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升与师傅并不是独自北上,而是跟随荆楚商行的一个商队一起出发,因为师傅与商队的老东家有旧,也算是知根知底的人,加上两人都很随性,没什么架子,所以相处的很是融洽。
这个商行是经营漆木器的,这漆木器是荆楚文化的核心之一,闻名海外。所以商行就以荆楚命名,这些年走南闯北得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据商行带队的管家介绍,他们的货物原先大都是卖到中原地带或者是江浙一片,所以商队以车马行为主。近年来因为朱勔等人把两浙一带闹得鸡犬不宁,这边的生意大受影响。反到而是销往辽国五京尤其是上京临潢府和南京析津府(今bj的漆木器越来愈多。
现如今大批量的货物都是沿长江走水路往东到扬州,再由扬州沿着京杭大运hb上。走水路什么的都好,就是太费时间,效率低。惹得东家对此也是颇有怨言,商行走水路以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开始做些调整来提高效率。
他们一行将十余人,先行出发,快马加鞭。走sd北上到辽国上京城,是要赶着处理好货物销出和返程带货等相对棘手的问题,待到商队的船只到达,就可以直接返程,大大节省了时间,这也是经验之为。
卢升最感兴趣得就是在赶路途中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团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讲些子奇闻逸事。这本是往来粗人喜欢的吹牛扯白,可对于卢升来说就很新奇了。
一行人中除了少部分三两个人是跟东家一样的江陵府人,其他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有几个故乡在辽国的汉人。大家在一起聊聊自己家乡的风水人情,这里说得都是切身体会的真实感受,当然与书本上描述的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倒是让卢升大开市面,涨了不少见识。
从辽地汉人口中,卢升第一次听到了契丹人的起源。
北方草原有两条河,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汉人称它为黄河在远方的女儿,故又唤做“潢河”;另一条就做老哈河。传说中一位驾着青牛从潢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从老哈河骑着白马的勇士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的关汇处相遇相爱,结为夫妻。他们就是契丹族的先祖,他们所生的八个儿子就是现在的“契丹八部”。
听完这个传说,卢升心里暗道,这神话倒是与史书中描述的大相径庭。这契丹无非就是两个河流流域的强大原始部落合并而已,耶律家更强就做老大,萧家弱一点就做老二。话说回来,这两个家族这么多年倒是相安无事,一个为王族,一个拜相封后,也明白唇齿相依的道理,着实不易。(辽国向来是皇帝出自耶律家,皇后出自萧家,相国也大多属于萧家)
听着辽地汉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辽地一些风水人情,卢升静静的地听着。会想起书中描述辽国汉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渴望着回归大宋的怀抱等等,自觉丢人,脸红不已。
他心里解释道:“原先的汉人肯定是愿意回归大宋怀抱的,可这百十年的光景一过,老一辈的推崇汉人正统的都去世了。后起的这几辈人大都是在辽国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自然没有了汉人正统思想,也就不存在什么国家民族荣誉感之类的了。至于那书中所述,归附宋朝乃是民心所向之类,完全是一派胡言。”
中原北方的少数民族一旦强大起来,必然是挥师南下。虽然并不见得能够得逞,但跃跃欲试的兴奋却是怎么都按耐不住的。以南北朝的历史为鉴,实际上,只要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统率,占据中原并不是登天一般的难事。如今契丹一心汉化,与大宋结成兄弟之盟。辽国能与中原之国和平共处,对大宋子民来说,实在是大幸至极。
众人从辽国现况聊到大宋的现况,来自两浙一带的一个壮年开口道:“要不是方天师,两浙的日子是真没法过了。我家本是苏州孙老桥一带的中农,祖上有十几亩良田,日子也算过的可以。那该死的朱勔朱扒皮,竟然说什么孙老桥方圆几里都是那道君皇帝诏赐给他了得,要修建什么朱家园,强迫我等周围几百户人口五日内清拆搬迁。害得我们家破人亡,幸亏有摩尼教的方天师收留,救济,我才活了下来。说起来,这方天师真是神人啊,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的啊!”
朱勔,又是朱勔!他真是无处不在,起初卢升每次听到这个名字都会恨的直咬牙,这几日来那种愤懑的情绪似乎也平淡了不少。
经过几番了解,卢升才弄明白,他所说的摩尼教也就是明教在两浙的名号,方天师是指睦州青溪人方腊,据说是当地的一个大善人。
但这摩尼教教众可不是如他所说仅仅只有农民,实际上他的教众还包括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等。他们信奉的教义是追求“清净、光明、大力、智慧”。这摩尼教现在已经发展成江南一带最大的宗教,日后必成朝廷的心腹大患。
朝中知晓这些的官员也不在少数,但平日里都不敢提这些东西,可笑的是他们遍书还宣称着江南盛世太平前所未有,不过是自欺欺人,至多蒙骗得了不出门死读书的秀才罢了。
卢升得了独处的空闲,找了机会与师傅交流这些听闻。
王崇羽也感慨道:“那些出书作传的,哪个不是居庙堂之高,个个远离百姓,哪里又知晓百姓的想法。殊不知平民百姓生活疾苦,哪里来的心思归附谁谁。”
卢升反问:“这朝堂内,难道就没有体察民情,敢说实话的了?”
“就算有些人就是知晓这些,也断然不会说。想想,谁心里不是跟明镜似的,做到什么位置当说什么话。话糙理不糙,人呐,永远是屁股决定脑袋啊!”
……
对啊,屁股决定脑袋!有些话只是师傅没有直说罢了。这赵家的天下稳定了,百姓日子过得好了,我哪里还有什么行事的机会。
这个商行是经营漆木器的,这漆木器是荆楚文化的核心之一,闻名海外。所以商行就以荆楚命名,这些年走南闯北得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据商行带队的管家介绍,他们的货物原先大都是卖到中原地带或者是江浙一片,所以商队以车马行为主。近年来因为朱勔等人把两浙一带闹得鸡犬不宁,这边的生意大受影响。反到而是销往辽国五京尤其是上京临潢府和南京析津府(今bj的漆木器越来愈多。
现如今大批量的货物都是沿长江走水路往东到扬州,再由扬州沿着京杭大运hb上。走水路什么的都好,就是太费时间,效率低。惹得东家对此也是颇有怨言,商行走水路以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开始做些调整来提高效率。
他们一行将十余人,先行出发,快马加鞭。走sd北上到辽国上京城,是要赶着处理好货物销出和返程带货等相对棘手的问题,待到商队的船只到达,就可以直接返程,大大节省了时间,这也是经验之为。
卢升最感兴趣得就是在赶路途中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团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讲些子奇闻逸事。这本是往来粗人喜欢的吹牛扯白,可对于卢升来说就很新奇了。
一行人中除了少部分三两个人是跟东家一样的江陵府人,其他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有几个故乡在辽国的汉人。大家在一起聊聊自己家乡的风水人情,这里说得都是切身体会的真实感受,当然与书本上描述的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倒是让卢升大开市面,涨了不少见识。
从辽地汉人口中,卢升第一次听到了契丹人的起源。
北方草原有两条河,一条叫西拉木伦河,汉人称它为黄河在远方的女儿,故又唤做“潢河”;另一条就做老哈河。传说中一位驾着青牛从潢河而来的仙女,与一位从老哈河骑着白马的勇士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的关汇处相遇相爱,结为夫妻。他们就是契丹族的先祖,他们所生的八个儿子就是现在的“契丹八部”。
听完这个传说,卢升心里暗道,这神话倒是与史书中描述的大相径庭。这契丹无非就是两个河流流域的强大原始部落合并而已,耶律家更强就做老大,萧家弱一点就做老二。话说回来,这两个家族这么多年倒是相安无事,一个为王族,一个拜相封后,也明白唇齿相依的道理,着实不易。(辽国向来是皇帝出自耶律家,皇后出自萧家,相国也大多属于萧家)
听着辽地汉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辽地一些风水人情,卢升静静的地听着。会想起书中描述辽国汉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渴望着回归大宋的怀抱等等,自觉丢人,脸红不已。
他心里解释道:“原先的汉人肯定是愿意回归大宋怀抱的,可这百十年的光景一过,老一辈的推崇汉人正统的都去世了。后起的这几辈人大都是在辽国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自然没有了汉人正统思想,也就不存在什么国家民族荣誉感之类的了。至于那书中所述,归附宋朝乃是民心所向之类,完全是一派胡言。”
中原北方的少数民族一旦强大起来,必然是挥师南下。虽然并不见得能够得逞,但跃跃欲试的兴奋却是怎么都按耐不住的。以南北朝的历史为鉴,实际上,只要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统率,占据中原并不是登天一般的难事。如今契丹一心汉化,与大宋结成兄弟之盟。辽国能与中原之国和平共处,对大宋子民来说,实在是大幸至极。
众人从辽国现况聊到大宋的现况,来自两浙一带的一个壮年开口道:“要不是方天师,两浙的日子是真没法过了。我家本是苏州孙老桥一带的中农,祖上有十几亩良田,日子也算过的可以。那该死的朱勔朱扒皮,竟然说什么孙老桥方圆几里都是那道君皇帝诏赐给他了得,要修建什么朱家园,强迫我等周围几百户人口五日内清拆搬迁。害得我们家破人亡,幸亏有摩尼教的方天师收留,救济,我才活了下来。说起来,这方天师真是神人啊,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的啊!”
朱勔,又是朱勔!他真是无处不在,起初卢升每次听到这个名字都会恨的直咬牙,这几日来那种愤懑的情绪似乎也平淡了不少。
经过几番了解,卢升才弄明白,他所说的摩尼教也就是明教在两浙的名号,方天师是指睦州青溪人方腊,据说是当地的一个大善人。
但这摩尼教教众可不是如他所说仅仅只有农民,实际上他的教众还包括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等。他们信奉的教义是追求“清净、光明、大力、智慧”。这摩尼教现在已经发展成江南一带最大的宗教,日后必成朝廷的心腹大患。
朝中知晓这些的官员也不在少数,但平日里都不敢提这些东西,可笑的是他们遍书还宣称着江南盛世太平前所未有,不过是自欺欺人,至多蒙骗得了不出门死读书的秀才罢了。
卢升得了独处的空闲,找了机会与师傅交流这些听闻。
王崇羽也感慨道:“那些出书作传的,哪个不是居庙堂之高,个个远离百姓,哪里又知晓百姓的想法。殊不知平民百姓生活疾苦,哪里来的心思归附谁谁。”
卢升反问:“这朝堂内,难道就没有体察民情,敢说实话的了?”
“就算有些人就是知晓这些,也断然不会说。想想,谁心里不是跟明镜似的,做到什么位置当说什么话。话糙理不糙,人呐,永远是屁股决定脑袋啊!”
……
对啊,屁股决定脑袋!有些话只是师傅没有直说罢了。这赵家的天下稳定了,百姓日子过得好了,我哪里还有什么行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