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甲起了个大早,重新翻出《黄帝内经灵枢海论》,仔细品读起来,并依照书中所言,按压‘足三里’位,腹内痛苦果然减轻。于是,当下便将人身周遭之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默记于心,于书阁僻静处暗自运功疏导,徐徐贯通,渐渐融合阴阳二气于丹田,腹痛之疾大有好转。
一番调理之后,七甲复又从那书架最深处掏出那本《乾阳手印》,将之与灵枢内经参照研读,却见两者理论大相径庭。《灵枢》起于黄帝,通篇主张气血周流,阴阳平衡,旨在研究脉络穴位及砭石施针之法,流传后世,惠及普罗大众。《乾阳手印》却穷尽力气将阴阳二气分而贮存,一脉汇于丹田,一脉蓄于潭中,如此这般便不堪调和,阴气沉而郁结,是故腹中积疾;阳气生发不止,往往充斥体表,作不安定之像。
七甲继续深读两部,渐渐通晓个中道理。所谓天地初始,太极唯一,分而阴阳两仪,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却未曾增减。人身太极之道亦是如此,阴阳皆有定,全作周而复始之运行,倘使自己气血运行有度,可快可慢,则虽然按照《乾阳》修习,却不至于阴气郁结,阳气浮躁,亦可益筋锻骨,使四肢百骸气力充盈。于是每日运气调理,那《乾阳手印》的病根儿渐渐拔除。
这日,七甲练功完毕,仍旧辰时开始倒立读书,已读至阳明《传习录》,念到“存天理,灭人欲”一节时,枯文阁忽有人走进来,七甲倒立着身子,起初看的并不真切。但见他青质金蟒袍子,毛青布靴,须发花白,黑纱银绦网冠,紫檀发簪,目若无光,齿边咬恨,枯容满目,眉目留仙。真是:不见阎王人间来,道是东华下尘寰,威慑楚河三秋里,凋敝繁花四季开。
原来进来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枯灵子,南宫百炼。
“阳明先生说得好啊。”
七甲慌忙站直身子朝枯灵子行礼。
“弟子不知掌门驾临,有失礼节,情掌门恕罪。”
枯灵子豁达一笑,“不妨事,难得你有这份上进心,肯在读书上下功夫。可是为何要这般读法?”
七甲心下有意爱护大小姐,不慌不忙的答道:“弟子卑贱之人,难得掌门爱护,说是罚我在此受过给旁人看,其实要做的事情着实少的紧。等这戴罪之身重回到柴房,怕再也拎不得水桶,背不了柴,方才练着膀子,不要落下了力气。”
“呵呵呵——”枯灵子捋了捋胡子,“难得难得。想我枯木剑庄之中,整日安享衣食却不思进取的弟子岂在少数,倒是你一个小小的下人知道居安思危,不忘本分,锐意进取,羞煞多少自诩侠客的人。”
“弟子朽木糙石,怎敢与众位师兄弟相提并论。”
“罢了,从今日起,你便在枯文阁听候差遣吧,不用再回下房去了。”
七甲闻言,如遇天恩,“谢掌门抬爱,七甲定当勤勤恳恳,实心用事。”
“好啦好啦,今日午后,江东大儒要来我枯木剑庄论道,你且去准备一下一应招待事物。”
“小人遵命。”枯灵子吩咐完便去了,七甲自去筹备不提。
晌午一过,枯灵子便携掌门夫人及小姐们陪着一位翩翩公子来到枯文阁,七甲已备下茶水果馔在枯文阁倦思亭恭候。只见那公子生的灯人儿一般,一袭素净丝绸长衫,面目清秀俊朗,脸庞瘦削,长发披肩,右手执一面画扇,左手背在身后,行止带风,不落俗尘,正与枯灵子谈笑而来。
“洛某才疏学浅,今日来枯灵剑庄问道,多有叨扰!”
众人落座,枯灵子居上首,那书生居客位,余者依次序而列,七甲在身后听差。
“哎——”枯灵子一摆手,“哪里的话,圣人之言乃经世之根本,只是后人多有误解,多议多闻方能得其精髓,是好事,洛兄不必过谦。”
“这就是了,方才提到‘存天理,灭人欲’者,晚生却有不同的见解。”
“哦?”
“自程朱理学开始,便似掌门所言,对圣人之言颇有误解。在下以为阳明先生所解才是正解,譬如孝心,发而始之即是天理,至于何事何物能表其孝心,无须受那世俗礼节所扰,若发乎孝,一粥一饭即是孝;若只是年岁节日世俗定例,虽锦衣玉食,不足以称孝。此一节‘存天理,灭人欲’方是圣人之言之大道。”
“老夫以为程朱无错,错在人心是尔。”
“前辈作何解?”
“正所谓大道无形,人心敬畏。天理无穷,人心应有神明,洛先生岂不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人心向善,向礼而生自无须说什么,可人心不古久已,似这般发乎心而见于行,罔顾规矩法度,国何以为国,家何以为家?”
“前辈说的不无道理,华夏大地自炎黄以来,礼崩乐坏于周,法度严明始于秦,圣人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自古没有一朝统治者希望民心涣散,故程朱理学才得以发扬光大。”
“先生此言差矣!”
枯灵子和书生一愣,却见说话之人乃是一旁的小厮,七甲。
“放肆!”南宫楚湘起身走到七甲面前,“你个小小的仆人,也敢搅鸿儒论道,妄谈圣人之言,还不快退下!”
南宫楚湘有心要袒护七甲,为她作赵世雄的书信使,是故怕掌门重责,先欲打发他下去。
“且慢!”书生折扇在手,起身作揖,“在下洛书魂,敢问小兄弟尊姓大名。”
“先生不必认真,这是本门杂役粗使小奴,不识规矩,唐突了先生。”
“掌门,今日即是论道,便只要是道里之事,皆可论得;道中之人,皆可议得;圣人之言,乃是普世之理,又何曾有高低贵贱,门第之分呢?”
“既然如此,七甲!”
七甲方才听得饶有兴致,加之近几日颇读得些儒家学说,兴之所至,口无遮拦,话刚出口,便知不妥,已自战战兢兢。
“你但说无妨。”枯灵子望着七甲缓缓说道。
“小人遵命。”七甲从后面慢慢走近前来,“小的刚才说先生此言差矣,皆因先生以为程朱理学之广大,皆因朝廷扶植,以巩固皇权,在下却不以为然。王守仁自其门人编纂《传习录》以来,莫不以之比较孔丘,道是‘立德,立言,立行’之集大成者。然阳明先生并非否定了程朱理学,甚至可以说,阳明心学乃是程朱理学的延续和发展。”
洛书魂轻摇纸扇,静听沉思,出神的望着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厮。
“阳明之‘存天理’,其‘天理’何也,小人不才,以为当作‘天道寻常之理’。此‘理’亦是程朱之天理,而并非朝廷统治强加之理。自古以来,儒家子弟集大成者莫不主张此‘理’发乎内心,只不过往往被皇权利用罢了。”
“但反观儒道之存亡,若非此一节可被利用之处,岂不教始皇帝焚作扬灰,埋于黄土了么?”
“哈哈哈哈,说得好,实在是畅快人心。”
七甲一席论调,只把洛书魂听得抚扇叫绝。
七甲打躬作揖,低下头去,“不止先生,适才掌门师尊的论道,弟子也有话说。”
“七甲!”南宫楚湘拍案而起,“你想欺师灭祖么?”
“湘儿不得无礼!”南宫百炼置七甲之言辞若罔闻,“先生面前,休得无礼,今日只有论道之弟子,却无师徒贵贱之分,”枯灵子看向七甲,“你但说无妨。”
七甲松了口气,复又说道:“师父说及‘人心不古’,不可妄自发乎心而见于行,这却不是阳明先生所说发乎心的‘理’,‘理’者,顺天道,应民心是也,那一干为非作歹之意断不可称之为理。更古华夏,未尝有传至百代者,皆因将外在之理,朝廷之理,君父之理强加于人,以致民沸如水,何止朱门酒肉,路有死骨,便是烧杀抢掠,害的人家破人亡,朝廷法度又有几时惩戒的到?”
七甲言及于此,怒火中烧,身体不断颤抖,脸色通红,豆大的汗珠便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正是:
朱门酒肉堪拾遗,路有死骨禽兽戏。
从来石崇竟攀附,落魄潘安受人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番调理之后,七甲复又从那书架最深处掏出那本《乾阳手印》,将之与灵枢内经参照研读,却见两者理论大相径庭。《灵枢》起于黄帝,通篇主张气血周流,阴阳平衡,旨在研究脉络穴位及砭石施针之法,流传后世,惠及普罗大众。《乾阳手印》却穷尽力气将阴阳二气分而贮存,一脉汇于丹田,一脉蓄于潭中,如此这般便不堪调和,阴气沉而郁结,是故腹中积疾;阳气生发不止,往往充斥体表,作不安定之像。
七甲继续深读两部,渐渐通晓个中道理。所谓天地初始,太极唯一,分而阴阳两仪,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却未曾增减。人身太极之道亦是如此,阴阳皆有定,全作周而复始之运行,倘使自己气血运行有度,可快可慢,则虽然按照《乾阳》修习,却不至于阴气郁结,阳气浮躁,亦可益筋锻骨,使四肢百骸气力充盈。于是每日运气调理,那《乾阳手印》的病根儿渐渐拔除。
这日,七甲练功完毕,仍旧辰时开始倒立读书,已读至阳明《传习录》,念到“存天理,灭人欲”一节时,枯文阁忽有人走进来,七甲倒立着身子,起初看的并不真切。但见他青质金蟒袍子,毛青布靴,须发花白,黑纱银绦网冠,紫檀发簪,目若无光,齿边咬恨,枯容满目,眉目留仙。真是:不见阎王人间来,道是东华下尘寰,威慑楚河三秋里,凋敝繁花四季开。
原来进来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枯灵子,南宫百炼。
“阳明先生说得好啊。”
七甲慌忙站直身子朝枯灵子行礼。
“弟子不知掌门驾临,有失礼节,情掌门恕罪。”
枯灵子豁达一笑,“不妨事,难得你有这份上进心,肯在读书上下功夫。可是为何要这般读法?”
七甲心下有意爱护大小姐,不慌不忙的答道:“弟子卑贱之人,难得掌门爱护,说是罚我在此受过给旁人看,其实要做的事情着实少的紧。等这戴罪之身重回到柴房,怕再也拎不得水桶,背不了柴,方才练着膀子,不要落下了力气。”
“呵呵呵——”枯灵子捋了捋胡子,“难得难得。想我枯木剑庄之中,整日安享衣食却不思进取的弟子岂在少数,倒是你一个小小的下人知道居安思危,不忘本分,锐意进取,羞煞多少自诩侠客的人。”
“弟子朽木糙石,怎敢与众位师兄弟相提并论。”
“罢了,从今日起,你便在枯文阁听候差遣吧,不用再回下房去了。”
七甲闻言,如遇天恩,“谢掌门抬爱,七甲定当勤勤恳恳,实心用事。”
“好啦好啦,今日午后,江东大儒要来我枯木剑庄论道,你且去准备一下一应招待事物。”
“小人遵命。”枯灵子吩咐完便去了,七甲自去筹备不提。
晌午一过,枯灵子便携掌门夫人及小姐们陪着一位翩翩公子来到枯文阁,七甲已备下茶水果馔在枯文阁倦思亭恭候。只见那公子生的灯人儿一般,一袭素净丝绸长衫,面目清秀俊朗,脸庞瘦削,长发披肩,右手执一面画扇,左手背在身后,行止带风,不落俗尘,正与枯灵子谈笑而来。
“洛某才疏学浅,今日来枯灵剑庄问道,多有叨扰!”
众人落座,枯灵子居上首,那书生居客位,余者依次序而列,七甲在身后听差。
“哎——”枯灵子一摆手,“哪里的话,圣人之言乃经世之根本,只是后人多有误解,多议多闻方能得其精髓,是好事,洛兄不必过谦。”
“这就是了,方才提到‘存天理,灭人欲’者,晚生却有不同的见解。”
“哦?”
“自程朱理学开始,便似掌门所言,对圣人之言颇有误解。在下以为阳明先生所解才是正解,譬如孝心,发而始之即是天理,至于何事何物能表其孝心,无须受那世俗礼节所扰,若发乎孝,一粥一饭即是孝;若只是年岁节日世俗定例,虽锦衣玉食,不足以称孝。此一节‘存天理,灭人欲’方是圣人之言之大道。”
“老夫以为程朱无错,错在人心是尔。”
“前辈作何解?”
“正所谓大道无形,人心敬畏。天理无穷,人心应有神明,洛先生岂不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人心向善,向礼而生自无须说什么,可人心不古久已,似这般发乎心而见于行,罔顾规矩法度,国何以为国,家何以为家?”
“前辈说的不无道理,华夏大地自炎黄以来,礼崩乐坏于周,法度严明始于秦,圣人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自古没有一朝统治者希望民心涣散,故程朱理学才得以发扬光大。”
“先生此言差矣!”
枯灵子和书生一愣,却见说话之人乃是一旁的小厮,七甲。
“放肆!”南宫楚湘起身走到七甲面前,“你个小小的仆人,也敢搅鸿儒论道,妄谈圣人之言,还不快退下!”
南宫楚湘有心要袒护七甲,为她作赵世雄的书信使,是故怕掌门重责,先欲打发他下去。
“且慢!”书生折扇在手,起身作揖,“在下洛书魂,敢问小兄弟尊姓大名。”
“先生不必认真,这是本门杂役粗使小奴,不识规矩,唐突了先生。”
“掌门,今日即是论道,便只要是道里之事,皆可论得;道中之人,皆可议得;圣人之言,乃是普世之理,又何曾有高低贵贱,门第之分呢?”
“既然如此,七甲!”
七甲方才听得饶有兴致,加之近几日颇读得些儒家学说,兴之所至,口无遮拦,话刚出口,便知不妥,已自战战兢兢。
“你但说无妨。”枯灵子望着七甲缓缓说道。
“小人遵命。”七甲从后面慢慢走近前来,“小的刚才说先生此言差矣,皆因先生以为程朱理学之广大,皆因朝廷扶植,以巩固皇权,在下却不以为然。王守仁自其门人编纂《传习录》以来,莫不以之比较孔丘,道是‘立德,立言,立行’之集大成者。然阳明先生并非否定了程朱理学,甚至可以说,阳明心学乃是程朱理学的延续和发展。”
洛书魂轻摇纸扇,静听沉思,出神的望着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厮。
“阳明之‘存天理’,其‘天理’何也,小人不才,以为当作‘天道寻常之理’。此‘理’亦是程朱之天理,而并非朝廷统治强加之理。自古以来,儒家子弟集大成者莫不主张此‘理’发乎内心,只不过往往被皇权利用罢了。”
“但反观儒道之存亡,若非此一节可被利用之处,岂不教始皇帝焚作扬灰,埋于黄土了么?”
“哈哈哈哈,说得好,实在是畅快人心。”
七甲一席论调,只把洛书魂听得抚扇叫绝。
七甲打躬作揖,低下头去,“不止先生,适才掌门师尊的论道,弟子也有话说。”
“七甲!”南宫楚湘拍案而起,“你想欺师灭祖么?”
“湘儿不得无礼!”南宫百炼置七甲之言辞若罔闻,“先生面前,休得无礼,今日只有论道之弟子,却无师徒贵贱之分,”枯灵子看向七甲,“你但说无妨。”
七甲松了口气,复又说道:“师父说及‘人心不古’,不可妄自发乎心而见于行,这却不是阳明先生所说发乎心的‘理’,‘理’者,顺天道,应民心是也,那一干为非作歹之意断不可称之为理。更古华夏,未尝有传至百代者,皆因将外在之理,朝廷之理,君父之理强加于人,以致民沸如水,何止朱门酒肉,路有死骨,便是烧杀抢掠,害的人家破人亡,朝廷法度又有几时惩戒的到?”
七甲言及于此,怒火中烧,身体不断颤抖,脸色通红,豆大的汗珠便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正是:
朱门酒肉堪拾遗,路有死骨禽兽戏。
从来石崇竟攀附,落魄潘安受人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