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劝也就是走个过场,众人一番恳请不果后,自是迅速结束。
规矩是三劝推让,四劝方能郊天登基,如此才合乎礼法。
陆四真是嫌烦了,授意从简。
于是,在礼政府侍郎冯铨的操办下,三劝便成最后一劝。
二劝之后第四天,三劝上演。
这一次,为首的劝进官员除了左辅顾君恩外,还有新近从江北省快马赶来的右弼宋义忠。
宋义忠便是宋五,义忠是其任官后请秀才特意改的,本是叫宋三才。
进京之后,宋义忠便先行拜见监国,看到当年的邻家小四子竟成这天下的主宰,宋五当真是感慨万千,同时也是欢喜不已。
“五爷好啊!”
到了饭点,陆四便亲切的拉着宋五到隔壁用餐。
席间,见宋五很少动筷子,陆四遂热情招呼道:“五爷吃菜,吃菜嘛!”随手为宋五夹了一块大大的五花肉,道:“这个肉烧得好,外焦里嫩,吃吃,千万莫拘束,老家也好,这里也好,都不要客气...你这客气了,倒显得我这个当侄儿的是外人了,不亲切咧...”
宋五当初能在里正老马手下弄份交易,为人自是活的,人情世故也是明白,虽说这陆家小四子是自个打小看大的,可人家现在贵为一国之君,他可不能再依老卖老,哪怕陆小四子是真心,他也要将臣子的心态摆正。
吃了一块红烧肉后,宋五放下筷子,有些疑惑问起监国调他进京做什么。
陆四笑了笑,道:“让你进京,是要你宋五爷当咱大顺的右弼,用民间的话讲,这个右弼就是右宰相。”
“什么,当宰相?!”
宋五愣在那,回过神来真是吓了一跳,又是摇头又是摆手道:“不成不成,我有什么本事能当宰相?那宰相可是天上的文曲星才能当的,就我这点怂本事,叫我做宰相,还不如让我回家杀猪呢!”
“杀猪?五爷你可莫要小看杀猪宰狗的,这帮人出将入相的数不甚数,就是当皇帝的都有噢。”
陆四哈哈一笑,继而告诉宋五他心意已决,大顺的右弼就是你宋五来做。
“为啥非让我做宰相?”
宋五还是想不明白。
“因为,你是农民。”
陆四也放下筷子,轻呡了一口他爹打江北带来的洋河大曲,道:“朝廷里当官的大多数都是读书人,有很多还是前明当过官的,这些人呐,不瞒你五爷,我还信不着咧。”
宋五微微点头,他们这帮泥腿子说实话确是和读书人尿不到一个壶中,而且那读书人一个个坏的要死,那明朝不就是被这帮读书人给折腾坏了的么。
只是话是这么讲,这国家还是要用读书人的,而且不管读书人怎么个用法,他宋五这个庄稼汉成为读书人的头头当宰相,怎么寻思这差事也没法接啊。
“右弼职责甚大,监国还是...”
“五爷是不是大顺的臣子?”陆四一脸严肃。
“当然是,臣对监国,对大顺忠心耿耿!”
宋五急着起身便要下跪,陆四忙起身制止他,尔后语重心长且不容拒绝道:“五爷既是咱大顺的臣子,那就不要再推辞,按侄儿说的办便是。”
犹豫片刻之后,宋五有些不情愿的点了点头,却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他一脸为难道:“我怎么当这个宰相?”
“简单,朝堂上你觉得对咱百姓好的,你就支持。觉着对咱百姓没好处的,你就反对。”
陆四为宋五斟满酒杯,从工作角度出发,宋五这个右弼实际就是起监察作用。
监察什么?
自是朝廷政策于百姓是否有利,是否侵害。
.......
出宫之后,宋五便在政务院等侯官员迎领下前往政务院所在,此地也是前明和前清内阁所在,也在皇城之内。
宋五上任开印之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自是举朝劝进之事。
在左辅顾君恩主持的政务院会议中,宋五大致了解了劝进的流程问题,之后第一个表态监国须速登大宝,以安黎民。
劝进地点在大顺临时处置国政的武英殿。
这一次中央六政府尚书、侍郎全部到齐,计礼政府尚书巩焴、吏政府尚书宋企郊、兵政府尚书陆之祺、户政府尚书孙可望、工政府尚书宁绍先、刑政府尚书陈不平。
六政府侍郎贾汉复、文彦杰、柏永馥、冯铨、房可壮、李化熙、党崇雅、胡尚友、周祚鼎、宋炳奎等全部到位。
都察院方面,以左都御史刘暴、右都御史黎玉田领衔,左副都御史张家玉、右副都御史李振邦等28人也齐列班殿上。
枢密院左使吕弼周、右使李定国二人也率枢密院四品以上官员18人上朝。此外,参与劝进的还有通政使姜学一,顺天府尹方大猷、军器局提督蔡士英、钦天监正汤若望等计316名在京中央政府官员。
军队方面则有第二军提督刘体纯、第三军提督贺珍、第五军提督徐和尚、第九军提督李成栋、暂编第三军提督姜骧及羽林军将樊霸、耿仲明等28人在殿。
朝会初始,由礼政府官员向监国开读地方督抚呈递的恭请监国登基疏。
甘陕总督孟乔芳、辽东总督高杰、江北巡抚陆文亮、山东巡抚李棲凤、河南巡抚袁宗第、河北巡抚夏大军、陕西巡抚张国柱、宁夏巡抚赵忠义、甘肃巡抚汪兆龄、青海巡抚辛思忠、山西巡抚吴惟华等十一位大顺督抚重臣均遣使者进京劝进。
第一军提督高一功、第四军提督左潘安、第六军提督程霖、第八军提督蒋魁、第十军提督党守素等均已上书劝进。
第十一军提督艾能奇在劝进书中称:“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虑,出自胸怀,不胜犬马忧国之情,迟睹人神开泰之路。是以陈其乃诚,布之执事,君临天下,如泰山之重。”
当日对降顺颇有些不心甘情愿,现正率所部第十二军自汉中入川的刘文秀在得知义兄李定国也归降大顺,原先不少西营文武在大顺都得以出任要职,大顺更是以亲王之礼厚葬张献忠后,也提笔往北京递进劝进疏。
疏中有道:“臣忝守方任,职在遐外,不得陪列阙庭,共观盛礼,踊跃之怀,南望罔极。谨上...”
言语极尽恭谨。
各地督抚劝进疏一一开读后,左辅顾君恩即出班奏请,从前明嘉靖以后历数明室衰落迹象,指出大顺取代明室成为中国正统的几大依据,并着重指出根据钦天监观测星象,大顺监国于此时称帝符合“天人之应”一说。
“臣请监国畏天知命,无所与让!”
顾君恩三拜,提醒监国必须敬畏天意,服从上天安排,万勿推辞。
有关星象一说,陆四是打心眼里不信的,觉得是主持钦天监的洋和尚汤若望在拍中国新天子马屁。
但这个时代的人信这个,自己称帝也需要上天造势,所以可由不得他张嘴胡说封建迷信什么的。
之前经同僚指点过的新任右弼宋义忠也出班劝说道:“监国,天下都知明室气数已尽,而且自古以来能为民除害并让百姓信服归顺之人,便当是万民之主。监国戎马三年,驱逐满虏、恢复中华,实功高德勋,天下归心,万民景仰!故监国称帝顺应天命,合乎民心,臣请监国万勿谦让!”
六政府尚书同都察院左都御史刘暴、右都御史黎玉田也纷纷出班劝进。
枢密左使吕弼周同右使李定国也各自发表对监国称帝的支持。
让陆四最惊奇的是紧接着出来劝进的人竟是明朝的秦王、德王,还有周王府的世子等。
“监国不肯担这天下的大任,是惜私名乎?!”明秦王朱存极于大殿掷地有声。
“监国不愿登基,是要复陷国家于危亡耶?”
周王府世子,陆四大舅哥朱绍烱更是态度激烈,大有监国不愿称帝,他便一头撞死在柱子上的迹象。
前明宗室尚且如此,大顺文武岂能落后!
百官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恭请监国登基,有的人因为过于激动,唾沫星子喷了周围同僚一脸。
规矩是三劝推让,四劝方能郊天登基,如此才合乎礼法。
陆四真是嫌烦了,授意从简。
于是,在礼政府侍郎冯铨的操办下,三劝便成最后一劝。
二劝之后第四天,三劝上演。
这一次,为首的劝进官员除了左辅顾君恩外,还有新近从江北省快马赶来的右弼宋义忠。
宋义忠便是宋五,义忠是其任官后请秀才特意改的,本是叫宋三才。
进京之后,宋义忠便先行拜见监国,看到当年的邻家小四子竟成这天下的主宰,宋五当真是感慨万千,同时也是欢喜不已。
“五爷好啊!”
到了饭点,陆四便亲切的拉着宋五到隔壁用餐。
席间,见宋五很少动筷子,陆四遂热情招呼道:“五爷吃菜,吃菜嘛!”随手为宋五夹了一块大大的五花肉,道:“这个肉烧得好,外焦里嫩,吃吃,千万莫拘束,老家也好,这里也好,都不要客气...你这客气了,倒显得我这个当侄儿的是外人了,不亲切咧...”
宋五当初能在里正老马手下弄份交易,为人自是活的,人情世故也是明白,虽说这陆家小四子是自个打小看大的,可人家现在贵为一国之君,他可不能再依老卖老,哪怕陆小四子是真心,他也要将臣子的心态摆正。
吃了一块红烧肉后,宋五放下筷子,有些疑惑问起监国调他进京做什么。
陆四笑了笑,道:“让你进京,是要你宋五爷当咱大顺的右弼,用民间的话讲,这个右弼就是右宰相。”
“什么,当宰相?!”
宋五愣在那,回过神来真是吓了一跳,又是摇头又是摆手道:“不成不成,我有什么本事能当宰相?那宰相可是天上的文曲星才能当的,就我这点怂本事,叫我做宰相,还不如让我回家杀猪呢!”
“杀猪?五爷你可莫要小看杀猪宰狗的,这帮人出将入相的数不甚数,就是当皇帝的都有噢。”
陆四哈哈一笑,继而告诉宋五他心意已决,大顺的右弼就是你宋五来做。
“为啥非让我做宰相?”
宋五还是想不明白。
“因为,你是农民。”
陆四也放下筷子,轻呡了一口他爹打江北带来的洋河大曲,道:“朝廷里当官的大多数都是读书人,有很多还是前明当过官的,这些人呐,不瞒你五爷,我还信不着咧。”
宋五微微点头,他们这帮泥腿子说实话确是和读书人尿不到一个壶中,而且那读书人一个个坏的要死,那明朝不就是被这帮读书人给折腾坏了的么。
只是话是这么讲,这国家还是要用读书人的,而且不管读书人怎么个用法,他宋五这个庄稼汉成为读书人的头头当宰相,怎么寻思这差事也没法接啊。
“右弼职责甚大,监国还是...”
“五爷是不是大顺的臣子?”陆四一脸严肃。
“当然是,臣对监国,对大顺忠心耿耿!”
宋五急着起身便要下跪,陆四忙起身制止他,尔后语重心长且不容拒绝道:“五爷既是咱大顺的臣子,那就不要再推辞,按侄儿说的办便是。”
犹豫片刻之后,宋五有些不情愿的点了点头,却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他一脸为难道:“我怎么当这个宰相?”
“简单,朝堂上你觉得对咱百姓好的,你就支持。觉着对咱百姓没好处的,你就反对。”
陆四为宋五斟满酒杯,从工作角度出发,宋五这个右弼实际就是起监察作用。
监察什么?
自是朝廷政策于百姓是否有利,是否侵害。
.......
出宫之后,宋五便在政务院等侯官员迎领下前往政务院所在,此地也是前明和前清内阁所在,也在皇城之内。
宋五上任开印之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自是举朝劝进之事。
在左辅顾君恩主持的政务院会议中,宋五大致了解了劝进的流程问题,之后第一个表态监国须速登大宝,以安黎民。
劝进地点在大顺临时处置国政的武英殿。
这一次中央六政府尚书、侍郎全部到齐,计礼政府尚书巩焴、吏政府尚书宋企郊、兵政府尚书陆之祺、户政府尚书孙可望、工政府尚书宁绍先、刑政府尚书陈不平。
六政府侍郎贾汉复、文彦杰、柏永馥、冯铨、房可壮、李化熙、党崇雅、胡尚友、周祚鼎、宋炳奎等全部到位。
都察院方面,以左都御史刘暴、右都御史黎玉田领衔,左副都御史张家玉、右副都御史李振邦等28人也齐列班殿上。
枢密院左使吕弼周、右使李定国二人也率枢密院四品以上官员18人上朝。此外,参与劝进的还有通政使姜学一,顺天府尹方大猷、军器局提督蔡士英、钦天监正汤若望等计316名在京中央政府官员。
军队方面则有第二军提督刘体纯、第三军提督贺珍、第五军提督徐和尚、第九军提督李成栋、暂编第三军提督姜骧及羽林军将樊霸、耿仲明等28人在殿。
朝会初始,由礼政府官员向监国开读地方督抚呈递的恭请监国登基疏。
甘陕总督孟乔芳、辽东总督高杰、江北巡抚陆文亮、山东巡抚李棲凤、河南巡抚袁宗第、河北巡抚夏大军、陕西巡抚张国柱、宁夏巡抚赵忠义、甘肃巡抚汪兆龄、青海巡抚辛思忠、山西巡抚吴惟华等十一位大顺督抚重臣均遣使者进京劝进。
第一军提督高一功、第四军提督左潘安、第六军提督程霖、第八军提督蒋魁、第十军提督党守素等均已上书劝进。
第十一军提督艾能奇在劝进书中称:“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虑,出自胸怀,不胜犬马忧国之情,迟睹人神开泰之路。是以陈其乃诚,布之执事,君临天下,如泰山之重。”
当日对降顺颇有些不心甘情愿,现正率所部第十二军自汉中入川的刘文秀在得知义兄李定国也归降大顺,原先不少西营文武在大顺都得以出任要职,大顺更是以亲王之礼厚葬张献忠后,也提笔往北京递进劝进疏。
疏中有道:“臣忝守方任,职在遐外,不得陪列阙庭,共观盛礼,踊跃之怀,南望罔极。谨上...”
言语极尽恭谨。
各地督抚劝进疏一一开读后,左辅顾君恩即出班奏请,从前明嘉靖以后历数明室衰落迹象,指出大顺取代明室成为中国正统的几大依据,并着重指出根据钦天监观测星象,大顺监国于此时称帝符合“天人之应”一说。
“臣请监国畏天知命,无所与让!”
顾君恩三拜,提醒监国必须敬畏天意,服从上天安排,万勿推辞。
有关星象一说,陆四是打心眼里不信的,觉得是主持钦天监的洋和尚汤若望在拍中国新天子马屁。
但这个时代的人信这个,自己称帝也需要上天造势,所以可由不得他张嘴胡说封建迷信什么的。
之前经同僚指点过的新任右弼宋义忠也出班劝说道:“监国,天下都知明室气数已尽,而且自古以来能为民除害并让百姓信服归顺之人,便当是万民之主。监国戎马三年,驱逐满虏、恢复中华,实功高德勋,天下归心,万民景仰!故监国称帝顺应天命,合乎民心,臣请监国万勿谦让!”
六政府尚书同都察院左都御史刘暴、右都御史黎玉田也纷纷出班劝进。
枢密左使吕弼周同右使李定国也各自发表对监国称帝的支持。
让陆四最惊奇的是紧接着出来劝进的人竟是明朝的秦王、德王,还有周王府的世子等。
“监国不肯担这天下的大任,是惜私名乎?!”明秦王朱存极于大殿掷地有声。
“监国不愿登基,是要复陷国家于危亡耶?”
周王府世子,陆四大舅哥朱绍烱更是态度激烈,大有监国不愿称帝,他便一头撞死在柱子上的迹象。
前明宗室尚且如此,大顺文武岂能落后!
百官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恭请监国登基,有的人因为过于激动,唾沫星子喷了周围同僚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