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地处华夏中部地区,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境内多山。
国庆节的龙江山区,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午后,蜿蜒的山路上,缓步走来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
中年人个头不高,衬衣西裤,国字脸,相貌端正,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留着小平头,只是头顶的头发有点稀疏,明显是有点开始秃顶了。
他的上衣口袋里放着一个手机,耳朵里挂着有线耳机,应该是在听着手机,眼神左顾右盼,时不时地远眺着山中的风景,碰到迎面而来的山民还点头打招呼。
在一个山路拐弯处,一个五十多岁的山民挑着担子,迎面走来。
他赶紧招呼:
“七叔,您这是在山里干活回来了。”
七叔脸型方正,身体很瘦,精神却是不错。
“晓声,这是进山做什么?”
“七叔,这不是国庆节放假吗,我去看看奶奶的坟。”
“我看你两手空空,也没有带香烛,你要是早给我打电话的话,我让你婶子给你准备点。”
“没事,我觉得心意到了就行。”
“好吧,你小心点,现在山里长期没有去人,草木疯长,小心蛇!”
“我知道了,我会注意的。”
“好!那晚上在我家住吧,你堂弟常年在外打工,我们老两口也过得冷清,正好热闹一下。”
“我今天不走,在您家里住两天,说起来我有二十多年没去过张师山了,上一次登上去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明天想去登一下张师山。”
“好,那你早点回来。”
打完招呼,中年人继续慢悠悠地前行。
中年人名叫韩晓声,大学毕业以后,留在沿海的大城市工作,只是为人性子太直了,做事不够圆滑,从来只凭借自己一颗真心待人,不会拐弯,导致工作、家庭都不顺利。
最近他准备换个环境,到深城地区找工作,那里上班的工资比较高。
赶上国庆节,他特意回老家看看父母,也想到去世多年的奶奶坟前看看。
奶奶在世的时候非常疼爱他,因为他是奶奶的长孙,就享受了特别的待遇。
小时候,奶奶特别喜欢坐在大门口晒太阳。
到了晚上,奶奶总是躺在竹制躺椅上,在院子里乘凉。
这时候,韩晓声和其它小孩总喜欢坐在奶奶的旁边,听她讲故事。
这个时代,华夏的娱乐生活很贫乏,所以听老人讲故事,是小孩们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
奶奶的故事不多,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故事,却是让孩子们百听不厌。
韩晓声记忆最深的一个故事,故事名字叫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简单的故事,奶奶却能把它讲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听得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
私下里,孩子们还经常讨论,为什么那个捡到了金子的秋生不见好就收,那只乌鸦为什么一定要叼着那么大一块肉,以至于体力耗尽,掉进了大火里。
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奶奶经常给他们讲的一段民谣:
“幕阜山,高万丈;张师山,出和尚;五角尖,尖对尖;凤凰池,出神仙。”
幕阜山是老家前方的一座大山,是附近最高的山。
根据奶奶说,当地的山民世世代代都在流传着这首民谣,都是口口相传,奶奶也是听她的奶奶传给她的,要求她要流传下去,不要被后人遗忘。
奶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一直流传这首民谣,只是奶奶的奶奶说,韩家的祖祖辈辈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幕阜山在上古时代名叫天岳山,曾经超过万丈高度,是天地之间的支柱,这事情在以前还有祖上的典籍记载,后来碰到战争和动乱,那些记事的典籍都找不到了。
张师山是老家后方的一座大山,根据奶奶接受的传说,那里曾经是道教张天师的一个道场,张天师曾经在那里修仙得道,最后在那里飞升。
后来,韩晓声还在小学老师的带领下,去张师山旅游了一次,亲眼见到了张天师留下的很多痕迹,也见到了那些道教的道观,不过道观里冷冷清清,只有几个清修的道长,也没能见到什么修仙的道人。
歌谣里的五角尖,是五座山峰,山峰是尖的,并且五个山峰围成一圈,山尖相对。
凤凰池在哪里,奶奶就说不清了,只是听祖上说,那里是神仙出没的地方。
这民谣已经在当地流传了多久,没人知道,根据奶奶说的,应该有几千年了。
据她说,韩家先祖在几千年前就在这里定居,把这里作为祖地。
后来几经战乱,这里的祖地就变成了荒芜。
几百年前的战争以后,龙江变得百里无人烟。
开始休养生息的明王朝,从各地大规模迁移人口,填充战争造成的无人区。
韩家响应朝廷的号召,从庐江郡迁移而来,回到了这块祖先典籍提到的祖地。
一代代的韩家人省吃俭用,积极开荒,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将这片地域购买了下来,期盼着能够借着这里的风水和气运,庇佑后人。
韩晓声的祖上在这里定居后,就走遍了附近的山林,找到了一块风水比较好的山峰,做为韩家去世之人的安眠地。
定好了位置以后,韩家人就在山上种植桃树。
桃树长大后,那里就成为附近的风景。
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满山都是粉红色桃花,那景色美得无法用言语表达。
因为满山都是桃树,所以被韩家祖上起名为桃树坡。
根据过世的奶奶所言,这风水和气运确实是管用。
自从第一代先祖死后安葬在此地开始,历代主脉的先祖在死后也是安眠于周围,而韩氏家族的这一脉经过了明、清、民国等动乱时期,却是一直没有遭受重创,一直传承了下来,香火不断。
桃树坡的桃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展示着它的绚丽多彩。
后来世事变迁,桃树没了,种下了大片的茶树,成了一片茶山。
封山育林后,又多了松树和枞树。
多年的封山育林后,山中草木无人砍伐,使得草木疯长,山中的道路也被掩盖在草丛里。
韩晓声已经看不到记忆中的山路,只能凭着记忆中的方位,分开山中的草木,这才艰难的到了奶奶的坟前。
跪在坟前,拜了几拜,起身四处打量。
想到小时候在山坡上玩耍的情景,恍如昨日,不由有些感慨,这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自己就长大了,会讲神话故事的奶奶也已经魂归青冥,那些世代相传的上古传说也要逐渐被繁荣的俗世淹没,直至无人知晓。
由于龙江雨水充足,坟墓的周围草木疯长,遮盖了部分墓碑,韩晓声有点看不过去,动手除草。
只是常年从事脑力劳动,体力不行,仅仅忙了十分钟,他就累的不行,就近坐在墓碑前歇息。
听着耳机里的小说,闭目养神,他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国庆节的龙江山区,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午后,蜿蜒的山路上,缓步走来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
中年人个头不高,衬衣西裤,国字脸,相貌端正,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留着小平头,只是头顶的头发有点稀疏,明显是有点开始秃顶了。
他的上衣口袋里放着一个手机,耳朵里挂着有线耳机,应该是在听着手机,眼神左顾右盼,时不时地远眺着山中的风景,碰到迎面而来的山民还点头打招呼。
在一个山路拐弯处,一个五十多岁的山民挑着担子,迎面走来。
他赶紧招呼:
“七叔,您这是在山里干活回来了。”
七叔脸型方正,身体很瘦,精神却是不错。
“晓声,这是进山做什么?”
“七叔,这不是国庆节放假吗,我去看看奶奶的坟。”
“我看你两手空空,也没有带香烛,你要是早给我打电话的话,我让你婶子给你准备点。”
“没事,我觉得心意到了就行。”
“好吧,你小心点,现在山里长期没有去人,草木疯长,小心蛇!”
“我知道了,我会注意的。”
“好!那晚上在我家住吧,你堂弟常年在外打工,我们老两口也过得冷清,正好热闹一下。”
“我今天不走,在您家里住两天,说起来我有二十多年没去过张师山了,上一次登上去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明天想去登一下张师山。”
“好,那你早点回来。”
打完招呼,中年人继续慢悠悠地前行。
中年人名叫韩晓声,大学毕业以后,留在沿海的大城市工作,只是为人性子太直了,做事不够圆滑,从来只凭借自己一颗真心待人,不会拐弯,导致工作、家庭都不顺利。
最近他准备换个环境,到深城地区找工作,那里上班的工资比较高。
赶上国庆节,他特意回老家看看父母,也想到去世多年的奶奶坟前看看。
奶奶在世的时候非常疼爱他,因为他是奶奶的长孙,就享受了特别的待遇。
小时候,奶奶特别喜欢坐在大门口晒太阳。
到了晚上,奶奶总是躺在竹制躺椅上,在院子里乘凉。
这时候,韩晓声和其它小孩总喜欢坐在奶奶的旁边,听她讲故事。
这个时代,华夏的娱乐生活很贫乏,所以听老人讲故事,是小孩们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
奶奶的故事不多,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故事,却是让孩子们百听不厌。
韩晓声记忆最深的一个故事,故事名字叫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简单的故事,奶奶却能把它讲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听得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
私下里,孩子们还经常讨论,为什么那个捡到了金子的秋生不见好就收,那只乌鸦为什么一定要叼着那么大一块肉,以至于体力耗尽,掉进了大火里。
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奶奶经常给他们讲的一段民谣:
“幕阜山,高万丈;张师山,出和尚;五角尖,尖对尖;凤凰池,出神仙。”
幕阜山是老家前方的一座大山,是附近最高的山。
根据奶奶说,当地的山民世世代代都在流传着这首民谣,都是口口相传,奶奶也是听她的奶奶传给她的,要求她要流传下去,不要被后人遗忘。
奶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一直流传这首民谣,只是奶奶的奶奶说,韩家的祖祖辈辈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幕阜山在上古时代名叫天岳山,曾经超过万丈高度,是天地之间的支柱,这事情在以前还有祖上的典籍记载,后来碰到战争和动乱,那些记事的典籍都找不到了。
张师山是老家后方的一座大山,根据奶奶接受的传说,那里曾经是道教张天师的一个道场,张天师曾经在那里修仙得道,最后在那里飞升。
后来,韩晓声还在小学老师的带领下,去张师山旅游了一次,亲眼见到了张天师留下的很多痕迹,也见到了那些道教的道观,不过道观里冷冷清清,只有几个清修的道长,也没能见到什么修仙的道人。
歌谣里的五角尖,是五座山峰,山峰是尖的,并且五个山峰围成一圈,山尖相对。
凤凰池在哪里,奶奶就说不清了,只是听祖上说,那里是神仙出没的地方。
这民谣已经在当地流传了多久,没人知道,根据奶奶说的,应该有几千年了。
据她说,韩家先祖在几千年前就在这里定居,把这里作为祖地。
后来几经战乱,这里的祖地就变成了荒芜。
几百年前的战争以后,龙江变得百里无人烟。
开始休养生息的明王朝,从各地大规模迁移人口,填充战争造成的无人区。
韩家响应朝廷的号召,从庐江郡迁移而来,回到了这块祖先典籍提到的祖地。
一代代的韩家人省吃俭用,积极开荒,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将这片地域购买了下来,期盼着能够借着这里的风水和气运,庇佑后人。
韩晓声的祖上在这里定居后,就走遍了附近的山林,找到了一块风水比较好的山峰,做为韩家去世之人的安眠地。
定好了位置以后,韩家人就在山上种植桃树。
桃树长大后,那里就成为附近的风景。
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满山都是粉红色桃花,那景色美得无法用言语表达。
因为满山都是桃树,所以被韩家祖上起名为桃树坡。
根据过世的奶奶所言,这风水和气运确实是管用。
自从第一代先祖死后安葬在此地开始,历代主脉的先祖在死后也是安眠于周围,而韩氏家族的这一脉经过了明、清、民国等动乱时期,却是一直没有遭受重创,一直传承了下来,香火不断。
桃树坡的桃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展示着它的绚丽多彩。
后来世事变迁,桃树没了,种下了大片的茶树,成了一片茶山。
封山育林后,又多了松树和枞树。
多年的封山育林后,山中草木无人砍伐,使得草木疯长,山中的道路也被掩盖在草丛里。
韩晓声已经看不到记忆中的山路,只能凭着记忆中的方位,分开山中的草木,这才艰难的到了奶奶的坟前。
跪在坟前,拜了几拜,起身四处打量。
想到小时候在山坡上玩耍的情景,恍如昨日,不由有些感慨,这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自己就长大了,会讲神话故事的奶奶也已经魂归青冥,那些世代相传的上古传说也要逐渐被繁荣的俗世淹没,直至无人知晓。
由于龙江雨水充足,坟墓的周围草木疯长,遮盖了部分墓碑,韩晓声有点看不过去,动手除草。
只是常年从事脑力劳动,体力不行,仅仅忙了十分钟,他就累的不行,就近坐在墓碑前歇息。
听着耳机里的小说,闭目养神,他不知不觉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