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回合,唐宽败给了饶安,但是这并不是他的错,只能说明这个五品的刑部郎中,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军人的死亡,都会导致已经岌岌可危的大明朝边防力量的损失,无异于自毁长城。更重要的是,如果一旦处分了这个小小的百夫长。那么其他的高级军官呢?
过了很久的时间,堂下的衙役差官们都觉得真的是过了很久,唐宽轻轻的咳了一声,说话了:“饶百户,我唐宽与你并无冤仇,我来审问于你,也是奉了上宪的令,希望你有什么说什么。我虽是科甲出身的文弱书生,比不上你们的黄沙碧血。但是我也不是只会寻章摘句的昏聩无能之辈,这个你可以放心,在我的手下,从不出冤案。”
饶安看着这位认真,或者说是有些动情的审官,作了个揖说,:“一切全凭大人做主。”说着就简略的陈述了一下战争的经过。由于对明史比较清楚,这样的叙述还是不会露怯的,也没有引起怀疑。至于为什么别人都阵亡了,自己还或者,那只能解释为幸运了。昏迷了,又醒来了,就这样的简单。
这样的辩护词似乎并不算的上是高明的,但是比较实际,更重要的是,唐宽信了。他命令把饶安暂且带下去收监。但是不要为难他,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唐宽把书吏的记录要过来看了看,觉得也还属实,就按例在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在他给自己的上司刑部侍郎的报告里,他写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此人必然有冤屈,不是逃兵,也不是奸细。所谓是心不正,眸子眊焉,而这个小小百户给他的印象,只是行云流水般的淡定和从容,似乎根本就没有把刑部这个地方当回事,来这里就是一日游的。
刑部侍郎,也就是司法部的副长官,认可了唐郎中这个判断,其实并不是侍郎大人也这样容易发善心和慈悲,实在是因为迫不得已。大明朝处在这样的边缘状态,本来就缺兵少将的,你再杀杀杀砍砍砍,把这些打仗的人都自己干掉了,那么谁去和清兵对抗,谁去镇压李自成和张献忠。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也不仅仅是和老百姓的关系,也有和军方的关系,你要是一次次的得罪部队,估计在有一天,清军和起义军攻打过来的时候,这已经为数不多的明军部队,可能会临阵倒戈,那样的景象真的是不能想象的,实在是太可怕了,决不能允许那样的情况发生。
部议的结果是,无罪释放,发往辽东边军效力。
应该说,这已经是个很不错的结果了。不过,发往辽东效力,以为着也就是去山海关,因为实际上,大明在辽东能够控制的地盘,已经仅仅剩下了山海关。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水一下,介绍一下辽东三杰,袁崇焕自然就不必说了,很厉害,很厉害,很厉害,三个很厉害足以概况生平,但是因为不懂政治,擅杀了一品武官,朝廷在皮岛的总镇总兵毛文龙,最后被千刀万剐,另一个就是孙承宗,这个也不多介绍了,更厉害,至于有多厉害,就说一句话,他是袁崇焕的老师,袁督师以前是跟着孙老师提包的。至于孙承宗的影响力,也只说一句话,那就是。卢象升之所以手里只剩下五千人的时候还会去寻找清军决战,干这种以卵击石的事情,就是因为他得到了一个人的死讯,这个人就是孙承宗。好的,说完了袁大人和孙老师,该说说最后一位了,他叫熊庭弼,人称熊蛮子,人很蛮横,性格也比较倔强,之所以能干得上辽东经略,也是因为这人太蛮横,大家觉得他再朝里看着比较别扭,一致推荐他去了辽东。
就是在那里,熊经略的人生开始绽放了光彩,清朝,哦不对,当时还是后金,后金的扛把子努老先生,对他相当的不满意,因为在熊经略的守卫之下,辽东简直就是一块铜墙铁壁了。他是一点辙都没有。甚至有个别人说,熊经略这个熊蛮子的外号,就是努老先生气不过给取的,是不是真的这当然还有待考证,不过也能就此体现熊经略的实力了,不过实力还是不如人缘,人缘不好的熊先生在天启末年被注销了户口。
到了崇祯末年。辽东三杰的故事基本上已经默默的成为一种茶余饭后怀念的谈话作料了。因为现在的辽东守将,估计你翻遍了史书也找不到这些名字。
因为,名将都打光了,二线的都变成一线的了,原来的千户能干参将,原来的参将就能当副总兵,原来的总兵自然就能干经略了。这事,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这也是体现了预备役制度的重要性,要是弄的国家真没有二线部队了。打光了就是打光了,那倒还不如现在这个样子。
不过话有说回来了,说是辽东,但是除了山海关,其他的土地已经基本丢掉了。朝廷能控制的也只有山海关那巴掌大的地方,如果山海关也被突破了,显然就是门户洞开,只等长驱直入了。所以山海关的守卫,很重要。
此时的辽东经略兼任山海关总兵,叫做袁应文,是原来的总兵袁应泰的弟弟,哥俩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是文官,这也是两人唯一的相同点。袁应泰战死之后,袁应文主动请缨去守辽东,当兵部的领导确定他没有疯,也没有自杀倾向以后,第一时间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因为在当时,所有的人都一致认定,守辽东就是和阎王爷打交道,去辽东就是闯刑场。既然袁家兄弟都以这种大无畏的思想和境界,正愁找不到替死鬼往辽东战场塞的朝廷以及不太厚道的兵部领导自然不会不同意。
不过他们似乎想的也并不太对,因为袁应文到达山海关以后,几个月内,山海关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
饶安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来到了山海关,见到了他新的上司。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可以称为关塞的要冲,事实上,这是大明在辽东地区最后的据点,山海关以里,就是关内,山海关以外,就是关外。大明的屏障,仅仅就剩了山海关。所以,山海关至关重要。
在前面说过了,现在的辽东经略叫做袁应文,他是原来的总兵官袁应泰的弟弟。他的哥哥在辽东战场战死了,所以他接替了哥哥的位置,来到了山海关。
袁应文的风格有点像熊庭弼,他是一名不喜欢喊打喊杀的大明将领,在士兵们的眼里,似乎有点略显懦弱。但是士兵们慢慢的就发现了,这个经略大人的防守功夫,实在不是盖的。
在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代,有一员战将,叫做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赐予铁券,世袭罔替。虽然朱元璋的铁券和爵位对于大多数被授予者来说,更像是一道催命的符印,但是耿炳文是个例外。洪武年间的功臣宿将被残杀殆尽的时候,耿炳文是幸存者。奥妙就在于他的封号里。
长兴侯,这个侯爵的来历就是耿炳文曾经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之下,坚守了长兴城十年之久。原因也就在这里,这是一个擅长防御却不太会进攻的人,留着他,他即使有异心想造反,也不会翻起来什么大浪。但是如果有别人造反,想要夺取大明的天下的话,那么这位长兴侯的用处就大大的体现出来了。
袁应文的防御能力,不次于熊庭弼,甚至不次于老前辈耿炳文,虽然他只是一个没有真正披坚执锐上过阵杀过敌的文官。然而明朝就是这样的传统,文官掌兵。
兵部和刑部联合的滚单很早就到达了山海关,说有一位天雄军百户将被发到山海关军前效力。让袁经略妥善安置。
袁应文今天的状态比较好,他头戴纱帽,身穿明朝官员的圆领官服,官服上是二品大员的锦鸡补子,腰间系着一条犀带,海水江牙的下摆,真显的这位辽东经略面如三春桃李,神似玉树临风,天生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让人不敢小视。
大帐外的铁杆上,宝蓝色的大道旗,上面绣着金线大字:钦命辽东经略使袁。一阵风吹过。大旗随风而动,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昭示着辽东经略在辽东地区的无上权威。
一名大帐亲兵一路小跑过来,单膝跪下给袁应文行了礼,然后说:“大帅,兵部的官差到了,押送原天雄军百夫长饶安前来军前效力,请大帅示下,如何处置?”。
兵部就是国防部,是国家所有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者,虽然兵部尚书也是正二品,和辽东经略的级别是一样的。不过此刻的兵部尚书兼领着建极殿大学士的衔,算是阁员。明朝的内阁首辅大致相当于总理,阁员基本也就相当于副总理了。袁经略对此是不能怠慢,也不敢怠慢的。
袁应文问那亲兵:“带队前来的,是什么职衔?”,亲兵回答:“是兵部正五品郎中李云李大人,从五品员外郎孙康孙大人,两位大人已到辕门外!”。
正五品和从五品,要放在地方上也是个知府、通判了,算不得小官,但是在正二品文官辽东经略面前,他们仍然只是芝麻绿豆的级别,这很正常,看官大官小,要看和谁比较。
然而就算是这样,袁经略也没有打算摆什么官架子。不过如果亲自出门迎接的话,也有失了朝廷大员的体统。思虑了一会,吩咐那亲兵说,:“你去传我的话,让刘参将带着游击以下军官,到辕门迎接上差。并解释一下,说本帅公务繁忙,不便出迎,就在大帐等候。”
那亲兵答应一声去了,在辕门外的两位兵部差官也等了挺长时间了,却见三声炮响过,一名穿着三品武官豹补服的年轻军官,带领着一大群中级官员接出来辕门。
这样的面子也是相当的大了,三品武职一般就是参将了,按照明朝制度,虽然以文制武,正三品的参将无论从地位上还是职权上,都比五品官员要高的许多,更何况这里是边塞要冲,称得上是黄沙碧血,这些人每天过的都是渴饮刀头血,醉卧马鞍桥的日子,一般脾气不会太好,所以他们基本都是不能得罪的,这时候,能给这样的面子,已属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刘参将看着两位兵部的差官,拱手一礼,两位兵部大人,经略大人公务繁忙,未能亲自前来迎接,特么刘洪前来迎接,还请勿怪。
郎中李云连忙还礼,“刘将军太过客气了,下官不过是奉命前来,安可受此大礼,真是折煞了。就烦请刘将军引路,我等去见经略大人交令。”
刘洪点点头,对于这两个懂事有礼貌的兵部司官,他还是比较有好感的,不过他更感兴趣的,还是那个小小的从七品百户饶安,按说押送一个犯官到军前效力,让一个把总押送也就是了。让两个五品官员来押送一个七品的百户,这倒是咄咄怪事了。
其实刘洪不会想到,这里面,也有那位刑部郎中关照的结果,虽然唐宽的官阶并不算高,但是他的人缘一直是挺好的,在他的奔走之下。不仅饶安获得了保全,还获得了这样特殊的待
过了很久的时间,堂下的衙役差官们都觉得真的是过了很久,唐宽轻轻的咳了一声,说话了:“饶百户,我唐宽与你并无冤仇,我来审问于你,也是奉了上宪的令,希望你有什么说什么。我虽是科甲出身的文弱书生,比不上你们的黄沙碧血。但是我也不是只会寻章摘句的昏聩无能之辈,这个你可以放心,在我的手下,从不出冤案。”
饶安看着这位认真,或者说是有些动情的审官,作了个揖说,:“一切全凭大人做主。”说着就简略的陈述了一下战争的经过。由于对明史比较清楚,这样的叙述还是不会露怯的,也没有引起怀疑。至于为什么别人都阵亡了,自己还或者,那只能解释为幸运了。昏迷了,又醒来了,就这样的简单。
这样的辩护词似乎并不算的上是高明的,但是比较实际,更重要的是,唐宽信了。他命令把饶安暂且带下去收监。但是不要为难他,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唐宽把书吏的记录要过来看了看,觉得也还属实,就按例在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在他给自己的上司刑部侍郎的报告里,他写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此人必然有冤屈,不是逃兵,也不是奸细。所谓是心不正,眸子眊焉,而这个小小百户给他的印象,只是行云流水般的淡定和从容,似乎根本就没有把刑部这个地方当回事,来这里就是一日游的。
刑部侍郎,也就是司法部的副长官,认可了唐郎中这个判断,其实并不是侍郎大人也这样容易发善心和慈悲,实在是因为迫不得已。大明朝处在这样的边缘状态,本来就缺兵少将的,你再杀杀杀砍砍砍,把这些打仗的人都自己干掉了,那么谁去和清兵对抗,谁去镇压李自成和张献忠。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也不仅仅是和老百姓的关系,也有和军方的关系,你要是一次次的得罪部队,估计在有一天,清军和起义军攻打过来的时候,这已经为数不多的明军部队,可能会临阵倒戈,那样的景象真的是不能想象的,实在是太可怕了,决不能允许那样的情况发生。
部议的结果是,无罪释放,发往辽东边军效力。
应该说,这已经是个很不错的结果了。不过,发往辽东效力,以为着也就是去山海关,因为实际上,大明在辽东能够控制的地盘,已经仅仅剩下了山海关。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水一下,介绍一下辽东三杰,袁崇焕自然就不必说了,很厉害,很厉害,很厉害,三个很厉害足以概况生平,但是因为不懂政治,擅杀了一品武官,朝廷在皮岛的总镇总兵毛文龙,最后被千刀万剐,另一个就是孙承宗,这个也不多介绍了,更厉害,至于有多厉害,就说一句话,他是袁崇焕的老师,袁督师以前是跟着孙老师提包的。至于孙承宗的影响力,也只说一句话,那就是。卢象升之所以手里只剩下五千人的时候还会去寻找清军决战,干这种以卵击石的事情,就是因为他得到了一个人的死讯,这个人就是孙承宗。好的,说完了袁大人和孙老师,该说说最后一位了,他叫熊庭弼,人称熊蛮子,人很蛮横,性格也比较倔强,之所以能干得上辽东经略,也是因为这人太蛮横,大家觉得他再朝里看着比较别扭,一致推荐他去了辽东。
就是在那里,熊经略的人生开始绽放了光彩,清朝,哦不对,当时还是后金,后金的扛把子努老先生,对他相当的不满意,因为在熊经略的守卫之下,辽东简直就是一块铜墙铁壁了。他是一点辙都没有。甚至有个别人说,熊经略这个熊蛮子的外号,就是努老先生气不过给取的,是不是真的这当然还有待考证,不过也能就此体现熊经略的实力了,不过实力还是不如人缘,人缘不好的熊先生在天启末年被注销了户口。
到了崇祯末年。辽东三杰的故事基本上已经默默的成为一种茶余饭后怀念的谈话作料了。因为现在的辽东守将,估计你翻遍了史书也找不到这些名字。
因为,名将都打光了,二线的都变成一线的了,原来的千户能干参将,原来的参将就能当副总兵,原来的总兵自然就能干经略了。这事,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这也是体现了预备役制度的重要性,要是弄的国家真没有二线部队了。打光了就是打光了,那倒还不如现在这个样子。
不过话有说回来了,说是辽东,但是除了山海关,其他的土地已经基本丢掉了。朝廷能控制的也只有山海关那巴掌大的地方,如果山海关也被突破了,显然就是门户洞开,只等长驱直入了。所以山海关的守卫,很重要。
此时的辽东经略兼任山海关总兵,叫做袁应文,是原来的总兵袁应泰的弟弟,哥俩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是文官,这也是两人唯一的相同点。袁应泰战死之后,袁应文主动请缨去守辽东,当兵部的领导确定他没有疯,也没有自杀倾向以后,第一时间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因为在当时,所有的人都一致认定,守辽东就是和阎王爷打交道,去辽东就是闯刑场。既然袁家兄弟都以这种大无畏的思想和境界,正愁找不到替死鬼往辽东战场塞的朝廷以及不太厚道的兵部领导自然不会不同意。
不过他们似乎想的也并不太对,因为袁应文到达山海关以后,几个月内,山海关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
饶安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来到了山海关,见到了他新的上司。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可以称为关塞的要冲,事实上,这是大明在辽东地区最后的据点,山海关以里,就是关内,山海关以外,就是关外。大明的屏障,仅仅就剩了山海关。所以,山海关至关重要。
在前面说过了,现在的辽东经略叫做袁应文,他是原来的总兵官袁应泰的弟弟。他的哥哥在辽东战场战死了,所以他接替了哥哥的位置,来到了山海关。
袁应文的风格有点像熊庭弼,他是一名不喜欢喊打喊杀的大明将领,在士兵们的眼里,似乎有点略显懦弱。但是士兵们慢慢的就发现了,这个经略大人的防守功夫,实在不是盖的。
在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代,有一员战将,叫做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赐予铁券,世袭罔替。虽然朱元璋的铁券和爵位对于大多数被授予者来说,更像是一道催命的符印,但是耿炳文是个例外。洪武年间的功臣宿将被残杀殆尽的时候,耿炳文是幸存者。奥妙就在于他的封号里。
长兴侯,这个侯爵的来历就是耿炳文曾经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之下,坚守了长兴城十年之久。原因也就在这里,这是一个擅长防御却不太会进攻的人,留着他,他即使有异心想造反,也不会翻起来什么大浪。但是如果有别人造反,想要夺取大明的天下的话,那么这位长兴侯的用处就大大的体现出来了。
袁应文的防御能力,不次于熊庭弼,甚至不次于老前辈耿炳文,虽然他只是一个没有真正披坚执锐上过阵杀过敌的文官。然而明朝就是这样的传统,文官掌兵。
兵部和刑部联合的滚单很早就到达了山海关,说有一位天雄军百户将被发到山海关军前效力。让袁经略妥善安置。
袁应文今天的状态比较好,他头戴纱帽,身穿明朝官员的圆领官服,官服上是二品大员的锦鸡补子,腰间系着一条犀带,海水江牙的下摆,真显的这位辽东经略面如三春桃李,神似玉树临风,天生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让人不敢小视。
大帐外的铁杆上,宝蓝色的大道旗,上面绣着金线大字:钦命辽东经略使袁。一阵风吹过。大旗随风而动,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昭示着辽东经略在辽东地区的无上权威。
一名大帐亲兵一路小跑过来,单膝跪下给袁应文行了礼,然后说:“大帅,兵部的官差到了,押送原天雄军百夫长饶安前来军前效力,请大帅示下,如何处置?”。
兵部就是国防部,是国家所有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者,虽然兵部尚书也是正二品,和辽东经略的级别是一样的。不过此刻的兵部尚书兼领着建极殿大学士的衔,算是阁员。明朝的内阁首辅大致相当于总理,阁员基本也就相当于副总理了。袁经略对此是不能怠慢,也不敢怠慢的。
袁应文问那亲兵:“带队前来的,是什么职衔?”,亲兵回答:“是兵部正五品郎中李云李大人,从五品员外郎孙康孙大人,两位大人已到辕门外!”。
正五品和从五品,要放在地方上也是个知府、通判了,算不得小官,但是在正二品文官辽东经略面前,他们仍然只是芝麻绿豆的级别,这很正常,看官大官小,要看和谁比较。
然而就算是这样,袁经略也没有打算摆什么官架子。不过如果亲自出门迎接的话,也有失了朝廷大员的体统。思虑了一会,吩咐那亲兵说,:“你去传我的话,让刘参将带着游击以下军官,到辕门迎接上差。并解释一下,说本帅公务繁忙,不便出迎,就在大帐等候。”
那亲兵答应一声去了,在辕门外的两位兵部差官也等了挺长时间了,却见三声炮响过,一名穿着三品武官豹补服的年轻军官,带领着一大群中级官员接出来辕门。
这样的面子也是相当的大了,三品武职一般就是参将了,按照明朝制度,虽然以文制武,正三品的参将无论从地位上还是职权上,都比五品官员要高的许多,更何况这里是边塞要冲,称得上是黄沙碧血,这些人每天过的都是渴饮刀头血,醉卧马鞍桥的日子,一般脾气不会太好,所以他们基本都是不能得罪的,这时候,能给这样的面子,已属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刘参将看着两位兵部的差官,拱手一礼,两位兵部大人,经略大人公务繁忙,未能亲自前来迎接,特么刘洪前来迎接,还请勿怪。
郎中李云连忙还礼,“刘将军太过客气了,下官不过是奉命前来,安可受此大礼,真是折煞了。就烦请刘将军引路,我等去见经略大人交令。”
刘洪点点头,对于这两个懂事有礼貌的兵部司官,他还是比较有好感的,不过他更感兴趣的,还是那个小小的从七品百户饶安,按说押送一个犯官到军前效力,让一个把总押送也就是了。让两个五品官员来押送一个七品的百户,这倒是咄咄怪事了。
其实刘洪不会想到,这里面,也有那位刑部郎中关照的结果,虽然唐宽的官阶并不算高,但是他的人缘一直是挺好的,在他的奔走之下。不仅饶安获得了保全,还获得了这样特殊的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之特种兵王,大明之特种兵王最新章节,大明之特种兵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之特种兵王,大明之特种兵王最新章节,大明之特种兵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