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虽只是演义,但这本书能成为后世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原因的,虽里面许多内容经笔者的改写和原本的历史不同,但大致上还是参考了三国的历史来作为基础,而且有着不少可取之处。
要不然努尔哈赤也不会用这本书来当成当初后金的兵书并奉为经典了,而且不仅是努尔哈赤一个人在读,包括他的几个儿子和后金的将领们人人都读,由此可见这书中的道理不虚。
书中鲁肃劝告孙权的那番说词同样是真理,就和历史上大明灭亡一样,朱家子孙失了天下后无论你是皇室还是宗室都落不得好处,而且那些官员却不同,换了一个主子,俯首称臣,把脑袋剃成辫子,一样能在新朝中当官,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家族和子孙。
所以在朱慎锥看来,治国固然需要文官,可却不能把所有权力交给文官,对文官集团的制衡必须要有,不仅是朝堂上的制衡,更有着军权方面的制衡,假如为君者没了这些,仅仅靠一个司礼监是根本斗不过文官集团的,这点在大明两百多年历史中已给出了深刻教训。
在扶持勋贵和宗室的同时,朱慎锥同时也捡起了朱元璋最初的分封制,但考虑到如今大明的实际情况,他对分封制进行调整,不再在大明本土进行分封,而且是进行海外分封,就如现在的宋王朱敏澄和崇祯的皇子朱慈炤一样,直接封到海外去。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分封对大明内部的影响,避免朝廷上下反对分封,此外也能就分封的方式对海外进行扩张,并且保留皇室和宗室的实力和影响力,从而在必要时候成为大明皇室的后盾。
另外就是提升军方的地位了,因为之前勋贵的没落和打压,大明文贵武贱的情况越发严重。要知道在大明开国之初可是武贵文贱的,可在大明中期这个情况就开始彻底改变,文官地位越来越高,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尤其是兵部在夺取了原本属于五军都督府的大部分职权后掌控了军队的命脉,使得武将地位一落千丈。
等到崇祯朝的时候,武将地位低微到了极点,一个堂堂总兵二品武将,居然面对六七品的文官要卑躬屈膝,甚至副总兵、参将这样级别的高级武将见了七品文官还要下跪行礼如此离谱。军方包括武将的地位低到了这种程度,文官根本不把军人当人看,动则打骂训斥,如此军队怎么能有大用?
随着朱慎锥提升勋贵和武将地位,再大刀阔斧对军制进行改制,尤其是规定内阁必须要有军方成员入阁后,武将的地位这才一点点恢复。但这还不够,朱慎锥太了解这些文官的德行了,这些文官都是给点颜色就能开染坊的货,一有机会就会抓住不放,所以根本还是体制上解决问题,这也是总参议部建立的缘故,通过建立总参议部一点点恢复最初五军都督府的职权,牵制兵部把兵权掌握在皇帝手里,这是绝对必须的。
除去这些外,就是总理衙门的建立了。名义上总理衙门是因为外交和外贸事务所建立的特殊部门,可总理衙门从建立之初朱慎锥就在其结构上设置了完善的一系列内部各部门,这些部门几乎对应整个朝廷各部,所以目前总理衙门在有些人嘴中甚至被称为“小朝廷”,这种称呼虽不能说错,但也有着深意,最终根本是要让总理衙门和内阁平齐平坐。
之所以把外事交由总理衙门负责,朱慎锥还考虑到目前对海外的扩张问题。虽然他对海外扩张采取了分封制,可分封制虽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大明的扩张毕竟关键还靠大明本身的国力。
尤其是现在,因为云南沙定州的叛乱,朱慎锥有意恢复永乐时期的三宣六慰体系,甚至包括对整个南海区域藩属国的控制和影响。要做到这些仅仅靠大明的威望是根本不成了,这么多年过去许多藩属国对大明的态度都有了变化,而且随着欧罗巴诸国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甚至法兰西和英国这些国家陆续来到远东,在南海各处占据领土进行殖民,从而导致原本围绕大明形成的宗主—藩属国体系崩溃,许多国家已脱离了大明的掌控。
要恢复三宣六慰,重现之前的体系就必须依靠武力。但以武力征服虽然不难,哪怕短时间做不到凭借大明现在的国力和发展情况几十年后肯定能做到。可做到了继续维持下去却是不易,而且大明也没有足够精力直接把这些地方纳为本土,这点从之前的安南就能看出,就算大明强占了安南,可短短数十年后就丢掉了安南,还因为这件事使得大明损失惨重,威望大跌。
朱慎锥要采取的并非之前大明的政策,也并非西方各国的殖民政策,他在分封制之外采取的类似于后世美利坚的政策,通过恢复三宣六慰制度在各处建立军事机构,也就是海外驻兵权,然后再用大明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国力为后盾,影响当地各国,令其重归大明藩属国的行列,由此形成一个以大明为中心的整体联盟利益体。
一旦这个事做成,大明必然就能重归最盛时期,而且对未来大明的发展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在对这件事的操作上,朱慎锥还打算通过总理衙门绕过朝廷包括兵部,另起炉灶在海外设置总督府和组织军队,这些总督府和军队不归于朝廷各部管辖,直接受制于总理衙门也就是皇帝掌控,这点倒和后世的大英帝国时期的殖民地部有些类同,而总理衙门的总理大臣也类同兼顾殖民地大臣的角色,来帮皇帝处理这些政务。
在确定了由张献忠担任达贡总督后,朱慎锥就找来张锡钧商议此事。现在张锡钧就是总理衙门的总理大臣,张锡钧聪明的很,一听朱慎锥简单说了此事后就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当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张锡钧不仅赞同在达贡设置总督,并且从军方退役的军人中挑选合适人选开赴海外组建驻军,而且张锡钧还提出了可以在海外总督府设置一套类同于朝廷的机构,当然这个机构相比朝廷机构要简单多,可麻雀虽小五脏齐全,而且大明开府原本就有一套流程,其中包括军方勋贵开府和宗室藩王开府的流程都摆在那边,把这些拿来变通一下即可。
对于这个建议,朱慎锥表示认可,并授意张锡钧写一封详细的奏折上来等自己看过后没问题再实施推行。张锡钧一口答应,拍着胸脯表示这件事就交给他了,在张锡钧个人来看,海外设置总督府对总理衙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进一步提升他这个总理大臣地位的良机,他怎么可能错过呢?
“太子现在到哪里了?”和张锡钧谈完缅甸的事后,朱慎锥随口问了这么一句。
“回陛下,太子已启程回京途上,约莫再过半个月就能到京师。”张锡钧连忙答道,太子朱敏澜南下视察,这件事是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作为总理大臣目前名义上是太子的上级,所以太子在上海的情况张锡钧比任何人都清楚。
不仅张锡钧清楚,朱慎锥也一样了解,每日都有关于太子的消息传递到自己这边来。太子去江南和上海,朱慎锥比任何人都上心,暗中还派了锦衣卫守护,不过锦衣卫做的很是隐瞒,仅仅暗中保护没有露面,所以太子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行踪和举动都在朱慎锥的注视下呢。
距离太子南下到现在已过去小半年了,这么长的时间离开京师,不光是朱慎锥有些想,后宫的皇后、太子妃同样也牵挂的很,再加上已经能说会跑的皇孙已有这么久没见太子,怎么可能不期盼他早点回来呢?
不过太子南下是有要事的,这一次去江南和上海也是朱慎锥对太子的一次历练和考验。从目前情况来看,太子在江南和上海做的不错,他不仅圆满完成了所交代他的任务,还利用他的身份在上海做了不少让朱慎锥都有些意外的举动,当然这些举动不是坏事,反而都是好事,而且在太子的干涉下处置了地方了几个官员,严厉打击了江南一些势力的蠢蠢欲动,为上海开埠扫清障碍,使得这件事顺利推行了下去。
“这臭小子,也不知回来后会不会洋洋得意,又或者比之前更稳重了些?”想着太子,朱慎锥的嘴角露出了笑容,心里如此琢磨道。
就在这个时候,太监卢九德突然来报,说是次辅王晋武和周安民来了,请求入内见驾。
“陛下,如此,臣先告退……。”张锡钧起身行礼道。
“不用,次辅他们来也不知何事,你也不是外人,留着一起听听吧。”朱慎锥摆手道,接着就让卢九德让王晋武和周安民进来,很快两人就到了偏殿。
要不然努尔哈赤也不会用这本书来当成当初后金的兵书并奉为经典了,而且不仅是努尔哈赤一个人在读,包括他的几个儿子和后金的将领们人人都读,由此可见这书中的道理不虚。
书中鲁肃劝告孙权的那番说词同样是真理,就和历史上大明灭亡一样,朱家子孙失了天下后无论你是皇室还是宗室都落不得好处,而且那些官员却不同,换了一个主子,俯首称臣,把脑袋剃成辫子,一样能在新朝中当官,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家族和子孙。
所以在朱慎锥看来,治国固然需要文官,可却不能把所有权力交给文官,对文官集团的制衡必须要有,不仅是朝堂上的制衡,更有着军权方面的制衡,假如为君者没了这些,仅仅靠一个司礼监是根本斗不过文官集团的,这点在大明两百多年历史中已给出了深刻教训。
在扶持勋贵和宗室的同时,朱慎锥同时也捡起了朱元璋最初的分封制,但考虑到如今大明的实际情况,他对分封制进行调整,不再在大明本土进行分封,而且是进行海外分封,就如现在的宋王朱敏澄和崇祯的皇子朱慈炤一样,直接封到海外去。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分封对大明内部的影响,避免朝廷上下反对分封,此外也能就分封的方式对海外进行扩张,并且保留皇室和宗室的实力和影响力,从而在必要时候成为大明皇室的后盾。
另外就是提升军方的地位了,因为之前勋贵的没落和打压,大明文贵武贱的情况越发严重。要知道在大明开国之初可是武贵文贱的,可在大明中期这个情况就开始彻底改变,文官地位越来越高,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尤其是兵部在夺取了原本属于五军都督府的大部分职权后掌控了军队的命脉,使得武将地位一落千丈。
等到崇祯朝的时候,武将地位低微到了极点,一个堂堂总兵二品武将,居然面对六七品的文官要卑躬屈膝,甚至副总兵、参将这样级别的高级武将见了七品文官还要下跪行礼如此离谱。军方包括武将的地位低到了这种程度,文官根本不把军人当人看,动则打骂训斥,如此军队怎么能有大用?
随着朱慎锥提升勋贵和武将地位,再大刀阔斧对军制进行改制,尤其是规定内阁必须要有军方成员入阁后,武将的地位这才一点点恢复。但这还不够,朱慎锥太了解这些文官的德行了,这些文官都是给点颜色就能开染坊的货,一有机会就会抓住不放,所以根本还是体制上解决问题,这也是总参议部建立的缘故,通过建立总参议部一点点恢复最初五军都督府的职权,牵制兵部把兵权掌握在皇帝手里,这是绝对必须的。
除去这些外,就是总理衙门的建立了。名义上总理衙门是因为外交和外贸事务所建立的特殊部门,可总理衙门从建立之初朱慎锥就在其结构上设置了完善的一系列内部各部门,这些部门几乎对应整个朝廷各部,所以目前总理衙门在有些人嘴中甚至被称为“小朝廷”,这种称呼虽不能说错,但也有着深意,最终根本是要让总理衙门和内阁平齐平坐。
之所以把外事交由总理衙门负责,朱慎锥还考虑到目前对海外的扩张问题。虽然他对海外扩张采取了分封制,可分封制虽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大明的扩张毕竟关键还靠大明本身的国力。
尤其是现在,因为云南沙定州的叛乱,朱慎锥有意恢复永乐时期的三宣六慰体系,甚至包括对整个南海区域藩属国的控制和影响。要做到这些仅仅靠大明的威望是根本不成了,这么多年过去许多藩属国对大明的态度都有了变化,而且随着欧罗巴诸国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甚至法兰西和英国这些国家陆续来到远东,在南海各处占据领土进行殖民,从而导致原本围绕大明形成的宗主—藩属国体系崩溃,许多国家已脱离了大明的掌控。
要恢复三宣六慰,重现之前的体系就必须依靠武力。但以武力征服虽然不难,哪怕短时间做不到凭借大明现在的国力和发展情况几十年后肯定能做到。可做到了继续维持下去却是不易,而且大明也没有足够精力直接把这些地方纳为本土,这点从之前的安南就能看出,就算大明强占了安南,可短短数十年后就丢掉了安南,还因为这件事使得大明损失惨重,威望大跌。
朱慎锥要采取的并非之前大明的政策,也并非西方各国的殖民政策,他在分封制之外采取的类似于后世美利坚的政策,通过恢复三宣六慰制度在各处建立军事机构,也就是海外驻兵权,然后再用大明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国力为后盾,影响当地各国,令其重归大明藩属国的行列,由此形成一个以大明为中心的整体联盟利益体。
一旦这个事做成,大明必然就能重归最盛时期,而且对未来大明的发展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在对这件事的操作上,朱慎锥还打算通过总理衙门绕过朝廷包括兵部,另起炉灶在海外设置总督府和组织军队,这些总督府和军队不归于朝廷各部管辖,直接受制于总理衙门也就是皇帝掌控,这点倒和后世的大英帝国时期的殖民地部有些类同,而总理衙门的总理大臣也类同兼顾殖民地大臣的角色,来帮皇帝处理这些政务。
在确定了由张献忠担任达贡总督后,朱慎锥就找来张锡钧商议此事。现在张锡钧就是总理衙门的总理大臣,张锡钧聪明的很,一听朱慎锥简单说了此事后就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当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张锡钧不仅赞同在达贡设置总督,并且从军方退役的军人中挑选合适人选开赴海外组建驻军,而且张锡钧还提出了可以在海外总督府设置一套类同于朝廷的机构,当然这个机构相比朝廷机构要简单多,可麻雀虽小五脏齐全,而且大明开府原本就有一套流程,其中包括军方勋贵开府和宗室藩王开府的流程都摆在那边,把这些拿来变通一下即可。
对于这个建议,朱慎锥表示认可,并授意张锡钧写一封详细的奏折上来等自己看过后没问题再实施推行。张锡钧一口答应,拍着胸脯表示这件事就交给他了,在张锡钧个人来看,海外设置总督府对总理衙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进一步提升他这个总理大臣地位的良机,他怎么可能错过呢?
“太子现在到哪里了?”和张锡钧谈完缅甸的事后,朱慎锥随口问了这么一句。
“回陛下,太子已启程回京途上,约莫再过半个月就能到京师。”张锡钧连忙答道,太子朱敏澜南下视察,这件事是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作为总理大臣目前名义上是太子的上级,所以太子在上海的情况张锡钧比任何人都清楚。
不仅张锡钧清楚,朱慎锥也一样了解,每日都有关于太子的消息传递到自己这边来。太子去江南和上海,朱慎锥比任何人都上心,暗中还派了锦衣卫守护,不过锦衣卫做的很是隐瞒,仅仅暗中保护没有露面,所以太子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行踪和举动都在朱慎锥的注视下呢。
距离太子南下到现在已过去小半年了,这么长的时间离开京师,不光是朱慎锥有些想,后宫的皇后、太子妃同样也牵挂的很,再加上已经能说会跑的皇孙已有这么久没见太子,怎么可能不期盼他早点回来呢?
不过太子南下是有要事的,这一次去江南和上海也是朱慎锥对太子的一次历练和考验。从目前情况来看,太子在江南和上海做的不错,他不仅圆满完成了所交代他的任务,还利用他的身份在上海做了不少让朱慎锥都有些意外的举动,当然这些举动不是坏事,反而都是好事,而且在太子的干涉下处置了地方了几个官员,严厉打击了江南一些势力的蠢蠢欲动,为上海开埠扫清障碍,使得这件事顺利推行了下去。
“这臭小子,也不知回来后会不会洋洋得意,又或者比之前更稳重了些?”想着太子,朱慎锥的嘴角露出了笑容,心里如此琢磨道。
就在这个时候,太监卢九德突然来报,说是次辅王晋武和周安民来了,请求入内见驾。
“陛下,如此,臣先告退……。”张锡钧起身行礼道。
“不用,次辅他们来也不知何事,你也不是外人,留着一起听听吧。”朱慎锥摆手道,接着就让卢九德让王晋武和周安民进来,很快两人就到了偏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