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风将辽国同意租让平州的好消息带回了汴梁,顿时引起一片哗然,要知道,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太祖太宗未竟的大业,如今程风虽然只拿回一州,但并未费一兵一卒,故而上下都是一片喜悦。
赵恒命尚食局在大庆殿设下大宴,率领众臣为程风接风洗尘,你一杯我一杯,其乐陶陶,直到入夜,兴致犹酣。
蔡京年事已高,头一个坐不住了,提议天色不早,请赵恒早些歇息,众臣僚才先后告退。
大功臣程风是此宴的主角之一,谁走之前都要与他寒暄几句,所以走在最后,又被赵恒叫住:
“太师,朕还有话问你。”
程风恭恭敬敬地答道:“惟陛下吩咐。”
赵恒命他靠得再近一些,问道:“与大辽联合之事,下一步如何措置?”
“有臣等在,陛下尽可高枕无忧。”程风自信地答道。
随后为赵恒分析三国形势:“如今宋辽金三国如同昔日魏蜀吴三国,论幅员广阔、经济富庶,以大宋为首、金国、辽国次之;论军力强悍,以金国为首,辽国、大宋次之。
只要能争取到时间,励精图治,修甲整军,最后的胜者必然是我大宋。
要争取到时间,则需要借本朝军资援助辽国,令金国不能速灭辽国。最后趁辽金相争之际,我朝趁虚而入,一举击溃金国,到时候到手的就不只是燕云十六州了。”
赵恒听到这里甚为高兴,追问道:“整军一事爱卿有何见教?”
“无非是实名编制、裁汰老弱、累加训练,此事听着不难,但杜绝吃空饷、喝兵血这些事,涉及禁军数代军门贵戚的利益,是一件甚为棘手的事。”
“哼!事关大宋存亡,谁要耍滑头,朕就不客气了!”赵恒面色一沉,语气甚为坚定,转而期许地看着程风,道:“太师,这事由你去办如何?也只有你朕才放心。”
“陛下,李纲李右丞为人刚直不阿、忠悃笃挚,以身任重、奋勇不顾,在臣民中素有威望,办这件差事比臣要适合得多。”
赵恒一听有些急了,“太师,论威望,你现在比李纲不知高出多少,请天雷劈死完颜宗翰一事震动大江南北,人人敬畏,携此威名整军,岂不会无往不利?”
他顿了顿,又满怀期许地道:“太师,整军者领军,将来收复燕云的大功你还能跑了了吗?届时,恒可以名正言顺地封你为王了!”
程风见他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忙解释道:“非臣懒惫推脱,实臣令有重任在身!”
“重任?!还有什么要紧事吗?”赵恒听了一头雾水。
程风又上前两步,俯在他耳边悄声道了几句。
赵恒听罢,顿时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他,连声道:“你疯了?!”
“臣前后盘算过,万无一失!臣平生所行之事又何尝失过手?”程风的语气淡淡的,但从中透着坚定不移的力量。
赵恒沉默了半晌,最后一拍脑袋,连声道:“也罢!也罢!就依太师所言,举全国之力行此壮举!只是...只是这造大船行远洋求仙丹一事朝堂之上恐怕会有些非议......”
“真正的道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待事成之后这些呆板酸儒自然会闭上嘴巴。只求官家赐臣一把尚方宝剑,以便宜行事。”
“尚方宝剑?!这是何物?”听见程风嘴里又蹦出个新鲜词语,赵恒有些迷惑。
程风心中一汗,寻思道:“敢情这时候还没这东西......”他笑了笑,解释道:“也就是想请官家赐一柄天子佩剑,让臣有先斩后奏之专权,挟天子之威,所办之事自然势如破竹。”
赵恒一听,顿时明白了,连声笑道:“好!好!好!朕信汝,汝必不负朕!此事使得!”
大事议定,两人又商议了镇守平州主帅人选,程风推荐韩世忠任泰宁军节度使、平州知州,领兵三万驻守平州榆关,前期以少华山军为主体,不足的兵员由李纲陆续拣练精锐补给。
三万人出海需要建造大量船只,程风提议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建立船坞,建好的船只可以直接入海远航。
这样布局就可以充分利用江水水运之利,出自巴蜀深山之中的巨木能够顺流而下,大量节省运输过程中的人力物力。
无论是整军驻关还是营造船舶,都是极其耗费钱财的大事,大宋国库在赵佶的挥霍之下早已入不敷出,从哪里弄来这么一大笔钱是一件头痛的事。
好在赵恒在当太子时就十分俭朴,他主动提出宫中起居费用一切从简,从自己带头减少靡费。
程风又提出了精简机构、裁汰冗余人员、削减贵戚高官俸禄、降低太学办学规模等措施,这些瘦身的法子自然是得罪人的,他很明白,历史上干成这些事的人最终善终的不多,不过他将后路谋定,自然是不怕。
赵恒没太犹豫,对这些提议一一应允,两人言谈甚欢、直至华灯燃起,一副君亲臣贤、其乐融融的景象。
世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很快,程风那些触动许多人利益的提议在京城中传得沸沸扬扬。
夺人衣食、杀人父母。他现在得罪的是整个大宋官僚体系,皇亲贵戚、高官群体、士子阶层,无一对他不恨得牙痒痒。
不过忌惮赵恒对他的宠信以及击毙完颜宗翰的威望,那些自矜身份的皇亲和高官们还不敢与他正面硬刚,但暗地里的波澜已在张邦昌、唐恪、赵野等死对头们推动下兴起。
此时大宋太学招生规模达到三千八百人,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全由财政提供食宿费用,再加上养学正、学录、监书库、职事人等一大帮官员,每年的开支费用实为不小。
程风提议的缩减开支计划也影响到了他们的食宿标准,这些身份特殊的年轻学生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出头找上了他的麻烦。
不过为了占据道义高地,他们的攻击火力集中在出海求仙丹一事上,并未言及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上。
赵恒命尚食局在大庆殿设下大宴,率领众臣为程风接风洗尘,你一杯我一杯,其乐陶陶,直到入夜,兴致犹酣。
蔡京年事已高,头一个坐不住了,提议天色不早,请赵恒早些歇息,众臣僚才先后告退。
大功臣程风是此宴的主角之一,谁走之前都要与他寒暄几句,所以走在最后,又被赵恒叫住:
“太师,朕还有话问你。”
程风恭恭敬敬地答道:“惟陛下吩咐。”
赵恒命他靠得再近一些,问道:“与大辽联合之事,下一步如何措置?”
“有臣等在,陛下尽可高枕无忧。”程风自信地答道。
随后为赵恒分析三国形势:“如今宋辽金三国如同昔日魏蜀吴三国,论幅员广阔、经济富庶,以大宋为首、金国、辽国次之;论军力强悍,以金国为首,辽国、大宋次之。
只要能争取到时间,励精图治,修甲整军,最后的胜者必然是我大宋。
要争取到时间,则需要借本朝军资援助辽国,令金国不能速灭辽国。最后趁辽金相争之际,我朝趁虚而入,一举击溃金国,到时候到手的就不只是燕云十六州了。”
赵恒听到这里甚为高兴,追问道:“整军一事爱卿有何见教?”
“无非是实名编制、裁汰老弱、累加训练,此事听着不难,但杜绝吃空饷、喝兵血这些事,涉及禁军数代军门贵戚的利益,是一件甚为棘手的事。”
“哼!事关大宋存亡,谁要耍滑头,朕就不客气了!”赵恒面色一沉,语气甚为坚定,转而期许地看着程风,道:“太师,这事由你去办如何?也只有你朕才放心。”
“陛下,李纲李右丞为人刚直不阿、忠悃笃挚,以身任重、奋勇不顾,在臣民中素有威望,办这件差事比臣要适合得多。”
赵恒一听有些急了,“太师,论威望,你现在比李纲不知高出多少,请天雷劈死完颜宗翰一事震动大江南北,人人敬畏,携此威名整军,岂不会无往不利?”
他顿了顿,又满怀期许地道:“太师,整军者领军,将来收复燕云的大功你还能跑了了吗?届时,恒可以名正言顺地封你为王了!”
程风见他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忙解释道:“非臣懒惫推脱,实臣令有重任在身!”
“重任?!还有什么要紧事吗?”赵恒听了一头雾水。
程风又上前两步,俯在他耳边悄声道了几句。
赵恒听罢,顿时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他,连声道:“你疯了?!”
“臣前后盘算过,万无一失!臣平生所行之事又何尝失过手?”程风的语气淡淡的,但从中透着坚定不移的力量。
赵恒沉默了半晌,最后一拍脑袋,连声道:“也罢!也罢!就依太师所言,举全国之力行此壮举!只是...只是这造大船行远洋求仙丹一事朝堂之上恐怕会有些非议......”
“真正的道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待事成之后这些呆板酸儒自然会闭上嘴巴。只求官家赐臣一把尚方宝剑,以便宜行事。”
“尚方宝剑?!这是何物?”听见程风嘴里又蹦出个新鲜词语,赵恒有些迷惑。
程风心中一汗,寻思道:“敢情这时候还没这东西......”他笑了笑,解释道:“也就是想请官家赐一柄天子佩剑,让臣有先斩后奏之专权,挟天子之威,所办之事自然势如破竹。”
赵恒一听,顿时明白了,连声笑道:“好!好!好!朕信汝,汝必不负朕!此事使得!”
大事议定,两人又商议了镇守平州主帅人选,程风推荐韩世忠任泰宁军节度使、平州知州,领兵三万驻守平州榆关,前期以少华山军为主体,不足的兵员由李纲陆续拣练精锐补给。
三万人出海需要建造大量船只,程风提议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建立船坞,建好的船只可以直接入海远航。
这样布局就可以充分利用江水水运之利,出自巴蜀深山之中的巨木能够顺流而下,大量节省运输过程中的人力物力。
无论是整军驻关还是营造船舶,都是极其耗费钱财的大事,大宋国库在赵佶的挥霍之下早已入不敷出,从哪里弄来这么一大笔钱是一件头痛的事。
好在赵恒在当太子时就十分俭朴,他主动提出宫中起居费用一切从简,从自己带头减少靡费。
程风又提出了精简机构、裁汰冗余人员、削减贵戚高官俸禄、降低太学办学规模等措施,这些瘦身的法子自然是得罪人的,他很明白,历史上干成这些事的人最终善终的不多,不过他将后路谋定,自然是不怕。
赵恒没太犹豫,对这些提议一一应允,两人言谈甚欢、直至华灯燃起,一副君亲臣贤、其乐融融的景象。
世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很快,程风那些触动许多人利益的提议在京城中传得沸沸扬扬。
夺人衣食、杀人父母。他现在得罪的是整个大宋官僚体系,皇亲贵戚、高官群体、士子阶层,无一对他不恨得牙痒痒。
不过忌惮赵恒对他的宠信以及击毙完颜宗翰的威望,那些自矜身份的皇亲和高官们还不敢与他正面硬刚,但暗地里的波澜已在张邦昌、唐恪、赵野等死对头们推动下兴起。
此时大宋太学招生规模达到三千八百人,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全由财政提供食宿费用,再加上养学正、学录、监书库、职事人等一大帮官员,每年的开支费用实为不小。
程风提议的缩减开支计划也影响到了他们的食宿标准,这些身份特殊的年轻学生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出头找上了他的麻烦。
不过为了占据道义高地,他们的攻击火力集中在出海求仙丹一事上,并未言及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