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心事重重的回到了建宁公府,此时,晋阳内外人心惶惶。
他刚一进门,妻妾子侄全都围了上来,想要知道朝廷如今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李威无暇理会他们,打发走众人,他立即唤来亲信,吩咐道:
“速速将王渊带来。”
王渊此时心中正在暗喜,但凡是个明眼人,都知道随着苻坚兵败身死,虞国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而王渊作为虞国文武之中,最早向桓熙投诚之人,一旦桓熙入主晋阳,自然也少不了他的荣华富贵。
故而,当王渊被带到建宁公府的时候,他是打定主意要隐藏好自己,莫要让李威看出端倪,只需活着等到桓熙兵临城下,就算大功告成。
然而,李威屏退亲随,与王渊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让他瞠目结舌:
“王先生,我需要你替我去一趟河东郡,面见梁公。”
王渊以为李威是在试探自己,连忙道:
“臣虽然曾经出使梁国,侥幸不辱使命,但桓熙亡我大虞之心不死,恐怕不能劝说他退兵。”
李威长叹道:
“先生呀,此处只有你我二人,威无不可对先生言,还请先生坦诚相待。
“苻氏失国,已经不可避免,我也要为自家考虑,希望先生能代我向梁公表明心迹,李威愿竭力说服太后,举国而降。”
王渊还在那装糊涂:
“氐人社稷安危,岂是我一个汉臣能够过问的事情,还请建宁公另选贤能。”
李威不愿再与他兜圈子,摊牌道:
“王先生为梁国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难道不想再为梁公立下一功?”
王渊闻言,心惊肉跳:
“建宁公这是何意!王某虽然不是氐人,但对大虞忠心耿耿,不曾生有二心。”
李威深深看了王渊一眼,而后将他暗中传递给桓熙的那些消息一一道来。
王渊越听越是后怕,不由额头直冒冷汗,他自以为行事周密,不曾想早就被李威看在眼里。
不过,李威既然没有揭发他,而是等到今日才把事情挑明,也让王渊放下心来,至少李威对自己没有恶意。
王渊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苦笑着问道
“敢问建宁公,你是何时知道下官暗中为梁公做事?”
李威如实道:
“早在长安时,我就知道王先生与梁公关系匪浅。”
当初,桓熙是准备将李威送往江南为奴,偏偏王渊一来,居然能够说服桓熙回心转意,决定释放李威,甚至准许李威与王渊同行,先往河东郡,等待交了赎金,便可北归。
李威早就猜到,桓熙此举是为了让王渊接近自己。
但他没有声张,早在丢失河东郡,坐视桓熙占据解县、安邑两座盐池以后,李威就知道,虞国的江山不能长久。
于是,他故作不知,将王渊留在了自己身边,就是想要在危急时刻,自己能有一个与桓熙在暗地里交流的通道。
虞国的灭亡已经不可能改变,李威想要利用自己对苟太后的影响力,将苻氏卖一個好价钱。
如今李威与王渊坦诚相见,也就没有了之前的兜兜转转。
李威需要王渊替他联络桓熙,而王渊也乐意在李威的掩护下,再为桓熙立下功劳。
毕竟,谁又会嫌自己的功劳太多。
当天,王渊便秘密离开了晋阳,怀揣着李威的亲笔书信,往河东郡寻桓熙去了。
与此同时,苻坚的丧事也在李威的主持下,草草开场。
虽说丧事办得急,但礼器什么的,都还是按照帝王的规格制作。
只是,不等苻坚下葬,戴孝的大臣们居然在灵柩前再起争执,无外乎投降派与抵抗派的路线之争。
众人唇枪舌战,吵得不亦乐乎,苟太后实在受不了,又无法平息争端,只得移步偏殿。
“去唤建宁公来。”
心力交瘁的苟太后吩咐道。
不久,李威来到偏殿,正欲行礼,却听苟太后道:
“建宁公,你我之间,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今日请你来,是有一事相商。”
“敢问太后,是有何事?”
苟太后叹息道:
“如今汉臣大多主降,氐人大多主战,有人上奏,言称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社稷危难,而太子年幼,当立长君,请以平阳公即位。
“建宁公,你以为此事如何?”
平阳公便是苟太后的次子苻融,文武双全,又以孝顺著称,自小深受宠爱。
李威闻言,沉吟片刻后,说道:
“太后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如今还想害死另一个儿子?”
苟太后闻言变色:
“建宁公!你此话又是何意!”
李威与她是老情人了,也不害怕,当即坦诚道:
“如今虞国的天王之位,便是烫手山芋,不管是谁坐在上头,都有人想要借其首级,献于桓熙,以求荣华富贵。
“太后将平阳公推上天王之位,岂不是害了他!”
苟太后闻言,沉默良久,这才艰难地开口道:
“建宁公,莫非你也认为我们苻氏的江山将会就此葬送?”
李威长叹一声,说道:
“太后久居深宫,不知外边的情况,将士们接连失败,如今听到梁人来了,都在两腿打颤。
“朝野上下,明地里分为两派,他们争执不下,可暗地里,不知有多少人在与梁人眉来眼去。
“平阳公的才能不如先王,先王尚且一败再败,平阳公如今接掌大位,又如何能够力挽狂澜。”
苟太后没有反驳,她知道,李威说的都是真话。
就连自己的侄儿苟苌,如今都背叛了大虞,朝中大臣们,哪能真的依靠族别来划分立场。
二人相顾无言,许久,苟太后又说道:
“广平公请立融儿为主,其称,晋阳能守便守,若是不能守,或可北迁,往大漠立足。”
李威摇头道:
“北迁,说来容易,实施起来,又何其困难。
“代国各部此前畏惧虞国强盛,而俯首听命,如今国家倾颓,代国各部也就成了拦路虎,无不想着从我们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将之献与桓熙享用。
“太后,我大虞的军队,已经不堪驱使,还请三思。”
苟太后只感觉身心俱疲,她无力的摆摆手:
“我知道了,伱退下吧。”
他刚一进门,妻妾子侄全都围了上来,想要知道朝廷如今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李威无暇理会他们,打发走众人,他立即唤来亲信,吩咐道:
“速速将王渊带来。”
王渊此时心中正在暗喜,但凡是个明眼人,都知道随着苻坚兵败身死,虞国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而王渊作为虞国文武之中,最早向桓熙投诚之人,一旦桓熙入主晋阳,自然也少不了他的荣华富贵。
故而,当王渊被带到建宁公府的时候,他是打定主意要隐藏好自己,莫要让李威看出端倪,只需活着等到桓熙兵临城下,就算大功告成。
然而,李威屏退亲随,与王渊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让他瞠目结舌:
“王先生,我需要你替我去一趟河东郡,面见梁公。”
王渊以为李威是在试探自己,连忙道:
“臣虽然曾经出使梁国,侥幸不辱使命,但桓熙亡我大虞之心不死,恐怕不能劝说他退兵。”
李威长叹道:
“先生呀,此处只有你我二人,威无不可对先生言,还请先生坦诚相待。
“苻氏失国,已经不可避免,我也要为自家考虑,希望先生能代我向梁公表明心迹,李威愿竭力说服太后,举国而降。”
王渊还在那装糊涂:
“氐人社稷安危,岂是我一个汉臣能够过问的事情,还请建宁公另选贤能。”
李威不愿再与他兜圈子,摊牌道:
“王先生为梁国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难道不想再为梁公立下一功?”
王渊闻言,心惊肉跳:
“建宁公这是何意!王某虽然不是氐人,但对大虞忠心耿耿,不曾生有二心。”
李威深深看了王渊一眼,而后将他暗中传递给桓熙的那些消息一一道来。
王渊越听越是后怕,不由额头直冒冷汗,他自以为行事周密,不曾想早就被李威看在眼里。
不过,李威既然没有揭发他,而是等到今日才把事情挑明,也让王渊放下心来,至少李威对自己没有恶意。
王渊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苦笑着问道
“敢问建宁公,你是何时知道下官暗中为梁公做事?”
李威如实道:
“早在长安时,我就知道王先生与梁公关系匪浅。”
当初,桓熙是准备将李威送往江南为奴,偏偏王渊一来,居然能够说服桓熙回心转意,决定释放李威,甚至准许李威与王渊同行,先往河东郡,等待交了赎金,便可北归。
李威早就猜到,桓熙此举是为了让王渊接近自己。
但他没有声张,早在丢失河东郡,坐视桓熙占据解县、安邑两座盐池以后,李威就知道,虞国的江山不能长久。
于是,他故作不知,将王渊留在了自己身边,就是想要在危急时刻,自己能有一个与桓熙在暗地里交流的通道。
虞国的灭亡已经不可能改变,李威想要利用自己对苟太后的影响力,将苻氏卖一個好价钱。
如今李威与王渊坦诚相见,也就没有了之前的兜兜转转。
李威需要王渊替他联络桓熙,而王渊也乐意在李威的掩护下,再为桓熙立下功劳。
毕竟,谁又会嫌自己的功劳太多。
当天,王渊便秘密离开了晋阳,怀揣着李威的亲笔书信,往河东郡寻桓熙去了。
与此同时,苻坚的丧事也在李威的主持下,草草开场。
虽说丧事办得急,但礼器什么的,都还是按照帝王的规格制作。
只是,不等苻坚下葬,戴孝的大臣们居然在灵柩前再起争执,无外乎投降派与抵抗派的路线之争。
众人唇枪舌战,吵得不亦乐乎,苟太后实在受不了,又无法平息争端,只得移步偏殿。
“去唤建宁公来。”
心力交瘁的苟太后吩咐道。
不久,李威来到偏殿,正欲行礼,却听苟太后道:
“建宁公,你我之间,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今日请你来,是有一事相商。”
“敢问太后,是有何事?”
苟太后叹息道:
“如今汉臣大多主降,氐人大多主战,有人上奏,言称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社稷危难,而太子年幼,当立长君,请以平阳公即位。
“建宁公,你以为此事如何?”
平阳公便是苟太后的次子苻融,文武双全,又以孝顺著称,自小深受宠爱。
李威闻言,沉吟片刻后,说道:
“太后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如今还想害死另一个儿子?”
苟太后闻言变色:
“建宁公!你此话又是何意!”
李威与她是老情人了,也不害怕,当即坦诚道:
“如今虞国的天王之位,便是烫手山芋,不管是谁坐在上头,都有人想要借其首级,献于桓熙,以求荣华富贵。
“太后将平阳公推上天王之位,岂不是害了他!”
苟太后闻言,沉默良久,这才艰难地开口道:
“建宁公,莫非你也认为我们苻氏的江山将会就此葬送?”
李威长叹一声,说道:
“太后久居深宫,不知外边的情况,将士们接连失败,如今听到梁人来了,都在两腿打颤。
“朝野上下,明地里分为两派,他们争执不下,可暗地里,不知有多少人在与梁人眉来眼去。
“平阳公的才能不如先王,先王尚且一败再败,平阳公如今接掌大位,又如何能够力挽狂澜。”
苟太后没有反驳,她知道,李威说的都是真话。
就连自己的侄儿苟苌,如今都背叛了大虞,朝中大臣们,哪能真的依靠族别来划分立场。
二人相顾无言,许久,苟太后又说道:
“广平公请立融儿为主,其称,晋阳能守便守,若是不能守,或可北迁,往大漠立足。”
李威摇头道:
“北迁,说来容易,实施起来,又何其困难。
“代国各部此前畏惧虞国强盛,而俯首听命,如今国家倾颓,代国各部也就成了拦路虎,无不想着从我们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将之献与桓熙享用。
“太后,我大虞的军队,已经不堪驱使,还请三思。”
苟太后只感觉身心俱疲,她无力的摆摆手:
“我知道了,伱退下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东晋:我的权臣父亲,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东晋:我的权臣父亲,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