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雍正皇帝的眼前,两辆小马车,还有刚才雍正帝赐下去的侍卫,跟在后面,慢慢的走了。
雍正帝下巴差点掉下来,除了自己给的护卫。
这些高头大马看着精神的侍卫,竟然一个没有跟上。感情都是弘暄的。
这让雍正帝的脸皮有点发烫呀,你说敦郡王府那么多的人,结果竟然身边都是自己的御前侍卫,这话传出去能好听吗。
雍正看着弘暄“怎么回事,你阿妈脑抽了,出去不带人”
弘暄绷着脸“阿玛说了,皇上会保障他的安危的,带不带人没区别,阿玛不放心弘暄,把侍卫都给了弘暄了”
然后看看雍正,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人再也不是他的四伯了。
“而且阿玛身边用惯了人还是在的”
十阿哥倒不是真的一个没带,还是有两个身边伺候惯了的侍卫的。
雍正帝有种被侄子打脸的感觉,不过孩子还小,没啥心机,有啥说话,倒也不是不可以原谅。
雍正完全不去往弘暄不给他留面子的方向去想。也算是心宽呀,当然了也是一种脸皮厚的证明。
雍正帝看着弘暄身边的人,这是多不放心这个儿子呀,
看看这人手,都要赶上他的御前护卫了。
这也就是老十能做出来。
而且雍正皇帝脸皮相当的厚实,都让弘暄给说破了,人家照样当作听不懂“怎么能如此的大意,朕的人也不是那么到位呀”
这是在表示他确实在十阿哥身边安排了其他的人手。
这算是撕破脸了吧,弘暄年纪小,也不想搭理雍正帝了“皇上,臣要回城了”
然后就低头,不理人啦。懂事的弘暄从小到大头一次闹脾气,
要不是这人是皇帝,弘暄绝对不鸟他。拍马走人,等你个屁呀。
雍正帝虽然不高兴。也不能拿这个刚刚走了阿玛的侄子怎么样。
只是上马走人。
弘暄在雍正帝的后面,侍卫跟着弘暄阿哥的身后。
两人的队伍加在一起,跟老十走的时候明显的不同呀,一个壮观,一个萧条。
十阿哥脸色阴沉,从车帘中看到自家绷着嘴角的儿子,十阿哥心情前所未有的难受。
比贵宝当初偷偷摸摸的跑出去还要难受,
那是自家亲儿子呀,那是他敦郡王最得意的儿子。
看看孩子边上的老四,十阿哥都要要碎了一口银牙。
老幺被十阿哥拽在手中的细嫩双手。承受了这份压抑。
老幺咬牙没吭声“走吧,孩子总要学会独立的,你总是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 ,他就总会长不大,看看儿子身边的人。比你四哥身边的人可是威武多了,有什么不放心的”
十阿哥抿嘴,没有人被迫跟亲人分开还会高兴。
老幺“昨天我去看了阿玛,估计也不着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看看他”
十阿哥“是爷拖累了福晋”这话不太高兴呀,老幺知道是在跟着急怄气呢。
老幺“不叫拖累。我早就说过,人死如灯灭,就应当一把花烧了,一了百了,老头瞎折腾,非的弄那么一个坟头,那不是等着被盗墓的光顾吗”
想起来这个,老幺就膈应的哄,你说要是一捧骨灰,自己走哪带哪多好。
当然了即便是一捧骨灰,人家董鄂氏的人在,也不是老幺说那带哪的。
老幺“哎,这京城,我都呆了快二十年了,早就应当出来走走,风都是散光的”
十阿哥“爷想儿子,弘暄肯定吃不下饭了”这话说的那个郁闷
老幺想没人能给十阿哥解开这个心结,除非弘暄能跟着在他身边陪着。
老幺看看十阿哥,直接拍打车门“停车,埋锅做饭,原地休息”
十阿哥看看福晋,张开口“才出门”
老幺“那才不耽误给弘暄送饭吗”
十阿哥行动派“还是福晋想的周到。“
于是乎,雍正帝给十阿哥派来的护卫,第一件事就是帮十阿哥做饭,然后给儿子送饭。
而且就是在除了京城几里地的地方。当真是慈父呀。
雍正皇帝接到消息的时候,恨的牙疼。
别说午膳,连晚膳都没有用。
弘暄捧着一碗稀粥,眼泪鼻涕的就没有停过,一看就是自家阿玛的手笔呀。
对着边上的侍卫“好生的给爷准备着,随时准备出发’
弘暄阿哥盯着自家阿玛的一碗粥,颜色发红,自家额娘说的没错,阿玛就不是能忍气吞声的人,
在京城中自家早晚都被四伯给收拾了,
再说了弘暄头一次知道,自家姐姐是当强盗土匪的。太坑兄弟了。
弘暄毫不犹豫的选择跟着父母走,京城的高官厚禄,一世荣华留不住他。
弘暄知道,只要自己在京城一日,自家阿玛就会被四伯给扼制一天。
老幺临走之前对儿子说的话,很简单,
你姐贵宝在外面,是当强盗的,你阿玛这是要被你四伯给收拾的节奏,
我跟你阿玛这次出去,就不准备让你阿玛回来了,
至于儿子,老幺说了,你要是喜欢当郡王,能保证弘暄一世荣华,
只要自己在外面站的住脚,京城里面就没人敢惹自家儿子。
当然了儿子要是想到外面走走,在跟着阿玛额娘两年,老幺给儿子留下了足够的人手,从京城大大方方的出去。
老幺还隐晦的交代,最好出去的时候热闹一点,不要不声不响的,
让雍正以为他们一家子没人了呢。
当然了弘暄怎么选择那是弘暄的事情。
老幺拍拍儿子的肩膀“儿子,额娘想你,阿玛肯定哭天抹泪的”
然后就留给儿子独自思考的时间,再也没有搀和过儿子的选择。
这也是心大呀,换个儿人肯定对儿子没有这份信心。
弘暄阿哥当初就做出了选择,好好的看看自己侍卫。到底有几分能闯出京城的可能性。
不过最后让弘暄更下决心的,那绝对是十阿哥的这碗粥,原来担心的万一。看到这碗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拼死一搏而已。
弘暄那可是知道,自家阿玛可是哭了一夜,那可是自家阿玛呀,
弘暄知道,没有几个儿子跟他一样,是在自家阿玛的脖子上长大的。
弘暄攥紧拳头,他从来没有见识过自家额娘给留下的武器。
在他心中威武了这么些年的大清,弘暄一点能冲出京城跟自家阿玛额娘在一起的希望都没有,
不过即便是九死一生,或者一生都没有。弘暄也不想自己做一个四伯手中让自家阿玛一辈子快乐不了的质子。拼了。拼命了。
十阿哥在京城不远的地方夜宿一宿,才开始出发,而且不忘给儿子送回去早膳,还有书信。
身边的侍卫,都是伺候十阿哥两口子日常生活的。而且没有几个。
更多的是雍正皇帝给的。
本来雍正也不想给这么多,跟把人家给监视起来一样,
实在是那天看到老十带出来的人太多,才多给了两个,
没想到那些侍卫是弘暄的。所以现在皇帝们的侍卫 很尴尬,
你说他们这么多的人,怎么看都是押送十阿哥的呀,
所以来往于京城之间的信鸽,就有皇帝这么一句话“随敦郡王的意,随身在测就好”
意思就是你们不必管敦郡王去哪里,只要保证敦郡王的人身安全,
而且保证敦郡王没有回京城就好。
雍正帝也算是大度,而且还有就是老十的安全必须保证,
不然就是皇帝,雍正也说不清楚呀,
你说一个郡王身边都是你皇帝的人,结果出事了,这是你能说的清楚,
那不是明摆着卸磨杀驴吗,
别说雍正没有弄死老十的心,即便是想弄死老十,那也是好些年以后的事情呢,
连废太子雍正帝都好好的养着呢,还能在乎多样几年老十吗,
所以现在的敦郡王万万死不得。
没说没管,敦郡王两口子,马车停停走走,一路游山玩水,好不畅快,
这些事情,雍正皇帝的御案上,都有,
没有能躲过雍正帝的眼睛。
雍正皇帝恨的能咬坏了自己的腮帮子,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放在老十身上,竟然就是陪着两人游山玩水的。而且看这样子很尽兴,人家这是真的在玩。而且玩的畅快。
十阿哥确实玩的不错。这人放的开,想的更开,既然出来了,人家就带着福晋好好的玩。
老幺跟十阿哥一样,出了京城自然海阔天空,
谁还管得着你雍正高不高兴呀。
再说了,说到玩,老幺要是认第二,除了死了董鄂七十,估计没人敢认第一。
包括身边的侍卫的,都认识到了,这玩,可以玩的如此别致。
不过老幺在玩的时候,不经意的把他们的行走路程,引向了天津方向。
老幺看着十阿哥心中暗自打算,到了天津,到了船上,你后悔也晚了,
你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这辈子老幺觉得自己瞒着男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了。
当十阿哥走到天津的时候,不用十阿哥,就是老幺心情都是激荡的,
早就听闺女跟他说过天津的变化,没想到竟是如此的繁荣。
比京城还要繁荣。
老幺知道清朝时禁海的,可或许康熙皇帝知道自家儿子在海上有买卖,
对这件事情并没有怎么注重。
ps:
强推《重生回城记》
雍正帝下巴差点掉下来,除了自己给的护卫。
这些高头大马看着精神的侍卫,竟然一个没有跟上。感情都是弘暄的。
这让雍正帝的脸皮有点发烫呀,你说敦郡王府那么多的人,结果竟然身边都是自己的御前侍卫,这话传出去能好听吗。
雍正看着弘暄“怎么回事,你阿妈脑抽了,出去不带人”
弘暄绷着脸“阿玛说了,皇上会保障他的安危的,带不带人没区别,阿玛不放心弘暄,把侍卫都给了弘暄了”
然后看看雍正,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人再也不是他的四伯了。
“而且阿玛身边用惯了人还是在的”
十阿哥倒不是真的一个没带,还是有两个身边伺候惯了的侍卫的。
雍正帝有种被侄子打脸的感觉,不过孩子还小,没啥心机,有啥说话,倒也不是不可以原谅。
雍正完全不去往弘暄不给他留面子的方向去想。也算是心宽呀,当然了也是一种脸皮厚的证明。
雍正帝看着弘暄身边的人,这是多不放心这个儿子呀,
看看这人手,都要赶上他的御前护卫了。
这也就是老十能做出来。
而且雍正皇帝脸皮相当的厚实,都让弘暄给说破了,人家照样当作听不懂“怎么能如此的大意,朕的人也不是那么到位呀”
这是在表示他确实在十阿哥身边安排了其他的人手。
这算是撕破脸了吧,弘暄年纪小,也不想搭理雍正帝了“皇上,臣要回城了”
然后就低头,不理人啦。懂事的弘暄从小到大头一次闹脾气,
要不是这人是皇帝,弘暄绝对不鸟他。拍马走人,等你个屁呀。
雍正帝虽然不高兴。也不能拿这个刚刚走了阿玛的侄子怎么样。
只是上马走人。
弘暄在雍正帝的后面,侍卫跟着弘暄阿哥的身后。
两人的队伍加在一起,跟老十走的时候明显的不同呀,一个壮观,一个萧条。
十阿哥脸色阴沉,从车帘中看到自家绷着嘴角的儿子,十阿哥心情前所未有的难受。
比贵宝当初偷偷摸摸的跑出去还要难受,
那是自家亲儿子呀,那是他敦郡王最得意的儿子。
看看孩子边上的老四,十阿哥都要要碎了一口银牙。
老幺被十阿哥拽在手中的细嫩双手。承受了这份压抑。
老幺咬牙没吭声“走吧,孩子总要学会独立的,你总是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 ,他就总会长不大,看看儿子身边的人。比你四哥身边的人可是威武多了,有什么不放心的”
十阿哥抿嘴,没有人被迫跟亲人分开还会高兴。
老幺“昨天我去看了阿玛,估计也不着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看看他”
十阿哥“是爷拖累了福晋”这话不太高兴呀,老幺知道是在跟着急怄气呢。
老幺“不叫拖累。我早就说过,人死如灯灭,就应当一把花烧了,一了百了,老头瞎折腾,非的弄那么一个坟头,那不是等着被盗墓的光顾吗”
想起来这个,老幺就膈应的哄,你说要是一捧骨灰,自己走哪带哪多好。
当然了即便是一捧骨灰,人家董鄂氏的人在,也不是老幺说那带哪的。
老幺“哎,这京城,我都呆了快二十年了,早就应当出来走走,风都是散光的”
十阿哥“爷想儿子,弘暄肯定吃不下饭了”这话说的那个郁闷
老幺想没人能给十阿哥解开这个心结,除非弘暄能跟着在他身边陪着。
老幺看看十阿哥,直接拍打车门“停车,埋锅做饭,原地休息”
十阿哥看看福晋,张开口“才出门”
老幺“那才不耽误给弘暄送饭吗”
十阿哥行动派“还是福晋想的周到。“
于是乎,雍正帝给十阿哥派来的护卫,第一件事就是帮十阿哥做饭,然后给儿子送饭。
而且就是在除了京城几里地的地方。当真是慈父呀。
雍正皇帝接到消息的时候,恨的牙疼。
别说午膳,连晚膳都没有用。
弘暄捧着一碗稀粥,眼泪鼻涕的就没有停过,一看就是自家阿玛的手笔呀。
对着边上的侍卫“好生的给爷准备着,随时准备出发’
弘暄阿哥盯着自家阿玛的一碗粥,颜色发红,自家额娘说的没错,阿玛就不是能忍气吞声的人,
在京城中自家早晚都被四伯给收拾了,
再说了弘暄头一次知道,自家姐姐是当强盗土匪的。太坑兄弟了。
弘暄毫不犹豫的选择跟着父母走,京城的高官厚禄,一世荣华留不住他。
弘暄知道,只要自己在京城一日,自家阿玛就会被四伯给扼制一天。
老幺临走之前对儿子说的话,很简单,
你姐贵宝在外面,是当强盗的,你阿玛这是要被你四伯给收拾的节奏,
我跟你阿玛这次出去,就不准备让你阿玛回来了,
至于儿子,老幺说了,你要是喜欢当郡王,能保证弘暄一世荣华,
只要自己在外面站的住脚,京城里面就没人敢惹自家儿子。
当然了儿子要是想到外面走走,在跟着阿玛额娘两年,老幺给儿子留下了足够的人手,从京城大大方方的出去。
老幺还隐晦的交代,最好出去的时候热闹一点,不要不声不响的,
让雍正以为他们一家子没人了呢。
当然了弘暄怎么选择那是弘暄的事情。
老幺拍拍儿子的肩膀“儿子,额娘想你,阿玛肯定哭天抹泪的”
然后就留给儿子独自思考的时间,再也没有搀和过儿子的选择。
这也是心大呀,换个儿人肯定对儿子没有这份信心。
弘暄阿哥当初就做出了选择,好好的看看自己侍卫。到底有几分能闯出京城的可能性。
不过最后让弘暄更下决心的,那绝对是十阿哥的这碗粥,原来担心的万一。看到这碗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拼死一搏而已。
弘暄那可是知道,自家阿玛可是哭了一夜,那可是自家阿玛呀,
弘暄知道,没有几个儿子跟他一样,是在自家阿玛的脖子上长大的。
弘暄攥紧拳头,他从来没有见识过自家额娘给留下的武器。
在他心中威武了这么些年的大清,弘暄一点能冲出京城跟自家阿玛额娘在一起的希望都没有,
不过即便是九死一生,或者一生都没有。弘暄也不想自己做一个四伯手中让自家阿玛一辈子快乐不了的质子。拼了。拼命了。
十阿哥在京城不远的地方夜宿一宿,才开始出发,而且不忘给儿子送回去早膳,还有书信。
身边的侍卫,都是伺候十阿哥两口子日常生活的。而且没有几个。
更多的是雍正皇帝给的。
本来雍正也不想给这么多,跟把人家给监视起来一样,
实在是那天看到老十带出来的人太多,才多给了两个,
没想到那些侍卫是弘暄的。所以现在皇帝们的侍卫 很尴尬,
你说他们这么多的人,怎么看都是押送十阿哥的呀,
所以来往于京城之间的信鸽,就有皇帝这么一句话“随敦郡王的意,随身在测就好”
意思就是你们不必管敦郡王去哪里,只要保证敦郡王的人身安全,
而且保证敦郡王没有回京城就好。
雍正帝也算是大度,而且还有就是老十的安全必须保证,
不然就是皇帝,雍正也说不清楚呀,
你说一个郡王身边都是你皇帝的人,结果出事了,这是你能说的清楚,
那不是明摆着卸磨杀驴吗,
别说雍正没有弄死老十的心,即便是想弄死老十,那也是好些年以后的事情呢,
连废太子雍正帝都好好的养着呢,还能在乎多样几年老十吗,
所以现在的敦郡王万万死不得。
没说没管,敦郡王两口子,马车停停走走,一路游山玩水,好不畅快,
这些事情,雍正皇帝的御案上,都有,
没有能躲过雍正帝的眼睛。
雍正皇帝恨的能咬坏了自己的腮帮子,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放在老十身上,竟然就是陪着两人游山玩水的。而且看这样子很尽兴,人家这是真的在玩。而且玩的畅快。
十阿哥确实玩的不错。这人放的开,想的更开,既然出来了,人家就带着福晋好好的玩。
老幺跟十阿哥一样,出了京城自然海阔天空,
谁还管得着你雍正高不高兴呀。
再说了,说到玩,老幺要是认第二,除了死了董鄂七十,估计没人敢认第一。
包括身边的侍卫的,都认识到了,这玩,可以玩的如此别致。
不过老幺在玩的时候,不经意的把他们的行走路程,引向了天津方向。
老幺看着十阿哥心中暗自打算,到了天津,到了船上,你后悔也晚了,
你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这辈子老幺觉得自己瞒着男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了。
当十阿哥走到天津的时候,不用十阿哥,就是老幺心情都是激荡的,
早就听闺女跟他说过天津的变化,没想到竟是如此的繁荣。
比京城还要繁荣。
老幺知道清朝时禁海的,可或许康熙皇帝知道自家儿子在海上有买卖,
对这件事情并没有怎么注重。
ps:
强推《重生回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