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毫不讳言的说道:“刘伯伯,我们本来是一家人,我才吐露心声,如果是其他人,我肯定不会这么说。万贵妃病重,估计有不少人也能猜测到朝廷就要进行大换血,他们一定会博取机会上位的。如果刘伯伯袖手旁观的话,以后分蛋糕只怕就没有伯伯的份了。”
刘鼎新皱了皱眉头。
他其实不知道蛋糕是什么,也能明白陈林的意思。
这个小家伙,说话的确很是太露骨了。但是,话糙理不糙。任何时候,都会有大把的投机钻营分子,等待机会上位。一旦被他们抓住机会,自己的确是要靠边站了。大明朝廷的官位数量可不多,而想要当官的人却是那么多,凭什么就一定会有你的份?
刘鼎新不指望什么高官厚禄,只希望有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不甘心自己的二十年寒窗苦读,最后都被埋没了。他缓缓的说道:“第二个,安全,理由呢?”
陈林说道:“万安这个人,虽然善于钻营,十分的油滑,但是,他本质上的伤害不大。他一般不会采取太激烈的报复手段。刘伯伯,你不要忘记了,西厂也是他提议裁撤的。”
刘鼎新不屑的说道:“那是大势所趋,他不得不为之!”
陈林淡淡的说道:“没错,就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之。眼下万贵妃病重,万安也知道自己是得罪了不少人,在这个节骨眼的时候,他不敢拿爹爹怎么样的。否则,就是犯众怒了。”
刘鼎新冷冷的说道:“未必!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陈林意味深长的说道:“伯伯,其实,你的内心里,是巴不得万安来咬你吧?”
刘鼎新微微一愣,随即坚决否认:“胡说八道!”
陈林内心暗暗好笑,觉得自己的未来岳父老子,简直是太虚伪了。
其实,从一开始,刘鼎新就对弹劾的建议心动了。说不定,他早就有了弹劾的想法。只是弹劾的目标,可能没有选中万安而已。但是,受到自己的建议影响,他弹劾万安的想法,估计已经是非常强烈了。后来的话,其实都是掩饰他的真实想法而已。
明朝的大臣,最喜欢做的事情,估计就是弹劾其他人。尤其是都察院的御史们,那都是一群疯狗啊,只要逮到的,不管是有没有证据,都要狠狠的弹劾一番。
在大明朝的所有官员里面,上朝最积极的,也是让皇帝最为头疼的,就是都察院的御史们了。他们只要上朝,就必定要弹劾某人。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你今天上朝,要是不弹劾几个人,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为什么他们都如此的热衷弹劾?主要是这个东西比较容易博取名声。对于清流之类的官员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弹劾越是激烈,遭受的反扑越是严重,名气就越大。最好是被皇帝一怒之下推出午门斩首,那就真的是名垂青史了。
明朝的大臣,都有和皇帝对抗的传统。对抗皇帝越是激烈,遭受的处罚越是严重,名气就越大。以前的方孝孺、于谦什么的暂且不说,后世的杨涟、杨继盛、左光斗等人,也是如此。他们的名气都是伴随着对抗皇权而迅速聚集的。
不要说他们是对抗刘瑾、魏忠贤什么的,他们这些太监,其实都是皇帝的走狗。从骨子里来说,他们其实是皇权的延伸。他们对抗太监,其实对抗的就是皇权。
现在的刘鼎新,只能说是籍籍无名之辈,除了几个同年之外,估计在官场上,没有几个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如果他不能让自己的名字,被各方大佬熟悉,就算是有了合适的职位,也轮不到他刘鼎新来竞争啊!
富贵险中求,从来都是如此。
正好刘鼎新也希望博取名声,可谓是一箭双雕。
果然,刘鼎新骂完陈林胡说以后,沉吟片刻,又说道:“你的老子呢?”
陈林摇头说道:“我的父亲没有上达天听的渠道,这条法子是行不通的。但是,他有别的办法,一样可以引人瞩目。”
刘鼎新好奇的问道:“什么办法?”
陈林笑了笑,说道:“请恕晚辈暂时保密,日后奉告。”
刘鼎新不满的说道:“好小子啊,居然和我卖关子了啊!陈玉成,你羽翼丰满了啊!”
陈林淡淡的说道:“刘伯伯,你说我羽翼丰满,那也得你和我爹都官复原职才行。要不然,目前我做什么都不方便,你说是不是?”
刘鼎新点点头。缓缓的说道:“容我想想,容我想想!”
陈林就知道,此事绝对有戏了。
估计今天晚上,刘鼎新就会动笔,写奏章弹劾万安了。
他现在虽然已经被革职,无法直接将奏章送去朝廷。但是,他毕竟是成化十七年的三甲进士,肯定有一些同年,又或者是昔日的同窗好友之类的,还在各地担任官职。有他们的帮助,弹劾奏章被送到朝廷,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至于以后,就要看形势的发展了。
可以肯定,万贵妃时日无多,成化皇帝也是时日无多,在这段乱糟糟的日子里,肯定会发生很多事。可能会有很多人因此折戈,也有可能会有很多人青云直上。刘鼎新已经是折戈到底的人,不可能继续折戈了。等待他的,必须是青云直上。
“伯伯,你的弹劾奏章,最好是到南京兵部尚书那里转一圈。”陈林忽然又说道。
“为什么?王恕?”刘鼎新的思维也不是盖的,马上就察觉到了陈林背后的用意。弹劾奏章到了南京兵部尚书王恕那里,以王恕的性格,必然会加以附注,再送到朝堂之上的。到时候,引发的风波就要越发的强烈了。
“不错,就是王恕!他或许就是新的吏部尚书!”陈林淡淡然的说道。
有关弘治中兴的各种资料,正在不断的汇集到他的脑海里,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名字,都不断的浮现。王恕、马文升、徐溥、李东阳、谢迁、刘健、戴珊、刘大夏等,都是弘治中兴的股肱之臣,紧抱这些超级大佬的大象腿,那是肯定没错的。
眼下,这些大佬要么是声明未显,要么是在东宫陪伴太子读书,要么是在遥远的边疆服役,暂时还指望不上。只有王恕目前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是距离最近的。
而恰恰好,在弘治皇帝登基以后,王恕马上就会被召还北京,担任吏部尚书的职务。在当时,这个职务可是比内阁首辅还要关键多了。因为,他担负着艰巨的拨乱反正的任务。他需要铲除大量的传奉官,需要解职大量的尸位素餐的官员,同时,也需要提拔大量的正直刚正的官员,提拔大量年轻有为的官员。他要让大明朝的官场,都焕然一新,重新注入生机活力。
毫无疑问,大明朝的吏部,就相当于后世的组织部。正所谓,紧跟组织部,年年有进步。到了大明朝,当然也是要紧跟吏部尚书的步伐了。
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王恕最终是得以善终了,恩宠有加。
这一点,非常关键。大明朝的官员,很少有善始善终的,就连张居正那么牛逼的人物,生前将皇帝压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但是,死了以后,马上就被抄家,差点还被掘了坟墓鞭尸,可谓是晚节不保。但凡是跟着张居正的官员,都没有一个好下场的,都统统仆街去了。唯独这个王恕,一直都没有遭受到什么打击。
这说明什么?说明靠上王恕这条线,至少不会有大起大落,不会遭受到无妄之灾。就算王恕那天悲剧了,紧跟他的人也不会下场太惨。这对于刘鼎新施展自己的拳脚,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每天都忙于内讧,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弹劾,忙于争权夺利,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政务了。
“荒谬!谁担任吏部尚书是你决定的?”刘鼎新摇摇头,眼神熠熠的说道。
陈林马上就发现自己说漏嘴了。次奥,自己在刘鼎新的面前显得太神棍了。你才多大啊?居然就敢预测以后谁来担任吏部尚书?你以为你是皇帝老子啊!事实上,就算是皇帝老子,都没办法决定谁谁谁担任哪个官职的,如果有太多人反对,就连皇帝老子都要屈服。
但是,他丝毫没有改正的意思,反而是不紧不慢的说道:“刘伯伯,你不妨仔细的研究一下王恕的资历,就会发现,再也没有谁比他更适合出任吏部尚书了。不管他是要处理谁,要提拔谁,都没有谁敢说什么。因为,谁也没有他的资格老!”
对于这一点,刘鼎新倒是认同的。
王恕的资格,的确是很老很老了,比任何人都老。
如果新帝要选择一个能够服人的吏部尚书,王恕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王恕今天多大了?整整七十岁了!七十岁的老人家啊!在大明朝,绝对是一等一的长寿了!
偏偏这位老人家的来头还十分的强悍,三十二岁就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为大明朝足足服务了三十八年了,担任的不同的官职超过十三个,几乎是囊括了各个领域。这份资历,不要说其他的官员比不上,估计那些号称修仙的僧道中人,都没有几个人比得上的。
如果陈林告诉刘鼎新,王恕最后活到了九十二岁,到了正德三年才去世的话,估计刘鼎新更是一点怀疑都没有。不过,光是冲着王恕已经七十岁的这个优势去,吏部尚书就非他莫属。-- by:dad856|48679|12273273 -->
刘鼎新皱了皱眉头。
他其实不知道蛋糕是什么,也能明白陈林的意思。
这个小家伙,说话的确很是太露骨了。但是,话糙理不糙。任何时候,都会有大把的投机钻营分子,等待机会上位。一旦被他们抓住机会,自己的确是要靠边站了。大明朝廷的官位数量可不多,而想要当官的人却是那么多,凭什么就一定会有你的份?
刘鼎新不指望什么高官厚禄,只希望有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不甘心自己的二十年寒窗苦读,最后都被埋没了。他缓缓的说道:“第二个,安全,理由呢?”
陈林说道:“万安这个人,虽然善于钻营,十分的油滑,但是,他本质上的伤害不大。他一般不会采取太激烈的报复手段。刘伯伯,你不要忘记了,西厂也是他提议裁撤的。”
刘鼎新不屑的说道:“那是大势所趋,他不得不为之!”
陈林淡淡的说道:“没错,就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之。眼下万贵妃病重,万安也知道自己是得罪了不少人,在这个节骨眼的时候,他不敢拿爹爹怎么样的。否则,就是犯众怒了。”
刘鼎新冷冷的说道:“未必!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陈林意味深长的说道:“伯伯,其实,你的内心里,是巴不得万安来咬你吧?”
刘鼎新微微一愣,随即坚决否认:“胡说八道!”
陈林内心暗暗好笑,觉得自己的未来岳父老子,简直是太虚伪了。
其实,从一开始,刘鼎新就对弹劾的建议心动了。说不定,他早就有了弹劾的想法。只是弹劾的目标,可能没有选中万安而已。但是,受到自己的建议影响,他弹劾万安的想法,估计已经是非常强烈了。后来的话,其实都是掩饰他的真实想法而已。
明朝的大臣,最喜欢做的事情,估计就是弹劾其他人。尤其是都察院的御史们,那都是一群疯狗啊,只要逮到的,不管是有没有证据,都要狠狠的弹劾一番。
在大明朝的所有官员里面,上朝最积极的,也是让皇帝最为头疼的,就是都察院的御史们了。他们只要上朝,就必定要弹劾某人。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你今天上朝,要是不弹劾几个人,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为什么他们都如此的热衷弹劾?主要是这个东西比较容易博取名声。对于清流之类的官员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弹劾越是激烈,遭受的反扑越是严重,名气就越大。最好是被皇帝一怒之下推出午门斩首,那就真的是名垂青史了。
明朝的大臣,都有和皇帝对抗的传统。对抗皇帝越是激烈,遭受的处罚越是严重,名气就越大。以前的方孝孺、于谦什么的暂且不说,后世的杨涟、杨继盛、左光斗等人,也是如此。他们的名气都是伴随着对抗皇权而迅速聚集的。
不要说他们是对抗刘瑾、魏忠贤什么的,他们这些太监,其实都是皇帝的走狗。从骨子里来说,他们其实是皇权的延伸。他们对抗太监,其实对抗的就是皇权。
现在的刘鼎新,只能说是籍籍无名之辈,除了几个同年之外,估计在官场上,没有几个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如果他不能让自己的名字,被各方大佬熟悉,就算是有了合适的职位,也轮不到他刘鼎新来竞争啊!
富贵险中求,从来都是如此。
正好刘鼎新也希望博取名声,可谓是一箭双雕。
果然,刘鼎新骂完陈林胡说以后,沉吟片刻,又说道:“你的老子呢?”
陈林摇头说道:“我的父亲没有上达天听的渠道,这条法子是行不通的。但是,他有别的办法,一样可以引人瞩目。”
刘鼎新好奇的问道:“什么办法?”
陈林笑了笑,说道:“请恕晚辈暂时保密,日后奉告。”
刘鼎新不满的说道:“好小子啊,居然和我卖关子了啊!陈玉成,你羽翼丰满了啊!”
陈林淡淡的说道:“刘伯伯,你说我羽翼丰满,那也得你和我爹都官复原职才行。要不然,目前我做什么都不方便,你说是不是?”
刘鼎新点点头。缓缓的说道:“容我想想,容我想想!”
陈林就知道,此事绝对有戏了。
估计今天晚上,刘鼎新就会动笔,写奏章弹劾万安了。
他现在虽然已经被革职,无法直接将奏章送去朝廷。但是,他毕竟是成化十七年的三甲进士,肯定有一些同年,又或者是昔日的同窗好友之类的,还在各地担任官职。有他们的帮助,弹劾奏章被送到朝廷,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至于以后,就要看形势的发展了。
可以肯定,万贵妃时日无多,成化皇帝也是时日无多,在这段乱糟糟的日子里,肯定会发生很多事。可能会有很多人因此折戈,也有可能会有很多人青云直上。刘鼎新已经是折戈到底的人,不可能继续折戈了。等待他的,必须是青云直上。
“伯伯,你的弹劾奏章,最好是到南京兵部尚书那里转一圈。”陈林忽然又说道。
“为什么?王恕?”刘鼎新的思维也不是盖的,马上就察觉到了陈林背后的用意。弹劾奏章到了南京兵部尚书王恕那里,以王恕的性格,必然会加以附注,再送到朝堂之上的。到时候,引发的风波就要越发的强烈了。
“不错,就是王恕!他或许就是新的吏部尚书!”陈林淡淡然的说道。
有关弘治中兴的各种资料,正在不断的汇集到他的脑海里,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名字,都不断的浮现。王恕、马文升、徐溥、李东阳、谢迁、刘健、戴珊、刘大夏等,都是弘治中兴的股肱之臣,紧抱这些超级大佬的大象腿,那是肯定没错的。
眼下,这些大佬要么是声明未显,要么是在东宫陪伴太子读书,要么是在遥远的边疆服役,暂时还指望不上。只有王恕目前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是距离最近的。
而恰恰好,在弘治皇帝登基以后,王恕马上就会被召还北京,担任吏部尚书的职务。在当时,这个职务可是比内阁首辅还要关键多了。因为,他担负着艰巨的拨乱反正的任务。他需要铲除大量的传奉官,需要解职大量的尸位素餐的官员,同时,也需要提拔大量的正直刚正的官员,提拔大量年轻有为的官员。他要让大明朝的官场,都焕然一新,重新注入生机活力。
毫无疑问,大明朝的吏部,就相当于后世的组织部。正所谓,紧跟组织部,年年有进步。到了大明朝,当然也是要紧跟吏部尚书的步伐了。
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王恕最终是得以善终了,恩宠有加。
这一点,非常关键。大明朝的官员,很少有善始善终的,就连张居正那么牛逼的人物,生前将皇帝压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但是,死了以后,马上就被抄家,差点还被掘了坟墓鞭尸,可谓是晚节不保。但凡是跟着张居正的官员,都没有一个好下场的,都统统仆街去了。唯独这个王恕,一直都没有遭受到什么打击。
这说明什么?说明靠上王恕这条线,至少不会有大起大落,不会遭受到无妄之灾。就算王恕那天悲剧了,紧跟他的人也不会下场太惨。这对于刘鼎新施展自己的拳脚,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每天都忙于内讧,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弹劾,忙于争权夺利,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政务了。
“荒谬!谁担任吏部尚书是你决定的?”刘鼎新摇摇头,眼神熠熠的说道。
陈林马上就发现自己说漏嘴了。次奥,自己在刘鼎新的面前显得太神棍了。你才多大啊?居然就敢预测以后谁来担任吏部尚书?你以为你是皇帝老子啊!事实上,就算是皇帝老子,都没办法决定谁谁谁担任哪个官职的,如果有太多人反对,就连皇帝老子都要屈服。
但是,他丝毫没有改正的意思,反而是不紧不慢的说道:“刘伯伯,你不妨仔细的研究一下王恕的资历,就会发现,再也没有谁比他更适合出任吏部尚书了。不管他是要处理谁,要提拔谁,都没有谁敢说什么。因为,谁也没有他的资格老!”
对于这一点,刘鼎新倒是认同的。
王恕的资格,的确是很老很老了,比任何人都老。
如果新帝要选择一个能够服人的吏部尚书,王恕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王恕今天多大了?整整七十岁了!七十岁的老人家啊!在大明朝,绝对是一等一的长寿了!
偏偏这位老人家的来头还十分的强悍,三十二岁就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为大明朝足足服务了三十八年了,担任的不同的官职超过十三个,几乎是囊括了各个领域。这份资历,不要说其他的官员比不上,估计那些号称修仙的僧道中人,都没有几个人比得上的。
如果陈林告诉刘鼎新,王恕最后活到了九十二岁,到了正德三年才去世的话,估计刘鼎新更是一点怀疑都没有。不过,光是冲着王恕已经七十岁的这个优势去,吏部尚书就非他莫属。-- by:dad856|48679|12273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