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朝民间婚嫁风俗,三朝回门,成亲当日不计算,女方进了男方家门,洞房后第一个早上敬过公婆儿媳茶,从这日开始算第三日。
正好是今日。
“周周你这还没洗完呢。”
杏哥儿纳闷喊住人,怎么洗一半就往回跑。黎周周端着木盆,头也不回说:“我晌午过了再来。”两条长腿快步走。
“急什么呀,这天还早……”杏哥儿看人跑的都没影了,只好收声,想起来刚周周来时提的三朝回门的事。
不会因为这个吧?
他还以为周周不往心里去,他说完了,周周那还在洗衣服,结果洗一半这会跑了。
黎周周端着衣盆回屋,他是连走带跑回去的,到了家门口,才慢下来,轻声推门进了院子,先将衣服盆放在台阶上,进灶房,在橱柜里掏出罐子,油纸铺开,里面干炒的瓜子果脯到了些,包好后,将罐子包好重新放回去。
这是成亲时剩下的。
黎周周拿着干货,知道相公在屋里看书,没有吱声,出了院门往隔壁王婶家里去了。
西坪村百来户人家,黎、王、张三姓最多。王婶人还不错,在黎周周年纪小没力气的时候,也帮过几把,像一些费力气的活计,还教黎周周缝被子、做鞋。
那时候黎周周和黎大父子俩就住在一间破顶的茅草屋,也没灶房,在院子盘了个灶头烧饭。后来黎大将一间茅草屋换成了两间泥屋,两间又成了现在的三间青砖瓦房。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王婶对着黎家就远了些。
王家没院墙,除了黎家扎的那一堵墙,其他地方时空的,自然也没院门。一打眼过去,院子种着菜,后头三间正屋是黄泥夯实的,屋顶用瓦片混着干草遮着顶,旁边侧屋灶房直接茅草屋。
王婶生了三个,大儿子前年成家,二儿子十二岁,还有个闺女四岁。一大家子挤在三间正屋睡,王婶平日里抠的也紧,没办法,孩子见风就长,再过两三年可不得给老二娶媳妇,住不开,还要在盖房子,都是花钱。
“阿娘,周周哥来了。”
王婶从灶屋出来,说闺女,“玲玲现在要改口喊阿叔了。”
哥儿成了亲了,年纪小的娃娃就该喊阿叔。
黎周周跟王婶问了好,将手里的油纸包递过去,问:“王婶,我来是想问下回门要带什么东西?”
“回门?”王婶被问的懵了下,才想起来了,没接东西,拍着脑门说:“诶哟你看我这脑子,你家是招婿,今天这是成亲后第三天回门日了。”
黎周周将油纸包塞到玲玲手里,不等王婶拒,说:“是成亲时的瓜子花生,不值几个钱的。”
“就一些话还带东西。”王婶嘴上这么说,脸上却笑着,也没推辞,让闺女拿回去放屋里,一边说:“我家老大娶媳妇儿,当时回门带了肉、糖、酒,这三样必不可少。”
“不过你现在去来不及了,回门要赶一大早的。”王婶看黎周周表情不太好看,刚收了东西,不由宽慰两句,“你不懂,家里人也该操心,都已经这样了就准备齐全,挑个早上去,别过了正午。”
黎周周装了满肚子的懊恼,从王家回去。王家灶屋里,大儿媳刚听见了,这会听婆母唏嘘说:“你说说就算是分家了,还真不管不顾了,大儿子哥儿招婿,黎家老两口连回来吃口酒都没有,真是断了个干净。”
“二房黎二媳妇儿也不提两句,也是当二婶的人,当天你瞧瞧那架势,过来上桌吃饭,吃完嘴一抹,忙都不帮,这是看准了黎大家没出路,巴着攀府县里的那位。”
大儿媳才嫁过来,不清楚内里,就问:“娘,怎么就断的这么干净呢?”
树大分枝,人多了自然分家。村里也有分家的,但也没见谁家像黎家那样,老太太老头连亲儿子都不管不顾了,周周虽说是哥儿,但也是黎家的血脉。
“这话说来长。”王婶剁着菜,咚咚咚的响,才说:“周周也是个可怜孩子,他那阿爹哥儿,是被黎家拖死的。”
大媳妇儿吓了一跳,这、这咋还闹上人命官司了?
“想什么呢,是病死的,但也拖着不给钱买药。”王婶手一停,瞥了儿媳一眼,说:“这话我跟你说,你要是学出去——”
“娘我不瞎说。”
其实这事村里年纪大点的都知道,毕竟当初也闹得难看。王婶只是不想大儿媳妇拿着说嘴,万一叫黎大听见了,到时候闹得不美。
“黎家一共仨男孩,黎大黎二,你知道老三叫啥不?黎正仁。你瞅瞅,仨兄弟名字,为啥就老小不一样,还是花了三文钱请秀才起的,听着就跟我们乡下泥腿子不一样,人金贵,后来啊人就是有大出息了……”
这事说来话长。
黎正仁是黎老太三十多岁时生下的,那时候前头有俩儿子,已经各自成家。让村里人看,黎大是最老实本分那个,黎家那会穷,娶不起媳妇儿,黎老太就给大儿子踅摸了哥儿。
哥儿彩礼钱要的便宜。
轮到了老二,家里情况好了些,娶了个女孩。那时候黎家还没分家,一大家子过,黎大身材高大,一把力气,侍弄庄稼地也一把好手,黎家那二三十亩的田地,全靠着黎大下苦力。
黎二是个会躲懒的,只有黎大勤勤恳恳的。
到了这个小的了,黎家情况已经在村里起来了。办的满月酒,有人喝了几杯酒说了句玩笑话老蚌生珠,说黎三白白净净的不像咱们泥腿子。
黎老太就记在心里了,还真觉得小儿子不一样。花了三文钱请了老秀才起名字,再后来黎家送黎正仁去老秀才那儿读书。
“娘,难不成这黎正仁考上秀才了?”大媳妇儿好奇问。也没听说过啊。
王婶:“黎老太是打着这主意,不过没来及等黎正仁考出个花,先出了个事,黎大媳妇儿没了,黎大要分家。”
终于说到正话头了。大媳妇儿好奇这人没了,怎么就分家闹到老死不相往来了。
“黎大是个死心眼,不藏私,一年到头零散活赚的钱都交了公,等自己媳妇儿小产要补身子一个钱掏不出来,黎老太又抠的紧,给小儿子花钱不眨眼的。”
“周周阿爹伤了身子,冬天时候生了风寒,本来是吃药好好补补就成,可黎老太抠啊,一服药愣是煎的药味都没了稀汤寡水,这还治什么病?”
“……熬了一个冬天,开春人就没了。”
“黎大自那要分家,哪怕落下个不孝的名声。可村里人不是睁眼瞎,黎老太干的事都瞧在眼里,要不是黎大支着,黎家老屋子能盖成那样?黎大分了家,谁干地里活,谁供小儿子读书?”
“可黎老太骂归骂,黎大就是铁了心要分,最后请来了村长,才给分了,黎大就分了五亩水田,还是村长看不下去,黎老头才松口把咱屋隔壁的慌基地给了黎大。”
大媳妇儿听得咋舌,人都偏心,可偏成这样真少见,敢情大儿媳的命不是命,那大儿子就像是田里的牛,只巴着耕地干活,半点好都不给。
“如今黎大日子过得不错,那黎老太就没后悔吗?”大媳妇问。
就跟听说书的一样,人都爱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事。在大媳妇儿看,这黎老太磋磨媳妇儿,就是害死了媳妇的,总要有个报应才行。
“人家后悔?人家去府县当老太太享福去了。”王婶真心叹了口气,唏嘘不已说:“可能就是命吧,黎大这父子俩命都不好。”
“分了家,没了黎大,没两年,黎家供黎正仁吃紧,黎正仁试了两次都没考上,后来干脆去了府县酒楼当学徒,不知道怎么得了账房的青眼,将闺女嫁给了黎正仁,如今黎正仁接管了账房位置,在府县买了院子,哪还用下苦力干活,听说每天扒拉个算盘,一年就有二十多两银子拿。”
王婶说到这儿是真羡慕,黎正仁发达了,把田里的老子娘都接到了府县里享福,哪还能瞧的上黎大这三间大瓦房?
都是泥腿子。
大媳妇听了心里又羡慕又有些憋闷,“那可真是了不得了,难怪瞧不上,连周周招婿都没回来吃酒席。”
黎大家当年茅草房时,王婶是真同情,还搭手帮一两把,可黎大家过好了,眼瞅着院墙修了,青砖大瓦房盖起来了,王婶心里就跟灌了几瓶子醋一样,酸啊。
可现在把过去的话一学出来,对比一下,王婶又没那么酸了。
真要酸,黎大和他那小弟还比不得。
“人心里也记恨着黎大呢,要不是黎大分家,黎正仁也能继续念下去,没准就考个秀才举人老爷什么的。你没看,二房那一家,以前黎正仁当学徒的时候,黎老太还在村里,跟黎大还有来有往,自从黎正仁发达了,二房也是不拿眼睛看老大的。”
“呸,人黎正仁发达了养老子娘,可没听说过要养兄弟,黎二以为抱上人家大腿,每年到季节了巴巴给人送粮食,能落什么好。”
大媳妇儿听婆母骂完,虽然这么想没骨气,但她男人要是有这么个发达的兄弟,她也愿意讨好,不为自己多吃一口,只盼着自家孩子能好,能学个字,去府县里某个差事。
扒拉个算盘珠子一年就能拿二十多两银子,不比乡下当泥腿子强?也不怪黎家二房现实了,贴着黎大,要是惹恼了府县里的,那可真亏了。
黎家院子。
黎周周在院子拉了绳,衣服一件件晾上去,还有一些没洗完。早上耽误了一趟,眼瞅着就该吃午饭了。
乡下村里人,农闲时一般都吃两顿,早上那顿就免了。正午吃得早,稀汤寡水的,晚上也凑合凑合。只有忙的时候,男人要下地,出力气,饭必须跟上,一般中午都是饼子、面,晚上会炒点荤腥闷些杂粮饭。
黎大家情况好,一天吃三顿,不过也不会顿顿有荤腥。
中午就两人,黎周周晾完衣服,卷了袖子洗了手,赶紧和面,等面团醒着,人也没停,去后院扒了颗白菜,切了一半,淘洗干净,家里没肉了,黎周周想了下,用猪油炒了。
要是平时他自己吃,那肯定和面条一起下,吃白水煮的。
擀面切面,锅开下面条,捞出来,炒好的白菜码在上面。饭好了,黎周周端着去堂屋放桌上,一侧头就看到里屋窗户边上,相公握着毛笔低着头写东西,侧脸可好看,安安静静的漂亮。
黎周周正想要不要去叫,面一会坨了,就看相公放下手里的笔,伸了个懒腰,侧着头,看了过来。两人目光对视,相公还冲他笑了下,黎周周都不敢再和相公对着看,慌忙低头装作摆弄桌上的碗。
他摸着胸口,掌心也有些发烫。
“写着写着就入神了,饭都好了。”
顾兆起身,揉了下手腕,踏出房门,看周周摸胸口,不由问:“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没什么不舒服的。”黎周周解释不清,相公刚冲他笑,他胸膛就咚咚的跳,现在好了。想岔开话,去拧了干净毛巾递给相公擦手。
顾兆擦了手,两人坐下吃饭。
黎周周看到相公漂亮模样,吃饭都和他不一样,慢慢的,瞧着就不同,不由想到回门的事,王婶虽没明着说,但三朝回门是代表重视岳家,结果他不知道给耽误了。
这让相公在岳家没了颜面。
黎周周自责不已,脸上就挂了一些。
顾兆停了筷子,问:“怎么了?是出什么事了吗?”
“没——”
“周周~”
明明顾兆语气是软的,没有责备,还像是撒娇,可黎周周对这样的相公就是束手无策,就是招架不住,不由交代说了三朝回门的事。
顾兆听完:……
就这?
他这不是嫁出去的男人,泼出去的水吗?
顾兆看老婆真的自责内疚,当即拉着老婆的手,开始卖弄茶艺,故意睁圆了一双眼,真诚与可爱的说:“不怪周周,我出门前,爹就说了,没事不用回去,嫌我丢了他们的脸,我才没提醒周周要回去的。”
自己找锅背,不怪老婆。
黎周周一听,顿时忘了三朝回门的内疚,而是问:“你爹还骂你了?”
“倒也没怎么打骂,是我自己不争气,读书读不好,又瘦又小没有力气下地干活,什么都做不好。”顾兆抱着老婆腰,脑袋埋在老婆胸口,抬着一张小脸,可怜巴巴说:“周周,我只有你了,如今黎家才是我的家。”
这可把黎周周心疼坏了。
怎么听意思相公在顾家还被打过?
没怎么打骂,那就是打过骂过。
黎周周摸摸小相公的发丝,对着岳家只剩下顾全礼节,彻底没了早上初听错过回门的自责,只说:“相公,你别难过了。”
“好~我听周周的,不难过。”
顾兆说着,故作坚强的将脸埋到老婆胸口。
真不难过。
正好是今日。
“周周你这还没洗完呢。”
杏哥儿纳闷喊住人,怎么洗一半就往回跑。黎周周端着木盆,头也不回说:“我晌午过了再来。”两条长腿快步走。
“急什么呀,这天还早……”杏哥儿看人跑的都没影了,只好收声,想起来刚周周来时提的三朝回门的事。
不会因为这个吧?
他还以为周周不往心里去,他说完了,周周那还在洗衣服,结果洗一半这会跑了。
黎周周端着衣盆回屋,他是连走带跑回去的,到了家门口,才慢下来,轻声推门进了院子,先将衣服盆放在台阶上,进灶房,在橱柜里掏出罐子,油纸铺开,里面干炒的瓜子果脯到了些,包好后,将罐子包好重新放回去。
这是成亲时剩下的。
黎周周拿着干货,知道相公在屋里看书,没有吱声,出了院门往隔壁王婶家里去了。
西坪村百来户人家,黎、王、张三姓最多。王婶人还不错,在黎周周年纪小没力气的时候,也帮过几把,像一些费力气的活计,还教黎周周缝被子、做鞋。
那时候黎周周和黎大父子俩就住在一间破顶的茅草屋,也没灶房,在院子盘了个灶头烧饭。后来黎大将一间茅草屋换成了两间泥屋,两间又成了现在的三间青砖瓦房。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王婶对着黎家就远了些。
王家没院墙,除了黎家扎的那一堵墙,其他地方时空的,自然也没院门。一打眼过去,院子种着菜,后头三间正屋是黄泥夯实的,屋顶用瓦片混着干草遮着顶,旁边侧屋灶房直接茅草屋。
王婶生了三个,大儿子前年成家,二儿子十二岁,还有个闺女四岁。一大家子挤在三间正屋睡,王婶平日里抠的也紧,没办法,孩子见风就长,再过两三年可不得给老二娶媳妇,住不开,还要在盖房子,都是花钱。
“阿娘,周周哥来了。”
王婶从灶屋出来,说闺女,“玲玲现在要改口喊阿叔了。”
哥儿成了亲了,年纪小的娃娃就该喊阿叔。
黎周周跟王婶问了好,将手里的油纸包递过去,问:“王婶,我来是想问下回门要带什么东西?”
“回门?”王婶被问的懵了下,才想起来了,没接东西,拍着脑门说:“诶哟你看我这脑子,你家是招婿,今天这是成亲后第三天回门日了。”
黎周周将油纸包塞到玲玲手里,不等王婶拒,说:“是成亲时的瓜子花生,不值几个钱的。”
“就一些话还带东西。”王婶嘴上这么说,脸上却笑着,也没推辞,让闺女拿回去放屋里,一边说:“我家老大娶媳妇儿,当时回门带了肉、糖、酒,这三样必不可少。”
“不过你现在去来不及了,回门要赶一大早的。”王婶看黎周周表情不太好看,刚收了东西,不由宽慰两句,“你不懂,家里人也该操心,都已经这样了就准备齐全,挑个早上去,别过了正午。”
黎周周装了满肚子的懊恼,从王家回去。王家灶屋里,大儿媳刚听见了,这会听婆母唏嘘说:“你说说就算是分家了,还真不管不顾了,大儿子哥儿招婿,黎家老两口连回来吃口酒都没有,真是断了个干净。”
“二房黎二媳妇儿也不提两句,也是当二婶的人,当天你瞧瞧那架势,过来上桌吃饭,吃完嘴一抹,忙都不帮,这是看准了黎大家没出路,巴着攀府县里的那位。”
大儿媳才嫁过来,不清楚内里,就问:“娘,怎么就断的这么干净呢?”
树大分枝,人多了自然分家。村里也有分家的,但也没见谁家像黎家那样,老太太老头连亲儿子都不管不顾了,周周虽说是哥儿,但也是黎家的血脉。
“这话说来长。”王婶剁着菜,咚咚咚的响,才说:“周周也是个可怜孩子,他那阿爹哥儿,是被黎家拖死的。”
大媳妇儿吓了一跳,这、这咋还闹上人命官司了?
“想什么呢,是病死的,但也拖着不给钱买药。”王婶手一停,瞥了儿媳一眼,说:“这话我跟你说,你要是学出去——”
“娘我不瞎说。”
其实这事村里年纪大点的都知道,毕竟当初也闹得难看。王婶只是不想大儿媳妇拿着说嘴,万一叫黎大听见了,到时候闹得不美。
“黎家一共仨男孩,黎大黎二,你知道老三叫啥不?黎正仁。你瞅瞅,仨兄弟名字,为啥就老小不一样,还是花了三文钱请秀才起的,听着就跟我们乡下泥腿子不一样,人金贵,后来啊人就是有大出息了……”
这事说来话长。
黎正仁是黎老太三十多岁时生下的,那时候前头有俩儿子,已经各自成家。让村里人看,黎大是最老实本分那个,黎家那会穷,娶不起媳妇儿,黎老太就给大儿子踅摸了哥儿。
哥儿彩礼钱要的便宜。
轮到了老二,家里情况好了些,娶了个女孩。那时候黎家还没分家,一大家子过,黎大身材高大,一把力气,侍弄庄稼地也一把好手,黎家那二三十亩的田地,全靠着黎大下苦力。
黎二是个会躲懒的,只有黎大勤勤恳恳的。
到了这个小的了,黎家情况已经在村里起来了。办的满月酒,有人喝了几杯酒说了句玩笑话老蚌生珠,说黎三白白净净的不像咱们泥腿子。
黎老太就记在心里了,还真觉得小儿子不一样。花了三文钱请了老秀才起名字,再后来黎家送黎正仁去老秀才那儿读书。
“娘,难不成这黎正仁考上秀才了?”大媳妇儿好奇问。也没听说过啊。
王婶:“黎老太是打着这主意,不过没来及等黎正仁考出个花,先出了个事,黎大媳妇儿没了,黎大要分家。”
终于说到正话头了。大媳妇儿好奇这人没了,怎么就分家闹到老死不相往来了。
“黎大是个死心眼,不藏私,一年到头零散活赚的钱都交了公,等自己媳妇儿小产要补身子一个钱掏不出来,黎老太又抠的紧,给小儿子花钱不眨眼的。”
“周周阿爹伤了身子,冬天时候生了风寒,本来是吃药好好补补就成,可黎老太抠啊,一服药愣是煎的药味都没了稀汤寡水,这还治什么病?”
“……熬了一个冬天,开春人就没了。”
“黎大自那要分家,哪怕落下个不孝的名声。可村里人不是睁眼瞎,黎老太干的事都瞧在眼里,要不是黎大支着,黎家老屋子能盖成那样?黎大分了家,谁干地里活,谁供小儿子读书?”
“可黎老太骂归骂,黎大就是铁了心要分,最后请来了村长,才给分了,黎大就分了五亩水田,还是村长看不下去,黎老头才松口把咱屋隔壁的慌基地给了黎大。”
大媳妇儿听得咋舌,人都偏心,可偏成这样真少见,敢情大儿媳的命不是命,那大儿子就像是田里的牛,只巴着耕地干活,半点好都不给。
“如今黎大日子过得不错,那黎老太就没后悔吗?”大媳妇问。
就跟听说书的一样,人都爱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事。在大媳妇儿看,这黎老太磋磨媳妇儿,就是害死了媳妇的,总要有个报应才行。
“人家后悔?人家去府县当老太太享福去了。”王婶真心叹了口气,唏嘘不已说:“可能就是命吧,黎大这父子俩命都不好。”
“分了家,没了黎大,没两年,黎家供黎正仁吃紧,黎正仁试了两次都没考上,后来干脆去了府县酒楼当学徒,不知道怎么得了账房的青眼,将闺女嫁给了黎正仁,如今黎正仁接管了账房位置,在府县买了院子,哪还用下苦力干活,听说每天扒拉个算盘,一年就有二十多两银子拿。”
王婶说到这儿是真羡慕,黎正仁发达了,把田里的老子娘都接到了府县里享福,哪还能瞧的上黎大这三间大瓦房?
都是泥腿子。
大媳妇听了心里又羡慕又有些憋闷,“那可真是了不得了,难怪瞧不上,连周周招婿都没回来吃酒席。”
黎大家当年茅草房时,王婶是真同情,还搭手帮一两把,可黎大家过好了,眼瞅着院墙修了,青砖大瓦房盖起来了,王婶心里就跟灌了几瓶子醋一样,酸啊。
可现在把过去的话一学出来,对比一下,王婶又没那么酸了。
真要酸,黎大和他那小弟还比不得。
“人心里也记恨着黎大呢,要不是黎大分家,黎正仁也能继续念下去,没准就考个秀才举人老爷什么的。你没看,二房那一家,以前黎正仁当学徒的时候,黎老太还在村里,跟黎大还有来有往,自从黎正仁发达了,二房也是不拿眼睛看老大的。”
“呸,人黎正仁发达了养老子娘,可没听说过要养兄弟,黎二以为抱上人家大腿,每年到季节了巴巴给人送粮食,能落什么好。”
大媳妇儿听婆母骂完,虽然这么想没骨气,但她男人要是有这么个发达的兄弟,她也愿意讨好,不为自己多吃一口,只盼着自家孩子能好,能学个字,去府县里某个差事。
扒拉个算盘珠子一年就能拿二十多两银子,不比乡下当泥腿子强?也不怪黎家二房现实了,贴着黎大,要是惹恼了府县里的,那可真亏了。
黎家院子。
黎周周在院子拉了绳,衣服一件件晾上去,还有一些没洗完。早上耽误了一趟,眼瞅着就该吃午饭了。
乡下村里人,农闲时一般都吃两顿,早上那顿就免了。正午吃得早,稀汤寡水的,晚上也凑合凑合。只有忙的时候,男人要下地,出力气,饭必须跟上,一般中午都是饼子、面,晚上会炒点荤腥闷些杂粮饭。
黎大家情况好,一天吃三顿,不过也不会顿顿有荤腥。
中午就两人,黎周周晾完衣服,卷了袖子洗了手,赶紧和面,等面团醒着,人也没停,去后院扒了颗白菜,切了一半,淘洗干净,家里没肉了,黎周周想了下,用猪油炒了。
要是平时他自己吃,那肯定和面条一起下,吃白水煮的。
擀面切面,锅开下面条,捞出来,炒好的白菜码在上面。饭好了,黎周周端着去堂屋放桌上,一侧头就看到里屋窗户边上,相公握着毛笔低着头写东西,侧脸可好看,安安静静的漂亮。
黎周周正想要不要去叫,面一会坨了,就看相公放下手里的笔,伸了个懒腰,侧着头,看了过来。两人目光对视,相公还冲他笑了下,黎周周都不敢再和相公对着看,慌忙低头装作摆弄桌上的碗。
他摸着胸口,掌心也有些发烫。
“写着写着就入神了,饭都好了。”
顾兆起身,揉了下手腕,踏出房门,看周周摸胸口,不由问:“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没什么不舒服的。”黎周周解释不清,相公刚冲他笑,他胸膛就咚咚的跳,现在好了。想岔开话,去拧了干净毛巾递给相公擦手。
顾兆擦了手,两人坐下吃饭。
黎周周看到相公漂亮模样,吃饭都和他不一样,慢慢的,瞧着就不同,不由想到回门的事,王婶虽没明着说,但三朝回门是代表重视岳家,结果他不知道给耽误了。
这让相公在岳家没了颜面。
黎周周自责不已,脸上就挂了一些。
顾兆停了筷子,问:“怎么了?是出什么事了吗?”
“没——”
“周周~”
明明顾兆语气是软的,没有责备,还像是撒娇,可黎周周对这样的相公就是束手无策,就是招架不住,不由交代说了三朝回门的事。
顾兆听完:……
就这?
他这不是嫁出去的男人,泼出去的水吗?
顾兆看老婆真的自责内疚,当即拉着老婆的手,开始卖弄茶艺,故意睁圆了一双眼,真诚与可爱的说:“不怪周周,我出门前,爹就说了,没事不用回去,嫌我丢了他们的脸,我才没提醒周周要回去的。”
自己找锅背,不怪老婆。
黎周周一听,顿时忘了三朝回门的内疚,而是问:“你爹还骂你了?”
“倒也没怎么打骂,是我自己不争气,读书读不好,又瘦又小没有力气下地干活,什么都做不好。”顾兆抱着老婆腰,脑袋埋在老婆胸口,抬着一张小脸,可怜巴巴说:“周周,我只有你了,如今黎家才是我的家。”
这可把黎周周心疼坏了。
怎么听意思相公在顾家还被打过?
没怎么打骂,那就是打过骂过。
黎周周摸摸小相公的发丝,对着岳家只剩下顾全礼节,彻底没了早上初听错过回门的自责,只说:“相公,你别难过了。”
“好~我听周周的,不难过。”
顾兆说着,故作坚强的将脸埋到老婆胸口。
真不难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夫郎家的赘婿首辅,夫郎家的赘婿首辅最新章节,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夫郎家的赘婿首辅,夫郎家的赘婿首辅最新章节,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