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公元前238年,质于秦的韩王然病逝,死在咸阳。
秦国将其送回韩国新郑下葬。
同年,动工多年的关中渠工程终于进入尾声。东西接泾水、洛水,润泽万民,在洪涝灾害严重的关中地区大大缓解了水害与旱灾,改善土壤质量,更是制造出一张巨大的水土灌溉网。
一个工程,润泽万民。
因而纵使郑国入秦本意为行间,可秦王政依然将渠取名为郑国渠。
同时,因修渠多年,消耗极大,国君下令减免赋税三年。
可饶是如此,因灌溉面积的扩张,可耕种土壤的增加,秦国这一整年的粮食产量仍然比往年要高出近三分之一。
数字变化看不出什么,真切地让赵维桢感受到变化的,是身边的情况。
夏天的时候,她去了一趟封邑夏阳,打点了一下当地的事务。
归来的路上,只听官道边熙熙攘攘,掀起马车的帘子一瞧,几百米开外有个小小的驿站以供旅人歇脚。
马上到咸阳了,这驿站也热闹得很:不止有车辆停歇,在驿站附近更是有不少小摊小贩。支起的摊子下,许多作士人打扮的人坐着交谈,热闹非凡。
还不到国都呢,仅是官道旁就这么人头攒动,可见平民的生活确实是有提高。
赵维桢的脸上不禁带上了几分笑意。
“夫人。”魏兴见状问道:“可要下去瞧瞧?”
“算了。”
赵维桢摇了摇头:“马车就不像是寻常马车,穿得也不像是平民,还是别惹麻烦。”
她话语落地,就见到几名头绑着黑色布巾的女性三三两两结伴从驿馆出来。
几名女性有年长的,有年轻的,均是作妇人装扮。她们或背着竹筐,或提着篮子,里面装着好些新鲜蔬果、鸡蛋与肉食,是要往官道之外走。
“魏兴。”赵维桢注意到几名女性,低声开口。
“明白。”
魏兴当即会意,当几名妇人路过马车时,他立刻摆上笑容:“良家们,这是结伴去做什么呀?”
平心而论,魏兴长得不错,又笑容满面、态度客气。
哪名女性不喜欢帅小伙笑着搭话呢?
特别是他穿得干净,马车也是崭新又华贵,平民们自然明白他是有钱人家的仆从,几名女子你瞧瞧、我看看,还没回答,就笑成一团。
最后是年长的一名中年妇人大方道:“回贵人,我们是要去拜庙求子呢。”
魏兴好奇发问:“这么多人去,恐怕是很准。”
中年妇人:“准,准得很?”
魏兴:“拜的哪路仙人?”
中年妇人抿嘴又是笑起来:“不是仙人!是咸阳里的夏阳君。”
魏兴一愣:“啊?”
中年妇人只当他是不明白,还耐下心来解释道:“我听国都来的先生说,那夏阳君可是天上派下来的神女,不仅是辅佐秦王,自己还一口气生了两名活蹦乱跳的娃娃。年前我邻居家拜了之后,不出仨月就有了!”
“是呀。”
又有一名年轻的妇人感慨道:“还希望神女能多多发挥神通,据说秦王现下才有一子,这怎么能行?得多生几个才是!”
“就是就是!”
“最好王后下一胎就生俩,和夏阳君一样。”
“生个闺女最好,反正都有儿子了!”
“都秦王了,怎能只有一个娃?”
魏兴:“……”
赵维桢:“…………”
魏兴目瞪口呆地送几名妇人说说笑笑地离去:“夫、夫人,你都有立庙了!”
人在车内的赵维桢不忍直视地扶住额头。
人还活着就立庙,是想咒她早死吗!
而且要是觉得她于秦有功,是个好人立庙也就算了,结果立的还是送子庙。
在这个时代中,真是天大地大,说什么也没有生孩子大——你秦王政灭韩灭赵又怎么样,还不是只有一个娃?
这都什么事啊!
这件事实在是太让赵维桢震撼了。
震撼到她回到咸阳,去拜见秦王、见到青年国君英朗威严的脸时,满脑子还是那句“怎能只有一个娃”。
嬴政挑了挑眉:“夫人回封邑一趟,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赵维桢哭笑不得地开口:“一桩趣事罢了。”
说着,她把官道前的送子庙之事简述给秦王。
而嬴政……
青年国君听完后,沉默许久,也是憋出一句话:“人还活着,立庙不好吧?”
你看,赵维桢也是这么想的!
她也没放过嬴政一双凤眼里洋溢起来的笑意。
“王上还笑话我!”赵维桢气恼道。
“寡人就是觉得,咳,嗯,”嬴政维持住正经表情,“要是夫人真有送子的本事,那秦国这么多求子的夫妇,一夜一夜怕是忙不过来。”
赵维桢:“……”
饶了她吧!朝堂、学堂,还有家中连轴转不够,还要加班加点?
生产队的驴都不带这么用的!
事实上,也就是吕不韦还算有良心,没搞什么丧偶式育儿,加之咸阳的产业、商队都是他与赵维桢共同操持。不然的话,这么多行当,能累死十个赵维桢。
况且立庙之事,好笑归好笑,赵维桢也不免有些担忧。
“王上。”笑过之后,赵维桢收拢神情:“此事看着小,实则却很麻烦。倘若此事发生在先王期间,见秦国人人拜其他的庙堂而非秦王,会怎么样?”
“这可不是其他臣子。”
嬴政认真纠正道:“是夫人。”
“正因是我,更不行。”赵维桢却加重了语气:“我可以与王上直言,王上也不在乎。王上信任我当如此,可若我做了愧对王上信任之事呢?再者,若不是我,是其他臣子,聪明点的见到民间有自己的庙堂,怕是要收拾细软准备跑路了吧。”
魏国的信陵君,因为自己声望过高而遭到魏王忌惮。廉颇大将威名赫赫,军功在手,所以赵王才二度临阵换将。
树大招风,很简单的道理。
今日嬴政相信赵维桢,不会放在心上。可他信任的原因是知道赵维桢在权力方面看得分明。
正因如此,她才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既为秦王,更为她自己。
“我已吩咐下去,不得建我的送子庙。”赵维桢说:“我来下令,倒也名正言顺。”
主要是,她人的确活着呢!实在是不合适吧!
“可这是人之常情。”嬴政的眼底仍然含着笑意:“秦国也需要人丁。”
这个她也想好了。
你们不是想生吗,那求她也没用啊,不如自己努力一点!
“依我看来,就挑个休农的日子,最好是秋收之后。”在动歪脑筋上,赵维桢反应一向很快:“然后请在秦的儒生写几个感人的故事,什么寒门书生叫相国小姐看中啦,什么贵族公子和贫民姑娘傲慢与偏见啦,总之都发生在那一日,那一日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日子。待故事传开了,大家都会在这节日忙着恩爱造人的!”
在二十一世纪,但凡是个节日都能被情侣们过成情人节,先秦没有情人节,就现编一个。
赵维桢时常语出惊人,嬴政早就见怪不怪了。他耐性听赵维桢奇思妙想,忍俊不禁:“夫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还会编排这般传奇故事。不过……”
“不过?”
“夫人来做,也好。”嬴政煞有介事:“寡人可不想做这个大恶人。”
“王上还不想当恶人?”赵维桢啼笑皆非:“对中原各国来说,秦国上下人人都是大恶人。”
嬴政嗤笑几声。
虽则都是笑,但其中包含的情谊是不同的。
“小人气短,”嬴政说,“看不懂则罢,他们也毋须明白。”
赵维桢亦是彻底收起了笑容。
玩笑过后,终究是要谈论正事的。
这一年来,虽然秦国按兵不动,但朝中争执屡见不鲜。
主要还是在探讨接下来打谁。
李斯等文臣主张攻魏,原因很直接:魏国弱小,且毗邻楚国。对于当下的秦国来说,也就只有楚国能为之一战,是块难搞的硬骨头。
但嬴政一直很强硬地要打燕国。
赵维桢知道原因。
历史上的秦国也是先打的燕国,但当时是有荆轲刺秦在先,秦王震怒,作为报复而发兵攻燕。
如今还没有到太子丹请荆轲的地步,嬴政仍然坚持先行灭燕。
前脚放走燕丹,后脚发兵,难免会让人想到,也许是燕丹在咸阳做了什么不妥当的事而激怒了秦王政。
如此,燕丹回国,有那么一位目光短浅的父王,难保他不会有性命之忧。
“王上。”
赵维桢委婉提及道:“如今六国,除却齐楚,一则遥远,二则有余力,余下二国,其实先打谁都是一样的。”
嬴政转过头来。
他一双凤眼中的情绪迅速沉淀,笑意消散不见,余下的只有冷锐的坚定与平静。
“他会恨寡人。”
不用多说,赵维桢也知道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燕丹。
嬴政的面孔中不见喜怒:“夫人说得对,他一辈子意气用事,讲究一个‘义’。说不得还要为这个所谓的‘义’做出冒进之事。丹不可留,既是如此,早恨也是恨,晚恨也是恨,那不如让他早日看明白。”
赵维桢无声地阖了阖眼。
面前的青年,从小敏锐且聪颖,看人之时尤其。嬴政太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因而他能信任赵维桢,也正因如此,仅与燕丹重逢后交谈几句话就明白对方处在怎样的境地之中。
多说无益,他已经做出抉择了。
“臣明白了。”
赵维桢抬手,缓缓行礼:“既是国君坚持,为臣者没有不从的道理。王上欲攻燕,臣与相国定会倾力支持,说服朝臣。”
公元前238年,质于秦的韩王然病逝,死在咸阳。
秦国将其送回韩国新郑下葬。
同年,动工多年的关中渠工程终于进入尾声。东西接泾水、洛水,润泽万民,在洪涝灾害严重的关中地区大大缓解了水害与旱灾,改善土壤质量,更是制造出一张巨大的水土灌溉网。
一个工程,润泽万民。
因而纵使郑国入秦本意为行间,可秦王政依然将渠取名为郑国渠。
同时,因修渠多年,消耗极大,国君下令减免赋税三年。
可饶是如此,因灌溉面积的扩张,可耕种土壤的增加,秦国这一整年的粮食产量仍然比往年要高出近三分之一。
数字变化看不出什么,真切地让赵维桢感受到变化的,是身边的情况。
夏天的时候,她去了一趟封邑夏阳,打点了一下当地的事务。
归来的路上,只听官道边熙熙攘攘,掀起马车的帘子一瞧,几百米开外有个小小的驿站以供旅人歇脚。
马上到咸阳了,这驿站也热闹得很:不止有车辆停歇,在驿站附近更是有不少小摊小贩。支起的摊子下,许多作士人打扮的人坐着交谈,热闹非凡。
还不到国都呢,仅是官道旁就这么人头攒动,可见平民的生活确实是有提高。
赵维桢的脸上不禁带上了几分笑意。
“夫人。”魏兴见状问道:“可要下去瞧瞧?”
“算了。”
赵维桢摇了摇头:“马车就不像是寻常马车,穿得也不像是平民,还是别惹麻烦。”
她话语落地,就见到几名头绑着黑色布巾的女性三三两两结伴从驿馆出来。
几名女性有年长的,有年轻的,均是作妇人装扮。她们或背着竹筐,或提着篮子,里面装着好些新鲜蔬果、鸡蛋与肉食,是要往官道之外走。
“魏兴。”赵维桢注意到几名女性,低声开口。
“明白。”
魏兴当即会意,当几名妇人路过马车时,他立刻摆上笑容:“良家们,这是结伴去做什么呀?”
平心而论,魏兴长得不错,又笑容满面、态度客气。
哪名女性不喜欢帅小伙笑着搭话呢?
特别是他穿得干净,马车也是崭新又华贵,平民们自然明白他是有钱人家的仆从,几名女子你瞧瞧、我看看,还没回答,就笑成一团。
最后是年长的一名中年妇人大方道:“回贵人,我们是要去拜庙求子呢。”
魏兴好奇发问:“这么多人去,恐怕是很准。”
中年妇人:“准,准得很?”
魏兴:“拜的哪路仙人?”
中年妇人抿嘴又是笑起来:“不是仙人!是咸阳里的夏阳君。”
魏兴一愣:“啊?”
中年妇人只当他是不明白,还耐下心来解释道:“我听国都来的先生说,那夏阳君可是天上派下来的神女,不仅是辅佐秦王,自己还一口气生了两名活蹦乱跳的娃娃。年前我邻居家拜了之后,不出仨月就有了!”
“是呀。”
又有一名年轻的妇人感慨道:“还希望神女能多多发挥神通,据说秦王现下才有一子,这怎么能行?得多生几个才是!”
“就是就是!”
“最好王后下一胎就生俩,和夏阳君一样。”
“生个闺女最好,反正都有儿子了!”
“都秦王了,怎能只有一个娃?”
魏兴:“……”
赵维桢:“…………”
魏兴目瞪口呆地送几名妇人说说笑笑地离去:“夫、夫人,你都有立庙了!”
人在车内的赵维桢不忍直视地扶住额头。
人还活着就立庙,是想咒她早死吗!
而且要是觉得她于秦有功,是个好人立庙也就算了,结果立的还是送子庙。
在这个时代中,真是天大地大,说什么也没有生孩子大——你秦王政灭韩灭赵又怎么样,还不是只有一个娃?
这都什么事啊!
这件事实在是太让赵维桢震撼了。
震撼到她回到咸阳,去拜见秦王、见到青年国君英朗威严的脸时,满脑子还是那句“怎能只有一个娃”。
嬴政挑了挑眉:“夫人回封邑一趟,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赵维桢哭笑不得地开口:“一桩趣事罢了。”
说着,她把官道前的送子庙之事简述给秦王。
而嬴政……
青年国君听完后,沉默许久,也是憋出一句话:“人还活着,立庙不好吧?”
你看,赵维桢也是这么想的!
她也没放过嬴政一双凤眼里洋溢起来的笑意。
“王上还笑话我!”赵维桢气恼道。
“寡人就是觉得,咳,嗯,”嬴政维持住正经表情,“要是夫人真有送子的本事,那秦国这么多求子的夫妇,一夜一夜怕是忙不过来。”
赵维桢:“……”
饶了她吧!朝堂、学堂,还有家中连轴转不够,还要加班加点?
生产队的驴都不带这么用的!
事实上,也就是吕不韦还算有良心,没搞什么丧偶式育儿,加之咸阳的产业、商队都是他与赵维桢共同操持。不然的话,这么多行当,能累死十个赵维桢。
况且立庙之事,好笑归好笑,赵维桢也不免有些担忧。
“王上。”笑过之后,赵维桢收拢神情:“此事看着小,实则却很麻烦。倘若此事发生在先王期间,见秦国人人拜其他的庙堂而非秦王,会怎么样?”
“这可不是其他臣子。”
嬴政认真纠正道:“是夫人。”
“正因是我,更不行。”赵维桢却加重了语气:“我可以与王上直言,王上也不在乎。王上信任我当如此,可若我做了愧对王上信任之事呢?再者,若不是我,是其他臣子,聪明点的见到民间有自己的庙堂,怕是要收拾细软准备跑路了吧。”
魏国的信陵君,因为自己声望过高而遭到魏王忌惮。廉颇大将威名赫赫,军功在手,所以赵王才二度临阵换将。
树大招风,很简单的道理。
今日嬴政相信赵维桢,不会放在心上。可他信任的原因是知道赵维桢在权力方面看得分明。
正因如此,她才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既为秦王,更为她自己。
“我已吩咐下去,不得建我的送子庙。”赵维桢说:“我来下令,倒也名正言顺。”
主要是,她人的确活着呢!实在是不合适吧!
“可这是人之常情。”嬴政的眼底仍然含着笑意:“秦国也需要人丁。”
这个她也想好了。
你们不是想生吗,那求她也没用啊,不如自己努力一点!
“依我看来,就挑个休农的日子,最好是秋收之后。”在动歪脑筋上,赵维桢反应一向很快:“然后请在秦的儒生写几个感人的故事,什么寒门书生叫相国小姐看中啦,什么贵族公子和贫民姑娘傲慢与偏见啦,总之都发生在那一日,那一日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日子。待故事传开了,大家都会在这节日忙着恩爱造人的!”
在二十一世纪,但凡是个节日都能被情侣们过成情人节,先秦没有情人节,就现编一个。
赵维桢时常语出惊人,嬴政早就见怪不怪了。他耐性听赵维桢奇思妙想,忍俊不禁:“夫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还会编排这般传奇故事。不过……”
“不过?”
“夫人来做,也好。”嬴政煞有介事:“寡人可不想做这个大恶人。”
“王上还不想当恶人?”赵维桢啼笑皆非:“对中原各国来说,秦国上下人人都是大恶人。”
嬴政嗤笑几声。
虽则都是笑,但其中包含的情谊是不同的。
“小人气短,”嬴政说,“看不懂则罢,他们也毋须明白。”
赵维桢亦是彻底收起了笑容。
玩笑过后,终究是要谈论正事的。
这一年来,虽然秦国按兵不动,但朝中争执屡见不鲜。
主要还是在探讨接下来打谁。
李斯等文臣主张攻魏,原因很直接:魏国弱小,且毗邻楚国。对于当下的秦国来说,也就只有楚国能为之一战,是块难搞的硬骨头。
但嬴政一直很强硬地要打燕国。
赵维桢知道原因。
历史上的秦国也是先打的燕国,但当时是有荆轲刺秦在先,秦王震怒,作为报复而发兵攻燕。
如今还没有到太子丹请荆轲的地步,嬴政仍然坚持先行灭燕。
前脚放走燕丹,后脚发兵,难免会让人想到,也许是燕丹在咸阳做了什么不妥当的事而激怒了秦王政。
如此,燕丹回国,有那么一位目光短浅的父王,难保他不会有性命之忧。
“王上。”
赵维桢委婉提及道:“如今六国,除却齐楚,一则遥远,二则有余力,余下二国,其实先打谁都是一样的。”
嬴政转过头来。
他一双凤眼中的情绪迅速沉淀,笑意消散不见,余下的只有冷锐的坚定与平静。
“他会恨寡人。”
不用多说,赵维桢也知道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燕丹。
嬴政的面孔中不见喜怒:“夫人说得对,他一辈子意气用事,讲究一个‘义’。说不得还要为这个所谓的‘义’做出冒进之事。丹不可留,既是如此,早恨也是恨,晚恨也是恨,那不如让他早日看明白。”
赵维桢无声地阖了阖眼。
面前的青年,从小敏锐且聪颖,看人之时尤其。嬴政太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因而他能信任赵维桢,也正因如此,仅与燕丹重逢后交谈几句话就明白对方处在怎样的境地之中。
多说无益,他已经做出抉择了。
“臣明白了。”
赵维桢抬手,缓缓行礼:“既是国君坚持,为臣者没有不从的道理。王上欲攻燕,臣与相国定会倾力支持,说服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