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洋考察和国内各省考察,意义可谓是云泥之别,这话内话外的意思也是鼓励他竞选,奕登时心花怒放,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问道:“我国目前是处于立宪过渡期,诸多事宜尚可从权,一旦正式确立宪政,对于内阁总理竞选人的身份会否进行限制?”
英吉利首相是不允许皇室成员担任的,但不限制贵族,奕有此一问,显然是担心他会因为皇室成员的身份在竞选时被竞争对手攻讦甚至是连竞选人身份都无法获得。
“内阁总理竞选人身份肯定会进行必要的限制,皇室成员、宗室、王公、勋贵,都会逐步失去竞选资格。”易知足不紧不慢的道:“这是大势所趋,不过呢,这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须的循序渐进。”
说到这里,他笑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操之过急,只能是事与愿违,再说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听的这话,奕是彻底放下心来,当即表态道:“早就渴盼着能出洋考察,却一直未能成行,乘着现在还年轻,我还是先出洋考察。”
易知足点了点头,“眼下因为西北之事,我国与西洋各国关系较为敏感,六爷此时出洋最好是先往美利坚。”
德意志,柏林,夏洛滕堡宫。
“清国化解了爆发内战的危机,预计明年春夏之际将会大举出兵收复中亚。”首相俾斯麦神情凝重,语速不快且沉闷,“英俄两国并没有因为清国局势的变化而放弃出兵中亚的计划。
综合来自英俄两国的情报分析,俄国加快加大了向中亚输送物质,英国也加快了向俄国集结兵力的速度,中亚爆发大规模战争,已成定局。”
顿了顿,他接着道:“清国虽有铁路连通中亚,但却被浩罕加以破坏,在兵力以及后勤补给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中亚气候恶劣,地域辽阔,战略纵深广阔,战争一旦爆发,必然会旷日持久,在战争初期,清国很难取得优势。”
威廉一世瞥了一眼下首正襟危坐的海军大臣列奥·冯·卡普里维,开口道:“你们的意思是先观望,根据中亚战局的发展情况决定是否挑起战端?”
“陛下英明。”俾斯麦微微欠身道:“至少也要等到英俄两国深陷中亚战局。”
威廉一世没吭声,对于德意志来说,这是一次极为难得不容错失的机遇,当然,风险也不小,关键是要把握好开战的时机,早了不行,晚了也同样不行,沉默了一阵,他转而看向卡普里维,“清国依然不同意出售鱼雷?”
“如果中亚不爆发战争,清国不可能向我国出售鱼雷。”军人出身的卡普里维回答的很简洁。
鱼雷是海战大杀器,如果不需要德国牵制英法,清国没理由向德意志售卖鱼雷,素来稳重谨慎,反对德意志快速进行扩张的俾斯麦也是因为有机会获取鱼雷技术才同意冒险,一旦德意志海军能够获得鱼雷,并加以破解,德意志海军就能迅速崛起,打败英法俄意等国海军称雄欧洲,为德意志称霸欧洲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就等。等中亚爆发战争再跟清国谈,不过,海军必须做好与英法海军开战的准备。”威廉一世沉声道:“另外,外交方面,必须积极争取奥匈帝国,避免两线开战的危险。”
“陛下放心。”俾斯麦笃定的道:“与奥匈帝国的秘密谈判已经展开,只要舍得放弃在巴尔干的利益,奥匈帝国不难打发。”
对于俾斯麦的外交手腕,威廉一世毫不怀疑,自1872年以来,德意志与俄国和奥匈帝国就相继签订军事协定,目的旨在维持欧洲现状,协同解决东南欧的纠纷,并且约定:缔约一方被欧洲任何一国进攻时,另一方应出兵20万相助。
三皇同盟对于维护和稳定德意志在欧洲的地位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好景不长,1878年柏林会议后,德俄关系恶化,三皇同盟也随着解散,俾斯麦为了防止俄、法联合,使德意志两面受敌,对于奥匈帝国多方拉拢。
如今形势有变,德意志意图乘着中亚爆发战争,蓄意重创英法海军掌控欧洲制海权,安抚和稳住奥匈帝国就成了头等大事。
威廉一世道:“相比于重创英法海军,掌控欧洲制海权,巴尔干的利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没必要在乎。”
法兰西,巴黎,总统府——爱丽舍宫。
刚刚接见完英吉利驻法公使的法兰西总理查理.德.弗雷西内脚步匆匆的走进二楼的总统办公室,见的格雷维总统起身相迎,他微微点头致意,便径直道:“迪斯雷利希望我国能够出兵中亚......。”
出兵中亚?格雷维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难道英国人就没怀疑过,中亚有可能是一个陷阱?”边说他边伸手让座。
“即便明知是陷阱,英国人也不愿意错失这个机会。”弗雷西内落座后道:“中亚独立对于英俄两国而言,是无法抵抗的诱——惑。”
格雷维道:“可有提醒英国人,德国可能会乘机发动战争。”
“英国人坚信德国人不敢铤而走险。”弗雷西内不紧不慢的道:“英俄两国出兵中亚的规模不会太大,德国若是敢于挑起战端,至少会面临我国和英俄三国联手镇压。”
“德意志并不是孤立的。”格雷维慢吞吞的道:“德意志与奥匈帝国之前就曾经签订军事协定,如今两国关系也十分亲密,另外意大利最近与德意志往来也密切.....。”
“迪斯雷利的态度很明确,一旦爆发战争,我们三国即便不能争取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但可以让两国保持中立。”弗雷西内道:“英国人眼下正在积极游说奥匈和意大利出兵中亚。”
游说奥匈和意大利出兵中亚?格雷维很觉意外,“奥匈和意大利在中亚不存在丝毫利益,怎么可能同意出兵中亚?”
弗雷西内道:“要说服奥匈和意大利出兵中亚不是什么难事,只须英俄两国在巴尔干、奥斯曼、非洲酌情均出一些利益。”
奥匈和意大利就算同意出兵中亚,出兵的规模肯定也不会大,这完全是赔本的买卖,英国人为什么那么做?格雷维琢磨了一阵,才道:“英俄想孤立、震慑德意志?”
弗雷西内点了点头,英俄两国既想与清国在中亚开战,自然得防备着德意志在背后捅刀子,一旦说服奥匈和意大利出兵中亚,就能彻底的孤立德意志,这种情形下,德意志若想搅局,就得好好掂量掂量。
格雷维不由的怦然心动,对于眼下的法兰西而言,德意志就是最大最危险的敌人,有机会孤立甚至是陷对方于险境,他自然不愿意错过,稍做思忖,他就果断的道:“答应英国人,出兵中亚。”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易知足呷着茶悠闲的翻看着英文版《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就读于西点军校,毕业后成为美利坚陆军的一名工兵,参加过南北战争,如今是陆军工程师,不过他撰写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却与陆军工程没有一丁点的关系,而是美利坚各级组织的议事规则。
美国人崇尚自由,会议不多,但规矩不少,而且美国人对待会议的态度也是少有的严肃和认真,否则罗伯特也不会刻意撰写这本《议事规则手册》。
一阵脚步声传来,前者轻快,后者稳重,易知足无须抬头便知是易正行和赵烈文二人,待的两人见礼,他才抬起头,随即合上书将封面对着两人扬了扬,“这本美利坚近几年出版的议事规则手册,可有看过?”
易正行瞥了一眼,笑道:“《罗伯特议事规则》出版于1876年,是罗伯特根据英国数百年的议会程序和美利坚众议院议事程序以及各级组织的会议实践,用系统工程方法编撰而成的。
这本议事规则一问世就获得极大的好评,影响力也迅速扩大,被广泛吸纳为各类会议的议事准则。”
易知足语气很是不满的道:“既然看过,也知道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为何不见译本?该不会是对其中所述的议事规则不屑一顾罢?还是觉的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已经安排人手进行翻译。”易正行不急不缓的道:“译本出版安排在新年之后......。”
易知足放缓了语气道:“罗伯特议事规则重在平衡,不妨结合英国文官制度改革一起参详。”
易正行听的眼睛一亮,“父亲的意思,我国的文官制度改革将提上日程?”
“你就任协理大臣,可谓是朝野瞩目,总得拿出一些政绩来罢。”易知足缓声道:“再则,经过八年的平稳过渡,文官制度改革也不宜再拖延下去了,为了保证顺利收复西北,我们需要各级官府廉洁精干高效,就以此为契机进行文官制度改革尝试。”
()
英吉利首相是不允许皇室成员担任的,但不限制贵族,奕有此一问,显然是担心他会因为皇室成员的身份在竞选时被竞争对手攻讦甚至是连竞选人身份都无法获得。
“内阁总理竞选人身份肯定会进行必要的限制,皇室成员、宗室、王公、勋贵,都会逐步失去竞选资格。”易知足不紧不慢的道:“这是大势所趋,不过呢,这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须的循序渐进。”
说到这里,他笑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操之过急,只能是事与愿违,再说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听的这话,奕是彻底放下心来,当即表态道:“早就渴盼着能出洋考察,却一直未能成行,乘着现在还年轻,我还是先出洋考察。”
易知足点了点头,“眼下因为西北之事,我国与西洋各国关系较为敏感,六爷此时出洋最好是先往美利坚。”
德意志,柏林,夏洛滕堡宫。
“清国化解了爆发内战的危机,预计明年春夏之际将会大举出兵收复中亚。”首相俾斯麦神情凝重,语速不快且沉闷,“英俄两国并没有因为清国局势的变化而放弃出兵中亚的计划。
综合来自英俄两国的情报分析,俄国加快加大了向中亚输送物质,英国也加快了向俄国集结兵力的速度,中亚爆发大规模战争,已成定局。”
顿了顿,他接着道:“清国虽有铁路连通中亚,但却被浩罕加以破坏,在兵力以及后勤补给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中亚气候恶劣,地域辽阔,战略纵深广阔,战争一旦爆发,必然会旷日持久,在战争初期,清国很难取得优势。”
威廉一世瞥了一眼下首正襟危坐的海军大臣列奥·冯·卡普里维,开口道:“你们的意思是先观望,根据中亚战局的发展情况决定是否挑起战端?”
“陛下英明。”俾斯麦微微欠身道:“至少也要等到英俄两国深陷中亚战局。”
威廉一世没吭声,对于德意志来说,这是一次极为难得不容错失的机遇,当然,风险也不小,关键是要把握好开战的时机,早了不行,晚了也同样不行,沉默了一阵,他转而看向卡普里维,“清国依然不同意出售鱼雷?”
“如果中亚不爆发战争,清国不可能向我国出售鱼雷。”军人出身的卡普里维回答的很简洁。
鱼雷是海战大杀器,如果不需要德国牵制英法,清国没理由向德意志售卖鱼雷,素来稳重谨慎,反对德意志快速进行扩张的俾斯麦也是因为有机会获取鱼雷技术才同意冒险,一旦德意志海军能够获得鱼雷,并加以破解,德意志海军就能迅速崛起,打败英法俄意等国海军称雄欧洲,为德意志称霸欧洲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就等。等中亚爆发战争再跟清国谈,不过,海军必须做好与英法海军开战的准备。”威廉一世沉声道:“另外,外交方面,必须积极争取奥匈帝国,避免两线开战的危险。”
“陛下放心。”俾斯麦笃定的道:“与奥匈帝国的秘密谈判已经展开,只要舍得放弃在巴尔干的利益,奥匈帝国不难打发。”
对于俾斯麦的外交手腕,威廉一世毫不怀疑,自1872年以来,德意志与俄国和奥匈帝国就相继签订军事协定,目的旨在维持欧洲现状,协同解决东南欧的纠纷,并且约定:缔约一方被欧洲任何一国进攻时,另一方应出兵20万相助。
三皇同盟对于维护和稳定德意志在欧洲的地位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好景不长,1878年柏林会议后,德俄关系恶化,三皇同盟也随着解散,俾斯麦为了防止俄、法联合,使德意志两面受敌,对于奥匈帝国多方拉拢。
如今形势有变,德意志意图乘着中亚爆发战争,蓄意重创英法海军掌控欧洲制海权,安抚和稳住奥匈帝国就成了头等大事。
威廉一世道:“相比于重创英法海军,掌控欧洲制海权,巴尔干的利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没必要在乎。”
法兰西,巴黎,总统府——爱丽舍宫。
刚刚接见完英吉利驻法公使的法兰西总理查理.德.弗雷西内脚步匆匆的走进二楼的总统办公室,见的格雷维总统起身相迎,他微微点头致意,便径直道:“迪斯雷利希望我国能够出兵中亚......。”
出兵中亚?格雷维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难道英国人就没怀疑过,中亚有可能是一个陷阱?”边说他边伸手让座。
“即便明知是陷阱,英国人也不愿意错失这个机会。”弗雷西内落座后道:“中亚独立对于英俄两国而言,是无法抵抗的诱——惑。”
格雷维道:“可有提醒英国人,德国可能会乘机发动战争。”
“英国人坚信德国人不敢铤而走险。”弗雷西内不紧不慢的道:“英俄两国出兵中亚的规模不会太大,德国若是敢于挑起战端,至少会面临我国和英俄三国联手镇压。”
“德意志并不是孤立的。”格雷维慢吞吞的道:“德意志与奥匈帝国之前就曾经签订军事协定,如今两国关系也十分亲密,另外意大利最近与德意志往来也密切.....。”
“迪斯雷利的态度很明确,一旦爆发战争,我们三国即便不能争取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但可以让两国保持中立。”弗雷西内道:“英国人眼下正在积极游说奥匈和意大利出兵中亚。”
游说奥匈和意大利出兵中亚?格雷维很觉意外,“奥匈和意大利在中亚不存在丝毫利益,怎么可能同意出兵中亚?”
弗雷西内道:“要说服奥匈和意大利出兵中亚不是什么难事,只须英俄两国在巴尔干、奥斯曼、非洲酌情均出一些利益。”
奥匈和意大利就算同意出兵中亚,出兵的规模肯定也不会大,这完全是赔本的买卖,英国人为什么那么做?格雷维琢磨了一阵,才道:“英俄想孤立、震慑德意志?”
弗雷西内点了点头,英俄两国既想与清国在中亚开战,自然得防备着德意志在背后捅刀子,一旦说服奥匈和意大利出兵中亚,就能彻底的孤立德意志,这种情形下,德意志若想搅局,就得好好掂量掂量。
格雷维不由的怦然心动,对于眼下的法兰西而言,德意志就是最大最危险的敌人,有机会孤立甚至是陷对方于险境,他自然不愿意错过,稍做思忖,他就果断的道:“答应英国人,出兵中亚。”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易知足呷着茶悠闲的翻看着英文版《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就读于西点军校,毕业后成为美利坚陆军的一名工兵,参加过南北战争,如今是陆军工程师,不过他撰写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却与陆军工程没有一丁点的关系,而是美利坚各级组织的议事规则。
美国人崇尚自由,会议不多,但规矩不少,而且美国人对待会议的态度也是少有的严肃和认真,否则罗伯特也不会刻意撰写这本《议事规则手册》。
一阵脚步声传来,前者轻快,后者稳重,易知足无须抬头便知是易正行和赵烈文二人,待的两人见礼,他才抬起头,随即合上书将封面对着两人扬了扬,“这本美利坚近几年出版的议事规则手册,可有看过?”
易正行瞥了一眼,笑道:“《罗伯特议事规则》出版于1876年,是罗伯特根据英国数百年的议会程序和美利坚众议院议事程序以及各级组织的会议实践,用系统工程方法编撰而成的。
这本议事规则一问世就获得极大的好评,影响力也迅速扩大,被广泛吸纳为各类会议的议事准则。”
易知足语气很是不满的道:“既然看过,也知道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为何不见译本?该不会是对其中所述的议事规则不屑一顾罢?还是觉的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已经安排人手进行翻译。”易正行不急不缓的道:“译本出版安排在新年之后......。”
易知足放缓了语气道:“罗伯特议事规则重在平衡,不妨结合英国文官制度改革一起参详。”
易正行听的眼睛一亮,“父亲的意思,我国的文官制度改革将提上日程?”
“你就任协理大臣,可谓是朝野瞩目,总得拿出一些政绩来罢。”易知足缓声道:“再则,经过八年的平稳过渡,文官制度改革也不宜再拖延下去了,为了保证顺利收复西北,我们需要各级官府廉洁精干高效,就以此为契机进行文官制度改革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