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沉着脸,“你如今十四了,早该相看人家说亲。你得罪林氏在先,这回她必然会在你的亲事上做手脚。”
云绥见赵嬷嬷满面忧愁,安慰道:“林氏一向好脸面,又不肯失了贤德名声。她若真想给我说一门差亲事,只怕也要那人家既有个富贵架子,又没什么腌臜传言,一来二去,也要看一阵子呢!”
赵嬷嬷叹气,“我的儿,怕就怕这林氏早有打算,只等你年纪一到,就卖女儿似的交你出去,把聘礼收自己口袋呢!”
闻言,云绥仍是安慰赵嬷嬷。
她知道林氏手段厉害,但这女儿家一生的前程,都在嫁娶之事上,她也不会任凭林氏摆布。
“五姐姐,你伤怎么样了?”
进来的是云六小姐云羡,生的一张鹅蛋脸,杏眼檀口,随了生母刘氏,美人胚子一个。
云绥让桃叶送赵嬷嬷往后门走,让云茗等人奉了糕饼茶水,又下床亲自招呼云羡,“六妹妹怎么来了?”
“我来看你啊!五姐姐,事情我都听说了,是不是二姐姐又欺负你了?你只管告诉我,我去跟祖母说,她最疼我,我跟她说,她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没有的事。尽诬赖你二姐姐。”
若要云羡去告状,倒让林氏跟刘氏交恶,如今二房不比大房光景好,她怕连累了云羡一家。
云绥笑着点了一下云羡的额头,拿了糕饼给她,又问:“怎么没在外祖母家多待一会?”
“爹爹说我两个哥哥还要读书,把我一个人放那边,怕我调皮添麻烦,所以就不多留了。”
云羡抓住云绥的手,认真的看着她:“五姐姐,你别怕,我现在回来了,去哪我都跟你一起,有我看着,二姐姐总不敢明目张胆欺负你。”
这话听的云绥心里一暖,看了云羡好一会。
这府里除了周姨娘,赵嬷嬷跟桃叶之外,就属她这个隔房的堂妹对她最好,自幼就跟她亲近,对云颜更是同仇敌忾。
云绥回握住云羡的手,“谢谢你,云羡。”
“我们是好姐妹嘛!不必言谢。”
日子平静了两天,云家三个小姐随长辈一同前往宋府宋老太太寿宴。
几个哥儿以读书为由留在家中。
小姐们同乘一辆马车,云绥跟云羡说笑一处,云颜冷冷看着她们,不时冷笑一声。
云绥觉得云颜一定知道内情,她今天看她的眼神,除了鄙夷之外,还有两分大仇得报的痛快。
看来林氏已经给她相看好了人家。
到了宋府,车马如流水,人山人海。
林氏带领云家众女到了女眷的席位,安置好小姐们后,就去同姑母罗夫人攀谈。
罗夫人神色淡淡的,只应付了事。
林氏也不好再往跟前凑,腹诽她在林家不过是个庶女,嫁给罗老公爷当填房,年纪轻轻守活寡,儿子女儿没一个亲生的,如今竟然还敢跟她拿大款了。
一肚子气回来,见到云绥,又露出笑容。
她跟承恩伯夫人钱氏都商量好了,要把云绥嫁过去给他的嫡子当填房。
钱氏是个商贾女出身,不懂教养,她儿子赵正德镇日不务正业,又是独子,所以惯的无法无天,原配张氏受不了他花天酒地,酒后还爱打人,索性一根白绫吊死了事。
原先钱氏眼界高,看不上庶女,但时间长了,赵正德身边没个妥帖人,她也不放心。
林氏巴巴的跟她说云绥的各种好处,钱氏点了头,只待看过人后就下聘。
看人的日子,自然就在今天。
云绥一直注意着林氏一举一动,见她跟一位穿绣遍地牡丹金宝地褙子的妇人相谈甚欢,立时警惕起来。
她问云羡:“那位是谁?”
云羡是嫡女,又爱热闹,认识的人比她多,回答:“这是承恩侯府家的赵夫人。听说是个商贾之女。官眷们都不爱搭理她的。”
这就奇怪了,林家累世官宦,诗礼传家,林氏平时最厌弃的就是这等铜臭味的商人。
怎么会跟钱氏在一起?
云绥心下一沉,蹙眉看云羡:“你还知道多少?都说给我听听。”
云羡不疑有他,知无不言:“这钱氏有个嫡子赵正德,宝贝的跟什么似的,前年他的发妻张氏病逝。如今钱氏正愁儿子的婚事呢!你说大伯母该不会......”
“别说了。”
云绥手快拿起个雪梨塞她的嘴。
她低声训诫道:“有关婚姻大事,没媒妁之言,三书六礼,都不能胡乱猜测,信口就说知道吗?”
云羡才十二岁,又备受宠爱,难免多存几分稚气,云绥看她委屈的小模样,又笑着揽住她:“好了,你不是一直想要个鹤鹿同春的香囊吗?我用上好的缂丝给你绣,成不成?”
云羡咬下一口梨子,“你说话算数。”
到了开席的时候,云绥借口如厕出了设宴的庭院。
深秋里,菊残犹有傲霜枝,云绥想着在这没人的后花园里躲着,没准能逃过一劫。
她让云羡帮她在席上应对着,总不会让人怀疑就是了。
以承恩伯府的条件,钱氏想找个出身好,又温柔贤淑的女孩并不难,就是当填房,恐怕也有好些官家嫡女愿意嫁。
但钱氏都看一年了,还没看好,又宠爱独子,想必要求极高。
纵然林氏在钱氏面前将她说的千好万好,若不亲眼将她看个仔细,钱氏必然不会轻易敲定她。
她这也是权宜之计,能拖一日是一日。
她走到一处林间小径,听见有人声从假山后传来。
男声淡然:“当初形势所迫,本王并不怪你。”
女声戚然:“归远,既然不怪我嫁给贤王,为何非要将他置于死地?”
“那是太子命令。本王奉命行事。”
云绥听的心惊,这假山后两人,难不成是贤王妃跟岐王?
贤王妃宋令仪曾入宫为嘉懿公主伴读,因此与岐王萧觐结缘,二人算得上青梅竹马。
可岐王母妃高贵妃逝世后,岐王势败,宋令仪也嫁给风头更盛的贤王为妻。
话音一落,云绥听见匆匆脚步声,正往她这边来。
云绥见赵嬷嬷满面忧愁,安慰道:“林氏一向好脸面,又不肯失了贤德名声。她若真想给我说一门差亲事,只怕也要那人家既有个富贵架子,又没什么腌臜传言,一来二去,也要看一阵子呢!”
赵嬷嬷叹气,“我的儿,怕就怕这林氏早有打算,只等你年纪一到,就卖女儿似的交你出去,把聘礼收自己口袋呢!”
闻言,云绥仍是安慰赵嬷嬷。
她知道林氏手段厉害,但这女儿家一生的前程,都在嫁娶之事上,她也不会任凭林氏摆布。
“五姐姐,你伤怎么样了?”
进来的是云六小姐云羡,生的一张鹅蛋脸,杏眼檀口,随了生母刘氏,美人胚子一个。
云绥让桃叶送赵嬷嬷往后门走,让云茗等人奉了糕饼茶水,又下床亲自招呼云羡,“六妹妹怎么来了?”
“我来看你啊!五姐姐,事情我都听说了,是不是二姐姐又欺负你了?你只管告诉我,我去跟祖母说,她最疼我,我跟她说,她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没有的事。尽诬赖你二姐姐。”
若要云羡去告状,倒让林氏跟刘氏交恶,如今二房不比大房光景好,她怕连累了云羡一家。
云绥笑着点了一下云羡的额头,拿了糕饼给她,又问:“怎么没在外祖母家多待一会?”
“爹爹说我两个哥哥还要读书,把我一个人放那边,怕我调皮添麻烦,所以就不多留了。”
云羡抓住云绥的手,认真的看着她:“五姐姐,你别怕,我现在回来了,去哪我都跟你一起,有我看着,二姐姐总不敢明目张胆欺负你。”
这话听的云绥心里一暖,看了云羡好一会。
这府里除了周姨娘,赵嬷嬷跟桃叶之外,就属她这个隔房的堂妹对她最好,自幼就跟她亲近,对云颜更是同仇敌忾。
云绥回握住云羡的手,“谢谢你,云羡。”
“我们是好姐妹嘛!不必言谢。”
日子平静了两天,云家三个小姐随长辈一同前往宋府宋老太太寿宴。
几个哥儿以读书为由留在家中。
小姐们同乘一辆马车,云绥跟云羡说笑一处,云颜冷冷看着她们,不时冷笑一声。
云绥觉得云颜一定知道内情,她今天看她的眼神,除了鄙夷之外,还有两分大仇得报的痛快。
看来林氏已经给她相看好了人家。
到了宋府,车马如流水,人山人海。
林氏带领云家众女到了女眷的席位,安置好小姐们后,就去同姑母罗夫人攀谈。
罗夫人神色淡淡的,只应付了事。
林氏也不好再往跟前凑,腹诽她在林家不过是个庶女,嫁给罗老公爷当填房,年纪轻轻守活寡,儿子女儿没一个亲生的,如今竟然还敢跟她拿大款了。
一肚子气回来,见到云绥,又露出笑容。
她跟承恩伯夫人钱氏都商量好了,要把云绥嫁过去给他的嫡子当填房。
钱氏是个商贾女出身,不懂教养,她儿子赵正德镇日不务正业,又是独子,所以惯的无法无天,原配张氏受不了他花天酒地,酒后还爱打人,索性一根白绫吊死了事。
原先钱氏眼界高,看不上庶女,但时间长了,赵正德身边没个妥帖人,她也不放心。
林氏巴巴的跟她说云绥的各种好处,钱氏点了头,只待看过人后就下聘。
看人的日子,自然就在今天。
云绥一直注意着林氏一举一动,见她跟一位穿绣遍地牡丹金宝地褙子的妇人相谈甚欢,立时警惕起来。
她问云羡:“那位是谁?”
云羡是嫡女,又爱热闹,认识的人比她多,回答:“这是承恩侯府家的赵夫人。听说是个商贾之女。官眷们都不爱搭理她的。”
这就奇怪了,林家累世官宦,诗礼传家,林氏平时最厌弃的就是这等铜臭味的商人。
怎么会跟钱氏在一起?
云绥心下一沉,蹙眉看云羡:“你还知道多少?都说给我听听。”
云羡不疑有他,知无不言:“这钱氏有个嫡子赵正德,宝贝的跟什么似的,前年他的发妻张氏病逝。如今钱氏正愁儿子的婚事呢!你说大伯母该不会......”
“别说了。”
云绥手快拿起个雪梨塞她的嘴。
她低声训诫道:“有关婚姻大事,没媒妁之言,三书六礼,都不能胡乱猜测,信口就说知道吗?”
云羡才十二岁,又备受宠爱,难免多存几分稚气,云绥看她委屈的小模样,又笑着揽住她:“好了,你不是一直想要个鹤鹿同春的香囊吗?我用上好的缂丝给你绣,成不成?”
云羡咬下一口梨子,“你说话算数。”
到了开席的时候,云绥借口如厕出了设宴的庭院。
深秋里,菊残犹有傲霜枝,云绥想着在这没人的后花园里躲着,没准能逃过一劫。
她让云羡帮她在席上应对着,总不会让人怀疑就是了。
以承恩伯府的条件,钱氏想找个出身好,又温柔贤淑的女孩并不难,就是当填房,恐怕也有好些官家嫡女愿意嫁。
但钱氏都看一年了,还没看好,又宠爱独子,想必要求极高。
纵然林氏在钱氏面前将她说的千好万好,若不亲眼将她看个仔细,钱氏必然不会轻易敲定她。
她这也是权宜之计,能拖一日是一日。
她走到一处林间小径,听见有人声从假山后传来。
男声淡然:“当初形势所迫,本王并不怪你。”
女声戚然:“归远,既然不怪我嫁给贤王,为何非要将他置于死地?”
“那是太子命令。本王奉命行事。”
云绥听的心惊,这假山后两人,难不成是贤王妃跟岐王?
贤王妃宋令仪曾入宫为嘉懿公主伴读,因此与岐王萧觐结缘,二人算得上青梅竹马。
可岐王母妃高贵妃逝世后,岐王势败,宋令仪也嫁给风头更盛的贤王为妻。
话音一落,云绥听见匆匆脚步声,正往她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