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对于官民关系的分析,是从其本质上而言的,但在其现实表现性上,官员一旦成其为官,就在客观上实现了一种转化,有了不同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认同,而不成为一般普通的民众。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官和民之间产生了界限区别,在官和民之间有了一定的对立关系。在这种对立关系的作用下,官员和民众之间,就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决定平衡性的最根本的力量还是来自民众,民众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在我国历史上,孟子曾提出一种“仁政”思想,主张“政在得民”。这种思想是对官员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如何处理与民之间关系的一种很有见地的观点,影响很大,成为几千年中国政治思想的一种主流观点。这等于给官员为政设置了一个根本目标,即在于“得民”,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支持。这一思想,与现代政权运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官员如何在其日常的言行思想中,不为浮云遮目,能够细察分毫,把官民之间的这种关系通过恰当的方式体现出来,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权力的正确行使,顺应民意,辨清航向,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拥护,实现民与官之间、民与民之间,以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一个是物质的、利益的主与次的问题,一个是精神的、社会位置的主与次的问题。
1.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论语》中的《尧曰》篇说: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意思是说,尧对舜说:“啧!你这个舜,上天安排的帝王次序,帝位要落在你的身上了,你要好好地坚持正确的治国方略。如果天下的百姓都陷入穷困之中,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永远地终结了。”舜也用这些话告诫禹。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官员与民众利益的一种论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官员的禄位,是以百姓的安居乐业为前提的。
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使自己出丑。”官员要做到一心为民,就应该完全地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真正正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
在中国古代,传统上对官员好坏的评价中,“忠臣”、“能吏”、“循吏”是一种主导的正面评价思想。一般理解,忠臣之忠是忠于君,因为君即是国。但其实“君”和“国”毕竟不同,真正的忠臣,是为民不为君。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以君王个人的利益为重。
现代社会中,关于国君与人民的利益已不存在混淆争论,但由此带来的新问题是,人民是一个群体,人民的利益在具体的表现上常常会有模糊性、间接性,也就容易使坚持人民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变形、走样。所以,要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仅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还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要求官员不仅要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还要锻炼提高自己的行政能力。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也是中国共产党所一贯坚持和倡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是党和政府制定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我国历史上,孟子曾提出一种“仁政”思想,主张“政在得民”。这种思想是对官员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如何处理与民之间关系的一种很有见地的观点,影响很大,成为几千年中国政治思想的一种主流观点。这等于给官员为政设置了一个根本目标,即在于“得民”,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支持。这一思想,与现代政权运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官员如何在其日常的言行思想中,不为浮云遮目,能够细察分毫,把官民之间的这种关系通过恰当的方式体现出来,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权力的正确行使,顺应民意,辨清航向,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拥护,实现民与官之间、民与民之间,以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一个是物质的、利益的主与次的问题,一个是精神的、社会位置的主与次的问题。
1.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论语》中的《尧曰》篇说: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意思是说,尧对舜说:“啧!你这个舜,上天安排的帝王次序,帝位要落在你的身上了,你要好好地坚持正确的治国方略。如果天下的百姓都陷入穷困之中,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永远地终结了。”舜也用这些话告诫禹。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官员与民众利益的一种论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官员的禄位,是以百姓的安居乐业为前提的。
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使自己出丑。”官员要做到一心为民,就应该完全地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真正正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
在中国古代,传统上对官员好坏的评价中,“忠臣”、“能吏”、“循吏”是一种主导的正面评价思想。一般理解,忠臣之忠是忠于君,因为君即是国。但其实“君”和“国”毕竟不同,真正的忠臣,是为民不为君。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以君王个人的利益为重。
现代社会中,关于国君与人民的利益已不存在混淆争论,但由此带来的新问题是,人民是一个群体,人民的利益在具体的表现上常常会有模糊性、间接性,也就容易使坚持人民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变形、走样。所以,要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仅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还存在方式方法的问题。要求官员不仅要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还要锻炼提高自己的行政能力。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也是中国共产党所一贯坚持和倡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是党和政府制定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