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燕这么一发病,让晋王姒巍【注1】,相国公叔阔束手无策。
君臣二人原本打算的很好,百里燕就是要死,也不能脏了自己的手死在宫里。尤其是病发的这么莫名其妙,居然要死在自己的宫里,这要是传出去了,列国怎么看,市井流言怎么议论。
不过话说回来,深宫大内门禁森严,还能把消息传出去?
可不是嘛,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总有走漏消息的时候,而且捂的越紧,越容易给人产生联想。所以要死,得死在宫外。
于是很快,百里燕给挪到了养学殿童书苑,医官署请来五位医官,轮流给百里燕诊脉,诊脉了老半天,五位医官都是直摇头。不是别的,把脉把了半天把不着。
过了好久,许医官前往内殿复命,额头满是大汗:
“回禀大王,公子燕的病相生怪,老夫恐怕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公子燕方才还活蹦乱跳,为何突然病发,究竟得的是何病症。”
“这个……”
许医官一脸难色,欲言又止,晋王急不可耐催问道:
“但说无妨,寡人赦你无罪。”
“谢大王。公子燕脸色淤紫,像似心脉不畅。臣把脉许久,只觉脉象极微,也佐证了这一点。老夫以为,公子燕很可能是胸痹血郁之症。”
晋王不懂看病,就听有了病症,赶紧问道能不能治:
“既是胸痹血郁,可有医治良方。”
“回大王,此病乃天性所生,无药可救。而且多半活不过冠礼之年,能活到十四五算是穷极了元寿。”
“卿之意,此病乃绝症!”
“正是如此。”许医官为难道。
“那现在可有施救之法。”
“世子尚小,只能待其自行缓解,今后不能受惊,亦不可极寒忽热,否则必死于偶然。今日发病纯属偶然,施救及时暂无大碍,但时常日久就难说了。”
许医官废了大半天口舌,晋王其实听的云里雾里,基本上不明白“胸痹血郁”之症到底是个什么病。说白了,就是一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比如心室穿孔等等。
百里燕方才又是癫痫抽筋,又是口吐白沫脸红脖子粗,就是模仿心脏病发作的场景,当然,夸张了些。
口吐白沫纯粹是吐口水的技巧,至于脸红脖子粗最后发紫,那是憋气给别的,癫痫抽筋更不用说了,装出来的,肌肉用力绷紧,脚尖工直,就能引发腿抽筋,绝对有效。
如此专业一番忽悠,这年头的郎中大多还没走上正轨,能瞧出个心脏病,算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现在效果达到了,晋王立马不乐意了。示意许医官退下,晋王遂即与公叔阔商量道:
“相国,寡人本欲杀他,如今突遭此变故,该如何是好?”
“大王,若是胸痹血郁之症,经常发于偶然之间,且多半未及成年便已夭折,此事万不能预先知会歧国使者。”
“不知会?可此事歧人早晚要知道,万一岐人以公子燕绝症为由,索要百里燕又该当如何。”
“此事容易。消息即便透露,知晓此事之人仅有许医官等人,令其缄口,假以其他病症搪塞于歧使,岂不结了。”
“可歧使令人给百里燕诊病,又该如何。”
“此事绝非如大王这般容易。据老夫所知,胸痹血郁之症不易诊断,即便是病发,市井郎中也很难诊出。天下良医屈指可数,其中多半皆在各国王城,晋国名医悉数在大王身边,只要大王一声令下,何人敢说此事。
此外,此病惊不得,需好生调养将息,可令许医官开药调理公子燕,令其无病可发,尽量拖后,能拖五年就拖五栽。五载之后中原局势尚未可知,歧国国君百里规恐怕也命不久矣。
自从郭氏罹难,百里规便一蹶不振,终日借酒消愁,身体每况愈下,不需数年恐怕将身亡,届时新君刚立,百里燕新死,如此趁其新君立足未稳,我等先行起兵送殡,量他歧国也奈我晋国不可。”
“好,呵哈哈……还是相国高妙,那就许其多活几年。不过,当日艳欲之计,令百里燕年幼体亏,会不会……”
“有此可能,所以大王要加紧准备,万一百里燕偶发此病,我等当速速出兵,切不可犹豫不决。如今老夫年近古稀,时日恐怕真不多矣。只望有生之年,能辅佐大王攻取西海,站稳脚跟,以图中原称霸。”
公叔阔自觉年迈老矣,为晋王姒巍摆布好了一切。就算自己先死了,吞灭歧国的计划也决不能改变。
之后二人一番细商,传来百里燕病情稳定的消息,晋王大喜,火速让人把百里燕“请”出宫,虽然命是活过来了,但难保万一死在了宫里。
下午,百里燕被送回质子府,随行宫人还送来了一大块鲜猪肉,以及熏好的鹿肉,估摸着晋王担心百里燕最近一阵折腾的肾亏,还让随行宫人送来大王用的补药,交代给管事何宽,要让百里燕好好按时煎服,没了差人去宫中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今后没有大王诏令,不得随意入宫,但是每十日要进宫面君一次,比起之前天天进宫,频率明显降到了最低。原因很简单,万一心脏病发作死在了宫里,就不太好办了。
回到质子府的百里燕生龙活虎,跟之前判若两人。其实也是,“心脏病”只要不发作,就跟正常人一样。
百里燕心中大快,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寒意阵阵:
“不行,这晋国不是什么善主,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公叔阔此人是个人物,城府非同一般,虽然没听到实质内容,但只言片语之间看得出此人是个智囊。而且好歹是相国,没有三板斧,显然不能一做就是三朝。
不过晋王此人算不上睿智,但对公叔阔言听计从,主见不多,顶多算得上是明君,但绝非圣君,更非大治大圣之君。就眼下这些信息,仍然还是太少,今天骗过了公叔阔,将来怎么办呢?”
百里燕发起愁来,此时何宽安顿了“礼品”进屋回禀:
“世子,晋王赠礼都已安置妥当,不知世子如何准备膳食。”
“该如何就如何,何伯自己看着办,日常起居无需多问本世子。本世子想去藏书阁静静,你去烧壶水来,本世子有话要问。”
“诺!”
何宽眼神复杂,看着百里燕的背影,心里感觉甚怪,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驱步来到藏书阁,百里燕若有所思驻足在外。
藏书阁基本上是这个时代上层权贵的标配,相当于私人的图书馆兼办公室,或者书房。在百里燕的记忆中,几乎找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时代背景信息,有必要尽快通过当下时代的信息媒介,掌握更可靠的信息。
藏书阁破败孤寂,在百里燕的记忆中,几乎很少来藏书阁。
今日宫中童书苑就诊之际,百里燕隐约中见那现童书苑藏书架上藏有纸质书册,数量不多,多数仍是竹简和绢帛书卷。
当下时代背景介于青铜铁器时代之交,以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衡量,纸张是由汉代中后期蔡伦发明,当时已经进入成熟铁器时代。当下纸张先于铁器出现,这意味着这个时空的发展并不完全遵循地球的历史发展脉络。
当然,也许不同空间,文明的发展脉络不是一层不变的。
就造纸的技术而言,技术含量并不高,和金属冶金的技术发展没有任何关联。纸张产生的过程具有很大偶然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世界或者星球显然不是地球,更不是自己熟悉的春秋战国。
今天宫中所见所闻,再一次肯定了昨晚的猜想,这是另一个世界,仅仅是存在相似文明的人类世界。
藏书阁内除了纸质书卷,还发现了竹简、帛书的轴卷。纸张的品质相当劣质,细看应该是麻浆、草浆所制,不是木浆,因此纸张偏暗,既不是宣纸也不是现代白纸,应该是草麻纸,属于造纸早期的产品。
藏书的内容大都是关于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学着作,纸质媒介占比不到两成。也就是说,纸张技术应该还没有完全得到普及,否则竹简和锦帛为载体的信息媒介何以同时存在呢?
书籍内容涵盖文学、哲学、思想、道德和官僚统治宣传等等,基本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的历史现象吻合,出现在这个时空,也许也有某种神合的存在,说是完全雷同,一时很难说的清楚,说是完全不一样,却又诸多相似。
书阁藏书过百册,引起百里燕关注的当属这本《君国道》,之所以引起关注,起因还是百里燕年幼,记忆内容聊胜于无,有关时代背景信息荡然无存。
今日经略宫中,晋王和相国公叔阔那段没有听全的对话内容,让百里燕云里雾里,《君国道》恰恰提供了这部分空白。
不过这位百里燕的识字率偏低,记忆之中很多字都没有,记忆文字跟汉语也就匹配不上,加之语法有些差别,没见过的字只能通过前后文意大概对照揣测一下。
【注1】姒:上古八大姓氏之一,起源于母系社会,另外七姓分别是姬、姜、嬴、妘、妫、姚、姞。
君臣二人原本打算的很好,百里燕就是要死,也不能脏了自己的手死在宫里。尤其是病发的这么莫名其妙,居然要死在自己的宫里,这要是传出去了,列国怎么看,市井流言怎么议论。
不过话说回来,深宫大内门禁森严,还能把消息传出去?
可不是嘛,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总有走漏消息的时候,而且捂的越紧,越容易给人产生联想。所以要死,得死在宫外。
于是很快,百里燕给挪到了养学殿童书苑,医官署请来五位医官,轮流给百里燕诊脉,诊脉了老半天,五位医官都是直摇头。不是别的,把脉把了半天把不着。
过了好久,许医官前往内殿复命,额头满是大汗:
“回禀大王,公子燕的病相生怪,老夫恐怕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公子燕方才还活蹦乱跳,为何突然病发,究竟得的是何病症。”
“这个……”
许医官一脸难色,欲言又止,晋王急不可耐催问道:
“但说无妨,寡人赦你无罪。”
“谢大王。公子燕脸色淤紫,像似心脉不畅。臣把脉许久,只觉脉象极微,也佐证了这一点。老夫以为,公子燕很可能是胸痹血郁之症。”
晋王不懂看病,就听有了病症,赶紧问道能不能治:
“既是胸痹血郁,可有医治良方。”
“回大王,此病乃天性所生,无药可救。而且多半活不过冠礼之年,能活到十四五算是穷极了元寿。”
“卿之意,此病乃绝症!”
“正是如此。”许医官为难道。
“那现在可有施救之法。”
“世子尚小,只能待其自行缓解,今后不能受惊,亦不可极寒忽热,否则必死于偶然。今日发病纯属偶然,施救及时暂无大碍,但时常日久就难说了。”
许医官废了大半天口舌,晋王其实听的云里雾里,基本上不明白“胸痹血郁”之症到底是个什么病。说白了,就是一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比如心室穿孔等等。
百里燕方才又是癫痫抽筋,又是口吐白沫脸红脖子粗,就是模仿心脏病发作的场景,当然,夸张了些。
口吐白沫纯粹是吐口水的技巧,至于脸红脖子粗最后发紫,那是憋气给别的,癫痫抽筋更不用说了,装出来的,肌肉用力绷紧,脚尖工直,就能引发腿抽筋,绝对有效。
如此专业一番忽悠,这年头的郎中大多还没走上正轨,能瞧出个心脏病,算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现在效果达到了,晋王立马不乐意了。示意许医官退下,晋王遂即与公叔阔商量道:
“相国,寡人本欲杀他,如今突遭此变故,该如何是好?”
“大王,若是胸痹血郁之症,经常发于偶然之间,且多半未及成年便已夭折,此事万不能预先知会歧国使者。”
“不知会?可此事歧人早晚要知道,万一岐人以公子燕绝症为由,索要百里燕又该当如何。”
“此事容易。消息即便透露,知晓此事之人仅有许医官等人,令其缄口,假以其他病症搪塞于歧使,岂不结了。”
“可歧使令人给百里燕诊病,又该如何。”
“此事绝非如大王这般容易。据老夫所知,胸痹血郁之症不易诊断,即便是病发,市井郎中也很难诊出。天下良医屈指可数,其中多半皆在各国王城,晋国名医悉数在大王身边,只要大王一声令下,何人敢说此事。
此外,此病惊不得,需好生调养将息,可令许医官开药调理公子燕,令其无病可发,尽量拖后,能拖五年就拖五栽。五载之后中原局势尚未可知,歧国国君百里规恐怕也命不久矣。
自从郭氏罹难,百里规便一蹶不振,终日借酒消愁,身体每况愈下,不需数年恐怕将身亡,届时新君刚立,百里燕新死,如此趁其新君立足未稳,我等先行起兵送殡,量他歧国也奈我晋国不可。”
“好,呵哈哈……还是相国高妙,那就许其多活几年。不过,当日艳欲之计,令百里燕年幼体亏,会不会……”
“有此可能,所以大王要加紧准备,万一百里燕偶发此病,我等当速速出兵,切不可犹豫不决。如今老夫年近古稀,时日恐怕真不多矣。只望有生之年,能辅佐大王攻取西海,站稳脚跟,以图中原称霸。”
公叔阔自觉年迈老矣,为晋王姒巍摆布好了一切。就算自己先死了,吞灭歧国的计划也决不能改变。
之后二人一番细商,传来百里燕病情稳定的消息,晋王大喜,火速让人把百里燕“请”出宫,虽然命是活过来了,但难保万一死在了宫里。
下午,百里燕被送回质子府,随行宫人还送来了一大块鲜猪肉,以及熏好的鹿肉,估摸着晋王担心百里燕最近一阵折腾的肾亏,还让随行宫人送来大王用的补药,交代给管事何宽,要让百里燕好好按时煎服,没了差人去宫中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今后没有大王诏令,不得随意入宫,但是每十日要进宫面君一次,比起之前天天进宫,频率明显降到了最低。原因很简单,万一心脏病发作死在了宫里,就不太好办了。
回到质子府的百里燕生龙活虎,跟之前判若两人。其实也是,“心脏病”只要不发作,就跟正常人一样。
百里燕心中大快,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寒意阵阵:
“不行,这晋国不是什么善主,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公叔阔此人是个人物,城府非同一般,虽然没听到实质内容,但只言片语之间看得出此人是个智囊。而且好歹是相国,没有三板斧,显然不能一做就是三朝。
不过晋王此人算不上睿智,但对公叔阔言听计从,主见不多,顶多算得上是明君,但绝非圣君,更非大治大圣之君。就眼下这些信息,仍然还是太少,今天骗过了公叔阔,将来怎么办呢?”
百里燕发起愁来,此时何宽安顿了“礼品”进屋回禀:
“世子,晋王赠礼都已安置妥当,不知世子如何准备膳食。”
“该如何就如何,何伯自己看着办,日常起居无需多问本世子。本世子想去藏书阁静静,你去烧壶水来,本世子有话要问。”
“诺!”
何宽眼神复杂,看着百里燕的背影,心里感觉甚怪,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驱步来到藏书阁,百里燕若有所思驻足在外。
藏书阁基本上是这个时代上层权贵的标配,相当于私人的图书馆兼办公室,或者书房。在百里燕的记忆中,几乎找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时代背景信息,有必要尽快通过当下时代的信息媒介,掌握更可靠的信息。
藏书阁破败孤寂,在百里燕的记忆中,几乎很少来藏书阁。
今日宫中童书苑就诊之际,百里燕隐约中见那现童书苑藏书架上藏有纸质书册,数量不多,多数仍是竹简和绢帛书卷。
当下时代背景介于青铜铁器时代之交,以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衡量,纸张是由汉代中后期蔡伦发明,当时已经进入成熟铁器时代。当下纸张先于铁器出现,这意味着这个时空的发展并不完全遵循地球的历史发展脉络。
当然,也许不同空间,文明的发展脉络不是一层不变的。
就造纸的技术而言,技术含量并不高,和金属冶金的技术发展没有任何关联。纸张产生的过程具有很大偶然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世界或者星球显然不是地球,更不是自己熟悉的春秋战国。
今天宫中所见所闻,再一次肯定了昨晚的猜想,这是另一个世界,仅仅是存在相似文明的人类世界。
藏书阁内除了纸质书卷,还发现了竹简、帛书的轴卷。纸张的品质相当劣质,细看应该是麻浆、草浆所制,不是木浆,因此纸张偏暗,既不是宣纸也不是现代白纸,应该是草麻纸,属于造纸早期的产品。
藏书的内容大都是关于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学着作,纸质媒介占比不到两成。也就是说,纸张技术应该还没有完全得到普及,否则竹简和锦帛为载体的信息媒介何以同时存在呢?
书籍内容涵盖文学、哲学、思想、道德和官僚统治宣传等等,基本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的历史现象吻合,出现在这个时空,也许也有某种神合的存在,说是完全雷同,一时很难说的清楚,说是完全不一样,却又诸多相似。
书阁藏书过百册,引起百里燕关注的当属这本《君国道》,之所以引起关注,起因还是百里燕年幼,记忆内容聊胜于无,有关时代背景信息荡然无存。
今日经略宫中,晋王和相国公叔阔那段没有听全的对话内容,让百里燕云里雾里,《君国道》恰恰提供了这部分空白。
不过这位百里燕的识字率偏低,记忆之中很多字都没有,记忆文字跟汉语也就匹配不上,加之语法有些差别,没见过的字只能通过前后文意大概对照揣测一下。
【注1】姒:上古八大姓氏之一,起源于母系社会,另外七姓分别是姬、姜、嬴、妘、妫、姚、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