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屿远远的就看到凉亭里坐着一个贵妇人, 穿了一身利落的男装,乌发只用簪子挽起,周身收拾的干净清爽, 却不会让人认错她的性别。
他迟疑着问:“这位夫人是怎么称呼?”
夫人站起来微微拱手:“夫家姓蔡,便称呼我蔡夫人即可。”
“蔡夫人安好。”林屿学着她的样子拱手行礼,两人分宾客落座,蔡夫人就执起旁边的红泥小茶壶, 倒出热茶推到林屿面前。
一股混合的香气扑进林屿鼻子里, 他微微皱眉,有钱人待客就烹煮这种茶汤, 茶叶加上各色香料,香料越金贵越显示主人的重视,可味道也忒怪了!
还不如清茶好喝!
林屿喝了一口,麻了。
为什么要放花椒?
对面的蔡夫人瞧出林屿的迟疑,噗嗤一笑:“喝不惯?”
林屿果断点头。
“那就不喝这个。”蔡夫人伸手换掉茶汤,换成清水:“时人附庸风雅, 流行模仿贵族的生活方式, 再难喝也要咽下去, 还要对味道赞不绝口,小郎君倒是个痛快人。”
不痛快难道给自己的嘴巴找不自在?林屿只笑:“别人是别人,我是我。难道流行就一定是好的?有人喜红衣, 有人爱白裳, 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包裹身体保暖, 颜色根本不重要。”
他就是喝不惯茶汤, 怎么滴?
蔡夫人不由得又高看林屿几分, 不随波逐流, 年纪轻轻就有主见, 所以才能想出前所未有的主意吧?
蔡夫人心里立刻把原先制定好的策略改变了,决定用另外一种方式。
这样的人,用钱是打动不了的。想到这里蔡夫人勾起更坦诚的笑容:“小郎君,明人不说暗话,咱们来谈谈银票的事。”
终于到重点了!林屿打起精神,不答反问:“那,蔡夫人想要用银票,达成什么目的呢?成为钱庄业的翘楚?或者赚取巨额的金钱?”
“小郎君爽快,我也爽快。我仅仅是为了掌握同行业的第一消息,顺应风潮。”蔡夫人说:“做生意,不进则退,从来没有中庸之道,倘若停留在原地,就会被慢慢超越。”
林屿仔细观察着蔡夫人的神情,蔡夫人也刻意回望,眼神只有无比的坦诚和真实。
“财聚钱庄,是蔡家人几代积累,才打下来的金字招牌,积累信誉需要一百年,毁灭却只需要一个月,我是生意人,不会干这种赔本买卖。”
情义是一时的,利益才是永恒的。这笔账她算得很清楚。
她说的直白且直接,反而让林屿更信任,比起画的大饼,还是这种说辞更让人信任。
“蔡夫人能够保证自己不妄进,不冒动?一步步按照流程来?”林屿最后问。
“可以!小郎君甚至可以亲自去监督。”
“那倒不用,用人不疑。”林屿把怀里的计划书拿出来,他只带了前三分之一,但也足够展示其中的精妙。
蔡夫人慎重的接过计划书,先被其中完善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步骤镇住了。计划书娓娓道来,把怎么实施怎么管理都说的清楚,果然,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个瓷器活,有两把刷子才敢出来现宝。
她翻着计划书,如获至宝,一点一点反复咀嚼吸收着,上面每条措施都让她开拓了思路,甚至能够在衍生出其他的分支业务来赚取利润。
她正看的入迷,手上一空,原先计划书已经翻到最后一页。就算是久经商场考验的蔡夫人,心里也不禁痒痒起来,想看到后续,不然今晚要睡不着觉了。
她长长出来一口气:“小郎君的计划太详细了,反而是我想的浅了。”财聚钱庄想要吃掉这块饼,还真的需要提前筹备银两。
对于这个计划,她势在必得。所以接下来,谈判会进入最关键的环节,谈价格。
“小郎君想要什么东西?只要我们财聚钱庄出的起,无所不应。”蔡夫人吐出这个承诺。
对于这个问题,林屿是早就想好了回答。
“我想要的是…………”
蔡夫人呼吸一紧,不论要钱要地要铺子,甚至在钱庄要个职位,她都能理解并且出的起。人生在世,忙忙碌碌不外乎名利二字,谁知道对面的少年语出惊人。
“我想要咱们呈朝二十州,三百八十三个县城的,县志。”林屿吐出尾音,蔡夫人被震惊到失神了。
县志,记载了一县之地古往今来的历史,特产,以及名人轶事,气候农耕,河流导向等等信息,掌握了这些东西,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县城的信息。
蔡夫人硬是被震惊了三分钟,再次注视面前的少年,她发现她今天被震惊的次数是在太多了,已经超过一年的总和。
“就要这些?”不要银子不要铺子?她们财聚钱庄财大气粗,出手不会小气,给出的东西足够普通人安逸过半辈子。
“就要这些!”林屿看到蔡夫人久久不回答,还以为被他的狮子大开口吓住了,不好意思的扯了扯衣角,他目前最需要的,真是这个。
钱可以慢慢赚,但是对周边大势一无所知,更难受。而且,财聚钱庄各地有分号,收集这些东西可比林屿方便多了。他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下次还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
呼,蔡夫人吐出一口浊气,脑子里突然想起自己的长子,同样的年纪,长子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成天的舞刀弄枪,而对方已经成熟到会思考国情走势了。
“我答应了。”蔡夫人说到:“不过收集县志费时费力,不是一天一月能成功的,小郎君需等待一些时日。只要收集齐一州的县志,便给小郎君送去。”
这个林屿无所谓,只要东西到了就好。
“还有,小郎君不恋慕钱财,我却不能做那个小气的人,等到银票正式运行一年后,定会奉上分成。”
“这这,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林屿再次拱手,表示接受。
重要的事情谈完了,就轮到闲话家常。蔡夫人透露出,财聚钱庄的庄主,已经病逝七八年,只留下两个孩子和蔡夫人勉力支撑。
林屿脱口而出:“蔡夫人必定是人中豪杰!”
“为何这么讲?”
关于这些,林屿深有体会,大学学生会里,能够出头的女学长,个个身怀绝技,不可小觑。同样的,在古代这种封建环境下,蔡夫人想要管理好一家钱庄,想必付出了双倍,三倍的心力,也侧面说明她是个管理人才。
“这说的我怪不好意思的。”蔡夫人撑住下颌笑。
“这是实话。”林屿认真说着。
“好了,别光夸人,以后合作的机会还多着。”蔡夫人收敛神色,“等十日后,林小郎君再来别院签订契约,放心,是在官府备案过的。”
一般的契约是找公认德高望重的人做见证人,一旦某方违约,就会遭到所有人的唾弃,不会再有人跟他做生意,在官府备过案的契约,违约方还会有牢狱之灾。
蔡夫人这么讲,显然是在安林屿的心。
林屿应好,约定了到时候先签合同,然后他交出完整的计划书。
一切就等十日后。
林屿又被安全的送回林家村,看到过来迎接他的孩子们,他露出一个笑容来。
到家了。
不过,林屿的兴奋很快被浇灭了,因为雷雨天气密集的日子来了。
六月天孩儿脸,名副其实。上午还晴空万里呢,下午雨水哗啦啦的落下来,整个天地看起来全都沐浴在雨水中,湿漉漉的。
林屿悲催的发现,自己的屋子漏水!因为屋顶盖的是茅草,容易腐朽,每隔三年都要换一次,不然就容易漏水。
屋子原先摆着桌子的地方,水已经聚集了一小摊,滴滴答答不停歇,他搬了一个木盆来接水,很快就积了一摊。
康平跟康安住的屋子更惨,漏水点下面就是床铺,半夜才发觉褥子都被打湿了,两人只能卷起被子,跟林屿挤一个被窝。
突然多了两个小滑头,林屿也睡不着,干脆跟两人讲起了睡前故事。
他说的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从刘关张三人怎么相遇怎么熟识怎么结义,等说到结拜环节,两孩子已经四仰八叉的睡着了,连被子都忘了盖。
林屿给他们盖好肚子免得着凉,小声说了一句晚安。
第二天放晴后,林屿就把自己的积蓄翻了出来,开始数钱。
去年他就攒了快八十两,今天,发饰生意,挂面分红,豆干分红,三样都在给他赚钱,银子是飞快的往他家里滚,不知不觉,他已经攒够了一百三十两。
而且每月都很稳定,源源不断,他如果要盖房子,完全足够。
换句话说,他终于可以脱离这种屋顶漏水的生活,住上青砖大房啦!他的设计图纸,新式卫生间,保暖炕席,都要一一实现!
林屿激动了一会儿,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砖瓦从哪里来?顶梁木从哪里找?工匠和工人又从哪里请?
尽管问题还很多,架不住他激动的心情,他先去找了砖瓦窑,向他们订购了足够的砖。
他迟疑着问:“这位夫人是怎么称呼?”
夫人站起来微微拱手:“夫家姓蔡,便称呼我蔡夫人即可。”
“蔡夫人安好。”林屿学着她的样子拱手行礼,两人分宾客落座,蔡夫人就执起旁边的红泥小茶壶, 倒出热茶推到林屿面前。
一股混合的香气扑进林屿鼻子里, 他微微皱眉,有钱人待客就烹煮这种茶汤, 茶叶加上各色香料,香料越金贵越显示主人的重视,可味道也忒怪了!
还不如清茶好喝!
林屿喝了一口,麻了。
为什么要放花椒?
对面的蔡夫人瞧出林屿的迟疑,噗嗤一笑:“喝不惯?”
林屿果断点头。
“那就不喝这个。”蔡夫人伸手换掉茶汤,换成清水:“时人附庸风雅, 流行模仿贵族的生活方式, 再难喝也要咽下去, 还要对味道赞不绝口,小郎君倒是个痛快人。”
不痛快难道给自己的嘴巴找不自在?林屿只笑:“别人是别人,我是我。难道流行就一定是好的?有人喜红衣, 有人爱白裳, 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包裹身体保暖, 颜色根本不重要。”
他就是喝不惯茶汤, 怎么滴?
蔡夫人不由得又高看林屿几分, 不随波逐流, 年纪轻轻就有主见, 所以才能想出前所未有的主意吧?
蔡夫人心里立刻把原先制定好的策略改变了,决定用另外一种方式。
这样的人,用钱是打动不了的。想到这里蔡夫人勾起更坦诚的笑容:“小郎君,明人不说暗话,咱们来谈谈银票的事。”
终于到重点了!林屿打起精神,不答反问:“那,蔡夫人想要用银票,达成什么目的呢?成为钱庄业的翘楚?或者赚取巨额的金钱?”
“小郎君爽快,我也爽快。我仅仅是为了掌握同行业的第一消息,顺应风潮。”蔡夫人说:“做生意,不进则退,从来没有中庸之道,倘若停留在原地,就会被慢慢超越。”
林屿仔细观察着蔡夫人的神情,蔡夫人也刻意回望,眼神只有无比的坦诚和真实。
“财聚钱庄,是蔡家人几代积累,才打下来的金字招牌,积累信誉需要一百年,毁灭却只需要一个月,我是生意人,不会干这种赔本买卖。”
情义是一时的,利益才是永恒的。这笔账她算得很清楚。
她说的直白且直接,反而让林屿更信任,比起画的大饼,还是这种说辞更让人信任。
“蔡夫人能够保证自己不妄进,不冒动?一步步按照流程来?”林屿最后问。
“可以!小郎君甚至可以亲自去监督。”
“那倒不用,用人不疑。”林屿把怀里的计划书拿出来,他只带了前三分之一,但也足够展示其中的精妙。
蔡夫人慎重的接过计划书,先被其中完善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步骤镇住了。计划书娓娓道来,把怎么实施怎么管理都说的清楚,果然,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个瓷器活,有两把刷子才敢出来现宝。
她翻着计划书,如获至宝,一点一点反复咀嚼吸收着,上面每条措施都让她开拓了思路,甚至能够在衍生出其他的分支业务来赚取利润。
她正看的入迷,手上一空,原先计划书已经翻到最后一页。就算是久经商场考验的蔡夫人,心里也不禁痒痒起来,想看到后续,不然今晚要睡不着觉了。
她长长出来一口气:“小郎君的计划太详细了,反而是我想的浅了。”财聚钱庄想要吃掉这块饼,还真的需要提前筹备银两。
对于这个计划,她势在必得。所以接下来,谈判会进入最关键的环节,谈价格。
“小郎君想要什么东西?只要我们财聚钱庄出的起,无所不应。”蔡夫人吐出这个承诺。
对于这个问题,林屿是早就想好了回答。
“我想要的是…………”
蔡夫人呼吸一紧,不论要钱要地要铺子,甚至在钱庄要个职位,她都能理解并且出的起。人生在世,忙忙碌碌不外乎名利二字,谁知道对面的少年语出惊人。
“我想要咱们呈朝二十州,三百八十三个县城的,县志。”林屿吐出尾音,蔡夫人被震惊到失神了。
县志,记载了一县之地古往今来的历史,特产,以及名人轶事,气候农耕,河流导向等等信息,掌握了这些东西,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县城的信息。
蔡夫人硬是被震惊了三分钟,再次注视面前的少年,她发现她今天被震惊的次数是在太多了,已经超过一年的总和。
“就要这些?”不要银子不要铺子?她们财聚钱庄财大气粗,出手不会小气,给出的东西足够普通人安逸过半辈子。
“就要这些!”林屿看到蔡夫人久久不回答,还以为被他的狮子大开口吓住了,不好意思的扯了扯衣角,他目前最需要的,真是这个。
钱可以慢慢赚,但是对周边大势一无所知,更难受。而且,财聚钱庄各地有分号,收集这些东西可比林屿方便多了。他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下次还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
呼,蔡夫人吐出一口浊气,脑子里突然想起自己的长子,同样的年纪,长子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成天的舞刀弄枪,而对方已经成熟到会思考国情走势了。
“我答应了。”蔡夫人说到:“不过收集县志费时费力,不是一天一月能成功的,小郎君需等待一些时日。只要收集齐一州的县志,便给小郎君送去。”
这个林屿无所谓,只要东西到了就好。
“还有,小郎君不恋慕钱财,我却不能做那个小气的人,等到银票正式运行一年后,定会奉上分成。”
“这这,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林屿再次拱手,表示接受。
重要的事情谈完了,就轮到闲话家常。蔡夫人透露出,财聚钱庄的庄主,已经病逝七八年,只留下两个孩子和蔡夫人勉力支撑。
林屿脱口而出:“蔡夫人必定是人中豪杰!”
“为何这么讲?”
关于这些,林屿深有体会,大学学生会里,能够出头的女学长,个个身怀绝技,不可小觑。同样的,在古代这种封建环境下,蔡夫人想要管理好一家钱庄,想必付出了双倍,三倍的心力,也侧面说明她是个管理人才。
“这说的我怪不好意思的。”蔡夫人撑住下颌笑。
“这是实话。”林屿认真说着。
“好了,别光夸人,以后合作的机会还多着。”蔡夫人收敛神色,“等十日后,林小郎君再来别院签订契约,放心,是在官府备案过的。”
一般的契约是找公认德高望重的人做见证人,一旦某方违约,就会遭到所有人的唾弃,不会再有人跟他做生意,在官府备过案的契约,违约方还会有牢狱之灾。
蔡夫人这么讲,显然是在安林屿的心。
林屿应好,约定了到时候先签合同,然后他交出完整的计划书。
一切就等十日后。
林屿又被安全的送回林家村,看到过来迎接他的孩子们,他露出一个笑容来。
到家了。
不过,林屿的兴奋很快被浇灭了,因为雷雨天气密集的日子来了。
六月天孩儿脸,名副其实。上午还晴空万里呢,下午雨水哗啦啦的落下来,整个天地看起来全都沐浴在雨水中,湿漉漉的。
林屿悲催的发现,自己的屋子漏水!因为屋顶盖的是茅草,容易腐朽,每隔三年都要换一次,不然就容易漏水。
屋子原先摆着桌子的地方,水已经聚集了一小摊,滴滴答答不停歇,他搬了一个木盆来接水,很快就积了一摊。
康平跟康安住的屋子更惨,漏水点下面就是床铺,半夜才发觉褥子都被打湿了,两人只能卷起被子,跟林屿挤一个被窝。
突然多了两个小滑头,林屿也睡不着,干脆跟两人讲起了睡前故事。
他说的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从刘关张三人怎么相遇怎么熟识怎么结义,等说到结拜环节,两孩子已经四仰八叉的睡着了,连被子都忘了盖。
林屿给他们盖好肚子免得着凉,小声说了一句晚安。
第二天放晴后,林屿就把自己的积蓄翻了出来,开始数钱。
去年他就攒了快八十两,今天,发饰生意,挂面分红,豆干分红,三样都在给他赚钱,银子是飞快的往他家里滚,不知不觉,他已经攒够了一百三十两。
而且每月都很稳定,源源不断,他如果要盖房子,完全足够。
换句话说,他终于可以脱离这种屋顶漏水的生活,住上青砖大房啦!他的设计图纸,新式卫生间,保暖炕席,都要一一实现!
林屿激动了一会儿,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砖瓦从哪里来?顶梁木从哪里找?工匠和工人又从哪里请?
尽管问题还很多,架不住他激动的心情,他先去找了砖瓦窑,向他们订购了足够的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