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娣听他们讲国家形势,有些无聊,就抱起孩子,叫妹妹一起到书房坐。
赵迎娣给妹妹倒了杯茶说:“我看爸的眼光不怎么样,收这么个徒弟。你看这人这么倔强,孩子的大伯虽住在附近,可他生意比较忙,一年到头来不了几次,李锋竟与他抬杠。幸好大伯是有修养的人,不与他计较。”
赵英娣听了不爽快,可李锋今天是失态了,钻牛角尖一样争论不休。也就没说话,低头喝起茶来。毛毛有点烦躁,扭来扭去闹个不停。
赵迎娣就叫佣人带他出去玩,自己坐到妹妹身边,一手搂着她说:“你也不小了,等念完书,我给你介绍个包你满意的小伙,跟李锋注意一下距离。”
赵英娣不快地说:“我有我的标准,你就不用操心了。”赵迎娣其实很疼爱妹妹,她不想妹妹同这个乡巴佬在一起,可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劝说,于是姐妹俩都沉默了。
转眼间这个春节就过去了,李锋又开始跑生意,不时与那些店铺的伙计拉拢关系。那些伙计也听过他的事,比较佩服,没几天就在这帮伙计树立起威信来。
为了增强自身能力,李锋找来一些拿着乘手的重石块,放到不远处的江边,准备召集这些人每天早上锻炼身体力量。至于锻炼方法,他参照哥哥曾教他的学校军训内容,按葫芦画瓢来实施。结合现实条件,制定以下几条:
第一,每天早上在码头集中,沿江边跑三十分钟。
第二,手抱石头举过胸口,再放至腰部,重复做三十个。
第三,两脚尖勾住江边铁栏杆,头朝下,收腹把头向脚尖靠拢,做三十个。
第四,双手抱头下蹲一百个。
李锋这样做的目的是先把身体锻炼好,然后再进行对练。计划培养一批能打能杀,服从命令的人。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那些店铺老板们是否同意,并且支持他。对于这个问题,他还没有解决的方法。
赵英娣明天就要回学校了,李锋下午抽了些时间,陪她逛街买东西、吃东西,两人还玩得不亦乐乎,傍晚才回到店铺。
沈素贞见他俩回来,告诉李锋有封信,并交给了他。他打开一看,原来是哥哥寄来的。信中告诉他,父母身体很好,去年收成不错,不要挂念家中。李钢自己今年也快要毕业了,已联系好一所高等小学,等一毕业就过去。
年前他托人带回家的一百二十元钱和一些礼物已收到,父母非常高兴,夸他有出息,把这钱存了起来,以备以后给他娶媳妇用。
看着家信,父母的身影在纸上呈现出来,往日一幕幕如同放电影一般,在信上投射着。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叮嘱声,在耳边环绕起来。思乡之情象一座活火山,熔岩在沉寂的山体下不断地翻滚,想撕开一道口子渲泻-出来。
赵英娣见李锋两眼发直,眼眶如夕阳时的云彩,慢慢红了起来,立马上前去拿他手中的信。
李锋捏得很紧,赵英娣怕撕破,就并头去看。原来是封家信,内容是报的。她揪着的心松了下来。
赵英娣知道他想家了,就轻轻拉着他坐下说:“你一直说你家乡怎么好,今年放暑假时,你带我去住几天好不好?”李锋回过神来,看看她说:“好,一定带你去。”
赵英娣见李锋还有些神不在焉,想分散他的注意力,连抖信封说:“你家里有没有带好吃的东西来呀?”抖了几下,还真掉出一个四方的纸包出来。
她笑着打开纸包说:“吃的没有,看来是你乡下小媳妇写的信,我看看她怎么写想你啊、爱你啊这些肉麻的话的。”
李锋奇怪了,怎么还有个小包。听到赵英娣这么说,笑了起来说:“我哪有什么小媳妇,要有小媳妇我也不会到上海来了。”
突然间,赵英娣脸红了起来,冷笑说:“那你回乡下陪媳妇好了,没人请你来上海的。”说着把手中的东西扔到地上,转身向里屋跑去。只听‘噔噔’上楼的声音,接着‘嘭’的一下关门声。
李锋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平时也经常开玩笑,可从没见她生气过,今天就这么说了句笑话,发这么大的火。他无奈地摇摇头,捡起她扔下的东西一看,心中象被大捶击打一般。
原来是一张信纸和一张相片,相片中一个姑娘,身穿黑色呢大衣,围着一条橙色薄绒围巾,修长的身材亭亭玉立,笑盈盈的脸上现两个浅浅的酒窝,一双令人着迷的大眼睛正注视着前自己,这不正是钱丽曼吗?比起去年,显得成熟又靓丽。
李锋赶紧展开信一看,娟秀的字体略潦草。信中说年底放寒假回家,到他家里,才知他在上海工作,没回家。又知他干得不错,心里既使他高兴,又埋怨他为什么到上海不去找她。连信也不曾写一封,是不是在上海有了其他的姑娘,把她给忘了。
最后告诉他,她节假日住她姑父家,叮嘱有时间记住去看她,并写上地址。在信的背面有一个鲜红的唇印,一旁写着吻你两字。
李锋不觉倒吸一口冷气,原来问题出在这里。想上楼去解释,可怎么解释呢?低头看相片中的钱丽曼,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自己,顿时迷惘了。
沈素贞见女儿气冲冲地跑上楼,想知道什么事。敲了几下门,门没有开,屋里也没有动静。她知道自己女儿平时爽朗大方,一旦脾气上来了,几头牛也拉不回。只好下楼去问李锋。
看到李锋站在那里,手里拿着张相片。她走近一看,相片里是个姑娘,跟女儿年龄相仿,非常美丽,同女儿一比,各有千秋。
她是过来人,立马就知道怎么回事,可这事又不好插手。难道说他是陈世美喜新厌旧,嫌贫爱富,这好象说不上。说他脚踏两只船,却也没见他与那姑娘有来往。沈素贞头大了,喊了声:“吃饭了。”也不管他们吃不吃,自顾自地吃饭去了。
赵迎娣给妹妹倒了杯茶说:“我看爸的眼光不怎么样,收这么个徒弟。你看这人这么倔强,孩子的大伯虽住在附近,可他生意比较忙,一年到头来不了几次,李锋竟与他抬杠。幸好大伯是有修养的人,不与他计较。”
赵英娣听了不爽快,可李锋今天是失态了,钻牛角尖一样争论不休。也就没说话,低头喝起茶来。毛毛有点烦躁,扭来扭去闹个不停。
赵迎娣就叫佣人带他出去玩,自己坐到妹妹身边,一手搂着她说:“你也不小了,等念完书,我给你介绍个包你满意的小伙,跟李锋注意一下距离。”
赵英娣不快地说:“我有我的标准,你就不用操心了。”赵迎娣其实很疼爱妹妹,她不想妹妹同这个乡巴佬在一起,可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劝说,于是姐妹俩都沉默了。
转眼间这个春节就过去了,李锋又开始跑生意,不时与那些店铺的伙计拉拢关系。那些伙计也听过他的事,比较佩服,没几天就在这帮伙计树立起威信来。
为了增强自身能力,李锋找来一些拿着乘手的重石块,放到不远处的江边,准备召集这些人每天早上锻炼身体力量。至于锻炼方法,他参照哥哥曾教他的学校军训内容,按葫芦画瓢来实施。结合现实条件,制定以下几条:
第一,每天早上在码头集中,沿江边跑三十分钟。
第二,手抱石头举过胸口,再放至腰部,重复做三十个。
第三,两脚尖勾住江边铁栏杆,头朝下,收腹把头向脚尖靠拢,做三十个。
第四,双手抱头下蹲一百个。
李锋这样做的目的是先把身体锻炼好,然后再进行对练。计划培养一批能打能杀,服从命令的人。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那些店铺老板们是否同意,并且支持他。对于这个问题,他还没有解决的方法。
赵英娣明天就要回学校了,李锋下午抽了些时间,陪她逛街买东西、吃东西,两人还玩得不亦乐乎,傍晚才回到店铺。
沈素贞见他俩回来,告诉李锋有封信,并交给了他。他打开一看,原来是哥哥寄来的。信中告诉他,父母身体很好,去年收成不错,不要挂念家中。李钢自己今年也快要毕业了,已联系好一所高等小学,等一毕业就过去。
年前他托人带回家的一百二十元钱和一些礼物已收到,父母非常高兴,夸他有出息,把这钱存了起来,以备以后给他娶媳妇用。
看着家信,父母的身影在纸上呈现出来,往日一幕幕如同放电影一般,在信上投射着。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叮嘱声,在耳边环绕起来。思乡之情象一座活火山,熔岩在沉寂的山体下不断地翻滚,想撕开一道口子渲泻-出来。
赵英娣见李锋两眼发直,眼眶如夕阳时的云彩,慢慢红了起来,立马上前去拿他手中的信。
李锋捏得很紧,赵英娣怕撕破,就并头去看。原来是封家信,内容是报的。她揪着的心松了下来。
赵英娣知道他想家了,就轻轻拉着他坐下说:“你一直说你家乡怎么好,今年放暑假时,你带我去住几天好不好?”李锋回过神来,看看她说:“好,一定带你去。”
赵英娣见李锋还有些神不在焉,想分散他的注意力,连抖信封说:“你家里有没有带好吃的东西来呀?”抖了几下,还真掉出一个四方的纸包出来。
她笑着打开纸包说:“吃的没有,看来是你乡下小媳妇写的信,我看看她怎么写想你啊、爱你啊这些肉麻的话的。”
李锋奇怪了,怎么还有个小包。听到赵英娣这么说,笑了起来说:“我哪有什么小媳妇,要有小媳妇我也不会到上海来了。”
突然间,赵英娣脸红了起来,冷笑说:“那你回乡下陪媳妇好了,没人请你来上海的。”说着把手中的东西扔到地上,转身向里屋跑去。只听‘噔噔’上楼的声音,接着‘嘭’的一下关门声。
李锋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平时也经常开玩笑,可从没见她生气过,今天就这么说了句笑话,发这么大的火。他无奈地摇摇头,捡起她扔下的东西一看,心中象被大捶击打一般。
原来是一张信纸和一张相片,相片中一个姑娘,身穿黑色呢大衣,围着一条橙色薄绒围巾,修长的身材亭亭玉立,笑盈盈的脸上现两个浅浅的酒窝,一双令人着迷的大眼睛正注视着前自己,这不正是钱丽曼吗?比起去年,显得成熟又靓丽。
李锋赶紧展开信一看,娟秀的字体略潦草。信中说年底放寒假回家,到他家里,才知他在上海工作,没回家。又知他干得不错,心里既使他高兴,又埋怨他为什么到上海不去找她。连信也不曾写一封,是不是在上海有了其他的姑娘,把她给忘了。
最后告诉他,她节假日住她姑父家,叮嘱有时间记住去看她,并写上地址。在信的背面有一个鲜红的唇印,一旁写着吻你两字。
李锋不觉倒吸一口冷气,原来问题出在这里。想上楼去解释,可怎么解释呢?低头看相片中的钱丽曼,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自己,顿时迷惘了。
沈素贞见女儿气冲冲地跑上楼,想知道什么事。敲了几下门,门没有开,屋里也没有动静。她知道自己女儿平时爽朗大方,一旦脾气上来了,几头牛也拉不回。只好下楼去问李锋。
看到李锋站在那里,手里拿着张相片。她走近一看,相片里是个姑娘,跟女儿年龄相仿,非常美丽,同女儿一比,各有千秋。
她是过来人,立马就知道怎么回事,可这事又不好插手。难道说他是陈世美喜新厌旧,嫌贫爱富,这好象说不上。说他脚踏两只船,却也没见他与那姑娘有来往。沈素贞头大了,喊了声:“吃饭了。”也不管他们吃不吃,自顾自地吃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