡县,东边几郡的青壮又都打光了,那就意味着,她得在西边诸郡征招外派的郡兵、县兵,再让这些赴任官员带着军队上路,到地方以后,再去摸查、清理各处贼患。这开销、工程量,可比大军路过时顺便清理扫荡干净,要大得多。
哪怕是剿匪,那也是打仗,按照郡兵一千人、县兵一百人的标准,很可能不够,要扩兵。扩兵要增加开销,扩完兵打完仗再裁,还得再给一笔遣散安置费。沐瑾现在养兵压力巨大,省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个花,能省则省。
再就是,从西往东,横跨大盛朝,西边招的地方兵去管东边的治安,人生地不熟,想逮个山匪,还得先找路,每年放探亲假,给的那点假期都不够赶路的。不给放假,让兵卒子跟家人几年、十几年地分开,生孩子、养孩子怎么办?把家人接到东边来?有西边有家有业日子过得好好的,肥沃的庄稼地还给村子里,跑到东边来耕作因战乱荒废长草的地?傻子都不干!
沐瑾的打算就是,大军过镜,先把地方清理干净。
之后萧灼华派官,就地征招郡兵、县兵。东边诸郡的男丁都打光了,那就招女子兵呗!当兵的薪俸高,她们成为郡兵、县兵,一个人就能养活一个家,全家就有了活路。农忙时,再给放个农忙假,不会耽搁种地。
哪怕她们带着孩子,有托儿所、幼儿园、学堂,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跟他们当值的时间是一致的。他们早晨去衙门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学校,散值的时候去接娃,什么都不耽误。
把从在西边征招地方兵调到东边来的开销,用在建幼儿园、学校等民生配套设施上,它不香么?
沐翔和戚荣在后面清理各郡县,沐瑾则带着骑兵、一万中军大营步兵以及自己的卫队,先赶往清郡。
清郡是他阿娘的老家,沐氏一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沐瑾起家的大部分本钱,也都是源自清郡。
虽然他从来没有到过清郡,如今有机会,自然还是想去亲眼看看的,将来这边也会作为一个经济中心存在。
地方大,土地富饶,有盐矿、铁矿,离东安关不远,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囤兵驻扎,都是好地方。
沐瑾从官道过去,沿途看到的耕地全部荒弃。地里长满了草,水田里也没了稻谷作物,野兔斑鸠等小动物在田间地里到处蹿。
县城里十室九空,剩下的那户是有拖累,走不了,在苟延残喘中挣扎过活。
沐瑾以前没来过清郡,但他见过清郡迁到淮郡的人,清郡大半的土地都有他的名下,有账册有收支记录,有人口册子,再看到留下的城池房屋,想也知道曾经有多繁华。
却在短短几年时间,荒弃成这样。
他的心头堵得慌。
当初迁民的时候,他有跟赖瑭较劲堵气,收拾赖瑭的成分在,再就是把清郡的经济力量挪到淮郡,对他的发展也极有利。
可东安关失守的代价太大了,造成的后果,太沉重了。
可要说后悔、自责,沐瑾觉得怎么着都轮不着他来。那时的他,无力扛起这天下,该对这天下负责的,先是萧赫,再是柴绪父子。坐在皇位上的他们,才该是为天下负责的人。
他们想用东安关来消耗底下重臣的实力,国土失守,百姓遭殃,而他们自然也失了天下。
老百姓是国之根基,若百姓没了,国也没了。
民富则国强。
沐瑾让大军走官道往东安关去,他则带着卫队和路上吃用的物资绕行乡道。
乡道窄,有些地方连马车都过不去,只能是轻车简行,粮食用马拉。
他到了乡里之间,总算能看到些人烟。
这些地方都很偏,打仗过兵抢地盘都不往这边来,居住得极分散。其耕地也不是连成片的,而是绕着山脚、河流开辟出来的地方,稍微大些的,还能连成片,大部分都是在山林、野地里开辟出一小块。
通过有庄稼耕作的地方,找到有人烟居住的房屋,但搜遍房前屋后根本找不着人。
这一看就是躲避兵荒马乱的有经验的,藏到轻易让人搜不到的地方。
沐瑾在经过的乡里,让人贴告示,告诉这些人,清郡沐氏出了一个皇帝,带着兵回来了,以后清郡不会再打仗,安稳了,让他们放心过日子。
因为要到各处逛,沐瑾走了一个多月才到清郡郡城。
郡城里的人比其它地方稍微多一些,但也是极度萧条,跟战后的京城差不多。
沐瑾回到沐氏老宅,家都让人抄了。
宅子里只剩下一个老管家和几个仆人,还都是在齐军逃走后,收到消息回来的。清郡沦陷,齐军进城后,城中的大户人家,哪怕是早就迁走没人的,也都查抄了一遍。
他家的老宅是整个郡城中占地最大的,被人来来回回翻查过无数遍,那些搬不走的笨重家具都让人砸了,上面的镶嵌的铜边、铜把手等都没了。空荡荡的宅子,到处都是烂家具、破木板、碎瓦片,再加上落叶杂草,显得格外破败萧条。
这是他阿娘的家,对阿娘来说,意义非凡。
沐瑾知道,他阿娘对于放弃清郡之地,迁族一直耿耿于怀,若是有机会,她一定会再回来看看的,甚至会想迁一部分族人回来的。
这是清郡沐氏一族的祖地,世代生存之地。
沐瑾逛了大半天,才把宅子转完。
他从随行携带的金子布帛铜钱中挪出一些,交给老管家,让他安排人修葺宅子,毁坏的家具物什都重新添置上,门口挂上“沐氏祖屋”的牌匾。
他以后扎根在京城,不会再回来,这宅子意义非凡,留给大的,大的也不会来住,留给小的,容易惹事,而宅子是要靠人养的,久不住人的宅子会成为蛇虫鼠蚁的窝,用不了几年就破败了。
沐瑾让人把沐省招来。
沐省,以前在清郡担任郡监,后来迁去清郡参军入伍,进了中军大营,到现在已经是千总。以他的才学、本事、出身,升千总是十拿九稳的事,升得并不费劲。
在军中,千总升营将是一个坎。
一万个人里出一个营将,沐瑾麾下二十多万大军,也才二十多个营将。这些营将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有战功爵位的,且全都是伯爵。
几乎可以说,哪怕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有带兵的才能,那还得看沐瑾给不给机会。
打仗的地方确实多,但沐瑾手底下可用的将才太多了,派谁去,不派谁去,全看沐瑾想用谁。他用谁,谁才能有机会立战功。
萧灼华把屠娇娘派出去打南边,是信不过沐瑾没能力给她报仇么?不是,那是想给她手里的兵将一个搏战功得爵位的机会。她要是把屠娇娘留在淮郡,功勋殿二十四公的位置,可就没她的份了。
军中的营将位置上都有人,且营将上战场,身边都有护卫,且战斗力也都是极能打的,安全很有保障,且沐瑾挑的人,无论是人品,还是自律性都挺好的,瞎搞事把自己折进去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些千总级别的想等营将级别的人挪坑,望穿秋水都不见得能等到。
有不少千总,战功、资历都够升营将了,但没空缺,升不上去。
好在还有虚衔军级和爵位筹功,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下,还有兵、士、军士、尉、校、将等虚衔,这些都不看有没有空缺,只看战功多少,立了多少功劳,最直观地体现在军衔级别上。
沐省的军衔升到少校级别,在千总中,只能算是一般。
当初沐氏一族在迁去清郡前,年轻一辈中,以主簿沐襄、功曹沐良、郡监沐省、兵曹沐阳、粮曹沐铄最为出众,但他们去到淮郡投军后,在军中几乎埋得不怎么显眼了,因为战功不够,清郡迁民之功分到他们头上的也不够封爵,因此开国时封爵也没有他们的份。
沐瑾看他们为人做事都还不错,且无论是迁族,还是为淮郡安稳和建设,他们都出了不少力气,如今有机会,就给安排上呗。
沐省在军中只是不起眼的千总,有什么事情,那都是从都尉,到营将,再到他,这样层层传达,陛下召见他一个千总,这让沐省满头雾水。
他心头忐忑,跑去找营将打听。
营将哪知道,说:“既然陛下召见,赶紧去就是,想是不会是什么坏事。”有坏事,那就该是军中的督察找过来,或者是先找他。
沐省赶紧跑去沐瑾的帐中,得到通传后,进帐,抱拳行礼:“沐省拜见陛下。”
虽说,名义上来讲,陛下是家主,但他只在老家主跟前熟,在陛下这里,顶多就是拜见老家主时遇到过一次,再就是安置族人时,跟着沐坚去见过陛下,连话都没说上。
他刚到淮郡时,对沐耀还有些不服气,到现在,跟沐耀的差距,已然是天壤之别,也没有了不服气。
人家凭本事立的战功,横断江一役跟着陛下打得全军覆没都没退,以极为悬殊的兵力硬是把对方打了个全歼,打得西边诸郡再不敢从水路来犯。
沐瑾让人给沐省上茶,道:“刚才我回老宅转了圈。”
回老宅转了圈?沐省立即反应过来,这次召见估计不是军中的事,而是族里的事。
沐瑾说:“清郡是沐氏一族的祖地,是我们的根,先人的骸骨还都埋在这片土地上,总不能真就抛弃掉,任其荒废。”
提到祖地,沐省的心里直发酸,想到当初被迫迁族,再想到这一路看到的景象,眼圈都红了,喉头有些哽咽。
沐瑾说:“我已经让老管家安排人收拾宅子,重立门匾。只是老宅再安排给人做家宅居住,或者是空置供起来都不合适,我打算将其建为学府。”
建为学府?沐省震惊地抬起头看向沐瑾,把老宅建为学府?何意?有这操作?
沐瑾说:“以前府里是有学堂的,你们、沐耀都是从里面出来的,为沐氏、为清郡、为淮国培养了许多人才。在这里建学府,比淮郡的昭武堂更有意义,也不会让这座宅子就此没落。”
沐省反应过来,起身,抱拳,俯身,行了一记大礼道:“沐省请缨参与建造学府一事。”
军中人才济济,他想从中斩露头角,太难了。在军事学府任教,同样是有品级,能有建树,且在沐氏老宅建学府的意义非凡,于沐氏一族、于清郡都是能蒙荫后世的福泽。
沐瑾说:“不是让你参与,是让你主持,你担任学政一职,执掌学府大小事务,包括人才招募、教学科目、教规制定等,干好了,封侯,干不好,轻则卷铺盖走路,重则人头落地。”
沐省用力抱拳,大声道:“若干不好,沐省提头来见。”
沐瑾指了指手边的一箱金子,道:“这些你先拿去用,算是我个人支助,后续开销,找朝廷。府学可以参照昭武堂,但我希望,它能比昭武堂更好,成为大淮国最顶尖的殿堂级学府。”
沐省心潮澎湃,大声应道:“是。沐省誓不辱命。”
沐瑾把写好的调令给沐省,道:“忙去吧。”
沐省接过调令,重重地行了一记大礼,这才退出去。
方易是真没想到沐瑾去了趟沐氏老宅,回来就安排建这么大一座学府。把自家祖宅盖成学府,他真是头一遭听闻。
沐瑾敢安排,沐省敢接。
方易想象下,太上皇哪天要是回来,突然发现,家宅变成莘莘学子进进出出的学府,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挨亲娘一顿锤。
即便要建学府,城里这么多宅子、地皮,哪里不能盖?
他转念一想,学府乃培育人才之地,按照陛下重视教学、人才培养的做法来看,将沐氏祖宅盖成学府,这座宅子定然是人丁昌隆,代代人才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来。从这座府学出身的学子们,对于沐氏皇族会有极大的归属感,其荣誉感也与寻常府学出身的大不一样。
陛下没忘根,清郡沐氏一族生长在这里,自然也忘不了根,哪怕他们已经在他乡扎根立足,也会派人回来进行投资经营建设,待学府建成之后,甚至会安排家中子弟回来读书。
就在这里的人能得到休养生息,离开的人带着钱财物资回来进行投资发展,方易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清郡又能成富庶繁华之地。
文兴之地,必是繁华昌隆之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方易思量过后,对沐瑾的安排,打心底佩服。
侍卫长赖泉领着一名驿兵进来,呈上书信:“陛下,淮郡有信到。”
沐瑾接过赖泉转呈上来的信,一眼认出是萧灼华的字迹,脸上顿时带了三分笑,当即拆信看她写些什么。
信上先是说了下南边的战况,萧灼华让他把楚尚或者是方稷调一个过去。
南边富庶,不能每个郡县都推平了,得留些懂经营建设的人才。
屠娇娘跟沐耀都是打仗的好打,但对经营建设并不擅长,方稷和楚尚都当过郡守,知晓如何治理一地,且因为贩盐,跟南边诸郡的往来多,对那边的情况更清楚。
有他们在,哪些地方直接平推,哪些地方可以接受投降,也更为有数。地盘要占,稳经济、搞发展则至为重要。
沐瑾要打东陵,京城千里平原废了,仅靠西边诸郡维持不了这开销,南边不能再让战征打废了。
萧灼华的看法是,将南边诸郡结盟分化瓦解,拉拢一批跟淮国有往来、能接受他们这一套的,稳住南边发展,捶死那些冥顽不化的。
方稷得负责征东陵运粮的事情,这么长的粮线调派,沐瑾不放心交给别人,还是安排自家姐夫上。
楚尚在赖瑶麾下,打东边五郡那几个穷地方,既没去南边能出战功,且也不是非楚尚不可。
沐瑾决定安排楚尚过去。
他继续往下看,说的是给新占的各郡县安排官员的事情。调派名单已经定下来了,萧灼华给他附了份,考虑到他不熟悉朝中官员情况,后续会把这批官员的履历文书抄一份给他。
官员多,履历档案的数量自然少不了,驿兵送信,带不了那么多的文书档案,得另外安排人送。
最后就是萧灼华告诉他,确定怀上了,除了觉多了点外,其余一切还好。朝中诸事顺手,并没有什么可忧心的,让他不用担心她操劳烦心影响养胎。
沐瑾想着生孩子辛苦又危险,并不愿让萧灼华受这累,可家里又要多一个小朋友了,他也不知道怎么的,还挺开心的。
沐瑾美滋滋地给萧灼华写信,先是一通关心,之后才提到路上的见闻,以及他的一些安排措施,以及对于这些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等。
他跟萧灼华离得远,在治理实施上,要是两个人方向不一致,或者打起来,会出大问题的。他又不怎么管朝政,那么跟萧灼华说得越清楚越好,这样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有什么分歧处,萧灼华才好视情况调整。要不然,实施下去以后,再进行更改,那就不是麻烦的事,弄不好就是伤民伤经济之举了。
沐瑾在清郡郡城只待了几天,便带兵往东安关去。
交通不发达,时间都耗在路上,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入秋了。
卫侯岚铿到天气都转凉了,才等到悠悠哉哉来迟的沐瑾,对于他要稳后方、不着急赶路的举动,自是说不出不是来的。后方稳了,粮线稳了,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仗打得心里才稳。打仗,急,可是急不得的。
可要说不急,也不对。
他把东安关驻军情况汇报给沐瑾后,问沐瑾:“如今已经入秋,是就此休息,等到来年再动兵,还是趁着天气没冷,出兵试试看?”
沐瑾说:“眼下我们的粮食物资都充足,打几场胜仗好过年。”
东陵再穷,穷的是奴隶,贵族总还是有钱的,金子布帛等财物必是不缺。怎么着也得夺几座城,抄些贵族的家,给兵将们把过年钱发了。
抄了贵族,给奴隶放归自由身,划分土地,明年的春耕就可以安排上了。
东陵的土地肥沃,再把肥料安排上,怎么都能有些粮食产出的。这边多一口粮食盈余,比起长线调粮的损耗来,就是省下十口粮食。
他走精兵路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省粮。军队的数量多,吃粮食都能把国力吃垮。
岚铿让东陵打了这么多年,如今终于能打回去,眼里迸出光芒,当即取来东陵地图,问沐瑾:“不知何时出征,先攻哪座城?”
从东安关出去,有两条路,两边都是县城。东陵山多,那两座县城都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土地肥沃,又不缺水灌溉,县城依山而建,地形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守起来,也好守。
可要说有多难攻,对于如今的岚铿来说,就县城的那些城墙,真挡不如投石机一轮进攻的。至于山城地形地势复杂什么的,他投了沐瑾之后,特意学了巷战打法,大军进城之后,真不怕跟守军打巷战。
最主要的是,东陵的兵早在去年姜祁战败时就打光了。
现在的东陵,哪怕是想要征兵,都没人可征了。之前连十二三岁的孩子都征走了,这才一年时间,总不能抓十岁的娃娃上战场吧。东陵遵守齐礼,女人讲究贞静知礼,可不讲究舞刀弄棒,想学淮国组建女子军队,也得看她们提不提得起枪戟。贵族、平民女子以纤瘦柔美为佳,奴隶女子面黄肌瘦身上连点肉都没有,又哪来的力气。
沐瑾盯着面前的两座县城,问:“东陵还没调兵来守吗?”
岚铿说:“齐国朝廷无力再守,但对于打还是降,目前还在吵,因为没有兵力可调派,我们又随时能挥军打过去,两个县的县令派人来送过好几次降书。宁定郡的郡守派了人过来,想和谈。”
沐瑾问:“和谈?”
岚铿说:“他们想要称臣纳贡。”
沐瑾说:“哟,想得还挺美呢。既然确定城防空虚,分兵两路,一起打。两个县城离得近,东安关有三万骑兵可以随时支援,哪怕他们有伏兵也不怕,赶路的时候小心点,探查清楚再前进。”
这兵分两路,也得有个分法。
岚铿麾下五万大军,目前中军大营的只到了一万,再就是三万骑兵。
如今三万骑兵留下,剩下的六万军队,由卫侯世子岚柏分出两万,跟中军大营的一万会合,一边三万派出去打。
分兵两路,一路推过去,正好夹击郡城。
众人定好出兵的事,大军当即调动起来。
两天后,两路军队同时出发。
大军早上出发,下午就传回了捷报,两个县城没有任何兵力,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直接拿了下来。
齐仲得到的确切消息是,沿途诸县都没有兵,就连郡城也只有一千郡兵,以及贵族的私兵,加起来不到五千。
沐瑾让他们直扑郡城,把郡城占稳后,再挨个抄县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最新章节,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最新章节,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