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门外锦旗招展,大过年的还要上班,要参加大朝仪。
有些激动、有些忐忑的马寻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巨大的草台班子。
第一次上朝本来还紧张,本来还担心咳嗽、小声说话被人弹劾。
现在再看看,想多了。
哪知现在一看,情形就跟大爷大妈去抢超市免费发放的鸡蛋一般,乱哄哄的。
大家都是乌纱帽、团领衫,马寻这样身着朱紫的官袍,谁知道你是一品还是五品?穿着绯袍的,那是五品以下。
品阶分不清,文武官员倒是分班,文官在左、武将在右。
不少官员也非常好奇、纳闷,他们大约是凌晨三点就早早的到了午门外候着,现在忽然冒出来个瘦高个,哪家承袭父职的,来的这么晚?
看腰间的束带,居然还是玉带?
不过也有人认识马寻,开始小声议论起来了。
就在马寻还在找点熟人的时候,忽然听到了鼓声,然后就看到百官们犹如潮水般的涌向午门。
小太监连忙说道,“国舅爷,您得跟着了,从左右侧门进,无需和四品以下官员走阙门。”
午门作为宫城正门,中门只走帝后銮驾,左右侧门也只有公、侯、驸马、文官三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许出入,其他品级只能走两阙门入,两掖门出。
就这么争先恐后的挤进了午门,队列早就乱了,一个个的文武官员匆匆走向金水桥。
“世叔!”马寻眼前一亮,连忙打招呼,“你不用送我了,我会过去。”
小太监赶紧躲开,而马寻一溜烟的小跑到刘伯温跟前。
刘伯温看到马寻也有些意外,“还说这几天没见着你。”
“在宫里呢。”马寻就关心问道,“近来都好吧?”
刘伯温笑着开口,“老朽很好,姝宁也很好。”
其他官员还在脚步匆匆的朝着金水桥赶,马寻和刘伯温脚下也不慢,一边走一边寒暄。
“刘兄。”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官员快步向前,“等等我啊。”
刘伯温露出些许笑容,“杨兄。”
杨宪看了一眼马寻,装作不认识,“刘兄,这位是?”
刘伯温只能介绍说道,“这位便是大都督府右都督、国舅。“
杨宪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见过国舅爷,下官中书参知政事杨宪。”
参知政事从二品,自称下官没问题。
“国舅爷。”一声热情洋溢的招呼让不少人心惊,在忙着告老的李善长笑着走来,“国舅爷,过年好!”
不少人都看了过来,那个瘦高个就是国舅?
马寻也笑着打招呼,“相国,近来可好?”
一个中年人立刻笑着上前,主动开口,“下官太常寺卿胡惟庸,见过国舅。”
李善长如今在告老,一心要将胡惟庸给提拔进中书省。而杨宪和李善长关系不好,甚至称得上有仇。
马寻还在思考着怎么虚与委蛇的时候,常遇春迎面走来,“找你半天了,该不会是打瞌睡误了时辰吧?”
马寻立刻快步向前,“也没人叫我,差点误了大事。”
“你是武将,和文官在一起做什么?”常遇春说完似乎意识到说错话,“李相国,咱们不算啊,都是老熟人。”
李善长笑盈盈的说道,“鄂国公言重了,国舅爷可是领着国子学的差事。”
常遇春笑着回应,“那只是领着差事,国舅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俺还是中书平章政事!”
中书省平章政事,现在是从一品,常遇春、廖永忠、胡美这三员大将也都挂着这个官职。
拍了拍马寻的肩膀,常遇春笑着向前走,马寻也赶紧跟上。
“那些人早就盯着你了。”常遇春压低声音说道,“早早的就在四处乱瞄,想要和你拉扯一番。”
马寻就问道,“还是因为李相国的事情?”
“差不多吧,李相国现在不退也得退。”常遇春就回答说道,“他临退之前想要让胡惟庸进中书省,你斗不过这些老狐狸,躲远些。”
马寻心领神会,一路跟着常遇春向前走,猛然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常遇春站在武将班首,第二个就是他这名国舅了,还有很多大将呢,这些人的官职也不低。
“你是镇国上将军,就站这。”常遇春笑着说道,“要不是你被接到了宫里,早就安排一下和弟兄们聚一聚。”
马寻笑着和身边的一群人说笑、简单的自我介绍,乱哄哄的犹如菜市场。
不只是武将这边的在聊,文官们也是一样,大明开国初年哪有那么多的规矩。
直到鼓声响起,这些在聊天的人才闭嘴,捧着笏板朝着奉天殿走去。
这还是马寻第一次来到皇宫三大殿之一的奉天殿,北平的那座就是以南京的这座为蓝图修建。
李贞已经到了殿中,小声对马寻说道,“一会儿你上奏声音要大,诵读出来才行。”
恢弘的礼乐声响起,朱元璋也升殿接受百官贺拜。
朱标出班面对百官宣读,“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
百官跟着一起唱贺后,朱元璋开口,“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
接下来自然是山呼万岁了。
三呼万岁刚结束,朱元璋心情看似不错,“众爱卿,可有本奏?”
如果是以前肯定要奏事,但是今天是正旦、是过年,谁没事去奏事呢。
马寻直接上前,“臣有本奏!”
朱元璋露出笑容,和颜悦色的问道,“国舅,你有何要奏?”
马寻就取出奏章,大声开口,“启奏陛下,臣以为本朝独封太子而不册亲王。既然国本已定,如今有本无支。皇次子殿下业已十五,应示天下王爵。”
其他人也都非常诧异,不是说国舅爷乡野小民吗?怎么一点都不怯场?
不少人面面相觑,这位国舅爷在洪武三年的第一天就来了个重磅炸弹。
这就是在逼皇帝册立其他皇子为王,直接断绝其他皇子想要争储的心。
虽然很多人也都知道皇帝对太子偏爱有加,可是也难免会有一些人觉得风险大回报大。
比如说皇次子朱樉,仅仅比太子小一岁,而且年少时就有聪慧的名声,这在一些人看来也是有机会。
朱元璋板着脸问道,“还有谁附议?”
李贞和常遇春第一时间站出来,“臣附议。”
李善长等人也立刻出班,一时间奉天殿声音一致,“臣等附议。”
朱元璋板着脸大声说道,“不准,此事再议!”
不准,只是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再议,就意味着接下来要认真商讨其余皇子封王的事项了。
马寻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开始闭目养神、开始开小差。
下朝后的常遇春有些遗憾的说道,“过两天我就出征,要错过你的大喜事。”
马寻眼前一亮,说道,“那就预祝常大哥马到功成,将王保保赶出去!”
洪武三年刚刚开始就有重磅消息。
第一个是国舅请封诸王,第二个就是正月初三,皇帝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为副将军,分路出击。
这一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灭了盘踞在西北的王保保。
有些激动、有些忐忑的马寻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巨大的草台班子。
第一次上朝本来还紧张,本来还担心咳嗽、小声说话被人弹劾。
现在再看看,想多了。
哪知现在一看,情形就跟大爷大妈去抢超市免费发放的鸡蛋一般,乱哄哄的。
大家都是乌纱帽、团领衫,马寻这样身着朱紫的官袍,谁知道你是一品还是五品?穿着绯袍的,那是五品以下。
品阶分不清,文武官员倒是分班,文官在左、武将在右。
不少官员也非常好奇、纳闷,他们大约是凌晨三点就早早的到了午门外候着,现在忽然冒出来个瘦高个,哪家承袭父职的,来的这么晚?
看腰间的束带,居然还是玉带?
不过也有人认识马寻,开始小声议论起来了。
就在马寻还在找点熟人的时候,忽然听到了鼓声,然后就看到百官们犹如潮水般的涌向午门。
小太监连忙说道,“国舅爷,您得跟着了,从左右侧门进,无需和四品以下官员走阙门。”
午门作为宫城正门,中门只走帝后銮驾,左右侧门也只有公、侯、驸马、文官三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许出入,其他品级只能走两阙门入,两掖门出。
就这么争先恐后的挤进了午门,队列早就乱了,一个个的文武官员匆匆走向金水桥。
“世叔!”马寻眼前一亮,连忙打招呼,“你不用送我了,我会过去。”
小太监赶紧躲开,而马寻一溜烟的小跑到刘伯温跟前。
刘伯温看到马寻也有些意外,“还说这几天没见着你。”
“在宫里呢。”马寻就关心问道,“近来都好吧?”
刘伯温笑着开口,“老朽很好,姝宁也很好。”
其他官员还在脚步匆匆的朝着金水桥赶,马寻和刘伯温脚下也不慢,一边走一边寒暄。
“刘兄。”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官员快步向前,“等等我啊。”
刘伯温露出些许笑容,“杨兄。”
杨宪看了一眼马寻,装作不认识,“刘兄,这位是?”
刘伯温只能介绍说道,“这位便是大都督府右都督、国舅。“
杨宪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见过国舅爷,下官中书参知政事杨宪。”
参知政事从二品,自称下官没问题。
“国舅爷。”一声热情洋溢的招呼让不少人心惊,在忙着告老的李善长笑着走来,“国舅爷,过年好!”
不少人都看了过来,那个瘦高个就是国舅?
马寻也笑着打招呼,“相国,近来可好?”
一个中年人立刻笑着上前,主动开口,“下官太常寺卿胡惟庸,见过国舅。”
李善长如今在告老,一心要将胡惟庸给提拔进中书省。而杨宪和李善长关系不好,甚至称得上有仇。
马寻还在思考着怎么虚与委蛇的时候,常遇春迎面走来,“找你半天了,该不会是打瞌睡误了时辰吧?”
马寻立刻快步向前,“也没人叫我,差点误了大事。”
“你是武将,和文官在一起做什么?”常遇春说完似乎意识到说错话,“李相国,咱们不算啊,都是老熟人。”
李善长笑盈盈的说道,“鄂国公言重了,国舅爷可是领着国子学的差事。”
常遇春笑着回应,“那只是领着差事,国舅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俺还是中书平章政事!”
中书省平章政事,现在是从一品,常遇春、廖永忠、胡美这三员大将也都挂着这个官职。
拍了拍马寻的肩膀,常遇春笑着向前走,马寻也赶紧跟上。
“那些人早就盯着你了。”常遇春压低声音说道,“早早的就在四处乱瞄,想要和你拉扯一番。”
马寻就问道,“还是因为李相国的事情?”
“差不多吧,李相国现在不退也得退。”常遇春就回答说道,“他临退之前想要让胡惟庸进中书省,你斗不过这些老狐狸,躲远些。”
马寻心领神会,一路跟着常遇春向前走,猛然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常遇春站在武将班首,第二个就是他这名国舅了,还有很多大将呢,这些人的官职也不低。
“你是镇国上将军,就站这。”常遇春笑着说道,“要不是你被接到了宫里,早就安排一下和弟兄们聚一聚。”
马寻笑着和身边的一群人说笑、简单的自我介绍,乱哄哄的犹如菜市场。
不只是武将这边的在聊,文官们也是一样,大明开国初年哪有那么多的规矩。
直到鼓声响起,这些在聊天的人才闭嘴,捧着笏板朝着奉天殿走去。
这还是马寻第一次来到皇宫三大殿之一的奉天殿,北平的那座就是以南京的这座为蓝图修建。
李贞已经到了殿中,小声对马寻说道,“一会儿你上奏声音要大,诵读出来才行。”
恢弘的礼乐声响起,朱元璋也升殿接受百官贺拜。
朱标出班面对百官宣读,“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
百官跟着一起唱贺后,朱元璋开口,“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
接下来自然是山呼万岁了。
三呼万岁刚结束,朱元璋心情看似不错,“众爱卿,可有本奏?”
如果是以前肯定要奏事,但是今天是正旦、是过年,谁没事去奏事呢。
马寻直接上前,“臣有本奏!”
朱元璋露出笑容,和颜悦色的问道,“国舅,你有何要奏?”
马寻就取出奏章,大声开口,“启奏陛下,臣以为本朝独封太子而不册亲王。既然国本已定,如今有本无支。皇次子殿下业已十五,应示天下王爵。”
其他人也都非常诧异,不是说国舅爷乡野小民吗?怎么一点都不怯场?
不少人面面相觑,这位国舅爷在洪武三年的第一天就来了个重磅炸弹。
这就是在逼皇帝册立其他皇子为王,直接断绝其他皇子想要争储的心。
虽然很多人也都知道皇帝对太子偏爱有加,可是也难免会有一些人觉得风险大回报大。
比如说皇次子朱樉,仅仅比太子小一岁,而且年少时就有聪慧的名声,这在一些人看来也是有机会。
朱元璋板着脸问道,“还有谁附议?”
李贞和常遇春第一时间站出来,“臣附议。”
李善长等人也立刻出班,一时间奉天殿声音一致,“臣等附议。”
朱元璋板着脸大声说道,“不准,此事再议!”
不准,只是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再议,就意味着接下来要认真商讨其余皇子封王的事项了。
马寻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开始闭目养神、开始开小差。
下朝后的常遇春有些遗憾的说道,“过两天我就出征,要错过你的大喜事。”
马寻眼前一亮,说道,“那就预祝常大哥马到功成,将王保保赶出去!”
洪武三年刚刚开始就有重磅消息。
第一个是国舅请封诸王,第二个就是正月初三,皇帝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为副将军,分路出击。
这一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灭了盘踞在西北的王保保。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国舅,大明第一国舅最新章节,大明第一国舅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国舅,大明第一国舅最新章节,大明第一国舅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