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喻并不太清楚大家那些复杂的心思。主要是也没什么时间去惦记。
他甚至都懒得去微博嘚瑟一下。主要是论文都还没经过审核,也因为论文正在被审核。
真的,这几天乔喻自觉脾气一直很好,都想跟人吵架了。
是的,这次的审稿模式明显跟之前论文的审稿模式不同。
他不但需要直接跟审稿人邮件沟通,甚至对面还提议直接用视频会议的形式的审稿。方便他直接回答一些问题。
这也就罢了,但基于时差关系,每次视频会议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乔喻也能理解。
但特么的审稿人有十二位,他只有一个人!
也就是说每次视频会议其他人可以部分不上线,但他却一定要在线,不然没法讨论。
而且那帮审稿人哪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都不说他证明黎曼猜想的论文了,光是前置性论文——《黎曼猜想在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下的几何化映射》,都被这些人提出了一堆的问题。
从这篇论文第一个引理开始:模态密度函数的几何一致性,到第一个定理:黎曼ζ函数零点与模态路径的几何对应性……
乔喻都不知道那些大佬级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东西。提出了一堆的问题。
光是针对前置论文的第一个定理论证过程就提出了无数个问题。
从模态密度的正则性,到构造方式以及从ζ函数的自然引出,到模态路径的唯一性,伪零点,多重零点,再到分布分布特征,低维模型,特殊情况讨论……
尤其是那位詹姆斯·梅纳德,问题最多,而且每次会议都参加!感觉就像不用睡觉一样。
不,不止是不用睡觉,时间都用来在视频会议里讨论了,从哪抽时间审稿?更别提平时不用工作的吗?不是说好了,大佬都很忙的吗?
这些审稿人从哪抽出的时间天天跟他磨叽?
不过大家都是聪明人,两天功夫,乔喻就琢磨出情况不太对了。
这些审稿人哪里只是审稿?这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他脑子里关于广义模态空间理论的各种思想跟思考过程都给榨出来吧?
简直……太过分了!
想明白之后,乔喻毫不犹豫的找身边的师爷爷告状了:“师爷爷,我觉得这不是在审稿,这明明是在让我把两篇论文从构思到证明所有细节再重新讲一遍,审稿还能这么审的?
他们是不是在欺负我年轻?不懂规矩,以前我发论文审稿从来都不是这样的。最多是审稿人邮箱里提出问题,然后我给出解释再发回去。为什么要这么讲?”
乔喻这么抗议的时候,专门挑了个网上会议人挺齐全的时候,十二位审稿人七位在线……
是的,乔喻是当着审稿人的面抗议的,而且说的还是英语。
虽然这些审稿人都是大佬,但自家长辈也是大佬,更别提审稿人还不是每个人都拿过菲尔兹奖,但自家爷爷也是拿过菲尔兹奖的……
最重要的是,乔喻就想透过屏幕看看这些所谓的前辈大佬这么欺负学术新人,良心不会痛吗?
可惜让他失望了。
大佬果然都是不讲武德的,所有人一点异色都没有。甚至还主动帮旁边的袁正心解释起来。
“这不是为难你,而是为了加快审核进度,乔喻!毕竟你用了许多新方法。尤其是你自己开创的公理体系,非常新颖。所以必须用这种方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审核论文。
而且这些针对论文证明细节的解释,有助于学术界能更清晰的理解你的思路。这一点对未来整个体系的推广也很重要。我们相信你开创出一个公理体系,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去学习使用对吧?”
这番话是詹姆斯·梅纳德说的。乔喻怀疑因为这位大佬也一直在研究黎曼猜想,所以专门来找他麻烦的。
可惜的是就连袁正心也支持对方。
“乔喻,其实梅纳德教授说的也没错,新理论大家有一些困扰也是正常的。这样直接沟通解惑,能加快审核进度。
也算是对新方法的一种推广。也可以带给你一些启发。黎曼猜想并不是终点,针对素数问题,并不是一个黎曼猜想就能完全解决的。
而且这个讨论的过程也是对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一些细节的补足。教授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未来这套体系推广的难点。讲讲不会少块肉。
这一过程中,你也可以深入思考下,在这个结论之下,如何对素数分布规律进行更深层次的预测跟延升嘛。乖,赶紧讨论完合格问题,中午爷爷带你去吃羊腿,好好补补。”
当袁正心一脸慈祥的说出这番话,乔喻便知道挣扎是没什么卵用的。不如好好享受——享受给一众大佬讲课的乐趣。
享受的方法也很简单,时不时的蹦出一句:“Man can't be so stupid……”
然后又装作快速反应过来,说一句:“对不起……我不是说你们笨的意思,实在是这太明显了,刚刚一不小心……”
主打一个要怀疑人生,大家就一起,大佬总不可能跟他一个年轻人计较那么多……
当然,大佬们当然不会蠢,而且适应能力比普通人更强。
第一次听到乔喻口中蹦出这种话,还会有片刻的沉默,甚至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但之后很快就习惯了。
甚至有人会幽默的回一句:“少年,你还太过年轻,等你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就知道脑细胞死了就不再复生的无奈了。”
总之,主打一个互相伤害。
好处也是极为明显的。
乔喻跟这些世界级大佬的关系以天为单位,飞快的熟络起来。而且是平辈论交那种熟络。
大佬们习惯了乔喻的飞扬跳脱,乔喻也习惯了这些大佬们对学术极为严谨且为了追究一个问题死不要脸的态度。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外界那些喧嚣也渐渐开始沉寂。除了数学界跟乔喻相关的少数人外,已经没几个人在关心这个问题。
毕竟数学其实距离普通人其实很远。用许多对数学无感的人话说,生活中会加减乘除也就够了,难道去超市买个菜还需要会解二元二次方程?
这大概也是许多人很佩服数学家,但数学家却并不知名的原因。
那些让人头大的数学问题是看不懂的。有那个时间不如关心一些更好玩的事情。数学女神高攀不起但明星八卦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话又说回来,这种论文审核方式进度还是非常很快的。每个证明过程,都讲一讲,争一争,逻辑上有没有漏洞就很清楚了。
对于乔喻来说,大概就是不知不觉中两个月就过完了,天气也渐渐热了起来。
中间过了五一、六一两个重要节日,乔喻都没能给自己放一天假,闭关修炼都没这么惨。
虽然现在并不是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在了。大佬们果然还是有各种事情要忙的。但每天都能有人抽出时间来。
不止是审稿人大佬,还有他们的学生,偶尔洛特·杜根也会出现。不过这位总编大佬一般情况下不会发言,就单纯旁听。
人很累,甚至有些麻木了。
但收获肯定是有的,在跟诸多独立审稿人做了极为详尽的探讨之后,十二位审稿人已经有八位认可了这篇论文。
剩下四位倒也不是吹毛求疵,而是还在针对模态空间与复平面之间的映射的唯一性跟信息是否全面做一些技术性的争论。
这个唯一性很重要,毕竟多义性会导致零点分布不确定。尤其是映射F如果不是双射,就可能造成信息丢失,甚至是虚假零点。
这一质疑还是詹姆斯·梅纳德、彼得·舒尔茨跟陶轩之三人一起提出的。
他甚至都没法怪这三位大佬。因为人家直接拿当初几何朗兰兹猜想举了例子。
当初乔喻就是从那一点点漏洞中,找出了反例,所以现在暂时还没有认可论文的四位大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反例。
好吧,对于乔喻来说,这的确是个很让人烦恼的事情。他倒不太在乎能否在世界数学家大会前搞定论文,主要是天天呆在华清跟一帮老头子探讨这些数学理论太闷了……
大半个学期都快过完了,他几乎啥都没干就耗一篇论文上了。这沉没成本太高了……
毕竟如果搞不定这些家伙,他就拿不到克雷研究所的奖金。而且如果他把时间用在计算平台上,说不定现在已经可以开始盈利了。
所以趁着对面找反例的时候,他也在想办法通过逻辑弥补这个被挑出来的小漏洞。
好在问题不大,乔喻花费了一周时间,补全了这一块的证明过程。
主要就是证明了映射f的单射性跟满射性,并验证了逆映射f^-1唯一性、完备性、对称性,表明f和f^-1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且彼此之间没有信息丢失。
论文中也新增了一个唯一性定理:如果模态空间M是完备的高维连续空间,且映射f:M→C通过正则的特征函数g(r)定义,那么f是双射,且存在唯一的逆映射 f^{-1}:C→M,该映射不丢失任何模态空间的信息。
并在六月十八日晚上九点主动发起了视频会议。
对面也很给面子,审稿人来了九位,另外三位审稿人虽然有事,但也叫了合作者来旁听,然后直接把主要证明过程甩了过去。
然后丢出一句话:“各位尊敬的审稿人,这一证明过程相信已经完美的补足了你们所质疑的唯一性漏洞!”
说这番话的时候乔喻心里是有脾气的,毕竟他之前可是在田言真跟袁老面前夸下了海口,他的证明完美无瑕。
最终事实证明,好像并没有那么完美无瑕。还是被挑出了毛病,好在不是那种需要一年半载去验证的毛病,不然他这一张小脸就没处搁了……
所有人开始认真的研究乔喻的证明过程。
大概十分钟后,陶轩之率先发言:“我没什么问题了,这个证明过程其实跟我的想法差不多。”
说完,陶轩之大概觉得光这么说有些尴尬,干脆把自己之前的一些手稿也上传到了会议室。
乔喻瞅了眼陶轩之的证明过程,心里舒服了许多。嗯,看来这些审稿人还真不是在挑他的毛病,找反例也有人在想如何帮他补足这个小漏洞。
不过说是差不多,陶轩之的思路跟他还是有些区别的。
比如陶轩之是先假设模态空间M是紧致的,但其局部结构可能允许多个模态路径Γi存在重叠或交叉点。即:
然后通过限制特定的约束条件,来让f具备全局唯一性。不过乔喻觉得陶轩之的方法还是太复杂了,多了一个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
又过了一会,彼得·舒尔茨跟皮埃尔·德里尼也点了点头,认可了乔喻的证明。
最后詹姆斯·梅纳德也摘下了眼镜,打开麦克风说了句:“好吧,我也没什么问题了。恭喜你,乔喻,你证明了黎曼猜想!”
一直旁听的洛特·杜根笑了,然后也打开了麦克风:“好吧,看来各位审稿人都没有意见了,那么我会把这一段证明过程加入到论文中去。
感谢各位审稿人的支持。数学年刊打算针对乔喻这篇论文发一份特刊!同时也感谢乔喻对我们的支持!大家都辛苦了。”
说实话,此时的洛特·杜根心情是激动的。
证明了黎曼猜想的论文,终究是发在了《数学年刊》上。
“等等……那个我还有点想法。”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乔喻突然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乔喻身上,虽然是透过镜头。
尤其是洛特·杜根,甚至有些紧张。
“就是经过这些天的思考,我提出了三个新的猜想,希望也加入到论文中去。”乔喻眨了眨眼睛说道。
“说说看。”洛特·杜根立刻说道。
“第一个是素数间隙对称性猜想。具体描述就是任意大的素数范围内,素数间隔的分布具有某种对称性。
也就是说存在一个自然数N和一个对称函数f(x),对于所有素数对pn,pn 1满足:
说完,不等大家反应过来,乔喻就继续说道:“第二个是素数与模态零点的共轭猜想。在模态路径Γ上的零点zn与素数p存在共轭关系ψ(zn)=p,满足:
“第三个是高维素数投影猜想,对于任意素数 p,存在一个高维映射Φ:N→R^k(k≥3),使得在特定子空间中,素数的分布满足:‖Φ(pn 1)Φ(pn)‖=f(n),且f(n)是某一递归或周期性函数。”
袁老先生专门跟他说过,那次张树文教授也跟他说过,数学家不但要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善于提出问题。
所以乔喻这些天除了跟这些审稿人一起探讨论文之外,又提出了这三个问题。
说白了这三个问题依然都是跟素数分布有关的。也是乔喻研究素数的初心。
如果三个猜想都能被证明,那肯定能通过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工具掌握一种快速寻找素数的方法,不管这个素数有多大,非常具备实用性。
尤其是第一个猜想,如果能解决的话,孪生素数猜想也基本上就解决了。
当然这些同样也是围绕广义模态公理体系提出的猜想。
从这一点上说乔喻也算是为了满足这些数学大佬们将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发扬光大的想法。
至于论文通过审核……
对于乔喻来说这属于小事,毕竟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证明过程完美无瑕!不通过必然是有人要在觊觎他的成果。
还好,这种事没有发生!当然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太可能发生。
毕竟他用到的方法很新颖,除了他没人能证出来。
……
会议软件里一阵沉默之后,还是洛特·杜根开口了:“好吧,乔喻,你刚刚差点吓到我了。这些猜想,你可以放到论文最后的总结里。不过要尽快,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公布这个消息了。”
善意拉满。
毕竟洛特·杜根还想着能让乔喻来普林斯顿担任教授。虽然乔喻现在的学历还是问题。
真的,洛特·杜根觉得田言真跟袁正心太古板了。他简直无法想象乔喻竟然还是本科生。
哪怕是在一向以毕业严格著称的普林斯顿,以乔喻现在的成就也能拿博士毕业证书了,没有任何一位教授会有意见。
燕北大学毕业证总不会比普林斯顿更难拿。
“放心吧,杜根教授,我不管是写论文还是改论文都很快的,今天你就能收到。”
乔喻立刻回答道。
他真不是急着让论文发表,或者为了那份特刊的荣誉。主要是他真不想继续在华清呆着了。
偶尔来一下扮演乖宝宝还可以,但天天被人管着就头疼了。还是呆在燕北大学更自由一些,他想干嘛就能干嘛。
毕竟他现在可才十七岁,正是叛逆的年纪!总得给他点机会搞点事才行,天天跟一帮老家伙们讲数学,烦都要烦死了。
年轻人就是需要放肆……
他甚至都懒得去微博嘚瑟一下。主要是论文都还没经过审核,也因为论文正在被审核。
真的,这几天乔喻自觉脾气一直很好,都想跟人吵架了。
是的,这次的审稿模式明显跟之前论文的审稿模式不同。
他不但需要直接跟审稿人邮件沟通,甚至对面还提议直接用视频会议的形式的审稿。方便他直接回答一些问题。
这也就罢了,但基于时差关系,每次视频会议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乔喻也能理解。
但特么的审稿人有十二位,他只有一个人!
也就是说每次视频会议其他人可以部分不上线,但他却一定要在线,不然没法讨论。
而且那帮审稿人哪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都不说他证明黎曼猜想的论文了,光是前置性论文——《黎曼猜想在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下的几何化映射》,都被这些人提出了一堆的问题。
从这篇论文第一个引理开始:模态密度函数的几何一致性,到第一个定理:黎曼ζ函数零点与模态路径的几何对应性……
乔喻都不知道那些大佬级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东西。提出了一堆的问题。
光是针对前置论文的第一个定理论证过程就提出了无数个问题。
从模态密度的正则性,到构造方式以及从ζ函数的自然引出,到模态路径的唯一性,伪零点,多重零点,再到分布分布特征,低维模型,特殊情况讨论……
尤其是那位詹姆斯·梅纳德,问题最多,而且每次会议都参加!感觉就像不用睡觉一样。
不,不止是不用睡觉,时间都用来在视频会议里讨论了,从哪抽时间审稿?更别提平时不用工作的吗?不是说好了,大佬都很忙的吗?
这些审稿人从哪抽出的时间天天跟他磨叽?
不过大家都是聪明人,两天功夫,乔喻就琢磨出情况不太对了。
这些审稿人哪里只是审稿?这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他脑子里关于广义模态空间理论的各种思想跟思考过程都给榨出来吧?
简直……太过分了!
想明白之后,乔喻毫不犹豫的找身边的师爷爷告状了:“师爷爷,我觉得这不是在审稿,这明明是在让我把两篇论文从构思到证明所有细节再重新讲一遍,审稿还能这么审的?
他们是不是在欺负我年轻?不懂规矩,以前我发论文审稿从来都不是这样的。最多是审稿人邮箱里提出问题,然后我给出解释再发回去。为什么要这么讲?”
乔喻这么抗议的时候,专门挑了个网上会议人挺齐全的时候,十二位审稿人七位在线……
是的,乔喻是当着审稿人的面抗议的,而且说的还是英语。
虽然这些审稿人都是大佬,但自家长辈也是大佬,更别提审稿人还不是每个人都拿过菲尔兹奖,但自家爷爷也是拿过菲尔兹奖的……
最重要的是,乔喻就想透过屏幕看看这些所谓的前辈大佬这么欺负学术新人,良心不会痛吗?
可惜让他失望了。
大佬果然都是不讲武德的,所有人一点异色都没有。甚至还主动帮旁边的袁正心解释起来。
“这不是为难你,而是为了加快审核进度,乔喻!毕竟你用了许多新方法。尤其是你自己开创的公理体系,非常新颖。所以必须用这种方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审核论文。
而且这些针对论文证明细节的解释,有助于学术界能更清晰的理解你的思路。这一点对未来整个体系的推广也很重要。我们相信你开创出一个公理体系,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去学习使用对吧?”
这番话是詹姆斯·梅纳德说的。乔喻怀疑因为这位大佬也一直在研究黎曼猜想,所以专门来找他麻烦的。
可惜的是就连袁正心也支持对方。
“乔喻,其实梅纳德教授说的也没错,新理论大家有一些困扰也是正常的。这样直接沟通解惑,能加快审核进度。
也算是对新方法的一种推广。也可以带给你一些启发。黎曼猜想并不是终点,针对素数问题,并不是一个黎曼猜想就能完全解决的。
而且这个讨论的过程也是对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一些细节的补足。教授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未来这套体系推广的难点。讲讲不会少块肉。
这一过程中,你也可以深入思考下,在这个结论之下,如何对素数分布规律进行更深层次的预测跟延升嘛。乖,赶紧讨论完合格问题,中午爷爷带你去吃羊腿,好好补补。”
当袁正心一脸慈祥的说出这番话,乔喻便知道挣扎是没什么卵用的。不如好好享受——享受给一众大佬讲课的乐趣。
享受的方法也很简单,时不时的蹦出一句:“Man can't be so stupid……”
然后又装作快速反应过来,说一句:“对不起……我不是说你们笨的意思,实在是这太明显了,刚刚一不小心……”
主打一个要怀疑人生,大家就一起,大佬总不可能跟他一个年轻人计较那么多……
当然,大佬们当然不会蠢,而且适应能力比普通人更强。
第一次听到乔喻口中蹦出这种话,还会有片刻的沉默,甚至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但之后很快就习惯了。
甚至有人会幽默的回一句:“少年,你还太过年轻,等你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就知道脑细胞死了就不再复生的无奈了。”
总之,主打一个互相伤害。
好处也是极为明显的。
乔喻跟这些世界级大佬的关系以天为单位,飞快的熟络起来。而且是平辈论交那种熟络。
大佬们习惯了乔喻的飞扬跳脱,乔喻也习惯了这些大佬们对学术极为严谨且为了追究一个问题死不要脸的态度。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外界那些喧嚣也渐渐开始沉寂。除了数学界跟乔喻相关的少数人外,已经没几个人在关心这个问题。
毕竟数学其实距离普通人其实很远。用许多对数学无感的人话说,生活中会加减乘除也就够了,难道去超市买个菜还需要会解二元二次方程?
这大概也是许多人很佩服数学家,但数学家却并不知名的原因。
那些让人头大的数学问题是看不懂的。有那个时间不如关心一些更好玩的事情。数学女神高攀不起但明星八卦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话又说回来,这种论文审核方式进度还是非常很快的。每个证明过程,都讲一讲,争一争,逻辑上有没有漏洞就很清楚了。
对于乔喻来说,大概就是不知不觉中两个月就过完了,天气也渐渐热了起来。
中间过了五一、六一两个重要节日,乔喻都没能给自己放一天假,闭关修炼都没这么惨。
虽然现在并不是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在了。大佬们果然还是有各种事情要忙的。但每天都能有人抽出时间来。
不止是审稿人大佬,还有他们的学生,偶尔洛特·杜根也会出现。不过这位总编大佬一般情况下不会发言,就单纯旁听。
人很累,甚至有些麻木了。
但收获肯定是有的,在跟诸多独立审稿人做了极为详尽的探讨之后,十二位审稿人已经有八位认可了这篇论文。
剩下四位倒也不是吹毛求疵,而是还在针对模态空间与复平面之间的映射的唯一性跟信息是否全面做一些技术性的争论。
这个唯一性很重要,毕竟多义性会导致零点分布不确定。尤其是映射F如果不是双射,就可能造成信息丢失,甚至是虚假零点。
这一质疑还是詹姆斯·梅纳德、彼得·舒尔茨跟陶轩之三人一起提出的。
他甚至都没法怪这三位大佬。因为人家直接拿当初几何朗兰兹猜想举了例子。
当初乔喻就是从那一点点漏洞中,找出了反例,所以现在暂时还没有认可论文的四位大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反例。
好吧,对于乔喻来说,这的确是个很让人烦恼的事情。他倒不太在乎能否在世界数学家大会前搞定论文,主要是天天呆在华清跟一帮老头子探讨这些数学理论太闷了……
大半个学期都快过完了,他几乎啥都没干就耗一篇论文上了。这沉没成本太高了……
毕竟如果搞不定这些家伙,他就拿不到克雷研究所的奖金。而且如果他把时间用在计算平台上,说不定现在已经可以开始盈利了。
所以趁着对面找反例的时候,他也在想办法通过逻辑弥补这个被挑出来的小漏洞。
好在问题不大,乔喻花费了一周时间,补全了这一块的证明过程。
主要就是证明了映射f的单射性跟满射性,并验证了逆映射f^-1唯一性、完备性、对称性,表明f和f^-1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且彼此之间没有信息丢失。
论文中也新增了一个唯一性定理:如果模态空间M是完备的高维连续空间,且映射f:M→C通过正则的特征函数g(r)定义,那么f是双射,且存在唯一的逆映射 f^{-1}:C→M,该映射不丢失任何模态空间的信息。
并在六月十八日晚上九点主动发起了视频会议。
对面也很给面子,审稿人来了九位,另外三位审稿人虽然有事,但也叫了合作者来旁听,然后直接把主要证明过程甩了过去。
然后丢出一句话:“各位尊敬的审稿人,这一证明过程相信已经完美的补足了你们所质疑的唯一性漏洞!”
说这番话的时候乔喻心里是有脾气的,毕竟他之前可是在田言真跟袁老面前夸下了海口,他的证明完美无瑕。
最终事实证明,好像并没有那么完美无瑕。还是被挑出了毛病,好在不是那种需要一年半载去验证的毛病,不然他这一张小脸就没处搁了……
所有人开始认真的研究乔喻的证明过程。
大概十分钟后,陶轩之率先发言:“我没什么问题了,这个证明过程其实跟我的想法差不多。”
说完,陶轩之大概觉得光这么说有些尴尬,干脆把自己之前的一些手稿也上传到了会议室。
乔喻瞅了眼陶轩之的证明过程,心里舒服了许多。嗯,看来这些审稿人还真不是在挑他的毛病,找反例也有人在想如何帮他补足这个小漏洞。
不过说是差不多,陶轩之的思路跟他还是有些区别的。
比如陶轩之是先假设模态空间M是紧致的,但其局部结构可能允许多个模态路径Γi存在重叠或交叉点。即:
然后通过限制特定的约束条件,来让f具备全局唯一性。不过乔喻觉得陶轩之的方法还是太复杂了,多了一个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
又过了一会,彼得·舒尔茨跟皮埃尔·德里尼也点了点头,认可了乔喻的证明。
最后詹姆斯·梅纳德也摘下了眼镜,打开麦克风说了句:“好吧,我也没什么问题了。恭喜你,乔喻,你证明了黎曼猜想!”
一直旁听的洛特·杜根笑了,然后也打开了麦克风:“好吧,看来各位审稿人都没有意见了,那么我会把这一段证明过程加入到论文中去。
感谢各位审稿人的支持。数学年刊打算针对乔喻这篇论文发一份特刊!同时也感谢乔喻对我们的支持!大家都辛苦了。”
说实话,此时的洛特·杜根心情是激动的。
证明了黎曼猜想的论文,终究是发在了《数学年刊》上。
“等等……那个我还有点想法。”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乔喻突然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乔喻身上,虽然是透过镜头。
尤其是洛特·杜根,甚至有些紧张。
“就是经过这些天的思考,我提出了三个新的猜想,希望也加入到论文中去。”乔喻眨了眨眼睛说道。
“说说看。”洛特·杜根立刻说道。
“第一个是素数间隙对称性猜想。具体描述就是任意大的素数范围内,素数间隔的分布具有某种对称性。
也就是说存在一个自然数N和一个对称函数f(x),对于所有素数对pn,pn 1满足:
说完,不等大家反应过来,乔喻就继续说道:“第二个是素数与模态零点的共轭猜想。在模态路径Γ上的零点zn与素数p存在共轭关系ψ(zn)=p,满足:
“第三个是高维素数投影猜想,对于任意素数 p,存在一个高维映射Φ:N→R^k(k≥3),使得在特定子空间中,素数的分布满足:‖Φ(pn 1)Φ(pn)‖=f(n),且f(n)是某一递归或周期性函数。”
袁老先生专门跟他说过,那次张树文教授也跟他说过,数学家不但要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善于提出问题。
所以乔喻这些天除了跟这些审稿人一起探讨论文之外,又提出了这三个问题。
说白了这三个问题依然都是跟素数分布有关的。也是乔喻研究素数的初心。
如果三个猜想都能被证明,那肯定能通过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工具掌握一种快速寻找素数的方法,不管这个素数有多大,非常具备实用性。
尤其是第一个猜想,如果能解决的话,孪生素数猜想也基本上就解决了。
当然这些同样也是围绕广义模态公理体系提出的猜想。
从这一点上说乔喻也算是为了满足这些数学大佬们将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发扬光大的想法。
至于论文通过审核……
对于乔喻来说这属于小事,毕竟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证明过程完美无瑕!不通过必然是有人要在觊觎他的成果。
还好,这种事没有发生!当然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太可能发生。
毕竟他用到的方法很新颖,除了他没人能证出来。
……
会议软件里一阵沉默之后,还是洛特·杜根开口了:“好吧,乔喻,你刚刚差点吓到我了。这些猜想,你可以放到论文最后的总结里。不过要尽快,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公布这个消息了。”
善意拉满。
毕竟洛特·杜根还想着能让乔喻来普林斯顿担任教授。虽然乔喻现在的学历还是问题。
真的,洛特·杜根觉得田言真跟袁正心太古板了。他简直无法想象乔喻竟然还是本科生。
哪怕是在一向以毕业严格著称的普林斯顿,以乔喻现在的成就也能拿博士毕业证书了,没有任何一位教授会有意见。
燕北大学毕业证总不会比普林斯顿更难拿。
“放心吧,杜根教授,我不管是写论文还是改论文都很快的,今天你就能收到。”
乔喻立刻回答道。
他真不是急着让论文发表,或者为了那份特刊的荣誉。主要是他真不想继续在华清呆着了。
偶尔来一下扮演乖宝宝还可以,但天天被人管着就头疼了。还是呆在燕北大学更自由一些,他想干嘛就能干嘛。
毕竟他现在可才十七岁,正是叛逆的年纪!总得给他点机会搞点事才行,天天跟一帮老家伙们讲数学,烦都要烦死了。
年轻人就是需要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