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大雪再次纷飞洒扬,大地很快就成为茫茫的一片白色原野。道路不通,商旅鲜有,唯有城中方才有些人气,在城外的世界中,百姓们早已猫在家中过冬了。
上庸城外,大竹乡,渎水里,却有一支庞大的队伍,踏着风雪而来。
里长霍元杰,带着二十多名青壮,迎上了这支冒雪而来的队伍。
“在下霍元杰,恬为渎水里里长,不知哪位将军驾到,有失远迎矣。”霍元杰在村口,拦住了这支跋涉而来的队伍,挡在最前面,问询道。虽然是问询,却更像是质疑。
这支队伍,只有五百人左右,却有近百辆马车。
而且,这些马车还都是双马拉车。
除此之外,车队中还混着十几只庞然大物,仿佛传闻中的异兽。
这样的一支车队,即便打着主公刘皇叔的旗号,霍元杰也必须要盘问。
万一,这是敌人冒充的呢?
这样的事情,不得不防。
要知道,这两年来,他们渎水里可是截获了好几波、他势力的探子细作呢。
安定小康的生活,来之不易,霍元杰不允许敌对势力渗透进来高破坏!
寒风还在呼啸,鹅毛大雪还在飞洒,车队被堵在渎水里村口,车队中的将士们却并没有什么怨言。类似的情况,自从这支车队踏入汉中地界以来,经常就会遇到。
在汉中,且不说那些城池,就是城外的众多乡里,也防范甚严。各乡里都有退役的老兵,还有组织起来的青壮,任何别有用心之人,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
中间的马车,门帘掀起,李严一身冬衣,钻出马车来。
“霍里长,久违啦!”李严跳下马车,对霍元杰笑道。
当初,李严揣着诸葛军师的招揽信,前来汉中投奔刘皇叔的时候,就曾在这渎水里停歇过一夜。当时,他就认识了渎水里的这位残疾里长,还在这里认识了关平、甘宁等人。
看到来人,霍元杰一愣,然后大喜道:“原来是正方先生!”
李严还记得渎水里里长霍元杰,而霍元杰自然也不会忘记李严。
要知道,当初李严他们下榻于渎水里时,可是恰逢其会,一下就是好几个投奔主公的人才呢,这样的大事情,霍元杰怎么可能忘记?
大喜之后,霍元杰招手,对身边一位青壮吩咐道:“赶紧回去,通知乡亲们烧热汤,做饭。”
青壮领命,转身就准备回村安排,却被霍元杰一把拉住。
“还有,告诉乡亲们,准备好床铺,今晚每家每户,最少要安排两人借宿。”
霍元杰继续交代道。
眼下,天色已经快黑了,李严他们这支车队,多半是要在渎水里夜宿的。
五百多人,还有一百多辆马车,这么大一支队伍,村里面可没有什么地方容纳得下的。只能安排这些人,借宿在乡亲们的家中了。好在,经过一年多的流民、移民安置,渎水里已经有两百户人家,安置五百多人借宿,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当然,这支车队的主将李严,霍元杰自然是要亲自招待的。
……
在霍元杰的安排下,在二十多名青壮的东奔西走下,车队中的五百多将士,很快就安排到各家各户中就餐、歇息去了。那一百多辆马车,就停在村口的空地上,自有随队的将士轮流看护。马匹和那十多只庞然大物,却安置在村中的牛棚马厩中。
各种安排,在霍元杰的打理下,井井有条。
霍元杰家中,其家人也正在忙碌着。煮饭的煮饭,烧水的烧水,还有整理房间,安置床铺什么的,这些事情,让这个比较空旷的家院,瞬间就热闹起来。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霍元杰的兄长和嫂子在操持,霍元杰正陪着李严闲聊着呢。
去岁,兄长一家,被霍元杰劝动,全家远赴上庸来安顿。然后,霍元杰又疏通了一下关系,兄长一家就被安置在渎水里,算是全家团聚了。
“这就是你兄长一家人?”
前堂中,烤着炉火,看着忙碌的几人,李严有些好奇的向霍元杰问道。
前岁,他们夜宿渎水里的时候,里长霍元杰就曾说过,准备将他兄长一家也迁到汉中来。如今看来,这正在忙碌的几人,就是霍元杰的兄长和嫂嫂了。
“不错,正是家兄他们一家子人。”
“那年岁较大的,就是家兄家嫂。忙进忙出的那傻小子,是家兄的长子,已经十五岁了,正随着标下组织的青壮们操练着,等明年,就将他送入军中。”
“趴在门框边偷看咱们的,是家兄的小儿子,七岁多,在村中进学。”
“家兄膝下还有一闺女,十三岁,已经定亲了。现在正在后院,给先生整理下榻的房间。”
说道兄长一家子,霍元杰就忍不住的高兴着。
当初在荆州,他们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日子过得真的很艰难。大哥大嫂他们,不仅要赡养老人,膝下还有子女要养,并且对他这位年幼的兄弟,也要养着。
好在,随着他霍元杰进入军中,兄长他们的负担总算减轻了一些。
到如今,他们这一家子人,也总算过上了好日子。
每天能吃饱饭,每年年关时还能置办一身新衣服,隔三差五还能吃肉。
这样的日子,说实话,霍元杰此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当时,迁到渎水里来时,兄长他们一家子可都面黄肌瘦呢,现在却都长壮了不少。
自然的,这样的好日子,更需要维护。所以,平日里,霍元杰积极组织村中青壮操练,就连大侄儿也被他放到青壮中操练着。
……
“不错,比之在荆州时,日子好过了不少吧?”李严笑着问道。
霍元杰的高兴,李严是明白的,他自然更高兴。
自从刘皇叔入主汉中之后,各种亲民政策,各种惠及军属的政策,真心不要太多。如今,遍数大汉十三州,李严敢用人头担保,只有汉中百姓的日子是过得最好的!
从百姓生活的好坏,就能看出一位诸侯的品行,更能看出这位诸侯的未来。
主公在汉中有如此民心,何愁不能三兴大汉呢?!
上庸城外,大竹乡,渎水里,却有一支庞大的队伍,踏着风雪而来。
里长霍元杰,带着二十多名青壮,迎上了这支冒雪而来的队伍。
“在下霍元杰,恬为渎水里里长,不知哪位将军驾到,有失远迎矣。”霍元杰在村口,拦住了这支跋涉而来的队伍,挡在最前面,问询道。虽然是问询,却更像是质疑。
这支队伍,只有五百人左右,却有近百辆马车。
而且,这些马车还都是双马拉车。
除此之外,车队中还混着十几只庞然大物,仿佛传闻中的异兽。
这样的一支车队,即便打着主公刘皇叔的旗号,霍元杰也必须要盘问。
万一,这是敌人冒充的呢?
这样的事情,不得不防。
要知道,这两年来,他们渎水里可是截获了好几波、他势力的探子细作呢。
安定小康的生活,来之不易,霍元杰不允许敌对势力渗透进来高破坏!
寒风还在呼啸,鹅毛大雪还在飞洒,车队被堵在渎水里村口,车队中的将士们却并没有什么怨言。类似的情况,自从这支车队踏入汉中地界以来,经常就会遇到。
在汉中,且不说那些城池,就是城外的众多乡里,也防范甚严。各乡里都有退役的老兵,还有组织起来的青壮,任何别有用心之人,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
中间的马车,门帘掀起,李严一身冬衣,钻出马车来。
“霍里长,久违啦!”李严跳下马车,对霍元杰笑道。
当初,李严揣着诸葛军师的招揽信,前来汉中投奔刘皇叔的时候,就曾在这渎水里停歇过一夜。当时,他就认识了渎水里的这位残疾里长,还在这里认识了关平、甘宁等人。
看到来人,霍元杰一愣,然后大喜道:“原来是正方先生!”
李严还记得渎水里里长霍元杰,而霍元杰自然也不会忘记李严。
要知道,当初李严他们下榻于渎水里时,可是恰逢其会,一下就是好几个投奔主公的人才呢,这样的大事情,霍元杰怎么可能忘记?
大喜之后,霍元杰招手,对身边一位青壮吩咐道:“赶紧回去,通知乡亲们烧热汤,做饭。”
青壮领命,转身就准备回村安排,却被霍元杰一把拉住。
“还有,告诉乡亲们,准备好床铺,今晚每家每户,最少要安排两人借宿。”
霍元杰继续交代道。
眼下,天色已经快黑了,李严他们这支车队,多半是要在渎水里夜宿的。
五百多人,还有一百多辆马车,这么大一支队伍,村里面可没有什么地方容纳得下的。只能安排这些人,借宿在乡亲们的家中了。好在,经过一年多的流民、移民安置,渎水里已经有两百户人家,安置五百多人借宿,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当然,这支车队的主将李严,霍元杰自然是要亲自招待的。
……
在霍元杰的安排下,在二十多名青壮的东奔西走下,车队中的五百多将士,很快就安排到各家各户中就餐、歇息去了。那一百多辆马车,就停在村口的空地上,自有随队的将士轮流看护。马匹和那十多只庞然大物,却安置在村中的牛棚马厩中。
各种安排,在霍元杰的打理下,井井有条。
霍元杰家中,其家人也正在忙碌着。煮饭的煮饭,烧水的烧水,还有整理房间,安置床铺什么的,这些事情,让这个比较空旷的家院,瞬间就热闹起来。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霍元杰的兄长和嫂子在操持,霍元杰正陪着李严闲聊着呢。
去岁,兄长一家,被霍元杰劝动,全家远赴上庸来安顿。然后,霍元杰又疏通了一下关系,兄长一家就被安置在渎水里,算是全家团聚了。
“这就是你兄长一家人?”
前堂中,烤着炉火,看着忙碌的几人,李严有些好奇的向霍元杰问道。
前岁,他们夜宿渎水里的时候,里长霍元杰就曾说过,准备将他兄长一家也迁到汉中来。如今看来,这正在忙碌的几人,就是霍元杰的兄长和嫂嫂了。
“不错,正是家兄他们一家子人。”
“那年岁较大的,就是家兄家嫂。忙进忙出的那傻小子,是家兄的长子,已经十五岁了,正随着标下组织的青壮们操练着,等明年,就将他送入军中。”
“趴在门框边偷看咱们的,是家兄的小儿子,七岁多,在村中进学。”
“家兄膝下还有一闺女,十三岁,已经定亲了。现在正在后院,给先生整理下榻的房间。”
说道兄长一家子,霍元杰就忍不住的高兴着。
当初在荆州,他们一大家子七八口人,日子过得真的很艰难。大哥大嫂他们,不仅要赡养老人,膝下还有子女要养,并且对他这位年幼的兄弟,也要养着。
好在,随着他霍元杰进入军中,兄长他们的负担总算减轻了一些。
到如今,他们这一家子人,也总算过上了好日子。
每天能吃饱饭,每年年关时还能置办一身新衣服,隔三差五还能吃肉。
这样的日子,说实话,霍元杰此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当时,迁到渎水里来时,兄长他们一家子可都面黄肌瘦呢,现在却都长壮了不少。
自然的,这样的好日子,更需要维护。所以,平日里,霍元杰积极组织村中青壮操练,就连大侄儿也被他放到青壮中操练着。
……
“不错,比之在荆州时,日子好过了不少吧?”李严笑着问道。
霍元杰的高兴,李严是明白的,他自然更高兴。
自从刘皇叔入主汉中之后,各种亲民政策,各种惠及军属的政策,真心不要太多。如今,遍数大汉十三州,李严敢用人头担保,只有汉中百姓的日子是过得最好的!
从百姓生活的好坏,就能看出一位诸侯的品行,更能看出这位诸侯的未来。
主公在汉中有如此民心,何愁不能三兴大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