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张小碗先烧了开水,倒进两个木盆里,又把煮蘑菇汤的水烧上,先让张氏夫妇洗了脸,再把两弟弟洗了手和脸,把洗脸水倒到洗脚盆里,让父子三人把脚伸进去烫。
他们的脚上,都有冻疮。
有冻疮的脚伸进烫水里会刺骨地疼,张小宝张小弟受不住,脚拼命往外弹,张小碗虎着脸抓住他们的脚,厉声喝斥:“不烫脚会全坏,以后不想走路了?”
她那么严厉,尖得像刀子一样的下巴在空中一扬,带着让人害怕的锋利,这让本就对大姐有敬畏的两兄弟疼得流着眼泪把脚放在脚盆底。
见他们听话了,张小碗脸色才好了点,对一直沉默不语的张父说,“爹,你看着他们,水凉了你们就出来。”
说着她转身去了小厨房,刘三娘已经坐在板凳上在烧水,她怔怔地看着灶火里的火苗,在张小碗进来后她才扭过头看了她的大闺女一眼。
张小碗没去想她眼里的意味,她现在困顿又疲惫,忙了一天,她现在这具营养不良的身体根本禁不住耗出这么多精神和体力。
她瞄了眼刘三娘坐的板凳,把那个高一点的椅子抬到了火边,然后拉了把刘三娘。
刘三娘就势起来,坐在了这把高一点,会让她肚子舒服一点的高椅子上。
张小碗坐在了小板凳上,伸出手,在火边烤了烤手,眼睛看着厨房里堆着的柴禾,想着这柴还是多捡点的好,这要是到了深冬,山里的柴被捡得差不多了,到时就没得捡了。
自张小碗一坐下,刘三娘就一直看着好像变得强势了不少的张小碗,想得久了她也累了,不禁闭上了眼。
就当老天爷开了眼,可怜起了他们一家子,送了个明白的闺女给他们了。
刘三娘在烧着火,张小碗拿了把木耳洗了,然后勺出一碗热水泡着,没一会,被热水烫着的木耳就发了胀,变成了好大的一块。
“这也能吃?”见张小碗在撕扯着木耳,刘三娘皱着眉,眼里微有点惊。
“嗯。”张小碗抿着嘴一点头,伸出手拿过碗里的热水喝了一口,这让没让这幅孱弱的身体就此昏过去。
她有点撑不住,可不能就这么倒下去。
张小碗不是没吃过苦的人,以前在工作室赶工,三天三夜都没睡过的经历都有,该熬得住的她都熬得住。
她也不是什么不谙世事的女人,不该喊苦的时候她知道一声都不能吭,因为没别人怜惜这是肯定的,而且惹来的只是自己泄自己的气,完全不可取。
蘑菇汤煮好,张小碗把碗盛满,让刘三娘端过去他们先吃,她先就着汤喝了好几口,弄起了木耳。
她想来想去,也只能想到把木耳拿辣椒一起炒了吃,至于凉拌木耳什么的完全不可行,一是没材料,这家子连油都没有一滴,二是这是大冬天,吃热的才是正道。
辣椒煮的木耳其实就张小碗前世的口味来说,完全不好吃,甚至难以下咽,但却被张家的另外的四口全吃了个光。
张小碗看着他们吃的时候,想着明天要办的事:她要去摘蘑菇,摘多点,吃不完可以晒干当储备粮,但干这事还是要瞒着,不能让村里人知道。
张小碗也不知道能瞒多久,但这种事就算被揭穿了也没事,顶多惹来别人对他们家的可怜,还有很多的闲话,这种事不会要了她的命,更多的可能是他们见他们家吃那么多都没事,有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也会采来吃。
但在被发现之前,张小碗私心里想要采更多的蘑菇在手,她会让刘三娘告诉村里有些花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能吃的是哪几种,但她希望被发现的时机是在这个冬天过去之后。
她没有全私吞的想法,但也没有福利全村人的想法。
她只顾得了她愿意顾的。
还有,再过一个月,这初冬粮的就要收了,张小碗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凤朝的水稻是怎么种的,她就势打听过,这里的水稻是四月种,十一月收,从栽种到成熟需要七个月,并且一年只有一季,这跟张小碗比较熟悉的三到四个月就可以成熟的杂交稻不一样,不过张小碗在农村生活过,从她奶奶口里知道以前没杂交稻的时候,农家一年只种一季正常得很,虽然种田的时间不太跟大凤朝的一致,但在大范围内理解的话,也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是一样的地方,再说,以前她们的古代也说不准就是这样种过来的。(
但这里的稻谷产量低,时间长,张家就两亩田,他们一家几口先前只饿死了张小碗一个,怕也是张氏夫妻尽了全力了的结果。
要不然,依那点田那点产量,一家人活活的可能性绝对超高。
张小碗打算等收完谷子,再问问刘三娘,春天水稻的育秧期他们是怎么弄的,还有她准备先把关选好种子,在来年春天的时候就育秧,不捱到四月再种。
四月要是再种也行,留一亩田,用选好的稻子种四月稻,两样种着相比一下,看哪季合算,弄的粮食更多,做个对比,再下一年就能知道怎么种最好。
张小碗也没想她的变化全蒙得了张氏夫妻,她这几天慢慢观察了一下,发现刘三娘对这种变化是不排斥的,虽然她从不说什么,也不问一句什么,但张小碗从她的行为里知道她是接受她的变化的。
她这个娘具体时是怎么想的,张小碗不知道,也没打算现在就问,她们的感情还没熟到那份上,只能说慢慢来,只要刘三娘不讨厌就行。
至于指望这对父母不发现她的变化那是不可能的,张小碗不会这么天真,想要变好,就会有变化,总得说出个说法让他们相信她的变化,也让他们相信她能让这个家变得更好。
要是这对父母不支持,她再多的力气也使不出来。
下个镇里的赶场日还有六天,梧桐村到甘善镇,也就是他们口里常说的镇里来回要四个时辰,这还是壮年人走得快的,走的慢的得五六个时辰。
另外甘善镇的赶场日一个月三次,逢七赶场,差不多每隔十天一次。
张小碗这天带着两个弟弟采了一天的蘑菇木耳,挑了一部份出来,多的就着出的阳光,让张氏夫妻在山边晒了,晒干了再包着回来。
这回他们家在水田在偏僻的地方的好处显出来了,就是他们家干点什么,不怕人发现知道。
而且张小碗发现在他们家,张阿福不太解的事只要一对上刘三娘的几句吩咐,他就什么不解都没有了,他娘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切都听刘三娘的。
这么长一段时间下来,张小碗隐约觉得她这娘不是什么简单无知的农妇,但看着她沧桑粗糙的脸,张小碗也就没怎么再猜下去了。
不简单无知又如何?还不是一家几口能活不活得下去都是问题。
于是张小碗对刘三娘以前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点也不感兴趣了,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在是艰难的生存问题,来年还有新的孩子要出生,能不能生下来,生下来怎么养活,都是具体得让人呼吸窒息的问题,哪还有精力想别的多余的。
从张小碗跟着村里人去镇里捡布到去山里采茅房子,再到她所说的能吃能保存的木耳,再把茅房子晒干,和木耳攒到一起的这些事,刘三娘都没有具体问张小碗个一二。
她不说,张小碗也不打算详细告知,她知道她迟早要对刘三娘有个说法,但她不会告诉她这个娘她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过来的,而她原本的女儿死了。
她顶多就是让刘三娘知道,在她昏睡的那段时间,她从未知的神那里知道了很多的事情。
至于这个说法刘三娘信不信,张小碗猜她会是信的。
张小碗笃定只要她不是一夕之间完全变了样,小变一点,变得不同了点,还给这个家带了生机,刘三娘就是会信的。
她也不得不信,并且还要坚信,如果想一家人全活下去的话。
在生存面前,人们容易相信太多东西,要知道万能的神就是这么被造出来,被他们信仰的。
这天张小碗要带着张小宝和张小弟去镇里,在昨晚,刘三娘又在端详了张小碗一阵后,答应了她要带她两个弟弟去镇里走走的事,也还是没有问为什么。
张小碗也就更笃定了刘三娘接受了现在这个莫名变得能干起来了的张小碗,因为村里人去赶场的都是大人,并且,一个村一个月能去赶场的大人加起来也不到十个,一无所有,偶尔只有几只兔子去镇里卖的梧桐村人,哪有那么多的事要去镇里?何况不是赶场日,这时间连大人都不会去镇里。
而她一个小女娃,在平常的日子里带着两个更小的娃去镇里的事,一般的村里人家哪家会答应?而不管会不会答应,前提是连会这样提求要求的小孩根本都不会有。
张小碗先在刘三娘这里提出来,也是交了个底,事后有人知道问起来,她知道刘三娘会先给她圆了词,说是她让他们去的也好,还是找别的更好的借口都好,都不会跟人说是张小碗提出来的要去的。
这次带着两个弟弟去,张小碗一是想带他们出去走走,二是边走边教他们一点东西,多认识点事物,多见点人,这对两个在外人面前显得木纳怯懦的小孩有处好。
姐弟三人走到镇上,因为没有赶集,镇上的人很少,但镇里比村里显得干净整洁的石板路和不是土砖的房子还是让张小宝张小弟看花了眼,张小碗先是带着他们去了堆垃圾的地方看有没有什么东西捡,而她的运气不好不坏,她又捡到了几块脏乱的布,张小碗也没有嫌不干净,先在水沟里洗了洗,把它们放在了背篓里,打算回去后再到河里洗一遍,暴晒一下,再攒着做衣服。
她上次也打听好了镇里的富户所住的地方,也不嫌费脚程,带着两个小孩一个一个地方都走了个遍,事实上,运气总会眷顾一下有所准备,并能为此付出努力的人,张小碗在富户周围扔垃圾的地方捡到了几件还有点棉絮的小孩衣服,只是衣服坏得太乱七八糟,又脏又臭,显然是嫌完全没有一点可用性了才扔出来的。
可张小碗是谁?她是一个能当女工的服装设计师,她曾经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在工厂的废料堆里捡过废布碎布培养自己当一个服装设计师的眼光和耐心,而再零碎的东西只要到她手里都有被利用的价值,连她那高傲的老师都说她有一双能给腐朽为神奇的双手。
张小碗打算把这些东西洗了,再用开水烫一下消毒,再曝晒消毒一下,到时材料要是攒齐,她就可以加工,做一件给刘三娘挡寒的衣服。
他们的脚上,都有冻疮。
有冻疮的脚伸进烫水里会刺骨地疼,张小宝张小弟受不住,脚拼命往外弹,张小碗虎着脸抓住他们的脚,厉声喝斥:“不烫脚会全坏,以后不想走路了?”
她那么严厉,尖得像刀子一样的下巴在空中一扬,带着让人害怕的锋利,这让本就对大姐有敬畏的两兄弟疼得流着眼泪把脚放在脚盆底。
见他们听话了,张小碗脸色才好了点,对一直沉默不语的张父说,“爹,你看着他们,水凉了你们就出来。”
说着她转身去了小厨房,刘三娘已经坐在板凳上在烧水,她怔怔地看着灶火里的火苗,在张小碗进来后她才扭过头看了她的大闺女一眼。
张小碗没去想她眼里的意味,她现在困顿又疲惫,忙了一天,她现在这具营养不良的身体根本禁不住耗出这么多精神和体力。
她瞄了眼刘三娘坐的板凳,把那个高一点的椅子抬到了火边,然后拉了把刘三娘。
刘三娘就势起来,坐在了这把高一点,会让她肚子舒服一点的高椅子上。
张小碗坐在了小板凳上,伸出手,在火边烤了烤手,眼睛看着厨房里堆着的柴禾,想着这柴还是多捡点的好,这要是到了深冬,山里的柴被捡得差不多了,到时就没得捡了。
自张小碗一坐下,刘三娘就一直看着好像变得强势了不少的张小碗,想得久了她也累了,不禁闭上了眼。
就当老天爷开了眼,可怜起了他们一家子,送了个明白的闺女给他们了。
刘三娘在烧着火,张小碗拿了把木耳洗了,然后勺出一碗热水泡着,没一会,被热水烫着的木耳就发了胀,变成了好大的一块。
“这也能吃?”见张小碗在撕扯着木耳,刘三娘皱着眉,眼里微有点惊。
“嗯。”张小碗抿着嘴一点头,伸出手拿过碗里的热水喝了一口,这让没让这幅孱弱的身体就此昏过去。
她有点撑不住,可不能就这么倒下去。
张小碗不是没吃过苦的人,以前在工作室赶工,三天三夜都没睡过的经历都有,该熬得住的她都熬得住。
她也不是什么不谙世事的女人,不该喊苦的时候她知道一声都不能吭,因为没别人怜惜这是肯定的,而且惹来的只是自己泄自己的气,完全不可取。
蘑菇汤煮好,张小碗把碗盛满,让刘三娘端过去他们先吃,她先就着汤喝了好几口,弄起了木耳。
她想来想去,也只能想到把木耳拿辣椒一起炒了吃,至于凉拌木耳什么的完全不可行,一是没材料,这家子连油都没有一滴,二是这是大冬天,吃热的才是正道。
辣椒煮的木耳其实就张小碗前世的口味来说,完全不好吃,甚至难以下咽,但却被张家的另外的四口全吃了个光。
张小碗看着他们吃的时候,想着明天要办的事:她要去摘蘑菇,摘多点,吃不完可以晒干当储备粮,但干这事还是要瞒着,不能让村里人知道。
张小碗也不知道能瞒多久,但这种事就算被揭穿了也没事,顶多惹来别人对他们家的可怜,还有很多的闲话,这种事不会要了她的命,更多的可能是他们见他们家吃那么多都没事,有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也会采来吃。
但在被发现之前,张小碗私心里想要采更多的蘑菇在手,她会让刘三娘告诉村里有些花蘑菇是有毒的不能吃,能吃的是哪几种,但她希望被发现的时机是在这个冬天过去之后。
她没有全私吞的想法,但也没有福利全村人的想法。
她只顾得了她愿意顾的。
还有,再过一个月,这初冬粮的就要收了,张小碗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凤朝的水稻是怎么种的,她就势打听过,这里的水稻是四月种,十一月收,从栽种到成熟需要七个月,并且一年只有一季,这跟张小碗比较熟悉的三到四个月就可以成熟的杂交稻不一样,不过张小碗在农村生活过,从她奶奶口里知道以前没杂交稻的时候,农家一年只种一季正常得很,虽然种田的时间不太跟大凤朝的一致,但在大范围内理解的话,也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是一样的地方,再说,以前她们的古代也说不准就是这样种过来的。(
但这里的稻谷产量低,时间长,张家就两亩田,他们一家几口先前只饿死了张小碗一个,怕也是张氏夫妻尽了全力了的结果。
要不然,依那点田那点产量,一家人活活的可能性绝对超高。
张小碗打算等收完谷子,再问问刘三娘,春天水稻的育秧期他们是怎么弄的,还有她准备先把关选好种子,在来年春天的时候就育秧,不捱到四月再种。
四月要是再种也行,留一亩田,用选好的稻子种四月稻,两样种着相比一下,看哪季合算,弄的粮食更多,做个对比,再下一年就能知道怎么种最好。
张小碗也没想她的变化全蒙得了张氏夫妻,她这几天慢慢观察了一下,发现刘三娘对这种变化是不排斥的,虽然她从不说什么,也不问一句什么,但张小碗从她的行为里知道她是接受她的变化的。
她这个娘具体时是怎么想的,张小碗不知道,也没打算现在就问,她们的感情还没熟到那份上,只能说慢慢来,只要刘三娘不讨厌就行。
至于指望这对父母不发现她的变化那是不可能的,张小碗不会这么天真,想要变好,就会有变化,总得说出个说法让他们相信她的变化,也让他们相信她能让这个家变得更好。
要是这对父母不支持,她再多的力气也使不出来。
下个镇里的赶场日还有六天,梧桐村到甘善镇,也就是他们口里常说的镇里来回要四个时辰,这还是壮年人走得快的,走的慢的得五六个时辰。
另外甘善镇的赶场日一个月三次,逢七赶场,差不多每隔十天一次。
张小碗这天带着两个弟弟采了一天的蘑菇木耳,挑了一部份出来,多的就着出的阳光,让张氏夫妻在山边晒了,晒干了再包着回来。
这回他们家在水田在偏僻的地方的好处显出来了,就是他们家干点什么,不怕人发现知道。
而且张小碗发现在他们家,张阿福不太解的事只要一对上刘三娘的几句吩咐,他就什么不解都没有了,他娘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切都听刘三娘的。
这么长一段时间下来,张小碗隐约觉得她这娘不是什么简单无知的农妇,但看着她沧桑粗糙的脸,张小碗也就没怎么再猜下去了。
不简单无知又如何?还不是一家几口能活不活得下去都是问题。
于是张小碗对刘三娘以前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点也不感兴趣了,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在是艰难的生存问题,来年还有新的孩子要出生,能不能生下来,生下来怎么养活,都是具体得让人呼吸窒息的问题,哪还有精力想别的多余的。
从张小碗跟着村里人去镇里捡布到去山里采茅房子,再到她所说的能吃能保存的木耳,再把茅房子晒干,和木耳攒到一起的这些事,刘三娘都没有具体问张小碗个一二。
她不说,张小碗也不打算详细告知,她知道她迟早要对刘三娘有个说法,但她不会告诉她这个娘她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过来的,而她原本的女儿死了。
她顶多就是让刘三娘知道,在她昏睡的那段时间,她从未知的神那里知道了很多的事情。
至于这个说法刘三娘信不信,张小碗猜她会是信的。
张小碗笃定只要她不是一夕之间完全变了样,小变一点,变得不同了点,还给这个家带了生机,刘三娘就是会信的。
她也不得不信,并且还要坚信,如果想一家人全活下去的话。
在生存面前,人们容易相信太多东西,要知道万能的神就是这么被造出来,被他们信仰的。
这天张小碗要带着张小宝和张小弟去镇里,在昨晚,刘三娘又在端详了张小碗一阵后,答应了她要带她两个弟弟去镇里走走的事,也还是没有问为什么。
张小碗也就更笃定了刘三娘接受了现在这个莫名变得能干起来了的张小碗,因为村里人去赶场的都是大人,并且,一个村一个月能去赶场的大人加起来也不到十个,一无所有,偶尔只有几只兔子去镇里卖的梧桐村人,哪有那么多的事要去镇里?何况不是赶场日,这时间连大人都不会去镇里。
而她一个小女娃,在平常的日子里带着两个更小的娃去镇里的事,一般的村里人家哪家会答应?而不管会不会答应,前提是连会这样提求要求的小孩根本都不会有。
张小碗先在刘三娘这里提出来,也是交了个底,事后有人知道问起来,她知道刘三娘会先给她圆了词,说是她让他们去的也好,还是找别的更好的借口都好,都不会跟人说是张小碗提出来的要去的。
这次带着两个弟弟去,张小碗一是想带他们出去走走,二是边走边教他们一点东西,多认识点事物,多见点人,这对两个在外人面前显得木纳怯懦的小孩有处好。
姐弟三人走到镇上,因为没有赶集,镇上的人很少,但镇里比村里显得干净整洁的石板路和不是土砖的房子还是让张小宝张小弟看花了眼,张小碗先是带着他们去了堆垃圾的地方看有没有什么东西捡,而她的运气不好不坏,她又捡到了几块脏乱的布,张小碗也没有嫌不干净,先在水沟里洗了洗,把它们放在了背篓里,打算回去后再到河里洗一遍,暴晒一下,再攒着做衣服。
她上次也打听好了镇里的富户所住的地方,也不嫌费脚程,带着两个小孩一个一个地方都走了个遍,事实上,运气总会眷顾一下有所准备,并能为此付出努力的人,张小碗在富户周围扔垃圾的地方捡到了几件还有点棉絮的小孩衣服,只是衣服坏得太乱七八糟,又脏又臭,显然是嫌完全没有一点可用性了才扔出来的。
可张小碗是谁?她是一个能当女工的服装设计师,她曾经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在工厂的废料堆里捡过废布碎布培养自己当一个服装设计师的眼光和耐心,而再零碎的东西只要到她手里都有被利用的价值,连她那高傲的老师都说她有一双能给腐朽为神奇的双手。
张小碗打算把这些东西洗了,再用开水烫一下消毒,再曝晒消毒一下,到时材料要是攒齐,她就可以加工,做一件给刘三娘挡寒的衣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种田之贫家女,穿越种田之贫家女最新章节,穿越种田之贫家女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种田之贫家女,穿越种田之贫家女最新章节,穿越种田之贫家女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