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有请下一位受害者
说实在的,对于胡惟庸的拒绝,老朱虽然第一时间有些惊讶,但反应过来以后倒也没那么惊讶。
毕竟在此之前,其实胡惟庸就已经拒绝了好些东西了。
朱元璋虽然到现在还对胡惟庸那动辄拒绝各种“好意”的举动有些将信将疑。
但至少,相比于其他人那天天想着往上爬的表现而言。
无疑,胡大老爷这番举动摆明了更加的让人觉着放心呢。
不过,胡惟庸刚刚说的那什么洪武大典,多少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惟庸,你刚说那东西,那什么洪武大典,咱怎么觉着就是个劳民伤财的玩意儿呢?”
朱元璋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胡大老爷自然不可能让朱元璋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他还想着靠这个职位把丞相之位推出去呢。
“陛下,你这么想,倒也不为过。”
“毕竟,这东西,一不能生钱,二不能生粮,却偏生耗费颇大。”
“可实际上,这洪武大典真正的作用,在于大明的传承!”
朱元璋眉头一簇:“大明的传承?”
胡惟庸理所当然的点点头。
“没错,就是大明的传承!”
“陛下,您应该知道,其实我汉家王朝,由于暴元的关系,其实是断了很多传承的!”
“无论是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这些文坛瑰宝,还是那些农家肥田之道、墨家的水车、耧车,兵家的战阵搏杀之道……”
“我汉家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传承,其实在暴元这百余年的动乱之中断了不知道多少传承。”
“甚至有不少传承,其实如今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毕竟,一般的读书人,其实是看不起那些农家、墨家的,认为其是奇技淫巧、邪门歪道。”
“可实际上,正是这些奇技淫巧,让粮食产量提高;”
“也正是这些奇技淫巧,让农户耕种更加方便!”
“而这些东西,其他人不在乎,只有皇家才会在乎!”
“因为只有皇家和农户才会想着每年多产几斗粮食,其他人,不在意的!”
朱元璋脸色有些沉凝的看着胡惟庸,涩声问道。
“难道那些地方的知县、知府,他们就不在意?”
“咱记得,咱可是交代过的,若是地方增产,那可是大大的政绩!”
胡惟庸云淡风轻的摆了摆手。
“陛下,您麾下的臣子是个什么德行,您难道不知道?”
“固然,做好了是有政绩,可若是没做好呢?”
“再一个,先不说用这些技术可能失败的风险,就说这投入的话,谁出钱?”
“还有,这农家的技术也不是说挥一挥手就成了,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那么若是殚精竭虑的干到一半,人被调走了,咋办?”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但凡当官的,谁不懂这个八个字啊!”
朱元璋闻言怅然的吸了口气。
他不傻,更不天真!
他知道,胡惟庸方才说的,才是官场最真实的样子。
哪有什么为国效死啊!
都是满肚子的算计而已。
有好处就干,有风险就缩……
这才是官员们最真实的模样。
只不过,越是这样,越显得胡大老爷的“赤诚之心”啊!
“惟庸,板荡方能识良臣啊!”
“不过,咱还是想知道,你到底咋想的?”
“为啥伱连丞相之位都能不要,就要干这个呢!”
胡惟庸知道,这其实就是自己最后一关了。
也就是所谓的“交心”环节了。
甭管双方是不是真交心吧,但至少,这个保留环节就是留给双方说些“深层次”的东西的。
胡惟庸沉吟片刻后,微微一笑道。
“陛下,臣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小年轻了。”
“如今的臣,地位、名望、身份,该有的都有了。”
“纵使七情六欲依旧在,美食、美色臣也依旧喜欢,可要跟二十年前相比,已经少了太多冲劲儿了。”
“臣如今因为小月儿即将成为太子妃的缘故,跟皇家可谓是彻底绑在一起了。”
“那臣哪怕是为了自家侄女,也只能尽可能的帮着大明蒸蒸日上了!”
“但是呢,臣又不想太累,揽权太多,索性就选了这么个谁都不干的清闲职位。”
“如此一来,既帮到了陛下你们老朱家,也没让自己太受累,顺便,还能干点小产业!”
朱元璋听到这儿,笑眯眯的问道。
“哦,惟庸还打算弄点小产业?”
“不知咱能不能打听打听?”
胡惟庸其实也没准备瞒着,或者说,他所谓的新事业,同样也是甩出来转移老朱注意力的。
“这没什么不能说的,臣打算办个报刊,待会儿还要劳烦陛下提个字!”
“就叫大明周报就好了!”
“这玩意儿的作用呢,跟咱们朝廷的邸报差不多,都是把朝廷的政策、大事传播出去。”
“只不过啊,朝廷的邸报是官员看的,而且过于严肃。”
“但臣的大明周报就不一样了,全篇大白话,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语,解读朝堂上的政策。”
“到时候,只要有这么一张报纸,一个念过几年私塾认识字的书生,就能把大明的政策说得明明白白。”
“而百姓只要明白了,那自然就知道,他们县里边编造的那些苛捐杂税,其实都是扯淡了。”
“更别说上面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信息,若是聪明人的话,还能从上面得到别的信息发个家呢!”
“陛下,觉着这主意咋样?”
朱元璋听到这,还真有点惊讶。
不说其他的,光是眼下说出来的这些作用,就值得朱元璋不仅题字,还要鼓励胡惟庸大力做了。
没别的,就冲着能让老百姓知道皇帝颁布了什么好政策,不让当地的土豪劣绅糊弄住这些百姓,都值了。
最后,朱元璋终究还是同意了胡惟庸的申请,让其拿下了这个翰林院编撰。
干的,其实就是编撰洪武大典并且大明周报的事!
而同时,丞相之位,看来只能另择他人了啊。
至此,胡大老爷也终于松了口气。
太好了,有请下一位受害者!
随后,朱元璋邀请胡大老爷留下来吃午饭,皇宫收获了很多土豆,正好可以吃土豆宴。
(本章完)
说实在的,对于胡惟庸的拒绝,老朱虽然第一时间有些惊讶,但反应过来以后倒也没那么惊讶。
毕竟在此之前,其实胡惟庸就已经拒绝了好些东西了。
朱元璋虽然到现在还对胡惟庸那动辄拒绝各种“好意”的举动有些将信将疑。
但至少,相比于其他人那天天想着往上爬的表现而言。
无疑,胡大老爷这番举动摆明了更加的让人觉着放心呢。
不过,胡惟庸刚刚说的那什么洪武大典,多少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惟庸,你刚说那东西,那什么洪武大典,咱怎么觉着就是个劳民伤财的玩意儿呢?”
朱元璋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胡大老爷自然不可能让朱元璋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他还想着靠这个职位把丞相之位推出去呢。
“陛下,你这么想,倒也不为过。”
“毕竟,这东西,一不能生钱,二不能生粮,却偏生耗费颇大。”
“可实际上,这洪武大典真正的作用,在于大明的传承!”
朱元璋眉头一簇:“大明的传承?”
胡惟庸理所当然的点点头。
“没错,就是大明的传承!”
“陛下,您应该知道,其实我汉家王朝,由于暴元的关系,其实是断了很多传承的!”
“无论是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这些文坛瑰宝,还是那些农家肥田之道、墨家的水车、耧车,兵家的战阵搏杀之道……”
“我汉家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传承,其实在暴元这百余年的动乱之中断了不知道多少传承。”
“甚至有不少传承,其实如今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毕竟,一般的读书人,其实是看不起那些农家、墨家的,认为其是奇技淫巧、邪门歪道。”
“可实际上,正是这些奇技淫巧,让粮食产量提高;”
“也正是这些奇技淫巧,让农户耕种更加方便!”
“而这些东西,其他人不在乎,只有皇家才会在乎!”
“因为只有皇家和农户才会想着每年多产几斗粮食,其他人,不在意的!”
朱元璋脸色有些沉凝的看着胡惟庸,涩声问道。
“难道那些地方的知县、知府,他们就不在意?”
“咱记得,咱可是交代过的,若是地方增产,那可是大大的政绩!”
胡惟庸云淡风轻的摆了摆手。
“陛下,您麾下的臣子是个什么德行,您难道不知道?”
“固然,做好了是有政绩,可若是没做好呢?”
“再一个,先不说用这些技术可能失败的风险,就说这投入的话,谁出钱?”
“还有,这农家的技术也不是说挥一挥手就成了,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那么若是殚精竭虑的干到一半,人被调走了,咋办?”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但凡当官的,谁不懂这个八个字啊!”
朱元璋闻言怅然的吸了口气。
他不傻,更不天真!
他知道,胡惟庸方才说的,才是官场最真实的样子。
哪有什么为国效死啊!
都是满肚子的算计而已。
有好处就干,有风险就缩……
这才是官员们最真实的模样。
只不过,越是这样,越显得胡大老爷的“赤诚之心”啊!
“惟庸,板荡方能识良臣啊!”
“不过,咱还是想知道,你到底咋想的?”
“为啥伱连丞相之位都能不要,就要干这个呢!”
胡惟庸知道,这其实就是自己最后一关了。
也就是所谓的“交心”环节了。
甭管双方是不是真交心吧,但至少,这个保留环节就是留给双方说些“深层次”的东西的。
胡惟庸沉吟片刻后,微微一笑道。
“陛下,臣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小年轻了。”
“如今的臣,地位、名望、身份,该有的都有了。”
“纵使七情六欲依旧在,美食、美色臣也依旧喜欢,可要跟二十年前相比,已经少了太多冲劲儿了。”
“臣如今因为小月儿即将成为太子妃的缘故,跟皇家可谓是彻底绑在一起了。”
“那臣哪怕是为了自家侄女,也只能尽可能的帮着大明蒸蒸日上了!”
“但是呢,臣又不想太累,揽权太多,索性就选了这么个谁都不干的清闲职位。”
“如此一来,既帮到了陛下你们老朱家,也没让自己太受累,顺便,还能干点小产业!”
朱元璋听到这儿,笑眯眯的问道。
“哦,惟庸还打算弄点小产业?”
“不知咱能不能打听打听?”
胡惟庸其实也没准备瞒着,或者说,他所谓的新事业,同样也是甩出来转移老朱注意力的。
“这没什么不能说的,臣打算办个报刊,待会儿还要劳烦陛下提个字!”
“就叫大明周报就好了!”
“这玩意儿的作用呢,跟咱们朝廷的邸报差不多,都是把朝廷的政策、大事传播出去。”
“只不过啊,朝廷的邸报是官员看的,而且过于严肃。”
“但臣的大明周报就不一样了,全篇大白话,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语,解读朝堂上的政策。”
“到时候,只要有这么一张报纸,一个念过几年私塾认识字的书生,就能把大明的政策说得明明白白。”
“而百姓只要明白了,那自然就知道,他们县里边编造的那些苛捐杂税,其实都是扯淡了。”
“更别说上面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信息,若是聪明人的话,还能从上面得到别的信息发个家呢!”
“陛下,觉着这主意咋样?”
朱元璋听到这,还真有点惊讶。
不说其他的,光是眼下说出来的这些作用,就值得朱元璋不仅题字,还要鼓励胡惟庸大力做了。
没别的,就冲着能让老百姓知道皇帝颁布了什么好政策,不让当地的土豪劣绅糊弄住这些百姓,都值了。
最后,朱元璋终究还是同意了胡惟庸的申请,让其拿下了这个翰林院编撰。
干的,其实就是编撰洪武大典并且大明周报的事!
而同时,丞相之位,看来只能另择他人了啊。
至此,胡大老爷也终于松了口气。
太好了,有请下一位受害者!
随后,朱元璋邀请胡大老爷留下来吃午饭,皇宫收获了很多土豆,正好可以吃土豆宴。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最新章节,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最新章节,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