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公主别装了 祥瑞降世

小说:告诉公主别装了 作者:作家tVvF0b 更新时间:2024-08-15 11:10:41 源网站:顶点小说
  时年六月,俞阳大旱,有一条长约五丈的巨蛇下山在村庄游荡,引得人心惶惶。

  传说,这条大蛇头上有角,黑质白章似龙纹,刚发现时,它并没有伤人,于是当地有善于攀龙附凤者,立刻将此事作为祥瑞报了上去,皇帝大喜。

  然而,大旱仍没得到缓解,义仓粮食耗尽,大蛇开始屠杀村民,所到之处十室九空。

  在此期间,俞阳太守徐静思,送信附近州县希望能借到粮食,均未有回信。各路商贾见状,更是大门紧闭,待价而沽。

  徐静思亲往查看,见哀鸿遍野,更有野兽伤人。此时此景,徐静思当即让郡丞取来纸笔,写完奏章后,并不差人送进长安,而是向着西北方向烧掉,跪拜叩首三下,再命贾都尉带兵抓捕巨蛇。

  之后,徐静思遣退所有人,独自一人前往关蛇的囚屋,拔剑将蛇砍死,分食给受害的百姓。

  不久,皇帝病重,安婕妤之子三皇子进献龙角做为药引,祥瑞之事重提,有人进言,是因为徐静思斩杀祥瑞触怒上天,才导致灾区加重,皇上龙体欠安。

  皇帝大怒,当即下令抄没徐家,押送徐静思一家入京问罪。

  四个月过去,从夏到冬,京城的大戏随着徐静思的入京揭开序幕。

  今年的长安冬天又干又冷,皇宫里的叶子吹落一茬又一茬,宫里的太监宫女只能彻夜清扫。

  明明是宵禁,皇宫沉重的大门却开了。一群大臣顶着寒风沉默着。此番连夜进宫,是因为得了旨意和消息,旨意是徐静思今夜论罪,消息是皇帝病情加重。

  当今姓刘名盈,盈者,满也,年轻时文能定乾坤,武能安天下。

  这位皇帝一向身体很好,然月盈则亏,这次病来如山倒,引得各方人心浮动,一场权力的喧嚣正在暗处蠢蠢欲动。

  百官在乾熙宫外站定,为首的是三公,丞相李采音,御史大林若贞,大司马安清源。

  大太监盛安早已等候多时,将三位老臣迎了进去。

  “都来了?”纱幔内传来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

  盛安恭答:“三位大人都来了。”

  里边儿咳嗽一阵,喘了口气,“都来了好,五六十的人了,站着也不容易,赐座。”

  “诺。”

  “臣等谢皇上恩赐。”

  地上铺的是去年安清源猎下的虎皮,三把椅子放上去一点声响都没有。三人坐定,都屏气凝神,锐利的双眼想通过层层纱幔看清皇帝的状况。

  “开始吧。”

  首先开口的是李丞相。

  李采音的声音不急不缓:“圣上如此宵衣旰食,为国所累,如今还要被臣下的事情劳神,实在是臣等之过。罪臣徐静思,俞阳合宜人,昭元十三年举孝廉为官,三年后迁为俞阳太守,在职期间没出过错,此次大逆不道实在令人惊骇。此次论罪,臣以为,应当将他压在殿前当面论处,”

  纱幔里面一言不发,三人甚至听到皇上翻了个身。

  紧接着说话的是林若贞。

  “徐静思有罪,但臣以为,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救济灾民。俞阳离长安三千多公里,徐静思押送进京半个月,俞阳受灾三个月,怕是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了。皇上仁德,义仓的粮食已经消耗一空,俞阳的百姓是一刻也等不了啊。”

  林若贞这一番话让皇帝开了金口。

  “三个月?三个月前报祥瑞的时候为何没有立刻禀上!”

  纱幔里面传来急促的咳嗽,被欺骗的愤怒响彻大殿。

  报祥瑞的刺史是大司马举荐的人,他狠狠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林若贞,知道必须得答话了。

  “启禀皇上,当初报祥瑞时,正逢皇上身体渐好,臣等不忍心扫了皇上的兴。心想着祥瑞一出,上天眷顾,灾情必然大解。可恨这徐静思不知天高地厚,杀了祥瑞,这是不想让皇上的病好,要坏了皇上的江山社稷!谅他一个太守不敢如此大胆,他背后的人才是其心可诛!”

  其他二人都知道,戏已经真正开始了。

  纱幔里面又没了声响,但三人都知道,皇帝在听。

  “朕听说,丞相在俞阳时,曾感念此人天资聪慧,但家中过于贫寒,徐静思读书时,丞相资助不少,徐静思也一直把丞相当做恩师。”

  李采音上下眼皮一磕,站起来答话:“臣确有此事,但臣观徐静思虽有才能,却不是做事的料子,因此一直没有向皇上进言。不想,之前林大人倒是十分赏识他,向臣推荐了徐静思,这才有了今日。”

  此言,引得林若贞抬头惊异地看了眼两人。心中斟酌,后宫那位娘娘将要产子的消息看来是让这俩人准备撕破脸了。

  林若贞紧跟开口:“不知两位大人何时关系这般亲近了。前段时间,臣听说,两位大人还商量着以地换地。我朝自立以来,可是就明令禁止结党营私的。”

  “林老匹夫你血口喷人!”安清源一身久经沙场的杀气扑面而来,眼光像似要吃人。

  “不得喧哗!”盛安敲击玉钵。

  “有这回事吗?”

  安清源正要开口否认,立刻被李采音抢先,“启奏皇上,确有此事。是老臣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惹的祸,老臣那儿子不学无术贪图享乐,眼馋西北的宝马。臣老家的地不合适,出不了好马,幸得在皇上的宴会上见过几回开了眼界。臣的儿异想天开,想在西北借一块地养马。但臣说了,这地是皇上的地,这马是皇上的马,江南的地养不了马,皇上却赐给了臣珍贵的茶叶和丝绸,这都是皇上的体恤仁德。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臣替皇上管理那片土地,就不该朝三暮四,该恪守本分,为皇上分忧。”

  纱幔内,刘盈靠在床头,睁开了双眼,一身病气,眼睛却精神矍铄。

  场面陷入了僵持,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禀报,押送徐静思的人已经入宫了。

  刘盈脸上浮现嘲讽的笑意,刚起身,盛安就上前披上外衣,再系好一件斗篷,收拾妥当,再小心拂开纱幔。

  三人看去均是一愣,皇上正是十足精神气,哪有半分重病的样子。

  李采音立刻跪拜,“天佑皇上,沉珂尽除,大卫大兴。”

  其余二人见状立刻也跪下恭贺。

  皇上边说话边走向高坐:“何故如此,诸位都是我大卫的栋梁,起来回话便是。”

  “诺。”

  这次没人坐下了。

  皇上看起来似乎很高兴,也没有要追究之前的事,而是卖了个关子,“诸位可知,朕的病为何好得如此快?安卿,你说。”

  “臣以为,是三皇子进献宝物,孝诚感天,上天降下福祉。”

  皇帝撇嘴,一甩袖子,指着林若贞又问,“若贞观之何如?”

  林若贞隐晦地看了看皇上脸不红气不喘的模样,抿了抿嘴答:“皇上如天之德,励精图治,上天眷顾大卫。”

  皇上提高了问话:“丞相?”

  李采音的声音仍然不紧不慢,“臣以为,皇上是代天下子民受过。这次俞阳受灾,是俞阳之祸;只有俞阳受灾,是天下之幸。皇上向来爱民如子,皇上又是上天之子。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怜难偿儿女债。上天对人间降下考验,又派神蛇磨炼百姓心智,皇上感应民生多艰,自己承担了一部分才生了这场大病。上天被皇上的诚心打动,又才收回了皇上身上的,让皇上能有精力带领万民通过考验。”

  这话算是破除了民间传的圣上不仁上天示警的流言了。

  皇帝明显松了身形,让盛安接过太监端上来的茶壶,给三位上了茶。

  “天寒夜深,诸位大人请坐吧。”

  三人谢过,坐下后,又听皇上说,“俞阳离长安虽远,路程也不过半个月,为何现在入冬了才到?”

  这话问的是御史大夫林若贞。

  林若贞答道:“按照惯例,确实半个月就能到,但那是走水路,而徐静思这次是走的山路。”

  “怎么回事?”皇上的眉间闪过一丝厌恶。

  林若贞答:“押送徐静思的队伍本来是要乘余江一路南下,再在吴都转送长安的。岂想,一行人根本找不到空余的船只,吴王将船全部用来运送货物,早在两个月前就租走了全部船只。至于战船,没有大司马的调令,沿海的战船不能挪用,烈日之下,他们只能走山路步行。”

  “朕的余江!整整三百万!每年维修七十万!倒像成了吴王的私产了!给刘仪传令,即刻进京,朕要和他好好谈心叙旧!”

  大殿被茶盏落地的声音震得天响!

  林若贞又跪了下去:“臣还有事上奏。”

  “说!”

  “俞阳来人报,徐静思在捉神蛇之前,曾当场写了一份奏章,但是没呈上来,而是向着长安的方向烧毁,以表请示。臣以为,这种掩耳盗铃之风决不能滋长,不然,今后百官效仿,先斩后奏,大卫律法何在,天威何在!”

  看来,林若贞执意要置徐静思于死地。

  皇帝的眉毛一抖,看着跪在地上的人,施施然坐下,笑着对安清源说道:“多学学李相,别一上来就是什么老匹夫,显得像个莽夫。这种话在私下说说也就罢了,在朕面前也这么没规矩!”

  安清源挑眉看了林若贞一眼,说话气都足了:

  “皇上教训得是,臣这就改。”

  皇帝点头,起身走到左边的书架,抽出了一本账册,随意看了几眼扔到案几上,说道:“说说这次俞阳的灾情怎么处理。”

  林若贞铁了心想扳回一局,答:“臣以为,应该立即拨款赈银到俞阳,缓解燃眉之急。”

  “怎么拨,拨多少?”

  林若贞沉吟半刻答:“俞阳多发旱灾,百姓有十万之众。按照惯例,应当拨款260万白银,赈粮27万石。臣自请前往赈灾。”

  皇帝笑了:“你呀,老糊涂了。张口闭口就是惯例。你可知,如今俞阳还剩多少人,吴王又为何借走了所有的船运货?”

  “臣愚钝。只不过俞阳所呈人口档案和账册。”说着,林若贞从怀里取两份。

  皇帝拍了拍桌上的账册,语气颇有些恨铁不成钢:“档案账册?巧了,朕这里也有一份,是十年来的人口死亡档案。你好好看看,有的名字是不是和你的重复了。”

  盛安立刻接过来呈给林若贞。

  李采音仍好好坐着,倒是安清源急忙忙走过去伸长脖子,“臣也帮林御史看看。”

  林若贞越看头上冒的汗越多,不出半刻,安清源立刻高声喊道:“皇上圣明,确实有很多重复的名字。”

  皇帝刚端起的茶一抖,重新放下,头疼地揉了揉额头:“朕不聋。”

  林若贞立刻请罪:“是臣失职,竟被愚弄至此,实在无颜面对百官,面对皇上,臣自请辞,望皇上恩准。”

  “李相觉得如何?”

  李采音站起来答道:“禀皇上,臣以为这是俞阳欺上瞒下之故,要做好这本假账,牵扯万千,记账的,查账的,包括各个送呈的,这些都要查。如此情形,想必这粮食和银子就算赈下去,到老百姓手上也剩不了多少。据我所知,俞阳周围的郡均没有受灾,臣以为,可从粮食富足的周围地方用余江调粮,以富赈贫。臣的家乡离俞阳算近,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肯定能把难关渡过。”

  皇帝点头:“丞相这主意好,就按丞相说的做,选一个得力的,丞相去安排。”

  丞相也点头,笑着说好。

  皇帝又说:“国事繁重,若贞毕竟老了,难免力不从心,也有情可原。下面的人欺上瞒下,实在可恨。我看你身边那个张御丞是个忠厚老实的,可以一用。”

  安清源长长吐了一口气,拿眼睛瞄了一眼林若贞,后者应了一声再也没开口。

  殿外有人报,押送徐静思的在外边候着了。

  盛安取来靴子,跪下替皇帝皇上,又躬身将人搀扶着起来。

  皇帝一摆手,“走吧,出去见一见这徐静思。”

  殿门的小太监低头轻手轻脚打开大门,一阵寒风灌进来,门外是一干大臣,站在最前面的,是负责押送的钦使中领军容湛,再加一层带刀御林军,屋檐下的灯笼烧得众人浑身都暖红着。

  容湛和他身后的人跪了两列,并不见徐静思。

  皇帝遥遥一望,问:“徐静思现在何处,让他来百官前见朕。”

  回答他的是一片整齐的磕头声。

  容湛解下佩刀,双手撑地,答:“属下罪该万死,在赶路途中,山中突发大火,徐静思一家被困囚车,队伍四散逃离,等火没了,属下再去查验时,已尽数化为灰烬了。”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就连一直没有什么表情的李采音,也睁大了双眼。

  李采音刚开口喊了一声“皇上”,就被制止了。

  “朕前几日梦魇,曾在长夜中寻得一丝星火,一路找寻,不想,光明的尽头却是烈火焚心。朕百思不得其解,今日想才明白。朕第一次见徐卿,他说他怀有忠贞之志,愿与朕同归,罢了,此间功过就此揭过。”

  群臣高呼“皇上仁德”,林若贞用余光瞥一眼皇帝的脸色,只见皇帝的眼中似乎带着怀念和可惜,林若贞低眉敛进所有情绪。

  忽然,远处传来一声欢呼,紧接着像是打开了禁忌,一阵高一阵地欢呼,层层叠叠冲破了低沉的气氛。

  “大喜啊!小公主降世了!”

  “大喜啊!大喜!”

  一个小太监急急忙忙地举着个包袱跑过来,从一堆官员和御林军挤出了一条道,扑通一声跪在了殿下,双手举过头顶,高声喊道:“尊皇上的令,李妃娘娘生了!是个小公主!”

  一时间,众人神色各异,特别是安清源,似笑非笑,似悲非悲,显得尤为滑稽。

  皇帝哈哈一笑,跑着下了台阶,拒绝了盛安的搀扶,自己从小太监手里接过来襁褓。说来奇怪,这一路来又是颠簸又是寒风的,这孩子非但没闹,一见着皇帝还笑了。

  “这孩子是个有灵气的,李相,你也过来看看你外孙。”

  皇帝略带僵硬地抱着孩子,又颠了颠,看得李采音眼皮一跳。

  孩子从襁褓里挣扎着,手想伸出来,眼睛往外转。

  皇帝抬头一看,一片雪花就融化在他鼻尖,一息之间,雪越来越密。

  “下雪了,是瑞雪,皇上,明年大旱可解啊。”李采音也抬头看着灰蒙蒙的天。

  “是啊,是瑞雪。看来祥瑞不在俞阳,而在朕的公主身上。”

  皇帝继续道:“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臣之非在于朕。此次如此大的灾害,你们因为朕病重而不敢上报,等到匈奴大军压境那天,朕又岂能想你们以身报国。”

  说道这里,皇帝停顿了一下,就见安清源默默跪下。

  “朕知徐静思出身寒门,一路官至一品赤城之心本就难得,吃了不少苦。如今竟平白困死山中,士兵惶惶如丧家之犬,致使徐家惨死,这是国之不幸,朕听之深感怄悲。李相。”

  李采音出列:“臣在。”

  “徐静思的族亲不可不好生安抚。朕令诸位今夜痛定思痛,明日各个郡务必举荐至少两位明律令敢于极谏之才,让民众之音上达天听。”

  群臣跪拜,皆称皇上圣明。此后,容湛被派去整理徐家骸骨遗物送回合宜故里,回来后被降为卫尉。

  李妃之女甚得君心,不就就被赐封号为昭荣,赐食邑。后李妃言,公主年幼担不起殊荣,后又赐为永乐。

  ------题外话------

  嘿嘿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告诉公主别装了,告诉公主别装了最新章节,告诉公主别装了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