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五年级,对于王尘的专业来讲,基本上已没有了专业课程,考研的同学,每天起早贪黑的做着考前复习,找工作的同学,开始了不同公司的面试与实习。
先拿考研的人来说,当时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留有针对本学院跟本专业的保研名额,这两个名额的要求很松,只要大学的时候没有挂过科,专业课成绩中等就符合条件,如果报名的人多,择优录取。东吴大学,作为一个国内排名相对靠前的211学校,按说这些名额是弥足珍贵的,而令人费解的是,十几个准备考研的人,却没有一个人报名,大家似乎都有着更高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在当时来看,是有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
以至于当时的院长打电话找到还是毕业班班长的王尘,让在班里做做动员,院长跟王尘说道:“你与大家讲,如果这名额没人报,就便宜外校的人了,机会很难得,请大家珍惜”。
哪怕后来王尘在班级里再三动员,最后也仅有一个人报了名,且顺利保研。
然而,后来研究生考试结束后的结果,才让人觉得,当时大家没有主动保研,确实是因为这个班级的牛人太多了。
十几个参与考研的人,除了王尘宿舍老三考甲骨文没有通过以外,其它全部被国内外的名校录取,清华,北大,浙大,天大,南大,东南,重大以及国外的其他一些高校,这个结果也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与他们不同,王尘有着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
首先,从他的心底判定,考研的人是一些智商高、情商低、有智力、没能力,只想通过考研来躲避就业社会压力的人,所以,无论如何,王尘是不打算考研的。
其次,对于就业,王尘也有清晰的打算,他不想进入设计院成为一个画图匠,而是想着进入人情世故更复杂,没有特别强的专业要求的地产单位。后来想想,王尘的这个想法只对了一半,人情世故固然复杂,专业能力要求还是很强的。
多年的社会工作经验以后,王尘知道,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哪个部门是没有强专业,强能力而可以混的风生水起的。地产圈有个相互的鄙视链,设计鄙视工程大老粗,工程鄙视设计只会纸上谈兵,成本鄙视营销只会说嘴,营销鄙视成本啥也不懂……等等等等吧,没有躬身入局的人,都在相互鄙视着。
在这里,要说下,有时候,你可能觉得别人的工作很轻松,很容易,没有什么专业要求,接触的人多了,就会了解到,那只是你了解的表面现象,你之所以觉得别人容易,是因为你没有了解深入,细致,是因为你对于别人那一行,压根就不专业。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尘也慢慢的由锋芒毕露变的谦逊了起来。
所以,当你鄙视一个人不行的时候,当你觉得别人能力不够的时候,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问问自己,你在他的位子上,会不会比他做的更好,如果你不能,那么最好是先管住自己的嘴,否则的话,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长,下不来台的,只能是自己。
有了目标之后,自然而然的便是开始找工作,找实习单位。
一直以来,王尘认为自己都是幸运的。
2012年的5月份,世界五百强的中食集团到校内来招聘实习生,王尘简历投了一下,经过了简单的一轮hr面试之后,就进了后来的专业面试。也可能是因为仅仅招的是个实习岗位,所以面试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后来进行二轮面试的时候,有六七个人,在这里,王尘遇到了后来在自己职业生涯中,帮助颇多的师傅、好友、大哥,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贵人,我们暂时称他为张玦。
张玦的关键词是热情、仗义、努力,但是掺杂的一点点的软弱,也就是说,在应该反抗的时候,会选择服从,这个性格,在有的时候可能是优点,但是在人吃人的地产圈里,更多的时候,却是被人欺负了。
在后面的十年里,王尘与张玦保持着一个亦师亦友亦兄的关系,到现在依然如是。
当时面试的过程,王尘已记不太清了,只是结果却很明白,便是录取了他一个人。不过,当时面试的场景,张玦却是每每聚会的时候,都会拿来调侃道:“当时,问所有人员,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其他人答的基本一致,都是好好工作,能够在这家单位长时间的呆下去。只有王尘说是,先干五年,五年后把公司炒掉,去创业,多么傻缺的回答,也只有这个当时锋芒毕露的毛头小子回答的出。”
不管怎样,王尘也算是初步的迈入了社会。
与所有刚迈出校园的人一样,社会上的一切都透漏着新奇。第一次的参与项目,虽然可能连蓝图都看不懂;第一次的遇到总包单位讨薪堵门;第一次的遇到农民工为了要钱带全家爬到楼顶;第一次在酒桌上被乙方单位阿谀奉承……一切的一切,都是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样子。
就这样,作为一个实习生,王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一天的假都没有休,完全是作为一个正式员工,参与到了公司及部门工作中去了。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王尘在快速着成长着,渐渐的,到了快要大学毕业的日子,分别了快要一年的同学,又从各地返回到了学校,准备着毕业设计,准备着迎接答辩。
随着答辩结束,大学五年也就正式的结束了,后来就是不停的喝酒聚餐,不停的挥手道别。
王尘在班级的毕业相册的扉页,写了一篇告别短文,以告慰自己的大学生活,大意是:
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倩与浪漫。当我们告别了泪水与汗水交织处的年少痴狂,远去了奋战高考时的青灯长卷,我们走在了一起。
在这个集体中,笑声点亮了四面风。一路走来,我们有那么多的时间能够在一起,一起疯,一起笑,一起熬夜,一起做设计,大一时候的素描课,大二开始的茶室,校史馆,再后来了的居住区设计、旅游区设计、总规、控规,各种各样的通宵达旦、外出实习,埋怨着,牢骚着;却突然发现,不经意间五年已过.已经到了要做毕设的时候了。
考研的、出国的、工作的,天南海北的归来,似乎又是久别之后的重逢。而这时,或许那潜在的一丝离别之情被毕设的忙碌遮掩掉了几分,那些毕设熬夜的日子,多的是插科打诨,少的是离愁别绪。
时间的转轮若是慢一点旋转,那么,毕业答辩的日子或许会有些许的延期,我们也就能够多一点时间呆在一起了,能够再仔细看看各位的样子,多吹几次牛,多揭几次短,逞个口舌之快。
可是,时间不由人,总是那么永不停息的往前走着,大学五年的学习经历似乎都是为了等待这一天, 5 月 29 日,若是在往年,这也许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唯一能想的事情就是等三天后的儿童节,而今年的今天,却注定是难以忘怀了。
然后,答辩如期开始,忙忙碌碌的一个月,最终在台上却是短短的几分钟,甚至答辩结束了,自己在台上说的什么都有点记不清了。心,似乎一下子空了许多,大学,也这样未结束之前的结束了。接下来的日子,就到了各种拍毕业照,各种聚餐的时候。也许,直到现在,大家才意识到,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见面的机会也是过一次少一次了。大学五年来,难得的聚餐积极,难得的集体活动人来的这么齐。
这时,再见到现在的各位,五年的大学生活,早已经褪去了刚进大学校门的稚嫩,洗尽铅华。
以前写题记:想把自己拴在里时间最近的地方,期盼着能够抓住它匆匆的脚步,却不想,离时间越来越远,远到了一回眸,抑或是一转身,便已是刹那芳华尽。
回忆里,还是每个人的相貌音容在不停的闪现,那些放慢了节拍的画面还在一张一张的替换着,男男女女,说说笑笑,全都是大家在一起时的样子。
诚愿各位皆有个美好的未来。
就这样,王尘正式的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迈出了象牙塔,迈入了激情、奋斗、紧张、压迫等等无法形容的社会生活。
初入地产!
先拿考研的人来说,当时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留有针对本学院跟本专业的保研名额,这两个名额的要求很松,只要大学的时候没有挂过科,专业课成绩中等就符合条件,如果报名的人多,择优录取。东吴大学,作为一个国内排名相对靠前的211学校,按说这些名额是弥足珍贵的,而令人费解的是,十几个准备考研的人,却没有一个人报名,大家似乎都有着更高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在当时来看,是有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
以至于当时的院长打电话找到还是毕业班班长的王尘,让在班里做做动员,院长跟王尘说道:“你与大家讲,如果这名额没人报,就便宜外校的人了,机会很难得,请大家珍惜”。
哪怕后来王尘在班级里再三动员,最后也仅有一个人报了名,且顺利保研。
然而,后来研究生考试结束后的结果,才让人觉得,当时大家没有主动保研,确实是因为这个班级的牛人太多了。
十几个参与考研的人,除了王尘宿舍老三考甲骨文没有通过以外,其它全部被国内外的名校录取,清华,北大,浙大,天大,南大,东南,重大以及国外的其他一些高校,这个结果也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与他们不同,王尘有着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
首先,从他的心底判定,考研的人是一些智商高、情商低、有智力、没能力,只想通过考研来躲避就业社会压力的人,所以,无论如何,王尘是不打算考研的。
其次,对于就业,王尘也有清晰的打算,他不想进入设计院成为一个画图匠,而是想着进入人情世故更复杂,没有特别强的专业要求的地产单位。后来想想,王尘的这个想法只对了一半,人情世故固然复杂,专业能力要求还是很强的。
多年的社会工作经验以后,王尘知道,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哪个部门是没有强专业,强能力而可以混的风生水起的。地产圈有个相互的鄙视链,设计鄙视工程大老粗,工程鄙视设计只会纸上谈兵,成本鄙视营销只会说嘴,营销鄙视成本啥也不懂……等等等等吧,没有躬身入局的人,都在相互鄙视着。
在这里,要说下,有时候,你可能觉得别人的工作很轻松,很容易,没有什么专业要求,接触的人多了,就会了解到,那只是你了解的表面现象,你之所以觉得别人容易,是因为你没有了解深入,细致,是因为你对于别人那一行,压根就不专业。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尘也慢慢的由锋芒毕露变的谦逊了起来。
所以,当你鄙视一个人不行的时候,当你觉得别人能力不够的时候,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问问自己,你在他的位子上,会不会比他做的更好,如果你不能,那么最好是先管住自己的嘴,否则的话,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长,下不来台的,只能是自己。
有了目标之后,自然而然的便是开始找工作,找实习单位。
一直以来,王尘认为自己都是幸运的。
2012年的5月份,世界五百强的中食集团到校内来招聘实习生,王尘简历投了一下,经过了简单的一轮hr面试之后,就进了后来的专业面试。也可能是因为仅仅招的是个实习岗位,所以面试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后来进行二轮面试的时候,有六七个人,在这里,王尘遇到了后来在自己职业生涯中,帮助颇多的师傅、好友、大哥,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贵人,我们暂时称他为张玦。
张玦的关键词是热情、仗义、努力,但是掺杂的一点点的软弱,也就是说,在应该反抗的时候,会选择服从,这个性格,在有的时候可能是优点,但是在人吃人的地产圈里,更多的时候,却是被人欺负了。
在后面的十年里,王尘与张玦保持着一个亦师亦友亦兄的关系,到现在依然如是。
当时面试的过程,王尘已记不太清了,只是结果却很明白,便是录取了他一个人。不过,当时面试的场景,张玦却是每每聚会的时候,都会拿来调侃道:“当时,问所有人员,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其他人答的基本一致,都是好好工作,能够在这家单位长时间的呆下去。只有王尘说是,先干五年,五年后把公司炒掉,去创业,多么傻缺的回答,也只有这个当时锋芒毕露的毛头小子回答的出。”
不管怎样,王尘也算是初步的迈入了社会。
与所有刚迈出校园的人一样,社会上的一切都透漏着新奇。第一次的参与项目,虽然可能连蓝图都看不懂;第一次的遇到总包单位讨薪堵门;第一次的遇到农民工为了要钱带全家爬到楼顶;第一次在酒桌上被乙方单位阿谀奉承……一切的一切,都是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样子。
就这样,作为一个实习生,王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一天的假都没有休,完全是作为一个正式员工,参与到了公司及部门工作中去了。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王尘在快速着成长着,渐渐的,到了快要大学毕业的日子,分别了快要一年的同学,又从各地返回到了学校,准备着毕业设计,准备着迎接答辩。
随着答辩结束,大学五年也就正式的结束了,后来就是不停的喝酒聚餐,不停的挥手道别。
王尘在班级的毕业相册的扉页,写了一篇告别短文,以告慰自己的大学生活,大意是:
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倩与浪漫。当我们告别了泪水与汗水交织处的年少痴狂,远去了奋战高考时的青灯长卷,我们走在了一起。
在这个集体中,笑声点亮了四面风。一路走来,我们有那么多的时间能够在一起,一起疯,一起笑,一起熬夜,一起做设计,大一时候的素描课,大二开始的茶室,校史馆,再后来了的居住区设计、旅游区设计、总规、控规,各种各样的通宵达旦、外出实习,埋怨着,牢骚着;却突然发现,不经意间五年已过.已经到了要做毕设的时候了。
考研的、出国的、工作的,天南海北的归来,似乎又是久别之后的重逢。而这时,或许那潜在的一丝离别之情被毕设的忙碌遮掩掉了几分,那些毕设熬夜的日子,多的是插科打诨,少的是离愁别绪。
时间的转轮若是慢一点旋转,那么,毕业答辩的日子或许会有些许的延期,我们也就能够多一点时间呆在一起了,能够再仔细看看各位的样子,多吹几次牛,多揭几次短,逞个口舌之快。
可是,时间不由人,总是那么永不停息的往前走着,大学五年的学习经历似乎都是为了等待这一天, 5 月 29 日,若是在往年,这也许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唯一能想的事情就是等三天后的儿童节,而今年的今天,却注定是难以忘怀了。
然后,答辩如期开始,忙忙碌碌的一个月,最终在台上却是短短的几分钟,甚至答辩结束了,自己在台上说的什么都有点记不清了。心,似乎一下子空了许多,大学,也这样未结束之前的结束了。接下来的日子,就到了各种拍毕业照,各种聚餐的时候。也许,直到现在,大家才意识到,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见面的机会也是过一次少一次了。大学五年来,难得的聚餐积极,难得的集体活动人来的这么齐。
这时,再见到现在的各位,五年的大学生活,早已经褪去了刚进大学校门的稚嫩,洗尽铅华。
以前写题记:想把自己拴在里时间最近的地方,期盼着能够抓住它匆匆的脚步,却不想,离时间越来越远,远到了一回眸,抑或是一转身,便已是刹那芳华尽。
回忆里,还是每个人的相貌音容在不停的闪现,那些放慢了节拍的画面还在一张一张的替换着,男男女女,说说笑笑,全都是大家在一起时的样子。
诚愿各位皆有个美好的未来。
就这样,王尘正式的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迈出了象牙塔,迈入了激情、奋斗、紧张、压迫等等无法形容的社会生活。
初入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