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的户口 第二章:少女不识户口愁

小说:狗日的户口 作者:何青青 更新时间:2024-09-27 15:10:14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刘巧英的户口意识觉醒也不算早。

  刘巧英的少年时代还是人民公社时期,那时的村叫大队,那时的组叫生产队。刘巧英自小就生活在三角圩人民公社保卫大队第三生产队。她的家人都是在生产队挣工分的农民,整个保卫大队的刘姓人家似乎也都是和她家一样。读小学之前,刘巧英甚至不记得她家里有城里人来做过客,当然也从来没有进过城里哪户人家的家门。那时的世界,在刘巧英眼里和心里,就是她所在的保卫大队第三生产队那个样子:清一色的农民世界。

  刘巧英的小学一二年级是在生产队大仓库旁边的一间草房子里边读完的。那时队队都办小学低年级班,一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家,一个年级的适龄儿童也就十几个人,一二年级学生总共不足三十人,所以都是搞复式教学。刘巧英的小学一二年级老师是她家的邻居,一个高个子男人,他也是这个队办小学唯一的老师,标准的上课带打钟,校长兼校工。刘巧英不知道这个启蒙老师是什么学历,读过多少书,只知道他就是一个农民,不过比她的父亲多认识几个字,会写阿拉伯数字。刘巧英的父亲甚至告诉她:因为这个大个子做的是轻工种,一年到头,挣的工分还没有他的多。

  一句话,这个大个子启蒙老师,两年的时间里,也没有能够让刘巧英的脑海里多出哪怕一点点农村以外的印象。

  刘巧英还没有见识过城里人什么样,当然也就还没有农村户口城市户口的任何概念。

  三年级开始,刘巧英升到大队小学部读书了,大队小学都以大队名命名,保卫大队的小学自然就叫保卫小学了。这保卫小学就在大队部后边,两者之间只隔着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小水塘。

  那时的保卫小学没有护校河,更没有围墙,只有一长溜平房,平房分隔成三部分,中间是办公室和老师临时宿舍,两边分别是教室。两边的两边还分别住着一家农户。教室的前边有两个围着低矮冬青树的四方花池,花池前边就是泥地大操场,操场再前边就是那个大水塘,大水塘两边各有一条泥路通向大队部。学校的房子是青砖红瓦房,两边农户的房子则是泥墙草盖顶,大队部的房子有些是红砖红瓦房,有些也是泥墙草盖顶。

  教室的后边是一条东西向的河流。教室两头两个农户家旁边各有一条南边向的小河,都止于大队部前边的一条泥面大路,因而都算不上现代意义上的护校河。

  大队部就在三队的地面上,保卫小学当然也在三队的地面上,刘巧英还是在自家生产队读书。

  刘巧英在保卫小学读三年级的时候,保卫小学有四个老师。两个年轻老师都是保卫大队的,其中做校长的是民办教师,也是刘巧英所在生产队的。另一个是代课教师,来自第二生产队。他们也都是拿工分的,星期天还得到生产队做工。两个中年老师据说是街上的。一个来自三角圩人民公社公社部所在地的赵家舍,名字叫赵田庆,戴一副黑框大眼镜,刘巧英的家人称他叫赵先生。另一个老师被刘巧英的家人称做沈先生,是来自三角圩人民公社相邻的老集镇紫云山镇上,那时叫紫云山人民公社。

  能够被刘巧英家人和各家大人们称做先生的这两个中年老师一定在保卫小学教书多年,或许就是三角圩人民公社教育界的名人了。

  刘巧英听大人们说赵先生和沈先生都是公办教师,都是城里人,都是拿工资吃商品粮的。

  这些全新的概念让刘巧英对赵老师和沈老师敬若神明。可望而不可即的城里人让所有保卫人那么羡慕,刘巧英和她的同学们一段时间甚至要仔细观察他们到底有没有三头六臂。

  “跟着赵先生和沈先生好好读书,读出去读出个出息来,说不定我们的巧英也能吃上商品粮呢。”

  刘巧英的妈妈差不多拿绕口令不失时机地激励起刘巧英。

  每当听到刘巧英再次提起赵老师或沈老师怎么怎么的,刘巧英的母亲总是要引领着刘巧英畅想神往一番:

  “到那时候,我们的巧英也回保卫小学做老师,做公办老师,国家户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狗日的户口,狗日的户口最新章节,狗日的户口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