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句容打造为大明最先进的纺中心?

  刘伯钦、赵斗北看着顾正臣,嘴角不自然地笑了笑,就连书吏林山、户房骆韶等人,也不禁纷纷摇头。

  郭六、沈山等人更是笑出声来,嘲笑顾正臣的不自量力。

  贺奉、周信、冯重等人听闻此话,一个个郁闷不已。

  县太爷啊,你知不知道情况,大明现在最先进的纺中心是松江府,那里的百姓六分、四分稻,正是凭借着纺,松江府才抗住了朝廷年年重税。

  句容不过一县,如何能与一府相争?

  顾正臣将众人神情收入眼中,背负双手,目光笃定。

  对于句容发展纺产业,顾正臣自然是做过调查与分析。

  虽说句容本地产量有限,可句容的交通条件并不算差。

  秦淮河源头有东、南二源,南源头是溧水城的东庐山,而东源头,则是句容城北的宝华山!

  顾正臣问过周茂、骆韶等人,句容境内的秦淮河又称句容河,是句容主干河道,自赤山湖向西,经杜桂、湖熟等镇通往金陵,水道通畅。

  有水路直通金陵只是句容优势之一,这里向北距离长江岸边,只有六十余里,至镇江七十余里,赶马车算,大致一日路程。

  陆运、河运都有,进点货不成问题。

  当顾正臣写好给朱大郎的文书之后,刘伯钦、赵斗北的致仕文书也送到了,顾正臣看着两份言辞恳切的文书,笑着挽留:“你们二人可不能走,陈典史离开了,县衙里本就少了一得力之人,若主簿、县丞也致仕,朝廷还以为本官霸道,容不下同僚,这文书,本官可不敢批,也不敢送。”

  刘伯钦擦着冷汗,近乎哀求地说:“县尊,我……”

  布和粮食一样,都是硬通货。

  孙娘接过茶碗,谢过之后说:“草民不好奇,县太爷所作所为,定是有道理。”

  抛开技术方面,松江府纺织造,走的是家家户户,分散织造的路子,是散而多造就的强大。这种方式有其优势,不扰民,不耽误农事,但也有一个缺陷,效率不高,各类资源不集中,小家小户位于最底层,缺乏议价能力,被商人吃掉大头,发展八十年,城镇起来了,商业起来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

  里长各自散去。

  顾正臣开始写文书,句容发展纺织产业的事必须告诉朱大郎和老朱,说明原因,好处,要不然老朱以劳民为由,不准百姓进工厂打工,事情就难办了。

  说到底,这份文书就是画大饼,得益于后世吃大饼的经验,顾正臣画大饼的能力是很强的,听说老朱是个喜欢吃大饼的,相信他不会拒绝。

  顾正臣做事必须考虑老朱的性格与态度,纺织业是一个恰恰朱元璋能接受的商业类型,虽然纺织业是商业,但它本身有着太重的民生属性,何况老朱对纺持支持态度。

  张培激动不已,又让姚镇将另一个背包填满背好。

  张培、姚镇高声答应。

  松江府的繁华,是商人的繁华,不是百姓的。

  张培、姚镇肃然而立,身板挺直。

  顾正臣相信,只要对纺织的捍、弹、纺、织技术作一定革新,哪怕是细微的优化,只要采取后世的工厂模式,集中所有的生产资料、资源,形成规模运作,以多劳多得去激励百姓,定能让句容的纺织产业发展起来。

  “标下在!”

  刘伯钦、赵斗北在写致仕文书了,顾正臣要翻旧案,再不走就完了。

  在朱元璋的观念里面,存在着对商人的狭隘认识,而这种狭隘被放大到了整个商业层面,他既希望商业可以带来利益,又不希望商人流动,即想打压江南富绅、豪门,不惜余力将这群人从根深蒂固的江南移至凤阳,又希望借助这群人去繁荣凤阳,为后续迁都做准备。

  赵斗北苦巴着脸:“县尊,还是帮我们递上去吧,近日总感觉力不从心,时常恍惚……”

  不给递。

  孙娘抬手整理了下秀发,轻松地说:“草民虽不知县尊要这背包作何用,但听张衙役与县太爷所谈,应是供给卫所军队,草民岂敢懈怠。”

  无论是元朝王祯著作的《农书》记载的四锭纺车、大纺车和水转大纺车,还是明后期《天工开物》中“悬弹弓”的出现,都是纺织技术的改良成果。

  顾正臣看向熟练背起背包,活动着的张培,命顾诚拿来卡扣,这些卡扣是城外匠人打造的,外面是木头,中间是一类固定铁销,卡扣安装之后,可以更好调节肩带。

  夜幕来时,顾正臣回到知县宅,刚用过晚膳,就传来了敲门声。

  这种既要你的钱财物资,又要立个牌坊的心理,多少有些小人,但这是真实的朱元璋,这与他小时候刻骨的经历有关,被奸商害过,所以,憎恶商人,被贪官害过,所以,屠杀贪官。

  松江府之所以纺强大,说到底还是借助了黄道婆改进的纺技术,让纺效率大幅提升。

  张培看着孙娘拿出了两个改良好的战术背包,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一边将旧背包里的大米等物腾换过去,一边称赞:“孙娘这手艺厉害。”

  再说了,松江府的纺是厉害,可还没厉害到不可超越的地步。

  顾正臣端给孙娘一杯茶,微微点头:“你说的没错,这东西是供给京军的,日后还可能供给所有卫所军士,你就不好奇,本官一个知县,缘何会与京军卫所扯上关系?”

  响应政策,迎合大老板,才能确保纺“工厂”顺利建设起来,若老朱这个老板不答应,说啥也没用。

  但是,黄道婆的改良并非尽头,改良纺织技术的也不是只有一个黄道婆。

  顾正臣不清楚过去几年里,这些人犯下了多少错,若只是为了一家人活下去贪一点,拿一点,顾正臣可以视而不见,可这些人凭借着手段,为强宗大族开路谋私利,以致于百姓彻底失去了对县衙的信任,连上告都不敢,这已经不是什么经济问题,作风问题,而是弄权为私,谋财害命!

  这些问题,没有妥协的余地。

  洪武朝三十一年时间,物资还充沛不到拉低布价值的地步,历史上布降价,已经是明中期的事了。

  顾正臣检查一番,除了没有桐油油衣之外,战术背包已成,也没有顾及孙娘是否在场,严肃地看着两人,沉声说:“张培,姚镇!”

  《天工开物》这个时候还没办法找到,但顾正臣看过图纸,悬弹弓的设计很简单,不存在技术问题,找来王祯的《农书》并不难,书坊里有,历史上的朱棣还将这本书抄到了《永乐大典》里。

  顾正臣见孙娘有些疲倦,笑道:“你不需要如此赶工,这是熬了一宿又熬了一日吧,没人催你。”

  说完,顾正臣见众里长无事,勉励几句,做好秋收等事之后便离开了。

  市场对布的需求量很大,价值相对稳定。

  张培、姚镇看着顾正臣,多少有些不舍。

  顾正臣看着诉苦的赵斗北,但此人实在是找不到其他致仕的理由,刘伯钦还能加一句家有老母的话,可赵斗北父母走得早,这个理由是用不上了,至于身体问题,你夜里床上运动的多,也能作为致仕理由?

  顾正臣选择纺织发展句容,最关键的考量还不是这些优势与可行性,而是老朱的态度。

  你扛着粮食去买东西,人家卖给你,你扛着一匹布买东西,人家也会卖给你。

  孙十八开门,见来人是孙娘,连忙请了进来。

  顾正臣拿出两份文书,两封书信,递给张培:“战术背包事关重大,金陵翘首以待多日,不可再延!现本官命你们,明日一早出城,牵马步行三十里,检其成效,若有问题,遣一人返回句容,另一人至金陵送文书与书信,若无问题,快马加鞭送至大郎手中。”

  顾正臣挥了挥手:“下去休息吧。”

  顾正臣赶走了刘伯钦、赵斗北,再次翻开孙一口、孙二口失踪案的卷宗。

  “领命!”

  待众里长安静下来之后,顾正臣严肃地说:“回去之后,各里长俱写一份名册,将村民之中擅长捍、弹、纺、织的百姓记下送来,尤其是家中穷困,田亩少,生活难支又有这些手艺的,特别标注,七日之后送到县衙。”

  二堂。

  顾正臣打断了刘伯钦的话:“刘县丞,你是洪武四年的进士,如今为官还不到三年,怎么可以走?即使文书送上去,吏部也不会批。还有赵主簿,你身体康健,就不需要凑这个热闹了吧?”

  至于布的销售,并不需要担心。大明若不缺布的话,朝廷怎么可能折色布?

  姚镇有些担忧:“县尊,要不让张培去金陵,我留下来吧,句容似乎有些不太平静。”

  顾正臣看着张培与姚镇,轻松一笑:“你们该不会以为回到金陵就不回来了吧?想什么呢,这战术背包是一门买卖,一桩生意,你们就是跑堂的伙计,不回来怎么行。”

  “啊,这——”

  张培、姚镇想要吐血,咋滴,堂堂护卫要成伙计了,前途堪忧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寒门辅臣,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大明:寒门辅臣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