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依凭当时的基础条件,这无疑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石启贵没有气馁,在他心中早已有了谋略。几年的省城生活,塑造出了一个崭新的自己,现在他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家乡。那时,西风东渐已有些年月,长沙又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地方。石启贵懂得,民族的贫弱是愚陋、蒙昧造成的,家乡落后的根源在于科技的落后。“科技兴国,实业救国”是那个时代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之一。石启贵深以为然。他决定从工农业两方面同时入手,改变家乡积弱积贫的现状。当时的中国,工商资本已逐渐渗入。南京、武汉、长沙、上海、广州等地,已出现了不少工业革命后才有的新机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石启贵决定再次离开家乡,去外面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他想搞清机器的成本、投入、产出,以及具体的运转和经营方面的知识。他还要去平原地带,跟苏浙一带的农民学习增产增收的新经验,使自己的家乡尽快彻底摆脱传统落后的手工生产和耕种方法。
出门可以,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家里这几年供他读书已是四壁空空,哪还有多余的闲钱供自己出门游学呢?有一天晚上,趁妻子纺纱之际,石启贵先是顾左右而言他:“金艳,你纺纱的速度很快呢,纺车转得像风一样,我都看不清了。”妻子不知道丈夫在故意夸她,谦虚地说:“不快不行,要赶着纺完好湔洗织布,冬天来了才能给你和孩子们添做新衣啊。”石启贵听了感动地说:“金艳啊,你为了我们这个家,太辛苦了。”妻子说:“辛苦什么,都是一家人,你还客气起来啦。”石启贵说:“我是说真的。我们苗族妇女非常辛苦,白天下地劳动,晚上熬夜纺纱,鸡叫三遍才睡,一个晚上一刻不停地纺,最多能纺两锭纱吧。”妻子半开玩笑说:“世界上真有神仙就好了,点一下就纺出一锭棉纱,点两下就纺出两锭棉纱。”石启贵立刻说:“我知道汉口新出了一种纺纱机,虽然不能点一下纺出来一锭棉纱,但还是比手工推纺车快多了,一台机子一天可以纺几十锭纱。像我们家里这些棉花一天时间就可以纺完,既节省时间,人也轻松很多。”
他眉飞色舞地继续说:“不光是纺纱机,还有织袜机、卷烟机、照相机,很多先进的劳动工具湘西都没有。”妻子打断他的话说:“启贵,你说的这些新鲜东西我也听我那个在北京读书的哥哥讲过,你也是进过大城市读书的,有文化,你有什么想法大胆去做,我都支持!”听了妻子的话,石启贵放心了,他把自己要引进先进技术,开发苗山经济的想法和规划很认真地向妻子和盘托出。
妻子说:“启贵,你的这些想法、做法都好,我支持你。我知道做这个需要很多的钱,家里没有那么多,你要我怎么支持你就直说吧,我们一起想办法。”石启贵带着歉意轻声地说:“我们家里现在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了,唯有你陪嫁的60 挑稻田……”他的声音虽然小,但妻子已经听出其中的用意,她思忖了一下说:“启贵,你是读书人,见过外面的世界,当掉水田换新机器,应该是好事情。你当田若是用去打牌赌博,我绝对不支持你。但你是为了我们家和乡邻过上好日子,我没有意见。”
那天晚上,兴奋的石启贵就如何改进苗乡落后的生产模式,发展苗乡果木经济,引进先进的民族手工业等想法一股脑儿倾诉给妻子听,不管妻子听懂与否,他像找到知音似的跟她谈了一夜,直到鸡叫三遍才躺下休息。第二天,石启贵就张罗着找来了中间人,把妻子陪嫁的水田卖掉了。
1925月,山间春寒料峭,但已有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山野萌动。石启贵怀揣着当掉田产换来的资金,告别亲人,离开偏僻的苗山,启程到汉口、武昌等地考察棉纺织业,然后又转乘汉口到上海的火车,到上海针织厂学习用机械编织袜子和衣衫,又到柯达摄影公司学照相,随后他去往苏州参观刺绣手工业,到苏州浒墅关女蚕校参观学习,接着又到杭州养蚕学校蚕场见习蚕丝生产。每到一处,他都一丝不苟地用心学习,用心记录。他清楚地知道,家里为自己这次外出学习当田卖地,就像赌博一样押下了最后一注!
半年后,石启贵带着湘西山里人从来没有见过的新机器回到了苗山。1925年9 月,他倡导并组织成立了“湘西苗民文化经济改进委员会”。他倡议,充分地利用好山区资源,把坡地改造成梯田梯地,一来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二来可以开辟更多田土种植粮食,不能改的地方,还可以开成果园,种植桐、茶、柑橘、柚子、梨子、桃、李、枇杷等果木,发展农家经济,这样,山里人的日子将会好过得多。
经过石启贵夫妇的共同努力,加上“湘西苗民文化经济改进委员会”会员的热心打理,几年下来,仙子营焕发出一派生机。山间果木成林,柑橘、柚子果实累累。荒坡上栽植的桐树、油茶树,岩壳边地栽植的桃、李、枇杷、板栗等各种果木都开花挂果,获得了好收成。果子成熟时,石启贵让大家带信给远近乡亲,大家有需要的都来采摘,而他贤惠善良的妻子还特地煮饭烧菜挑到山上招待大家,亲友们所采摘的果实,不用交给石启贵,他们尽可自己肩挑背驮,运回去自己享用,有的亲友舍不得吃,就拿到圩场卖钱贴补生活。
石启贵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般的苗寨,在水深火热的民国时期、在山高路陡环境恶劣的湘西大山里脱颖而出,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不仅付诸行动,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石启贵还专注于苗族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走访调查,他于1940 年完成了《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因石启贵本人是苗族,生活在苗族聚居区,所以深知苗族人民的情况和处境,他认为弘扬苗族优秀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发展苗区经济,摆脱贫困,争取政治平等。《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记录了老一辈反贫困斗士的人文情怀,真实反映了当时苗族贫苦大众的心声。即便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石老身上闪烁的思想光芒。
七十多年过去了,有多少湘西人像石启贵老先生这样为了家乡致富前赴后继,有多少湘西人为此抛洒青春和血汗?他们的脱贫之路是否顺利,进展如何?
**
她是一棵拒绝修枝剪叶的树,只是向天空一味伸展着她心中的姿态,从不挂念别人的眼光与规矩。她知道所谓世俗标准下的对与错,她有时却偏偏选择那错,只为痛饮出位与错位的自由与快乐。
与t的相识并不戏剧性,开端甚至有几分工作的无趣。在领馆工作的人都少不了干一样活儿:帮当地华侨或因工作有瓜葛而找上门来的各色人等办理签证。其实前往中国的签证手续非常简单,在签证大厅递交基本个人信息,只要没有犯罪记录,凭一张机票复印件都可以毫无悬念地在四天后拿到签证。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在会客室,我见到了当年迷倒了多少英国人的“苏丝黄”!早先读到过她的自传式作品《上海的女儿》,那书让更多的中国人和西方人了解她身后的故事,如《洛杉矶时报》所评述:自1960年以来tsai qin作为她那代人中唯一的亚裔演员,在西方的舞台和银幕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这些成就同她自己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同她悲剧与成功交织的一生相比,却逊色太多了!”
她是萧恩康奈利版007中的性感尤物,是英格丽褒曼在六福客栈中收养的懂事女儿,是丹尼尔克雷格版007中夹着香烟的牌搭子,还是那个耳聪目明上下敬畏的贾母。她并非纯正的汉人,因为母亲的祖父是苏格兰人,她是生在戏服箱子里的私生子,尽管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大师周信芳。她从小叛逆桀骜不羁,被父亲的狂怒骂醒17岁只身赴香港读书后到英国学戏剧,曾以才貌绝佳受尽西方文艺名流追捧,更在60岁时将自己连根拔起,再次孤身一人前往好莱坞漂泊……如今年过八旬的这位好莱坞华裔明星安静地栖居于西好莱坞一隅,拒绝在任何社交场合露面。为了一个回中国的许可,她不得以亲自开车前来“求人”。
第一眼,我便很欣赏她。明明是东方人的精致面孔,却又透着一股西方人的自信洋派和雍容华贵,蓬松炭灰色的黑发,目光坦诚如少女。
她讲话时表情丰富,甚至带有戏剧性的夸张,语言则中英文夹杂,“请讲话大声一点,否则i can not hear you,itoo old(我听不到你,我太老了).你知道我多大了吗?我已经80岁了。”当听者露出惊讶的表情时,她描着深蓝色眼影的大眼睛会眨一下,脸上浮现出快意的微笑,泄露出她小心藏却藏不住的童真。
她抱歉地说膝盖最近感觉疼,不能走快。我轻挽着她的手臂过马路,才发现她原来是如此娇小轻盈,还像是当年那个有着狐媚眼神的小姑娘。
听说我曾经码字为生,她眼神瞬间闪烁着惊喜:“太好了,总算遇到个喜欢文字的人!我现在开始学文言文,刚背了《车兵行》。”我忍不住大笑,告诉她那是《兵车行》。她也大笑并自嘲:“我真是老了呀,可就是不服,耳朵也不好使了。唯一的自豪是我的头发,不仅没怎么掉,这颜色也全是自然的黑色,没有白发。可我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凡事较真儿了……”左顾右看着终于过到马路对面,她停住脚步,盯着我问,“我刚才聊到哪儿了?”
“你说你不再那么较真儿了……”
“对!那天我去看病,在电梯里碰到一个犹太老妇人。她突然生气地说,whyyou stareme(你为什么盯着看我)?我说inot lookyou(我没看你)。其实我在过去就会说,nobody would like lookyouall(根本没有人愿意多看你一眼)。但我没有说。她还是很恼怒地看着我。后来我想,可能我真看她了,但自己没意识到,你知道,我也老了。‘you bitch(你个婊子)’,她突然歇斯底里起来。在往常我早回敬她了,但那天我没有,我摁了最近的一层,走出去换了部电梯,我躲开她,我不想在这把年纪为犯不着的神经病较劲。”
我说一个人如果还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那证明她(他)还一直在成长,还没有老。她开心地笑了。
一个失业乞讨的美国退伍大兵,在街角偶遇一个中国女子,她有一个刚刚升天了的中国退伍军人父亲,是什么样的命运之手让他们俩有了某种看不见的关联?佛家说,人活着就是受苦。可偏偏让我,从地球的南北两侧,同时见证着他们的苦。
依凭当时的基础条件,这无疑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石启贵没有气馁,在他心中早已有了谋略。几年的省城生活,塑造出了一个崭新的自己,现在他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家乡。那时,西风东渐已有些年月,长沙又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地方。石启贵懂得,民族的贫弱是愚陋、蒙昧造成的,家乡落后的根源在于科技的落后。“科技兴国,实业救国”是那个时代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之一。石启贵深以为然。他决定从工农业两方面同时入手,改变家乡积弱积贫的现状。当时的中国,工商资本已逐渐渗入。南京、武汉、长沙、上海、广州等地,已出现了不少工业革命后才有的新机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石启贵决定再次离开家乡,去外面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他想搞清机器的成本、投入、产出,以及具体的运转和经营方面的知识。他还要去平原地带,跟苏浙一带的农民学习增产增收的新经验,使自己的家乡尽快彻底摆脱传统落后的手工生产和耕种方法。
出门可以,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家里这几年供他读书已是四壁空空,哪还有多余的闲钱供自己出门游学呢?有一天晚上,趁妻子纺纱之际,石启贵先是顾左右而言他:“金艳,你纺纱的速度很快呢,纺车转得像风一样,我都看不清了。”妻子不知道丈夫在故意夸她,谦虚地说:“不快不行,要赶着纺完好湔洗织布,冬天来了才能给你和孩子们添做新衣啊。”石启贵听了感动地说:“金艳啊,你为了我们这个家,太辛苦了。”妻子说:“辛苦什么,都是一家人,你还客气起来啦。”石启贵说:“我是说真的。我们苗族妇女非常辛苦,白天下地劳动,晚上熬夜纺纱,鸡叫三遍才睡,一个晚上一刻不停地纺,最多能纺两锭纱吧。”妻子半开玩笑说:“世界上真有神仙就好了,点一下就纺出一锭棉纱,点两下就纺出两锭棉纱。”石启贵立刻说:“我知道汉口新出了一种纺纱机,虽然不能点一下纺出来一锭棉纱,但还是比手工推纺车快多了,一台机子一天可以纺几十锭纱。像我们家里这些棉花一天时间就可以纺完,既节省时间,人也轻松很多。”
他眉飞色舞地继续说:“不光是纺纱机,还有织袜机、卷烟机、照相机,很多先进的劳动工具湘西都没有。”妻子打断他的话说:“启贵,你说的这些新鲜东西我也听我那个在北京读书的哥哥讲过,你也是进过大城市读书的,有文化,你有什么想法大胆去做,我都支持!”听了妻子的话,石启贵放心了,他把自己要引进先进技术,开发苗山经济的想法和规划很认真地向妻子和盘托出。
妻子说:“启贵,你的这些想法、做法都好,我支持你。我知道做这个需要很多的钱,家里没有那么多,你要我怎么支持你就直说吧,我们一起想办法。”石启贵带着歉意轻声地说:“我们家里现在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了,唯有你陪嫁的60 挑稻田……”他的声音虽然小,但妻子已经听出其中的用意,她思忖了一下说:“启贵,你是读书人,见过外面的世界,当掉水田换新机器,应该是好事情。你当田若是用去打牌赌博,我绝对不支持你。但你是为了我们家和乡邻过上好日子,我没有意见。”
那天晚上,兴奋的石启贵就如何改进苗乡落后的生产模式,发展苗乡果木经济,引进先进的民族手工业等想法一股脑儿倾诉给妻子听,不管妻子听懂与否,他像找到知音似的跟她谈了一夜,直到鸡叫三遍才躺下休息。第二天,石启贵就张罗着找来了中间人,把妻子陪嫁的水田卖掉了。
1925月,山间春寒料峭,但已有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山野萌动。石启贵怀揣着当掉田产换来的资金,告别亲人,离开偏僻的苗山,启程到汉口、武昌等地考察棉纺织业,然后又转乘汉口到上海的火车,到上海针织厂学习用机械编织袜子和衣衫,又到柯达摄影公司学照相,随后他去往苏州参观刺绣手工业,到苏州浒墅关女蚕校参观学习,接着又到杭州养蚕学校蚕场见习蚕丝生产。每到一处,他都一丝不苟地用心学习,用心记录。他清楚地知道,家里为自己这次外出学习当田卖地,就像赌博一样押下了最后一注!
半年后,石启贵带着湘西山里人从来没有见过的新机器回到了苗山。1925年9 月,他倡导并组织成立了“湘西苗民文化经济改进委员会”。他倡议,充分地利用好山区资源,把坡地改造成梯田梯地,一来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二来可以开辟更多田土种植粮食,不能改的地方,还可以开成果园,种植桐、茶、柑橘、柚子、梨子、桃、李、枇杷等果木,发展农家经济,这样,山里人的日子将会好过得多。
经过石启贵夫妇的共同努力,加上“湘西苗民文化经济改进委员会”会员的热心打理,几年下来,仙子营焕发出一派生机。山间果木成林,柑橘、柚子果实累累。荒坡上栽植的桐树、油茶树,岩壳边地栽植的桃、李、枇杷、板栗等各种果木都开花挂果,获得了好收成。果子成熟时,石启贵让大家带信给远近乡亲,大家有需要的都来采摘,而他贤惠善良的妻子还特地煮饭烧菜挑到山上招待大家,亲友们所采摘的果实,不用交给石启贵,他们尽可自己肩挑背驮,运回去自己享用,有的亲友舍不得吃,就拿到圩场卖钱贴补生活。
石启贵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般的苗寨,在水深火热的民国时期、在山高路陡环境恶劣的湘西大山里脱颖而出,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不仅付诸行动,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石启贵还专注于苗族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走访调查,他于1940 年完成了《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因石启贵本人是苗族,生活在苗族聚居区,所以深知苗族人民的情况和处境,他认为弘扬苗族优秀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发展苗区经济,摆脱贫困,争取政治平等。《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记录了老一辈反贫困斗士的人文情怀,真实反映了当时苗族贫苦大众的心声。即便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石老身上闪烁的思想光芒。
七十多年过去了,有多少湘西人像石启贵老先生这样为了家乡致富前赴后继,有多少湘西人为此抛洒青春和血汗?他们的脱贫之路是否顺利,进展如何?
**
她是一棵拒绝修枝剪叶的树,只是向天空一味伸展着她心中的姿态,从不挂念别人的眼光与规矩。她知道所谓世俗标准下的对与错,她有时却偏偏选择那错,只为痛饮出位与错位的自由与快乐。
与t的相识并不戏剧性,开端甚至有几分工作的无趣。在领馆工作的人都少不了干一样活儿:帮当地华侨或因工作有瓜葛而找上门来的各色人等办理签证。其实前往中国的签证手续非常简单,在签证大厅递交基本个人信息,只要没有犯罪记录,凭一张机票复印件都可以毫无悬念地在四天后拿到签证。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在会客室,我见到了当年迷倒了多少英国人的“苏丝黄”!早先读到过她的自传式作品《上海的女儿》,那书让更多的中国人和西方人了解她身后的故事,如《洛杉矶时报》所评述:自1960年以来tsai qin作为她那代人中唯一的亚裔演员,在西方的舞台和银幕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这些成就同她自己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同她悲剧与成功交织的一生相比,却逊色太多了!”
她是萧恩康奈利版007中的性感尤物,是英格丽褒曼在六福客栈中收养的懂事女儿,是丹尼尔克雷格版007中夹着香烟的牌搭子,还是那个耳聪目明上下敬畏的贾母。她并非纯正的汉人,因为母亲的祖父是苏格兰人,她是生在戏服箱子里的私生子,尽管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大师周信芳。她从小叛逆桀骜不羁,被父亲的狂怒骂醒17岁只身赴香港读书后到英国学戏剧,曾以才貌绝佳受尽西方文艺名流追捧,更在60岁时将自己连根拔起,再次孤身一人前往好莱坞漂泊……如今年过八旬的这位好莱坞华裔明星安静地栖居于西好莱坞一隅,拒绝在任何社交场合露面。为了一个回中国的许可,她不得以亲自开车前来“求人”。
第一眼,我便很欣赏她。明明是东方人的精致面孔,却又透着一股西方人的自信洋派和雍容华贵,蓬松炭灰色的黑发,目光坦诚如少女。
她讲话时表情丰富,甚至带有戏剧性的夸张,语言则中英文夹杂,“请讲话大声一点,否则i can not hear you,itoo old(我听不到你,我太老了).你知道我多大了吗?我已经80岁了。”当听者露出惊讶的表情时,她描着深蓝色眼影的大眼睛会眨一下,脸上浮现出快意的微笑,泄露出她小心藏却藏不住的童真。
她抱歉地说膝盖最近感觉疼,不能走快。我轻挽着她的手臂过马路,才发现她原来是如此娇小轻盈,还像是当年那个有着狐媚眼神的小姑娘。
听说我曾经码字为生,她眼神瞬间闪烁着惊喜:“太好了,总算遇到个喜欢文字的人!我现在开始学文言文,刚背了《车兵行》。”我忍不住大笑,告诉她那是《兵车行》。她也大笑并自嘲:“我真是老了呀,可就是不服,耳朵也不好使了。唯一的自豪是我的头发,不仅没怎么掉,这颜色也全是自然的黑色,没有白发。可我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凡事较真儿了……”左顾右看着终于过到马路对面,她停住脚步,盯着我问,“我刚才聊到哪儿了?”
“你说你不再那么较真儿了……”
“对!那天我去看病,在电梯里碰到一个犹太老妇人。她突然生气地说,whyyou stareme(你为什么盯着看我)?我说inot lookyou(我没看你)。其实我在过去就会说,nobody would like lookyouall(根本没有人愿意多看你一眼)。但我没有说。她还是很恼怒地看着我。后来我想,可能我真看她了,但自己没意识到,你知道,我也老了。‘you bitch(你个婊子)’,她突然歇斯底里起来。在往常我早回敬她了,但那天我没有,我摁了最近的一层,走出去换了部电梯,我躲开她,我不想在这把年纪为犯不着的神经病较劲。”
我说一个人如果还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那证明她(他)还一直在成长,还没有老。她开心地笑了。
一个失业乞讨的美国退伍大兵,在街角偶遇一个中国女子,她有一个刚刚升天了的中国退伍军人父亲,是什么样的命运之手让他们俩有了某种看不见的关联?佛家说,人活着就是受苦。可偏偏让我,从地球的南北两侧,同时见证着他们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