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江北省,通州。
顺军在江北驻防两个主力军,一是驻淮扬的第八军,一个就是驻通泰的第六军。
第八军提督蒋魁是大顺监国陆四的同乡近邻,与陆四堂兄陆文亮等人于河工起事后一直督领老营,负责后方安定。
蒋魁虽战功不显,不及同期参于起事的夏大军、徐和尚等人,但胜在忠诚可靠,为人踏实。
淮扬是陆四老家,“龙兴之地”,绝不能有失,故而在多方面综合考虑后,陆四命蒋魁为第八军提督,其兄陆文亮为江北巡抚,再辅以通泰的第六军(原程沈集团),如此以两个军的实力,别说南都那个傀儡皇帝,便是近在咫尺的明军淮西集团也不敢来犯。
更何况明军淮西集团的两大领袖之一监军太监卢九德,早已在降顺的太监高歧凤穿针引线下向大顺陆监国表达了“叶落归根”的强烈念头。
而淮西明军集团的两大悍将黄得功、朱纪便奉命于卢九德,按明朝监军太监的制度,只要卢九德不想带兵回家乡扬州,黄得功和朱纪纵是有心攻打淮扬,他们也无法调动得了军队。
历史上黄得功能跃居为藩镇,便同卢九德被从凤阳调至南都提督京营有关。
由于陆四和淮军集团的横空出世,“四镇”的苗头早被掐死,一镇高杰成了大顺的辽东总督;
一镇刘泽清墓前情绪稳定;
一镇刘良佐被淮军在徐州的萧县重创,如今只能带着残兵在凤阳总督马士英手下混口饭吃。
黄得功则依旧是总兵,对于一手提拔他的卢九德也是感恩戴德的很。
驻军就在宝应西边的另一个明军总兵徐大绥,更是早在淮军初创北上解淮安之围时,收取陆四赠送的二十万两白银巨资,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合作伙伴关系。
此后双方虽一个是贼寇,一个是官兵,但兵贼两相安,地方和谐,百姓相通,商贩往来,倒是这乱世难得的太平景。
更加难得的是,徐大绥甚至将侄女徐有凤嫁给了驻在宝应的原淮军标统李大祥。
此举,无疑让徐总兵倍受江北方面亲近,逢年过节,扬州方面都会有专人送上节礼。
再加上淮西明军被左梦庚部牵制,结果便是明军都知淮扬富庶,然而对于身边的这块肥肉,一个个也只能是干看流口水。
陆文亮为江北巡抚后,其本身治政能力欠佳,胜在为人忠厚。
江北省的四个知府扬州郑元勋、淮安郑标、徐州武愫、通州鲁吉英也都是这个时代的务实人才。
因此在四位知府的治理之下,江北省可谓是蒸蒸日上,不仅漕运恢复,盐业也全部恢复,治下人口财富都为大顺第一,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齐夸大顺政策好。
蒋魁的第八军主要是“防西”,也就是淮西明军集团。程霖的第六军则是“防南”,也就是严盯对面的江南明军。
北方未平定之前,顺军主力肯定不会南征,不过卖油郎出身的程霖同副手沈瞎子却是小动作不断,尤其是江南奴变后,二人对于南征的意愿就更得更加殷切,屡次上书行营要求南征,然却被监国陆四屡屡压制。
无奈,二将只能采取曲线办法,即通过派遣小分队渡江参加江南奴军义师,并且为这些反抗明朝的武装力量提供军援,以求能通过这个方式间接达到他们控制江南的目的,至少也要在江南控制一定数量的兵马,好为大军渡江扫清障碍。
临近年关,第六军提督行辕驻地来了几位神秘客人。
几人名声在江南可谓是无人不晓,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大儒顾炎武同归庄。
顾、归二人实际是被强迫到江北来的,原因是不久前奴军齐三部攻打昆山县城时,城中的在乡翰林编修朱天麟突然发难带人捆绑知县杨永言,杀死县丞阎茂才开门放奴军入城。
昆山县城被奴军攻占后,朱天麟让奴军首领齐三派人将昆山有名的大儒顾炎武同归庄给绑了,还以二人名义发布公揭,声称即日起各地当废奴,还仆从自由,如此江南奴变才能平息,精华之地也才能得以保全。
顾炎武、归庄在江南文坛名气实在太大,虽那废奴公揭并非二人所写,但传播出去后还是让江南士林为之震动。
随后苏松巡抚祁彪佳同奴军和谈,认同顾、归二位大儒所发公揭,并以个人名义发布支持废奴的公揭。
此后不管是民间还是士林都就是否废奴展开了大讨论,令得东南文坛大宗师钱谦益痛心疾首道:“奴变再不能平息,江南必乾坤颠倒。”
南都那边听闻顾炎武、归庄等大儒支持奴军,朝廷大员苏松巡抚祁彪佳也向奴军纳款,影响当真正是不亚于一场地震。
为了尽快平息江南奴乱,在首辅大学士王铎的再三请求下,弘光帝这才同意册封京营统制孙武进为伯爵,可这位常自比武安君的孙统制对于伯爵的封赏一点也瞧不上,认为自己不比阿济格那个满鞑子,吴三桂那个大汉奸,左梦庚那个败家子差,所以这帮人能封王,他孙二爷凭什么不能封王!
要说你潞天子能皇袍加身,背后出力最大的不是他孙二爷又是谁!
总之一句话,不给老子封王,老子就不给你出力。
是谓:“江南之事,非王者不可平。”
孙武进不肯带兵平乱,可把王铎急坏了,好言相劝说是即便要封王,也须有些战功才好。
“阿鞑子有啥战功,吴汉奸有啥战功,左家子有啥战功?”
孙武进不屑一顾,对随他一起南来的亲信郑大发道:“这鸟天子怕是有了不臣之心,须得看紧些,莫让他胡来。”
但事后仔细想想,王铎说的未必没有道理,自古赏罚分明,有过要罚,有功当然要赏。
所以,自家要是能立下大大的战功,岂不是就能让那个有二心的鸟天子乖乖就范,好生把王爵封下来。
孙武进为何执意要弘光给他封王,却不是图眼前利益,而是为长远着想。
虽说他是临危受命前来江南,也深得监国信任,然而自来南都后他与监国便天各一方,所谓距离拉远关系,便时常担心监国对他不再宠信。
而且那帮随监国北伐的老伙计们一个个都是手握重兵,战功赫赫,听说连徐和尚都当了提督,手下好几万人,这可把孙武进愁坏了。
监国乃真龙天子,孙武进是深心不疑的,因此大顺将来一定会灭亡南都这个小明朝。
那时,也是他孙二爷重回大顺怀抱,重回监国身边之时。
然而,同那帮子一直随监国征战的文武相比,他孙二爷还能如从前那般在监国身边占据份量足足的一席么。
故而,孙二爷要为自己弄个明朝的亲王当当。
那样,重回大顺后,他孙武进才能以来归亲王的身份于大顺有一份大大的荣华富贵。
这么想着,在句容宝华山率领三万京营将士,同四百贼寇对峙长达半个月的孙二爷终是奋发图强,决意为朝廷荡平贼寇。
为了让南京城中都知道自家这个京营统制不是贪生怕死,也并非庸碌无能,只知争权夺利,纳财好色之徒,孙武进搞出了好大一番动作,命人用马车将南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请”来上百车,其中不乏勋戚。
听闻孙武进终是要平乱,弘光也很高兴,命司礼太监韩赞周代表自己前往军中观战。
当真是浩浩荡荡,战事未起,宝华山方圆百里便已被惊动,鸟兽走狗一概不存。
顺军在江北驻防两个主力军,一是驻淮扬的第八军,一个就是驻通泰的第六军。
第八军提督蒋魁是大顺监国陆四的同乡近邻,与陆四堂兄陆文亮等人于河工起事后一直督领老营,负责后方安定。
蒋魁虽战功不显,不及同期参于起事的夏大军、徐和尚等人,但胜在忠诚可靠,为人踏实。
淮扬是陆四老家,“龙兴之地”,绝不能有失,故而在多方面综合考虑后,陆四命蒋魁为第八军提督,其兄陆文亮为江北巡抚,再辅以通泰的第六军(原程沈集团),如此以两个军的实力,别说南都那个傀儡皇帝,便是近在咫尺的明军淮西集团也不敢来犯。
更何况明军淮西集团的两大领袖之一监军太监卢九德,早已在降顺的太监高歧凤穿针引线下向大顺陆监国表达了“叶落归根”的强烈念头。
而淮西明军集团的两大悍将黄得功、朱纪便奉命于卢九德,按明朝监军太监的制度,只要卢九德不想带兵回家乡扬州,黄得功和朱纪纵是有心攻打淮扬,他们也无法调动得了军队。
历史上黄得功能跃居为藩镇,便同卢九德被从凤阳调至南都提督京营有关。
由于陆四和淮军集团的横空出世,“四镇”的苗头早被掐死,一镇高杰成了大顺的辽东总督;
一镇刘泽清墓前情绪稳定;
一镇刘良佐被淮军在徐州的萧县重创,如今只能带着残兵在凤阳总督马士英手下混口饭吃。
黄得功则依旧是总兵,对于一手提拔他的卢九德也是感恩戴德的很。
驻军就在宝应西边的另一个明军总兵徐大绥,更是早在淮军初创北上解淮安之围时,收取陆四赠送的二十万两白银巨资,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合作伙伴关系。
此后双方虽一个是贼寇,一个是官兵,但兵贼两相安,地方和谐,百姓相通,商贩往来,倒是这乱世难得的太平景。
更加难得的是,徐大绥甚至将侄女徐有凤嫁给了驻在宝应的原淮军标统李大祥。
此举,无疑让徐总兵倍受江北方面亲近,逢年过节,扬州方面都会有专人送上节礼。
再加上淮西明军被左梦庚部牵制,结果便是明军都知淮扬富庶,然而对于身边的这块肥肉,一个个也只能是干看流口水。
陆文亮为江北巡抚后,其本身治政能力欠佳,胜在为人忠厚。
江北省的四个知府扬州郑元勋、淮安郑标、徐州武愫、通州鲁吉英也都是这个时代的务实人才。
因此在四位知府的治理之下,江北省可谓是蒸蒸日上,不仅漕运恢复,盐业也全部恢复,治下人口财富都为大顺第一,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齐夸大顺政策好。
蒋魁的第八军主要是“防西”,也就是淮西明军集团。程霖的第六军则是“防南”,也就是严盯对面的江南明军。
北方未平定之前,顺军主力肯定不会南征,不过卖油郎出身的程霖同副手沈瞎子却是小动作不断,尤其是江南奴变后,二人对于南征的意愿就更得更加殷切,屡次上书行营要求南征,然却被监国陆四屡屡压制。
无奈,二将只能采取曲线办法,即通过派遣小分队渡江参加江南奴军义师,并且为这些反抗明朝的武装力量提供军援,以求能通过这个方式间接达到他们控制江南的目的,至少也要在江南控制一定数量的兵马,好为大军渡江扫清障碍。
临近年关,第六军提督行辕驻地来了几位神秘客人。
几人名声在江南可谓是无人不晓,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大儒顾炎武同归庄。
顾、归二人实际是被强迫到江北来的,原因是不久前奴军齐三部攻打昆山县城时,城中的在乡翰林编修朱天麟突然发难带人捆绑知县杨永言,杀死县丞阎茂才开门放奴军入城。
昆山县城被奴军攻占后,朱天麟让奴军首领齐三派人将昆山有名的大儒顾炎武同归庄给绑了,还以二人名义发布公揭,声称即日起各地当废奴,还仆从自由,如此江南奴变才能平息,精华之地也才能得以保全。
顾炎武、归庄在江南文坛名气实在太大,虽那废奴公揭并非二人所写,但传播出去后还是让江南士林为之震动。
随后苏松巡抚祁彪佳同奴军和谈,认同顾、归二位大儒所发公揭,并以个人名义发布支持废奴的公揭。
此后不管是民间还是士林都就是否废奴展开了大讨论,令得东南文坛大宗师钱谦益痛心疾首道:“奴变再不能平息,江南必乾坤颠倒。”
南都那边听闻顾炎武、归庄等大儒支持奴军,朝廷大员苏松巡抚祁彪佳也向奴军纳款,影响当真正是不亚于一场地震。
为了尽快平息江南奴乱,在首辅大学士王铎的再三请求下,弘光帝这才同意册封京营统制孙武进为伯爵,可这位常自比武安君的孙统制对于伯爵的封赏一点也瞧不上,认为自己不比阿济格那个满鞑子,吴三桂那个大汉奸,左梦庚那个败家子差,所以这帮人能封王,他孙二爷凭什么不能封王!
要说你潞天子能皇袍加身,背后出力最大的不是他孙二爷又是谁!
总之一句话,不给老子封王,老子就不给你出力。
是谓:“江南之事,非王者不可平。”
孙武进不肯带兵平乱,可把王铎急坏了,好言相劝说是即便要封王,也须有些战功才好。
“阿鞑子有啥战功,吴汉奸有啥战功,左家子有啥战功?”
孙武进不屑一顾,对随他一起南来的亲信郑大发道:“这鸟天子怕是有了不臣之心,须得看紧些,莫让他胡来。”
但事后仔细想想,王铎说的未必没有道理,自古赏罚分明,有过要罚,有功当然要赏。
所以,自家要是能立下大大的战功,岂不是就能让那个有二心的鸟天子乖乖就范,好生把王爵封下来。
孙武进为何执意要弘光给他封王,却不是图眼前利益,而是为长远着想。
虽说他是临危受命前来江南,也深得监国信任,然而自来南都后他与监国便天各一方,所谓距离拉远关系,便时常担心监国对他不再宠信。
而且那帮随监国北伐的老伙计们一个个都是手握重兵,战功赫赫,听说连徐和尚都当了提督,手下好几万人,这可把孙武进愁坏了。
监国乃真龙天子,孙武进是深心不疑的,因此大顺将来一定会灭亡南都这个小明朝。
那时,也是他孙二爷重回大顺怀抱,重回监国身边之时。
然而,同那帮子一直随监国征战的文武相比,他孙二爷还能如从前那般在监国身边占据份量足足的一席么。
故而,孙二爷要为自己弄个明朝的亲王当当。
那样,重回大顺后,他孙武进才能以来归亲王的身份于大顺有一份大大的荣华富贵。
这么想着,在句容宝华山率领三万京营将士,同四百贼寇对峙长达半个月的孙二爷终是奋发图强,决意为朝廷荡平贼寇。
为了让南京城中都知道自家这个京营统制不是贪生怕死,也并非庸碌无能,只知争权夺利,纳财好色之徒,孙武进搞出了好大一番动作,命人用马车将南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请”来上百车,其中不乏勋戚。
听闻孙武进终是要平乱,弘光也很高兴,命司礼太监韩赞周代表自己前往军中观战。
当真是浩浩荡荡,战事未起,宝华山方圆百里便已被惊动,鸟兽走狗一概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