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三年夏天,行军大总管苏子乔带二十万大军离开长安,出兵吐蕃。
同年夏末,扬州府大都督薛绍调回长安,任大理寺卿。
在绿野堂住着的太平长公主,在苏子乔离开长安后,就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公主府。
这一年的冬天,长安暴雪,大明宫有卫兵冻死。
长安满城白雪,长公主身上穿着白色滚毛的狐皮斗篷,入宫见母亲。长生殿的暖阁中,女皇穿着常服,倚在榻上打瞌睡。
张氏兄弟一左一右跪坐在她身旁服侍着。
两人见到了李沄,也不行礼,只是笑着推了推武则天,柔声说道:“圣人,长公主来了。”
武则天这才张开眼睛,看向李沄。
李沄朝母亲露出一个笑容,“阿娘。”
武则天看到女儿,面上带笑,朝她招手,“太平啊,过来,到阿娘这儿坐着。”
说着,目光落在张氏兄弟身上,示意他们回避。
张氏兄弟才站了起来,朝武则天行礼后退下。
李沄看着那兄弟二人离去的背影,神情若有所思。
武则天察觉到李沄的神色,挑眉问道:“太平,怎么了?”
李沄笑着走到母亲身旁,挨着她坐下,状似不经意地说道:“阿娘从前喜欢冯小宝,但冯小宝虽也有持宠生娇的时候,可是阿娘从不惯着他。”
武则天侧头看向李沄,“此话怎么说?”
“阿娘可记得冯小宝曾在大明宫南门遇上了风鸾台侍郎的事情?”
武则天神色有些微冷地看向李沄。
旁人若是看到女皇这般神色,早已吓得心有戚戚然。可李沄不怕,这是她的母亲,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害怕过武则天。
“阿娘不记得了吗?太平还记得呢。”李沄笑盈盈的拿起案桌上的小点心,动作优雅地把点心吃完,又接过上官婉儿奉上的热茶后,才慢悠悠地续道,“皇城的南门,是专门给宰相同行的。那时冯小宝修建完明堂,得了阿娘许多的奖赏,便开始目中无人了。他要走皇城南门,旁人劝他别走。可他非要,还说什么他可是圣人最看重最宠爱的人,皇城的南门宰相走得,莫非他就走不得?”
“不信邪的冯小宝走了南门,却遇上了风鸾台侍郎。他仗着阿娘宠爱他,叫风鸾台侍郎给他让路,却被风鸾台侍郎打了一顿,连嘴巴都流血了。他跑到阿娘这儿告状,阿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皇城本就不该是他走的门,让他走了已是破例,不该喊冤。”
至今,李沄都还记得冯小宝鼻青脸肿地跑到公主府跟她诉苦的模样。
走着不属于他走的通道,趾高气扬地让宰相给他让路还觉得自己有理了。
——真是个活宝。
李沄抱着武则天的胳膊,嘟囔着,“在冯小宝的事情上,阿娘都能如此不偏不倚。方才太平进来见阿娘,张氏兄弟目中无人,甚至不向太平行礼,阿娘为何不替太平教训他们?”
“莫非他们以为得了阿娘的宠爱,身份便在太平之上?”
武则天以为她是要说张氏兄弟什么事情呢,谁知道是因为方才张氏兄弟没向她行礼之事,令她觉得不快了。
女皇脸上的神色稍霁,没好气地横了长公主一眼,“他们比你年幼许多,你与他们计较什么?”
“比我年幼就不计较啦?”长公主瞪着那双动人的眸子,跟母亲说:“阿娘,你可别老是这么惯着他们。他们对我都如此目中无人,对狄阁老等人怕且是更加趾高气扬吧?这么下去,他们早晚要毁了阿娘的一生英名。”
武则天听到这个,就头疼。
女皇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无奈地说道:“宋璟日夜在针对他们两兄弟就算了,你怎么也跟他们杠上了?是不是子乔去西域打仗久久不回,你心里不痛快,也要跟阿娘过不去了?”
苏子乔在去年的夏天离开长安,今年冬天,虽有捷报传回,但战事还处于胶着的状态,他仍在军中坐镇。
这一年多,发生了很多事情。
薛绍从扬州府回来,成为大理寺的一把手。薛绍当了大理寺卿后,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将大理寺的官员摸了个底,还跟宋璟两人联合在一起,把六部、大理寺、御史台的官员摸了个底,画了一张李沄看了就头晕眼花的人物关系图。
当然,其中不乏长公主暗中出力推波助澜。
摸清关系之后,宋璟和薛绍两人就开始联手对付酷吏。
宋璟和薛绍两人联手,刑部里的关系也被他们摸得透透的,酷吏想要在刑部和大理寺操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别说宋璟和薛绍手中掌握的罪证能堆成一座山,随便哪一条搬出来,都足以让酷吏脑袋搬家。
到今年夏天,周兴来俊臣这些酷吏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早已在朝廷销声匿迹。
本以为斗赢了酷吏,朝廷会迎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谁知酷吏是没了,张氏兄弟却来了。
本来冯小宝在长安的时候,还有人跟张氏兄弟争宠的,就算争不过,到女皇面前怒刷存在感,向女皇表示天底下又不是只有那对孪生兄弟长得好看那也是好的。
可是争风吃醋这种事情,偶尔一两次便好,多了心中也会有些生腻。
这不,女皇被小宝的醋劲弄得头大,把他打发到西域打仗去了,还能当她安插在苏子乔身边的眼线,多好。
冯小宝一走,就再也无人跟张氏兄弟争宠了。
这两年张氏兄弟的风头不要太盛,朝廷里的官员见风使舵,如今都分成两派了。一边是挺张派,一边是倒张派。挺张派以武承嗣和武三思为首,这些人从来就没安好心,天天想着如何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至于倒张派,是以宋璟、薛绍等人为首,这两个朝中新贵,眼里容不得沙子,最恨张氏兄弟不安安分分当男宠,偏要祸乱朝政。
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是挺张派,那武攸暨呢?
咳!工部尚书武攸暨,一心搞基建,没空站队。武攸暨修建的陆路于今年在大唐全境修通,他不仅修通了陆路,还给英王李显出谋献策,在陆路在各个城市的好地段修了几十座天下第一楼。
被狄阁老提拔起来的宋璟和薛绍都是倒张派,那狄阁老呢?
这两年狄阁老专职和稀泥,每次在挺张派和倒张派吵得天昏地暗,令女皇将要忍无可忍的时候,狄阁老就适时出列,怒斥你们吵哄哄的成什么样呢?!然后把挺张派和倒张派各打五十大板,让他们都散了,各回各家。
李沄叹为观止:攸暨表兄和狄阁老不愧都是阎立本的门生,这性情一样一样的,太聪明灵活了。
如今朝廷上两派之争是大朝会必定会上演的一幕,女皇是越看越头疼。偏偏倒张派的那两个年轻人,是她十分欣赏的。
张氏兄弟对女皇是感恩戴德,毕竟,女皇给了他们荣华富贵和权力,给了他们一切从前没有的东西,还能让朝廷的大臣像是他们的家奴似的,唤他们一声郎君。
可宋璟和薛绍对女皇可不是这样的感情。
即使女皇对他们十分赏识,让他们身在高位。可两个年轻人都是凭实力居上的,跟以色侍人的张氏兄弟可不一样!偏偏张氏兄弟又是满头小辫子,他们一捉一个准。
女皇想起那两个年轻人,就有种自找麻烦的感觉。薛绍好好的待在扬州有什么不好?她那时看了小宝的折子,怎么就心软让薛绍回来跟宋璟联手了呢?
还有宋璟,就该让他当中书舍人的,不然就像当年的薛绍一样,把他放到哪个府去当大都督有什么不好?她怎么就觉得他很适合在御史台待着了呢?
女皇夹在薛绍宋璟和张氏兄弟之间,左右为难,十分心累。
如今一听李沄说张氏兄弟的不是,更觉心累。
女皇没好气地看了长公主一眼,说道:“宋璟和薛绍天天盯着五郎和六郎呢,你可别来掺和。”
李沄:“……”
长公主一脸幽怨地看着母亲,语气幽幽,“五郎六郎?难道太平已经不是阿娘心中最疼爱的人了吗?”
武则天哭笑不得,“都是当母亲的人了,怎么还如此孩子气?”
李沄理直气壮地反驳,“就算太平当了母亲,也还是阿娘的女儿。张昌宗和他弟弟再让阿娘喜欢,难道能与太平相比?”
武则天看着她气鼓鼓的模样,好气又好笑。但这个女儿一直都是被人顺着长大的,从她的父兄到她,谁曾给她脸色看?谁敢忽视她?
张氏兄弟确实不像话。
武则天想了想,笑着说道:“你这么气做什么?他们不过是阿娘养在宫里的小郎君,哪能与太平相比。你要是心中不快,我便让他们来与你谢罪。”
李沄听母亲这么一说,脸上不悦的神色一扫而空,眉开眼笑地抱着母亲,“阿娘最好了,等他们来向我谢罪后,我陪您出去走走,好不好?”
于是,眼高于顶的张氏兄弟跪在了太平长公主面前,双手端着茶,请长公主原谅他们先前的无礼之举。
长公主笑盈盈地接过他们的茶,却一口都没喝,将茶水泼在他们前方的地板上。
张氏兄弟:“……”
李沄明明是笑着的,可那目光却让张氏兄弟不寒而栗。
长公主说:“听说,许多大臣喊你们郎君?”
张氏兄弟面面相觑。
李沄面上的笑意微微一敛,冷声说道:“这天下,从前姓李,如今姓武,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姓张。朝廷的大臣,可不是你们的家奴。”
张氏兄弟连忙低头认错,“长公主,奴错了。”
李沄笑着侧头,看向武则天。武则天迎着李沄的目光,并未有任何不悦之色。
母亲这么给她面子,她也不能太让张氏兄弟难堪。
李沄低头整了整衣袖,笑着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也不与你们计较了。”
张氏兄弟闻言,转头看向武则天。
武则天看着两个小男宠,挥了挥手,“还不赶紧谢过长公主?”
张氏兄弟连忙谢过长公主,退了下去。
李沄教训了张氏兄弟一顿,神清气爽。她扶着母亲走出长生殿,跟母亲咕哝着说道:“我从前觉得冯小宝得意忘形,如今看到这两人,才觉得冯小宝还算不错。可见这人的好坏,真是全靠同行衬托。”
纵然女皇早就知道自己女儿从小胡言乱语的习惯,此刻听到她这么说,也很是无奈。
可张氏兄弟,确实很得她的喜欢。她身为一国之主,宠爱哪个人,也容不得旁人说什么。朝廷里的大臣喊那两兄弟一声兄弟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是她喜欢的,谁敢不捧着?
宋璟和薛绍两人天天逮张氏兄弟的小辫子,逮着了又能如何?她不松口,谁敢真正办了这两个小郎君?
也就这个从小千娇百宠的长公主,敢要张氏兄弟赔罪,还要当着她的面,教训张氏兄弟不该让大臣喊他们郎君。
武则天叹息,“太平啊。”
李沄侧头,冲母亲笑得甜美灿烂,“阿娘,太平在呢。”
武则天:“……”
话到了嘴边,可她看着这么快乐的模样,又令当母亲的有些不忍叱责。
这女儿,就是故意在她跟前这么任性的。
罢了,她从小就是这性子。
女皇默默地将话吞回肚子里,跟李沄走到了大明宫的梅林中。沿着梅林往前走一段路,就是杨玉秀居住的清宁宫。
这片梅林,还是李弘在位的时候,他专门为皇后杨玉秀种下的梅花。
皑皑白雪,梅花在枝头傲然盛开。
李沄的脚步情不自禁地慢了下来。
“这是你的长兄为秀娘种下的梅花,如今梅花成林,他却不在了。太平,阿娘近日时常梦到你的长兄。他自小便是个懂事的孩子,孝顺父母,爱护弟妹,谁能想到有朝一日,阿娘白头人送黑头人。有时,也会梦到你的父亲。”
“说起来,自从你的父亲去世后,太平再也没有跳过飞鸿戏雪了,连曲子也不爱弹了。”
李沄扶着母亲缓步向前,如今想起父亲,她心中仍旧想念,却不再像过去那样难过。
父亲虽然走了,可他永远留在她的心里,永远陪伴着她。
李沄跟母亲说:“曲子还是弹的,舞倒是不怎么跳了。”
李沄不怎么跳舞,一则是怕触景伤情,二则是如今也不比从前了,外骛太多,跳舞的功力只退不进。倒是永安县主的舞姿越发迷人,胡旋舞跳得出神入化。
武则天笑着拍了拍李沄的手,两人踏入梅林。
“阿嫂这些年深居简出,每次我去清宁宫看她,她不是在佛堂里誊抄经书,便是在打坐。”
武则天从未阻止李沄去清宁宫看杨玉秀,自从李弘去世后,杨玉秀的表现令武则天非常满意。杨玉秀本就是女皇喜欢的媳妇,她的族妹又嫁给了武攸暨为妻,杨氏一族不论如何,总归与女皇是同理连枝的。
即便如今女皇坐在了李天泽该坐的位置上,也早晚会还政李天泽。
昔日李天泽禅位一事,还是杨思俭出头的。
不论是武则天还是李天泽,这两人都不可能会亏待杨氏一族。
杨玉秀在宫里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连皇太孙的事都不多管。
李沄笑着说:“阿娘,不如我们去看看阿嫂吧?”
武则天正要说话,忽然听到前方一阵喧闹声,“殿下,您慢些。小心!”
接着便是李天泽的声音响起,“剪子给我,我要亲自剪下这几枝梅花,才能显出我的诚意。”
武则天听到李天泽的声音,眉头微蹙。
李沄也有些忐忑。
这时候李天泽怎么跑到这地方剪梅花?听他话里的意思,他剪下那支红梅,是要送人的。
送给谁?
李沄想到一生钟爱梅花的杨玉秀,顿时头皮发麻:母亲看不得李天泽亲近杨玉秀。
长公主偷偷瞄了一眼母亲,只见母亲面沉如水。
李沄:“……”
这时,又听见一个宫人的声音说道:“殿下,您还是下来,就让奴代劳吧。”
身后一群人在附和——
“对啊,殿下!”
“殿下,您别再爬了,危险啊!”
“殿下!”
叽叽喳喳的声音传来,武则天的眉头微皱,却并未打断他们。
母亲不出声,李沄也不出声。
反而是李天泽不悦的声音响起,“闭嘴,吵什么吵?吵到祖母就不好了!她不太喜欢我到这边来,可最近大雪,这里的梅花开得真好看。我剪两支红梅送去长生殿给祖母,她心里定然高兴。”
“都别吵啊,要是因为你们的嚷嚷惊动了祖母,我就十天不做功课。”
武则天:“……”
女皇虽然一脸无语的神色,但眉间的皱褶却已舒展开。
李沄见状,七上八下的心终于缓缓归位。
她生怕这熊孩子嘴里会蹦出一些惊天动地的话来,吓死了。
李沄见母亲脸上的神色稍霁,扶着母亲走出去,便看到一群宫人围在梅树下,而在梅树上,一个穿着霜色锦袍的小男孩像猴子似的挂在树上,手里还拿着一把大剪子。
显然宫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那只“猴子”身上了,连长公主和圣人到了都不知道。
李沄便轻咳了一声,“天泽,在淘气什么呢?”
原本在梅树上的李天泽听到李沄的声音,吓了一跳。
太平姑姑来了?
挂在树上的皇太孙四下张望,只见穿着雪白连帽斗篷的太平长公主扶着女皇站在离他们不远的空地上。
李天泽目瞪口呆。
李沄看着他那嘴巴半开的呆愣模样,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干什么呢?还不下来!”
李天泽回神,连忙下来。下来之前还不忘初心,手中的剪刀咔嚓咔嚓剪下了两支梅花。
李天泽跳下来,将手中的剪子递给身边的宫人后,咚咚咚跑到圣人和长公主的前方。
“天泽见过祖母,见过太平姑姑。”
武则天神情肃穆,那双不怒而威的眼睛扫了李天泽一圈,随即不轻不重地说道:“怎么跑到这儿来胡闹?功课都做完了?不像话。”
李天泽看到祖母那模样,却并不害怕,他自小就不怕武则天,小时候不怕,如今慢慢懂事,知道了许多事情,仍旧不觉得怕。
李天泽笑着将自己手中的一支梅花递到祖母跟前,冲她笑得一脸灿烂,“祖母别气嘛,您看着梅花开得多好呀。这几天雪下得厉害,路上又滑,祖母定然很少出来。如今腊梅开得正好,我担心祖母错过了赏梅的好时机,所以想剪几支红梅送去长生殿给您呢!”
武则天面无表情。
李沄扶着母亲,安静地看着李天泽的表演。
李天泽见祖母不说话,愣了下,随即再接再厉,说道:“天泽前几日到长生殿去向祖母请安,看到长生殿里有一个花瓶空着呢。您看这么好看的梅花,配上那美丽的花瓶,是不是恰到好处?祖母为国事烦心之时,若是一抬眼便能看到天泽送去的梅花,一定会神清气爽的!”
武则天还是不搭腔。
李沄在旁取笑李天泽,“怎么会神清气爽?难道这梅花与旁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李天泽眨巴着眼睛,举着双手,向武则天递上梅花,“祖母您闻闻,是不是特别香?这梅花是不是开得特别美?这是我亲自剪下来的,虽然只是一支梅花,可里面有天泽的孝心呢。”
李沄听着李天泽的话,脸上神情很是一言难尽。
她觉得李天泽好像有点长歪了,这熊孩子总能让她想起三兄李显年幼时的模样。
武则天终于破功,笑着说道:“想剪哪一支梅花,让宫人动手就是。你爬什么梅树,不像话。”
李天泽双手背在身后,正色说道:“给祖母剪梅花,怎能说是不像话呢?就是崇贤馆的老师们听说了,也是要夸天泽的。”
李沄弯腰,伸手捏了捏他的嫩脸,“可是危险。万一不小心掉下来,该如何是好?”
李天泽笑着将另一支红梅递过去,“太平姑姑,给您。”
李沄一怔,看向李天泽。
李天泽调皮地朝李沄眨眼。
李沄:“……”
她可真是想把他逮起来狂揍一顿。
长公主和圣人出去散步,偶遇皇太孙。
于是,皇太孙就被长公主捡出宫去了,理由是这孩子在宫里太闹腾,我让他在公主府带开阳和永乐玩两天,把他折腾累了,就让他回宫。
圣人眼不见为净,挥挥手,随长公主拎着皇太孙出宫了。
长公主的鸾车缓缓驶出大明宫,谁也不知道在长公主的鸾车里还有一个皇太孙。
在鸾车里,李沄揪着李天泽的耳朵,有些生气,“明知道祖母不喜欢你去清宁宫那边玩,为何要偷偷过去?”
李天泽捂着耳朵,“疼啊,太平姑姑,轻点!”
“还轻点?轻点我怕你记不住。”
李天泽干脆耍赖,双手抱着李沄的腰身,“太平姑姑,你别揪我耳朵,我疼。真的疼。”
李沄被他那么一抱,顿时就心软了。
她松开李天泽的耳朵,手揉了揉他的脑袋,柔声说道:“我知道你心中在想念谁,可她既然不见你,你就别往清宁宫跑。”
李天泽声音闷闷的,“太平姑姑曾经告诉我,那片梅林,是我的阿耶为阿娘种下的。如今梅花盛开,我的阿娘却只能关在清宁宫中拜佛念经,我心疼她,想偷偷放两支梅花在清宁宫的门前。”
李沄心里有些酸涩,从长兄去世后,李天泽就不仅失去了父亲,还失去了母亲。他身为父兄的继承人,注定不平凡,承受的事情注定要比旁人多。
长公主伸手捏了捏李天泽的耳垂,他的耳垂饱满,听说有这样耳垂的人,都是有福之人。
“方才在梅林里,你知道祖母和我一起过去了?”
李天泽摇头,“不知道。可是太平姑姑跟我说过,隔墙有耳。我到了梅林,祖母一定会知道的。我故意那样大声嚷嚷,说要剪梅花送去给祖母的。这样一来,就是有人去长生殿说我去了梅林,也没什么关系。再者,说不定阿娘在清宁宫里听见我在梅林,她会在清宁宫的哪个楼阁上看我。”
“太平姑姑跟我说,阿娘心中其实十分关心我,也十分想念我。我看不到她没关系,她若是能看到天泽好好的,心中定然会宽慰些。”
李沄听着李天泽的话,差点没掉下眼泪。
自从她当了母亲之后,比从前更加坚强,但也比从前更加柔软。
她伸手,抱了抱李天泽的小身板,“天泽放心,你的阿娘心中会宽慰的。”
李天泽今年不过八岁,已经流露出来的聪颖已经是她前所未见的。
不止杨玉秀心中宽慰,父亲和长兄在天之灵,也会为这个孩子骄傲的。
同年夏末,扬州府大都督薛绍调回长安,任大理寺卿。
在绿野堂住着的太平长公主,在苏子乔离开长安后,就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公主府。
这一年的冬天,长安暴雪,大明宫有卫兵冻死。
长安满城白雪,长公主身上穿着白色滚毛的狐皮斗篷,入宫见母亲。长生殿的暖阁中,女皇穿着常服,倚在榻上打瞌睡。
张氏兄弟一左一右跪坐在她身旁服侍着。
两人见到了李沄,也不行礼,只是笑着推了推武则天,柔声说道:“圣人,长公主来了。”
武则天这才张开眼睛,看向李沄。
李沄朝母亲露出一个笑容,“阿娘。”
武则天看到女儿,面上带笑,朝她招手,“太平啊,过来,到阿娘这儿坐着。”
说着,目光落在张氏兄弟身上,示意他们回避。
张氏兄弟才站了起来,朝武则天行礼后退下。
李沄看着那兄弟二人离去的背影,神情若有所思。
武则天察觉到李沄的神色,挑眉问道:“太平,怎么了?”
李沄笑着走到母亲身旁,挨着她坐下,状似不经意地说道:“阿娘从前喜欢冯小宝,但冯小宝虽也有持宠生娇的时候,可是阿娘从不惯着他。”
武则天侧头看向李沄,“此话怎么说?”
“阿娘可记得冯小宝曾在大明宫南门遇上了风鸾台侍郎的事情?”
武则天神色有些微冷地看向李沄。
旁人若是看到女皇这般神色,早已吓得心有戚戚然。可李沄不怕,这是她的母亲,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害怕过武则天。
“阿娘不记得了吗?太平还记得呢。”李沄笑盈盈的拿起案桌上的小点心,动作优雅地把点心吃完,又接过上官婉儿奉上的热茶后,才慢悠悠地续道,“皇城的南门,是专门给宰相同行的。那时冯小宝修建完明堂,得了阿娘许多的奖赏,便开始目中无人了。他要走皇城南门,旁人劝他别走。可他非要,还说什么他可是圣人最看重最宠爱的人,皇城的南门宰相走得,莫非他就走不得?”
“不信邪的冯小宝走了南门,却遇上了风鸾台侍郎。他仗着阿娘宠爱他,叫风鸾台侍郎给他让路,却被风鸾台侍郎打了一顿,连嘴巴都流血了。他跑到阿娘这儿告状,阿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皇城本就不该是他走的门,让他走了已是破例,不该喊冤。”
至今,李沄都还记得冯小宝鼻青脸肿地跑到公主府跟她诉苦的模样。
走着不属于他走的通道,趾高气扬地让宰相给他让路还觉得自己有理了。
——真是个活宝。
李沄抱着武则天的胳膊,嘟囔着,“在冯小宝的事情上,阿娘都能如此不偏不倚。方才太平进来见阿娘,张氏兄弟目中无人,甚至不向太平行礼,阿娘为何不替太平教训他们?”
“莫非他们以为得了阿娘的宠爱,身份便在太平之上?”
武则天以为她是要说张氏兄弟什么事情呢,谁知道是因为方才张氏兄弟没向她行礼之事,令她觉得不快了。
女皇脸上的神色稍霁,没好气地横了长公主一眼,“他们比你年幼许多,你与他们计较什么?”
“比我年幼就不计较啦?”长公主瞪着那双动人的眸子,跟母亲说:“阿娘,你可别老是这么惯着他们。他们对我都如此目中无人,对狄阁老等人怕且是更加趾高气扬吧?这么下去,他们早晚要毁了阿娘的一生英名。”
武则天听到这个,就头疼。
女皇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无奈地说道:“宋璟日夜在针对他们两兄弟就算了,你怎么也跟他们杠上了?是不是子乔去西域打仗久久不回,你心里不痛快,也要跟阿娘过不去了?”
苏子乔在去年的夏天离开长安,今年冬天,虽有捷报传回,但战事还处于胶着的状态,他仍在军中坐镇。
这一年多,发生了很多事情。
薛绍从扬州府回来,成为大理寺的一把手。薛绍当了大理寺卿后,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将大理寺的官员摸了个底,还跟宋璟两人联合在一起,把六部、大理寺、御史台的官员摸了个底,画了一张李沄看了就头晕眼花的人物关系图。
当然,其中不乏长公主暗中出力推波助澜。
摸清关系之后,宋璟和薛绍两人就开始联手对付酷吏。
宋璟和薛绍两人联手,刑部里的关系也被他们摸得透透的,酷吏想要在刑部和大理寺操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别说宋璟和薛绍手中掌握的罪证能堆成一座山,随便哪一条搬出来,都足以让酷吏脑袋搬家。
到今年夏天,周兴来俊臣这些酷吏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早已在朝廷销声匿迹。
本以为斗赢了酷吏,朝廷会迎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谁知酷吏是没了,张氏兄弟却来了。
本来冯小宝在长安的时候,还有人跟张氏兄弟争宠的,就算争不过,到女皇面前怒刷存在感,向女皇表示天底下又不是只有那对孪生兄弟长得好看那也是好的。
可是争风吃醋这种事情,偶尔一两次便好,多了心中也会有些生腻。
这不,女皇被小宝的醋劲弄得头大,把他打发到西域打仗去了,还能当她安插在苏子乔身边的眼线,多好。
冯小宝一走,就再也无人跟张氏兄弟争宠了。
这两年张氏兄弟的风头不要太盛,朝廷里的官员见风使舵,如今都分成两派了。一边是挺张派,一边是倒张派。挺张派以武承嗣和武三思为首,这些人从来就没安好心,天天想着如何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至于倒张派,是以宋璟、薛绍等人为首,这两个朝中新贵,眼里容不得沙子,最恨张氏兄弟不安安分分当男宠,偏要祸乱朝政。
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是挺张派,那武攸暨呢?
咳!工部尚书武攸暨,一心搞基建,没空站队。武攸暨修建的陆路于今年在大唐全境修通,他不仅修通了陆路,还给英王李显出谋献策,在陆路在各个城市的好地段修了几十座天下第一楼。
被狄阁老提拔起来的宋璟和薛绍都是倒张派,那狄阁老呢?
这两年狄阁老专职和稀泥,每次在挺张派和倒张派吵得天昏地暗,令女皇将要忍无可忍的时候,狄阁老就适时出列,怒斥你们吵哄哄的成什么样呢?!然后把挺张派和倒张派各打五十大板,让他们都散了,各回各家。
李沄叹为观止:攸暨表兄和狄阁老不愧都是阎立本的门生,这性情一样一样的,太聪明灵活了。
如今朝廷上两派之争是大朝会必定会上演的一幕,女皇是越看越头疼。偏偏倒张派的那两个年轻人,是她十分欣赏的。
张氏兄弟对女皇是感恩戴德,毕竟,女皇给了他们荣华富贵和权力,给了他们一切从前没有的东西,还能让朝廷的大臣像是他们的家奴似的,唤他们一声郎君。
可宋璟和薛绍对女皇可不是这样的感情。
即使女皇对他们十分赏识,让他们身在高位。可两个年轻人都是凭实力居上的,跟以色侍人的张氏兄弟可不一样!偏偏张氏兄弟又是满头小辫子,他们一捉一个准。
女皇想起那两个年轻人,就有种自找麻烦的感觉。薛绍好好的待在扬州有什么不好?她那时看了小宝的折子,怎么就心软让薛绍回来跟宋璟联手了呢?
还有宋璟,就该让他当中书舍人的,不然就像当年的薛绍一样,把他放到哪个府去当大都督有什么不好?她怎么就觉得他很适合在御史台待着了呢?
女皇夹在薛绍宋璟和张氏兄弟之间,左右为难,十分心累。
如今一听李沄说张氏兄弟的不是,更觉心累。
女皇没好气地看了长公主一眼,说道:“宋璟和薛绍天天盯着五郎和六郎呢,你可别来掺和。”
李沄:“……”
长公主一脸幽怨地看着母亲,语气幽幽,“五郎六郎?难道太平已经不是阿娘心中最疼爱的人了吗?”
武则天哭笑不得,“都是当母亲的人了,怎么还如此孩子气?”
李沄理直气壮地反驳,“就算太平当了母亲,也还是阿娘的女儿。张昌宗和他弟弟再让阿娘喜欢,难道能与太平相比?”
武则天看着她气鼓鼓的模样,好气又好笑。但这个女儿一直都是被人顺着长大的,从她的父兄到她,谁曾给她脸色看?谁敢忽视她?
张氏兄弟确实不像话。
武则天想了想,笑着说道:“你这么气做什么?他们不过是阿娘养在宫里的小郎君,哪能与太平相比。你要是心中不快,我便让他们来与你谢罪。”
李沄听母亲这么一说,脸上不悦的神色一扫而空,眉开眼笑地抱着母亲,“阿娘最好了,等他们来向我谢罪后,我陪您出去走走,好不好?”
于是,眼高于顶的张氏兄弟跪在了太平长公主面前,双手端着茶,请长公主原谅他们先前的无礼之举。
长公主笑盈盈地接过他们的茶,却一口都没喝,将茶水泼在他们前方的地板上。
张氏兄弟:“……”
李沄明明是笑着的,可那目光却让张氏兄弟不寒而栗。
长公主说:“听说,许多大臣喊你们郎君?”
张氏兄弟面面相觑。
李沄面上的笑意微微一敛,冷声说道:“这天下,从前姓李,如今姓武,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姓张。朝廷的大臣,可不是你们的家奴。”
张氏兄弟连忙低头认错,“长公主,奴错了。”
李沄笑着侧头,看向武则天。武则天迎着李沄的目光,并未有任何不悦之色。
母亲这么给她面子,她也不能太让张氏兄弟难堪。
李沄低头整了整衣袖,笑着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也不与你们计较了。”
张氏兄弟闻言,转头看向武则天。
武则天看着两个小男宠,挥了挥手,“还不赶紧谢过长公主?”
张氏兄弟连忙谢过长公主,退了下去。
李沄教训了张氏兄弟一顿,神清气爽。她扶着母亲走出长生殿,跟母亲咕哝着说道:“我从前觉得冯小宝得意忘形,如今看到这两人,才觉得冯小宝还算不错。可见这人的好坏,真是全靠同行衬托。”
纵然女皇早就知道自己女儿从小胡言乱语的习惯,此刻听到她这么说,也很是无奈。
可张氏兄弟,确实很得她的喜欢。她身为一国之主,宠爱哪个人,也容不得旁人说什么。朝廷里的大臣喊那两兄弟一声兄弟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是她喜欢的,谁敢不捧着?
宋璟和薛绍两人天天逮张氏兄弟的小辫子,逮着了又能如何?她不松口,谁敢真正办了这两个小郎君?
也就这个从小千娇百宠的长公主,敢要张氏兄弟赔罪,还要当着她的面,教训张氏兄弟不该让大臣喊他们郎君。
武则天叹息,“太平啊。”
李沄侧头,冲母亲笑得甜美灿烂,“阿娘,太平在呢。”
武则天:“……”
话到了嘴边,可她看着这么快乐的模样,又令当母亲的有些不忍叱责。
这女儿,就是故意在她跟前这么任性的。
罢了,她从小就是这性子。
女皇默默地将话吞回肚子里,跟李沄走到了大明宫的梅林中。沿着梅林往前走一段路,就是杨玉秀居住的清宁宫。
这片梅林,还是李弘在位的时候,他专门为皇后杨玉秀种下的梅花。
皑皑白雪,梅花在枝头傲然盛开。
李沄的脚步情不自禁地慢了下来。
“这是你的长兄为秀娘种下的梅花,如今梅花成林,他却不在了。太平,阿娘近日时常梦到你的长兄。他自小便是个懂事的孩子,孝顺父母,爱护弟妹,谁能想到有朝一日,阿娘白头人送黑头人。有时,也会梦到你的父亲。”
“说起来,自从你的父亲去世后,太平再也没有跳过飞鸿戏雪了,连曲子也不爱弹了。”
李沄扶着母亲缓步向前,如今想起父亲,她心中仍旧想念,却不再像过去那样难过。
父亲虽然走了,可他永远留在她的心里,永远陪伴着她。
李沄跟母亲说:“曲子还是弹的,舞倒是不怎么跳了。”
李沄不怎么跳舞,一则是怕触景伤情,二则是如今也不比从前了,外骛太多,跳舞的功力只退不进。倒是永安县主的舞姿越发迷人,胡旋舞跳得出神入化。
武则天笑着拍了拍李沄的手,两人踏入梅林。
“阿嫂这些年深居简出,每次我去清宁宫看她,她不是在佛堂里誊抄经书,便是在打坐。”
武则天从未阻止李沄去清宁宫看杨玉秀,自从李弘去世后,杨玉秀的表现令武则天非常满意。杨玉秀本就是女皇喜欢的媳妇,她的族妹又嫁给了武攸暨为妻,杨氏一族不论如何,总归与女皇是同理连枝的。
即便如今女皇坐在了李天泽该坐的位置上,也早晚会还政李天泽。
昔日李天泽禅位一事,还是杨思俭出头的。
不论是武则天还是李天泽,这两人都不可能会亏待杨氏一族。
杨玉秀在宫里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连皇太孙的事都不多管。
李沄笑着说:“阿娘,不如我们去看看阿嫂吧?”
武则天正要说话,忽然听到前方一阵喧闹声,“殿下,您慢些。小心!”
接着便是李天泽的声音响起,“剪子给我,我要亲自剪下这几枝梅花,才能显出我的诚意。”
武则天听到李天泽的声音,眉头微蹙。
李沄也有些忐忑。
这时候李天泽怎么跑到这地方剪梅花?听他话里的意思,他剪下那支红梅,是要送人的。
送给谁?
李沄想到一生钟爱梅花的杨玉秀,顿时头皮发麻:母亲看不得李天泽亲近杨玉秀。
长公主偷偷瞄了一眼母亲,只见母亲面沉如水。
李沄:“……”
这时,又听见一个宫人的声音说道:“殿下,您还是下来,就让奴代劳吧。”
身后一群人在附和——
“对啊,殿下!”
“殿下,您别再爬了,危险啊!”
“殿下!”
叽叽喳喳的声音传来,武则天的眉头微皱,却并未打断他们。
母亲不出声,李沄也不出声。
反而是李天泽不悦的声音响起,“闭嘴,吵什么吵?吵到祖母就不好了!她不太喜欢我到这边来,可最近大雪,这里的梅花开得真好看。我剪两支红梅送去长生殿给祖母,她心里定然高兴。”
“都别吵啊,要是因为你们的嚷嚷惊动了祖母,我就十天不做功课。”
武则天:“……”
女皇虽然一脸无语的神色,但眉间的皱褶却已舒展开。
李沄见状,七上八下的心终于缓缓归位。
她生怕这熊孩子嘴里会蹦出一些惊天动地的话来,吓死了。
李沄见母亲脸上的神色稍霁,扶着母亲走出去,便看到一群宫人围在梅树下,而在梅树上,一个穿着霜色锦袍的小男孩像猴子似的挂在树上,手里还拿着一把大剪子。
显然宫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那只“猴子”身上了,连长公主和圣人到了都不知道。
李沄便轻咳了一声,“天泽,在淘气什么呢?”
原本在梅树上的李天泽听到李沄的声音,吓了一跳。
太平姑姑来了?
挂在树上的皇太孙四下张望,只见穿着雪白连帽斗篷的太平长公主扶着女皇站在离他们不远的空地上。
李天泽目瞪口呆。
李沄看着他那嘴巴半开的呆愣模样,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干什么呢?还不下来!”
李天泽回神,连忙下来。下来之前还不忘初心,手中的剪刀咔嚓咔嚓剪下了两支梅花。
李天泽跳下来,将手中的剪子递给身边的宫人后,咚咚咚跑到圣人和长公主的前方。
“天泽见过祖母,见过太平姑姑。”
武则天神情肃穆,那双不怒而威的眼睛扫了李天泽一圈,随即不轻不重地说道:“怎么跑到这儿来胡闹?功课都做完了?不像话。”
李天泽看到祖母那模样,却并不害怕,他自小就不怕武则天,小时候不怕,如今慢慢懂事,知道了许多事情,仍旧不觉得怕。
李天泽笑着将自己手中的一支梅花递到祖母跟前,冲她笑得一脸灿烂,“祖母别气嘛,您看着梅花开得多好呀。这几天雪下得厉害,路上又滑,祖母定然很少出来。如今腊梅开得正好,我担心祖母错过了赏梅的好时机,所以想剪几支红梅送去长生殿给您呢!”
武则天面无表情。
李沄扶着母亲,安静地看着李天泽的表演。
李天泽见祖母不说话,愣了下,随即再接再厉,说道:“天泽前几日到长生殿去向祖母请安,看到长生殿里有一个花瓶空着呢。您看这么好看的梅花,配上那美丽的花瓶,是不是恰到好处?祖母为国事烦心之时,若是一抬眼便能看到天泽送去的梅花,一定会神清气爽的!”
武则天还是不搭腔。
李沄在旁取笑李天泽,“怎么会神清气爽?难道这梅花与旁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李天泽眨巴着眼睛,举着双手,向武则天递上梅花,“祖母您闻闻,是不是特别香?这梅花是不是开得特别美?这是我亲自剪下来的,虽然只是一支梅花,可里面有天泽的孝心呢。”
李沄听着李天泽的话,脸上神情很是一言难尽。
她觉得李天泽好像有点长歪了,这熊孩子总能让她想起三兄李显年幼时的模样。
武则天终于破功,笑着说道:“想剪哪一支梅花,让宫人动手就是。你爬什么梅树,不像话。”
李天泽双手背在身后,正色说道:“给祖母剪梅花,怎能说是不像话呢?就是崇贤馆的老师们听说了,也是要夸天泽的。”
李沄弯腰,伸手捏了捏他的嫩脸,“可是危险。万一不小心掉下来,该如何是好?”
李天泽笑着将另一支红梅递过去,“太平姑姑,给您。”
李沄一怔,看向李天泽。
李天泽调皮地朝李沄眨眼。
李沄:“……”
她可真是想把他逮起来狂揍一顿。
长公主和圣人出去散步,偶遇皇太孙。
于是,皇太孙就被长公主捡出宫去了,理由是这孩子在宫里太闹腾,我让他在公主府带开阳和永乐玩两天,把他折腾累了,就让他回宫。
圣人眼不见为净,挥挥手,随长公主拎着皇太孙出宫了。
长公主的鸾车缓缓驶出大明宫,谁也不知道在长公主的鸾车里还有一个皇太孙。
在鸾车里,李沄揪着李天泽的耳朵,有些生气,“明知道祖母不喜欢你去清宁宫那边玩,为何要偷偷过去?”
李天泽捂着耳朵,“疼啊,太平姑姑,轻点!”
“还轻点?轻点我怕你记不住。”
李天泽干脆耍赖,双手抱着李沄的腰身,“太平姑姑,你别揪我耳朵,我疼。真的疼。”
李沄被他那么一抱,顿时就心软了。
她松开李天泽的耳朵,手揉了揉他的脑袋,柔声说道:“我知道你心中在想念谁,可她既然不见你,你就别往清宁宫跑。”
李天泽声音闷闷的,“太平姑姑曾经告诉我,那片梅林,是我的阿耶为阿娘种下的。如今梅花盛开,我的阿娘却只能关在清宁宫中拜佛念经,我心疼她,想偷偷放两支梅花在清宁宫的门前。”
李沄心里有些酸涩,从长兄去世后,李天泽就不仅失去了父亲,还失去了母亲。他身为父兄的继承人,注定不平凡,承受的事情注定要比旁人多。
长公主伸手捏了捏李天泽的耳垂,他的耳垂饱满,听说有这样耳垂的人,都是有福之人。
“方才在梅林里,你知道祖母和我一起过去了?”
李天泽摇头,“不知道。可是太平姑姑跟我说过,隔墙有耳。我到了梅林,祖母一定会知道的。我故意那样大声嚷嚷,说要剪梅花送去给祖母的。这样一来,就是有人去长生殿说我去了梅林,也没什么关系。再者,说不定阿娘在清宁宫里听见我在梅林,她会在清宁宫的哪个楼阁上看我。”
“太平姑姑跟我说,阿娘心中其实十分关心我,也十分想念我。我看不到她没关系,她若是能看到天泽好好的,心中定然会宽慰些。”
李沄听着李天泽的话,差点没掉下眼泪。
自从她当了母亲之后,比从前更加坚强,但也比从前更加柔软。
她伸手,抱了抱李天泽的小身板,“天泽放心,你的阿娘心中会宽慰的。”
李天泽今年不过八岁,已经流露出来的聪颖已经是她前所未见的。
不止杨玉秀心中宽慰,父亲和长兄在天之灵,也会为这个孩子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