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葛的出走,对于迭剌的心底触动最大。从前有剌葛这个大个萝卜在前面顶着,自己可以侧身在他的阴影之下。现在剌葛已经另谋高就,突然之间,所有刺目的聚光灯向他射来,他心底忽然涌上了一种被捉奸在床的感觉。叛乱的首犯死的死、逃的逃,现在他自动升格为犯上作乱的首脑人物。见到有人在暗中对他指指戳戳,他备感无奈,一次作贼就是一生的污点。
越琢磨越担心的迭剌终于也选择了步剌葛的后尘,只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对于剌葛的叛逃之事,早已经引起了阿保机的足够重视,还没有等他上路,就被人请到了阿保机的汗帐。对于迭剌选择南逃,阿保机仍表现出了一个兄长足够的耐心:他并没有为难这个顾虑重重的弟弟,而是为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替罪羊――耶律寅底石的妻子!
阿保机在心底十分厌恶这个女人,趁着众人为迭剌求情,顺水推舟提出了一个折衷的解决办法:寅底石的妻子涅里衮如果能代迭剌去死,就可以饶恕迭剌所有的错。这一招看似有些儿戏,甚至有些莫名其妙,毕竟寅底石的妻子跟迭剌怎么看都没什么联系,就算两人有一腿,也不好这时候处理不是?但其实,这一举措大有深意。要知道帝王心术的生成,并非只是读书。
项羽之所以在逐鹿中原的时候败下阵来,只落的自刎乌江,没准正是因为他与刘邦相比,多读过几天书,少些无赖气而已。
寅底石就算同意杀妻,那么将来他的儿子一定会对迭剌心怀不满,从此这两个兄弟做事情再难团结。迭喇不死,感激更多的人应该还是自己。把弟媳杀死,从此,非但是弟媳、所有臣下的妻子无不会主动担负起监察纠风办的角色,丈夫犯错,遭殃的是妻子,没有哪个女子会冒着生命危险会去支持丈夫犯上作乱的。
阿保机谈笑之间,就为所有臣下的身边安排好了自己的耳报神;假如寅底石不同意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将来所有人对迭剌的死,就不会归咎于他,而是会认为寅底石杀兄。三弟迭剌一死,寅底石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就是再没心没肺,也会无疾而终的。五弟安端,作乱时候凑个热闹还成,让他自己挑头去造反,他还没有那份潜质。更何况身边有他的妻子替自己盯着,没有了领头羊,安端根本无法兴风作浪,更不要说是叛乱了。
耶律寅底石见汗帐中所有人的眼睛不约而同向自己看过来,急忙上前表明心迹:“大汗圣明!这个女人的确是该死!要不是她吹枕头风撺掇着我作乱,我也不会做出大不敬的事情来。”这正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为了手足牺牲一下衣服,实在是太义不容辞了。
寅底石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也许是明白了手足情深的道理。但他所以不假思索的主动上前表明态度,主要还是担心在二哥跑了之后,如果三哥再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就会从此成为众矢之的。这种情形之下,就是大哥不计较从前之事,自己也会忧惧而死的。三哥因为叛乱挨了一顿板子,妻子也被杀,而自己却什么事也没有。如果自己还装着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样子,势必会给众人误解――他正是叛乱的出首者!
到了那时,寅底石就是跳到了老哈河也洗不清,真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现在趁此良机,即可以表现出自己手足情深,又可以消除各方误会,这样一石数鸟的好事不做,那简直是不可救药了啊。
在原先的历史上,迭剌经了此事,深知自己这些政治伎俩在长兄面前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从此对汗位再不抱任何期望。阿保机称帝建国之后,耶律迭剌奉旨创制了契丹小字,因此殊勋而逐步受到阿保机赏识重用,在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之后,任命他为东丹国左大相辅佐皇太子耶律倍,哪知道在任方四个月时间,就被人刺杀于东丹国。
而耶律寅底石在耶律阿保机病逝之前,受遗诏任东丹国守太师一职。寅底石欣然就道,却被述律平派手下追杀于途中。
在那个历史中,阿保机的同母兄弟几人里面,最长寿的人正是耶律安端。契丹立国之后,他荣任惕隐之职,主管迭剌部贵族的内部事务,成了阿保机忠实的鹰犬。此后历仕太宗、世宗、穆宗、三朝,最终因为子承父业的原因受到牵累,罢官不久后病死。安端有别于几个兄长,可以寿终正寝,完全是得益于他的妻子。事情再次证实了‘家有贤妻、夫不横死’说法的正确性!
但在这一个时空之中,会不会有些变化呢?现在,谁也不知道。
耶律阿保机虽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几个兄弟的僭逆行为,既显示自己做为可汗的大度与容人之量;也可以在臣民国际间展示一个兄长的手足情深,这样的处理方法即使有许多的私心在其中,却可以从中窥知一个成熟政治家在处理国事与家事之时政治手段的纯熟运用。
于是,在耶律阿保机软硬兼施之下,叛乱余波在半年之后逐渐平息。就在众人从慌乱与纷繁中刚刚走出、喘息略定的时候,乌古部的叛乱又发生了。剌葛与耶律辖底叛乱时候,乌古部就已经参加了进来。剌葛诸弟之乱被平灭,许多参与叛乱的人都躲到了乌古部申请政治避难。阿保机在追讨叛党的同时,也分兵攻击乌古部,将部分叛乱分子引渡回到汗国。
阿保机对几个弟弟可以特殊照顾,而对于其他人就不会那么的温良恭俭让了,犯上作乱此风不可长,只有痛下杀手残酷镇压这些叛乱分子:平乱之后,捉拿归案者中有的被弃市、有的被车裂、有人被磔于市。这其中难免有躲过一劫的漏网之鱼躲在乌古部中,眼见的亲人惨死于屠刀之下,复仇的怒火炙烤的他们心焦难耐。
而乌古部的首领同样因阿保机对他部族的侵凌而不满,收留这些政治落难者也是为了积蓄各方力量,以期反抗契丹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这些情急来投者的鼓动之下,双方一拍皆合,乌古部起兵继续未竞的反叛事业。
因为契丹汗国的叛乱才平息不久,就爆发乌古部的叛乱。事情发生在这种时候,无疑既是对阿保机汗权的一种挑战,它产生的示范作用更是极其恶劣。为尽早将不良影响消弭于初始状态。正月,阿保机决定亲征。对于被征服者,惟有施以霹雳手段才可以让其他蠢蠢欲动的人知难而退。
乌古部本来就势单力小,更何况是阿保机亲自督军倍道而来。乌古部族根本无法抵挡契丹铁骑扫荡。叛乱很快被平定。处理了叛乱后,阿保机立即班师。连续的内乱,消耗了契丹部族的实力,过去在部族中马匹足够支应征伐的需要,这次的出征中居然许多军兵得步行。而且阿保机得到消息,大唐那位秦王殿下,已经在河北整军完毕,虽然听说他将河北的兵力反而削减了不少,但精兵和冗兵,战斗力岂能同日而语?更何况,根据“三韩”的分析,这位秦王殿下麾下只怕足有八十万大军!(无风注:韩延徽父子是故意夸大其词,韩知古是把李克用的晋军以及关西三帅的镇军都给算作了李曜所部一起,因此得出“八十万大军”这样惊人的数据。)
阿保机不能不震惊,契丹如今号称北疆第一,而且游牧民族举族皆兵,也顶多凑个二十万大军,还不是满打满算的二十万精锐,里头得夹杂不少老弱。而这位秦王殿下尚未统一天下,便有“八十万大军”,一旦发起狠来,只怕百万大军也凑得出来,那可真是投鞭断流般的庞大!
就在阿保机忧心忡忡之时,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更大的不幸不但把将士们胜利的喜悦吹的倏忽不见,更让阿保机的心情于瞬间跌落至冰点。
凯旋的途中,突然前面多了拦路虎。在塞北大漠广袤的土地上,胆敢阻挡阿保机前行的人不多。阿保机定睛一看,这些人全认识――契丹其他七部夷离堇头人!
阿保机代遥辇氏担任契丹八部可汗,不但让同姓耶律氏显贵们对汗位生了觊觎之心,也让各部夷离堇对汗位有了非分之想。既然阿保机可以改变传承了一百七十年的规矩,那汗位可不可以从此之后轮流坐呢?
之前七部头人没有公开挑战阿保机的权威,一者是见他功夫了得,从他手中抢夺‘玩具’需要绝大的勇气。为自身安全计,最好的办法无过于坐山观虎斗。迭剌部的内讧会消耗实力,七部夷离堇于其间推波助澜更可收得渔人之利;从前将心事可以深藏心底,但现在阿保机将耶律氏内乱平定。如果不趁阿保机元气大伤的机会逼宫,等到阿保机养好伤口再去下手,机会稍纵即逝,操作起来也会难度倍增。
见平日里对自己恭顺谦谨的七部夷离堇头人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言词闪烁。阿保机却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这些人显然是有备而来的。自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伏兵四起,兵戎相见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耶律一姓的内讧已经让他心情沉重,如果与七部冲突起来,那就是契丹部族的空前灾难。自己将变成民族的罪人!
略一思忖,阿保机就决定以退为进。他请求那些逼宫的夷离堇:“某为大汗经年,所得汉人多矣,某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诸位以为如何?”
七部头人认为――民主这面旗帜下面,站的人越多,说出来的话才越有力量。逼宫也是件团结就是力量的事情。人多势众才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这时候见阿保机同意恢复旧制但是提出一个条件做为交换条件!几人一合计,觉得阿保机所说也有道理。既然他已经答应了让贤,也就没必要苦苦相逼。当务之急不是考虑阿保机去留的问题,而是七个人商量哪个人出任新一任的可汗才是。
事情非常简单,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大家可以暂时结成战略同盟。而一旦目的达到,也是联盟解体之时。七部夷离堇未做深思,不约而同的答应了阿保机的请求。在他们心底或者认为――阿保机已经是个纸老虎了,自己将来任可汗,或者他的一票还会是决定性的意见。阿保机在交出象征可汗权力的鼓纛之物后,率领着手下安然躲过一场劫难。
阿保机所说的汉城是后魏滑盐县旧址,在炭山东南的滦河边,有盐铁之利的风水宝地,原来为西部奚所有。阿保机在征服了西部奚之后,经过数年的经营,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市镇。阿保机带了所部人马来到这里,在汉人的帮助下,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植的同时,又发展冶铁业,养精蓄锐。
阿保机治下部落中的汉民,既有他历年掳掠所得,也有一些跟随境上汉官降附的移民,其中更多的部分却是为了躲避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的广大农民。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背井离乡,但很快他们就“适彼乐土”了。
首先他们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阿保机为了让他们安心农业生产,特意命人如幽州城制度一样修建了城郭集市。这样的安居工程正是他们日思夜想的“天堂”,既不用担心在种地的时候有人打上门来烧杀掳掠,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住房问题这些。安土重迁的中原农民在塞北苦寒之地找到了家的温暖,乐不思归。
蛰伏了许久的阿保机见人心乐附,知道是自己该出手的时候了。他手下的契丹勇士们到了汉城也没有闲着,一直以来厉兵秣马、苦练杀敌本领,决心洗雪前耻。阿保机打算向七部夷离堇摊牌:以牙还牙,用武力夺回自己的汗位!
关键时刻,怎能感冒?述律平及时制止了丈夫的冲动!她认为:拿刀去砍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按照契丹可汗三年一代的旧传统,每三年就要折腾一次。即使阿保机夺回了汗位,但三年之后,还会有人提出挑战,对权力的觊觎之心人皆有之。最好是从长计议,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阿保机听了,大喜过望,立刻向述律平请教:“不知娘子何以教我?”
述律平早已是成竹在胸,示意丈夫道:“来,来,来,附耳过来!”
耶律阿保机听了妻子一番话,连声赞道:“高,实在是高!真是天助我也。”见述律平瞪了他一眼,急忙改口道:“不对,不对,是妻助我也!”
七部夷离堇头人最近心底很纠结,他们原以为逼阿保机让出了汗位,就等于事情成功了大半。哪知道逼宫如愿以偿之后,才是万里长征的头一步。只不过是麻烦的开始!
民主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在打了这冠冕堂皇旗号之后做一些满足私欲事情时候。就连遥辇氏也希望重新坐一次庄,更何况从来没有坐过庄的六个散户。七部夷离堇一直以来为何人出任可汗而争执不下,没有一人会发扬风格主动退出汗位的竞争。
就在所有人焦头烂额之时,他们都收到了阿保机委婉的通知:亲们,我这里是产盐。你们也吃盐。只知道吃盐,难道就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吗?即便是白吃,也要多少表示一下对主人的感谢吧?
史实证明,凡是对你表现出异乎寻常热情的、亲切到无以复加的,其实都是不怀好意的……
这些夷离堇头人在接到阿保机的通知之后,都深以为然。契丹地方缺少食盐,各部吃的盐原先是中原贩卖过来的,后来则都是阿保机汉城所产。现在阿保机要求他们犒赏一下自己,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有来有往才是做人的应有之义。另外,趁此良机既可以表达一下对阿保机无私提供食盐表示感激,也可以换个环境大快朵颐一番,让为汗位的选举之事扰的疲惫的身心休息放松一下。
七部头人有的赶着牛羊,有的带了美酒,络绎欣然就道。对远道而来的夷离堇头人们,阿保机表示了热烈欢迎,为大家的到来精心营造了宾至如归的氛围: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对阿保机的地主之宜,七部夷离堇头人表示满意。好客的主人表现出的热情让他们感动万分,这次大会注定将是契丹历史上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酒席宴前,大家频频举杯,回顾从前,展望未来,大家把酒言欢,皆喜洋洋者也。很快,七部夷离堇头人就醉眼迷离,根本无法看清阿保机脸上隐约的肃杀之气。
就在他们醉的一塌糊涂时候,阿保机将手中的酒杯掷在地上,摔的粉碎。(摔杯为号!这个算是惯例,阿保机既心慕中原文化,当然也会依样葫芦一番了。)七个夷离堇头人表现出了应有的镇定,他们的不为所动――但并不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只是因为他们已经烂醉如泥。在原先的历史上,就是在这深入酒乡之时,这几人成了阿保机的刀下鬼。
这种颇具人性化的行刑理应载入史册,简直是安乐死的契丹古版!
但这一次,阿保机却没有这般快意。
说巧也是巧,就在阿保机摔杯之时,韩延徽气急败坏地从帐外闯了进来,没得阿保机皱眉,便急忙道:“大汗,大事不好,城外有大批唐军杀到!”
越琢磨越担心的迭剌终于也选择了步剌葛的后尘,只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对于剌葛的叛逃之事,早已经引起了阿保机的足够重视,还没有等他上路,就被人请到了阿保机的汗帐。对于迭剌选择南逃,阿保机仍表现出了一个兄长足够的耐心:他并没有为难这个顾虑重重的弟弟,而是为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替罪羊――耶律寅底石的妻子!
阿保机在心底十分厌恶这个女人,趁着众人为迭剌求情,顺水推舟提出了一个折衷的解决办法:寅底石的妻子涅里衮如果能代迭剌去死,就可以饶恕迭剌所有的错。这一招看似有些儿戏,甚至有些莫名其妙,毕竟寅底石的妻子跟迭剌怎么看都没什么联系,就算两人有一腿,也不好这时候处理不是?但其实,这一举措大有深意。要知道帝王心术的生成,并非只是读书。
项羽之所以在逐鹿中原的时候败下阵来,只落的自刎乌江,没准正是因为他与刘邦相比,多读过几天书,少些无赖气而已。
寅底石就算同意杀妻,那么将来他的儿子一定会对迭剌心怀不满,从此这两个兄弟做事情再难团结。迭喇不死,感激更多的人应该还是自己。把弟媳杀死,从此,非但是弟媳、所有臣下的妻子无不会主动担负起监察纠风办的角色,丈夫犯错,遭殃的是妻子,没有哪个女子会冒着生命危险会去支持丈夫犯上作乱的。
阿保机谈笑之间,就为所有臣下的身边安排好了自己的耳报神;假如寅底石不同意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将来所有人对迭剌的死,就不会归咎于他,而是会认为寅底石杀兄。三弟迭剌一死,寅底石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就是再没心没肺,也会无疾而终的。五弟安端,作乱时候凑个热闹还成,让他自己挑头去造反,他还没有那份潜质。更何况身边有他的妻子替自己盯着,没有了领头羊,安端根本无法兴风作浪,更不要说是叛乱了。
耶律寅底石见汗帐中所有人的眼睛不约而同向自己看过来,急忙上前表明心迹:“大汗圣明!这个女人的确是该死!要不是她吹枕头风撺掇着我作乱,我也不会做出大不敬的事情来。”这正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为了手足牺牲一下衣服,实在是太义不容辞了。
寅底石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也许是明白了手足情深的道理。但他所以不假思索的主动上前表明态度,主要还是担心在二哥跑了之后,如果三哥再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就会从此成为众矢之的。这种情形之下,就是大哥不计较从前之事,自己也会忧惧而死的。三哥因为叛乱挨了一顿板子,妻子也被杀,而自己却什么事也没有。如果自己还装着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样子,势必会给众人误解――他正是叛乱的出首者!
到了那时,寅底石就是跳到了老哈河也洗不清,真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现在趁此良机,即可以表现出自己手足情深,又可以消除各方误会,这样一石数鸟的好事不做,那简直是不可救药了啊。
在原先的历史上,迭剌经了此事,深知自己这些政治伎俩在长兄面前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从此对汗位再不抱任何期望。阿保机称帝建国之后,耶律迭剌奉旨创制了契丹小字,因此殊勋而逐步受到阿保机赏识重用,在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之后,任命他为东丹国左大相辅佐皇太子耶律倍,哪知道在任方四个月时间,就被人刺杀于东丹国。
而耶律寅底石在耶律阿保机病逝之前,受遗诏任东丹国守太师一职。寅底石欣然就道,却被述律平派手下追杀于途中。
在那个历史中,阿保机的同母兄弟几人里面,最长寿的人正是耶律安端。契丹立国之后,他荣任惕隐之职,主管迭剌部贵族的内部事务,成了阿保机忠实的鹰犬。此后历仕太宗、世宗、穆宗、三朝,最终因为子承父业的原因受到牵累,罢官不久后病死。安端有别于几个兄长,可以寿终正寝,完全是得益于他的妻子。事情再次证实了‘家有贤妻、夫不横死’说法的正确性!
但在这一个时空之中,会不会有些变化呢?现在,谁也不知道。
耶律阿保机虽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几个兄弟的僭逆行为,既显示自己做为可汗的大度与容人之量;也可以在臣民国际间展示一个兄长的手足情深,这样的处理方法即使有许多的私心在其中,却可以从中窥知一个成熟政治家在处理国事与家事之时政治手段的纯熟运用。
于是,在耶律阿保机软硬兼施之下,叛乱余波在半年之后逐渐平息。就在众人从慌乱与纷繁中刚刚走出、喘息略定的时候,乌古部的叛乱又发生了。剌葛与耶律辖底叛乱时候,乌古部就已经参加了进来。剌葛诸弟之乱被平灭,许多参与叛乱的人都躲到了乌古部申请政治避难。阿保机在追讨叛党的同时,也分兵攻击乌古部,将部分叛乱分子引渡回到汗国。
阿保机对几个弟弟可以特殊照顾,而对于其他人就不会那么的温良恭俭让了,犯上作乱此风不可长,只有痛下杀手残酷镇压这些叛乱分子:平乱之后,捉拿归案者中有的被弃市、有的被车裂、有人被磔于市。这其中难免有躲过一劫的漏网之鱼躲在乌古部中,眼见的亲人惨死于屠刀之下,复仇的怒火炙烤的他们心焦难耐。
而乌古部的首领同样因阿保机对他部族的侵凌而不满,收留这些政治落难者也是为了积蓄各方力量,以期反抗契丹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这些情急来投者的鼓动之下,双方一拍皆合,乌古部起兵继续未竞的反叛事业。
因为契丹汗国的叛乱才平息不久,就爆发乌古部的叛乱。事情发生在这种时候,无疑既是对阿保机汗权的一种挑战,它产生的示范作用更是极其恶劣。为尽早将不良影响消弭于初始状态。正月,阿保机决定亲征。对于被征服者,惟有施以霹雳手段才可以让其他蠢蠢欲动的人知难而退。
乌古部本来就势单力小,更何况是阿保机亲自督军倍道而来。乌古部族根本无法抵挡契丹铁骑扫荡。叛乱很快被平定。处理了叛乱后,阿保机立即班师。连续的内乱,消耗了契丹部族的实力,过去在部族中马匹足够支应征伐的需要,这次的出征中居然许多军兵得步行。而且阿保机得到消息,大唐那位秦王殿下,已经在河北整军完毕,虽然听说他将河北的兵力反而削减了不少,但精兵和冗兵,战斗力岂能同日而语?更何况,根据“三韩”的分析,这位秦王殿下麾下只怕足有八十万大军!(无风注:韩延徽父子是故意夸大其词,韩知古是把李克用的晋军以及关西三帅的镇军都给算作了李曜所部一起,因此得出“八十万大军”这样惊人的数据。)
阿保机不能不震惊,契丹如今号称北疆第一,而且游牧民族举族皆兵,也顶多凑个二十万大军,还不是满打满算的二十万精锐,里头得夹杂不少老弱。而这位秦王殿下尚未统一天下,便有“八十万大军”,一旦发起狠来,只怕百万大军也凑得出来,那可真是投鞭断流般的庞大!
就在阿保机忧心忡忡之时,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更大的不幸不但把将士们胜利的喜悦吹的倏忽不见,更让阿保机的心情于瞬间跌落至冰点。
凯旋的途中,突然前面多了拦路虎。在塞北大漠广袤的土地上,胆敢阻挡阿保机前行的人不多。阿保机定睛一看,这些人全认识――契丹其他七部夷离堇头人!
阿保机代遥辇氏担任契丹八部可汗,不但让同姓耶律氏显贵们对汗位生了觊觎之心,也让各部夷离堇对汗位有了非分之想。既然阿保机可以改变传承了一百七十年的规矩,那汗位可不可以从此之后轮流坐呢?
之前七部头人没有公开挑战阿保机的权威,一者是见他功夫了得,从他手中抢夺‘玩具’需要绝大的勇气。为自身安全计,最好的办法无过于坐山观虎斗。迭剌部的内讧会消耗实力,七部夷离堇于其间推波助澜更可收得渔人之利;从前将心事可以深藏心底,但现在阿保机将耶律氏内乱平定。如果不趁阿保机元气大伤的机会逼宫,等到阿保机养好伤口再去下手,机会稍纵即逝,操作起来也会难度倍增。
见平日里对自己恭顺谦谨的七部夷离堇头人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言词闪烁。阿保机却不敢有丝毫的大意,这些人显然是有备而来的。自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伏兵四起,兵戎相见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耶律一姓的内讧已经让他心情沉重,如果与七部冲突起来,那就是契丹部族的空前灾难。自己将变成民族的罪人!
略一思忖,阿保机就决定以退为进。他请求那些逼宫的夷离堇:“某为大汗经年,所得汉人多矣,某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诸位以为如何?”
七部头人认为――民主这面旗帜下面,站的人越多,说出来的话才越有力量。逼宫也是件团结就是力量的事情。人多势众才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这时候见阿保机同意恢复旧制但是提出一个条件做为交换条件!几人一合计,觉得阿保机所说也有道理。既然他已经答应了让贤,也就没必要苦苦相逼。当务之急不是考虑阿保机去留的问题,而是七个人商量哪个人出任新一任的可汗才是。
事情非常简单,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大家可以暂时结成战略同盟。而一旦目的达到,也是联盟解体之时。七部夷离堇未做深思,不约而同的答应了阿保机的请求。在他们心底或者认为――阿保机已经是个纸老虎了,自己将来任可汗,或者他的一票还会是决定性的意见。阿保机在交出象征可汗权力的鼓纛之物后,率领着手下安然躲过一场劫难。
阿保机所说的汉城是后魏滑盐县旧址,在炭山东南的滦河边,有盐铁之利的风水宝地,原来为西部奚所有。阿保机在征服了西部奚之后,经过数年的经营,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市镇。阿保机带了所部人马来到这里,在汉人的帮助下,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植的同时,又发展冶铁业,养精蓄锐。
阿保机治下部落中的汉民,既有他历年掳掠所得,也有一些跟随境上汉官降附的移民,其中更多的部分却是为了躲避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的广大农民。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背井离乡,但很快他们就“适彼乐土”了。
首先他们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阿保机为了让他们安心农业生产,特意命人如幽州城制度一样修建了城郭集市。这样的安居工程正是他们日思夜想的“天堂”,既不用担心在种地的时候有人打上门来烧杀掳掠,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住房问题这些。安土重迁的中原农民在塞北苦寒之地找到了家的温暖,乐不思归。
蛰伏了许久的阿保机见人心乐附,知道是自己该出手的时候了。他手下的契丹勇士们到了汉城也没有闲着,一直以来厉兵秣马、苦练杀敌本领,决心洗雪前耻。阿保机打算向七部夷离堇摊牌:以牙还牙,用武力夺回自己的汗位!
关键时刻,怎能感冒?述律平及时制止了丈夫的冲动!她认为:拿刀去砍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按照契丹可汗三年一代的旧传统,每三年就要折腾一次。即使阿保机夺回了汗位,但三年之后,还会有人提出挑战,对权力的觊觎之心人皆有之。最好是从长计议,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阿保机听了,大喜过望,立刻向述律平请教:“不知娘子何以教我?”
述律平早已是成竹在胸,示意丈夫道:“来,来,来,附耳过来!”
耶律阿保机听了妻子一番话,连声赞道:“高,实在是高!真是天助我也。”见述律平瞪了他一眼,急忙改口道:“不对,不对,是妻助我也!”
七部夷离堇头人最近心底很纠结,他们原以为逼阿保机让出了汗位,就等于事情成功了大半。哪知道逼宫如愿以偿之后,才是万里长征的头一步。只不过是麻烦的开始!
民主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在打了这冠冕堂皇旗号之后做一些满足私欲事情时候。就连遥辇氏也希望重新坐一次庄,更何况从来没有坐过庄的六个散户。七部夷离堇一直以来为何人出任可汗而争执不下,没有一人会发扬风格主动退出汗位的竞争。
就在所有人焦头烂额之时,他们都收到了阿保机委婉的通知:亲们,我这里是产盐。你们也吃盐。只知道吃盐,难道就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吗?即便是白吃,也要多少表示一下对主人的感谢吧?
史实证明,凡是对你表现出异乎寻常热情的、亲切到无以复加的,其实都是不怀好意的……
这些夷离堇头人在接到阿保机的通知之后,都深以为然。契丹地方缺少食盐,各部吃的盐原先是中原贩卖过来的,后来则都是阿保机汉城所产。现在阿保机要求他们犒赏一下自己,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有来有往才是做人的应有之义。另外,趁此良机既可以表达一下对阿保机无私提供食盐表示感激,也可以换个环境大快朵颐一番,让为汗位的选举之事扰的疲惫的身心休息放松一下。
七部头人有的赶着牛羊,有的带了美酒,络绎欣然就道。对远道而来的夷离堇头人们,阿保机表示了热烈欢迎,为大家的到来精心营造了宾至如归的氛围: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对阿保机的地主之宜,七部夷离堇头人表示满意。好客的主人表现出的热情让他们感动万分,这次大会注定将是契丹历史上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酒席宴前,大家频频举杯,回顾从前,展望未来,大家把酒言欢,皆喜洋洋者也。很快,七部夷离堇头人就醉眼迷离,根本无法看清阿保机脸上隐约的肃杀之气。
就在他们醉的一塌糊涂时候,阿保机将手中的酒杯掷在地上,摔的粉碎。(摔杯为号!这个算是惯例,阿保机既心慕中原文化,当然也会依样葫芦一番了。)七个夷离堇头人表现出了应有的镇定,他们的不为所动――但并不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只是因为他们已经烂醉如泥。在原先的历史上,就是在这深入酒乡之时,这几人成了阿保机的刀下鬼。
这种颇具人性化的行刑理应载入史册,简直是安乐死的契丹古版!
但这一次,阿保机却没有这般快意。
说巧也是巧,就在阿保机摔杯之时,韩延徽气急败坏地从帐外闯了进来,没得阿保机皱眉,便急忙道:“大汗,大事不好,城外有大批唐军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