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序章介绍主角苏醒的前因,喜欢直入正题的读者可跳过】
夏日清晨,空气很好。
晓城郊外的苏氏庄园内,一身素纱轻衣的苏洛荆抱着小檀木箱,早早来到后园。
她粉黛未施、发髻轻挽,赤足踏着曲折的鹅卵石小径轻盈行走,左手皓腕上红绳系着的那枚小铜铃一路不曾发出声响。
行至池边,微风徐来,水汽中带着荷花的馨香,丝丝缕缕,幽幽不绝。池塘甚大,活水潺潺。岸边的湖石层峦叠嶂,池中也散落几方高出水面寸许的青石。
苏洛荆轻巧一跳,跃过十余米水面,落脚在一块青石上,踩着石头再连跳几次,就到了池心四面环水的凉亭。
凉亭造型质朴,没有重檐、斗拱和栏杆,不过四根石柱顶着一个石质六角亭盖,粗犷的风格与繁复精致的江南园林颇有几分不协调。
亭下陈设简单,不过一案几、一香炉、一蒲团。
苏洛荆在蒲团上跪坐下来,把檀木箱放到案上打开,取出一束蜀中顾大师亲制的醒神香。
她把线香插进香炉点上,薄雾般的轻烟袅袅升起。
其色纯白,淡若透明。
苏洛荆调整姿势,挺直腰板,摆了个莲花坐,开始冥想。
她不是初学者,无需闭眼专注呼吸或重复咒语,仅仅盯着眼前的线香火头片刻,就能放空入静。很快,感应中的身体无限下坠,精神轻易地从桎梏中脱离出来。
肉身好似消失,精神无限延展。
蒲团、凉亭、池塘、园林都成为“我”的一部分。苏洛荆凝神聚意,眼前的世界渐渐褪去颜色和形状,只剩一个光点。
光点渐变成亮斑,再变成更大的光圈。光圈中重新有了线条、颜色、形状。线条交叉,色块组合,一扇门的粗胚成形了。
她不是瑜伽修者、佛道信徒,观想之物既非放松身心的沙滩花园,也不是什么神圣高渺的伟大存在。
这扇门只是一扇普普通通的冥想之门。
每个人的冥想之门都独一无二,模样来源于自身记忆。苏洛荆选择父亲的书房之门,是因为那扇门代表着知识与神秘。
醒神香的味道醇和细腻、清新淡雅,让冥想者的意志更加专注,门的细节也愈发分明:樱桃木,棕红色,纹理细腻,古铜把手、欧式雕花……
她想着要推门而入,一只手便从虚无中凝聚出来,握住了门把手。
接着,她的小臂、上臂、肩颈、头颅、胸腹、腰臀、双腿也依次显形。一件素纱轻衣裹住了她赤裸的身体,左腕的红绳铃铛也分毫不差地还原了。
父亲说,这种“自体形象投射”也许就是古籍所载的阴神。
苏洛荆推开门,门后只见一片虚无。
她没有片刻迟疑,向前迈出一步。
冥想之门瞬间消失,苏洛荆已身处一处密闭房间。
屋内装修考究,家居奢华,似乎只是寻常富人家的卧室。
房间正中一张空荡荡的多功能病床和旁边的生命维持装置与那些真皮沙发、水晶吊灯格格不入,带着几分衰败的气息。
这里是苏洛荆的“冥想之屋”,是她十余年精神修行的结晶。
在这间屋里,她掌控所有的物理法则,可以如上帝般凭空创造或毁灭一切事物,可她偏偏将母亲临死前居住的卧室具象了出来。
屋子三面是墙,一面是落地窗。她走到窗边,拉开白色纱帘,让秋日午后的暖阳斜斜照射进来。窗外有个小花圃,母亲身体还好时种了许多玫瑰。眼前的园子里却杂草丛生,玫瑰花枯萎了大半,看起来很是萧条。
苏洛荆当然知道窗外并没有花圃,外景也只是具象的一部分。萧条则是心绪的反映,颓乱的玫瑰园和母亲的病床,是她始终不肯放手、不愿忘怀的记忆。
冥想之屋外的真正模样,是末日般的扭曲废墟。
那里是“墟界”,全人类【集体无意识】形成的世界。
苏洛荆曾不止一次离开冥想之屋,去外面探险,发现那个无边无垠的世界比地球广阔了千万倍!
墟界并非从来就有的古老存在,而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蓬勃展开后,才出现在世人面前。
最早发现墟界的人是英国散文家托马斯·德·昆西,一位著名的鸦片吸食者。这位长年遭受病痛折磨的可怜人经常在服药后陷入虚实难以分辨的幻觉中。
在1807年给自己的诗人好友威廉·华兹华斯的一封信中,他提到自己在某次“旅游幻境”时,得了一个“有趣的小玩意儿”,并将其“带回了现实世界”。
信中说,那东西在物质界“化作一团雾气,融入了手边的空药瓶”。他多次向“小瓶子注入清水”,瓶中水总是“尝起来像掺了鸦片酊剂的尼加斯酒”,并能“暂时消除我的牙痛和胃痛”。
后世研究者公认,那个出产“德昆西小药瓶”的幻境,就是墟界。
墟界依托物质世界存在,又超脱了物质界,由地球上无数人类散逸的精神愿力汇集、凝结而成。那里充斥着无数个体的“情结”和大量人类精神文明的遗迹。它们杂揉、交织、纷乱、瑰丽,孕育出一件件珍奇的遗宝。
自从德·昆西发现了这个世界,全球各地不断有宗教人士、冥修者、药物上瘾者在机缘巧合下进入这个光怪陆离的扭曲之地。
墟界诞生的意义之重大远超“地理大发现”。它彻底改写了历史的走向,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从此,芸芸众生无不对其心生好奇,但唯有成年累月以存想秘法修持者才有机会一窥墟界真容。
苏洛荆,正是其中一员。
她六岁得父亲传授,修行堪称天才。
七日【初静】、半年【观照】、三年【凝神】,十八岁连受母亲去世、父亲失踪的打击,返回晓城老家,机缘巧合下登堂入室,成功【入冥】。
入冥,是指修行者能够推开冥想之门,进入墟界。
入冥者皆能具象出一个“冥想之屋”,锚定于墟界,作为“自体形象投射”往返物质界的中转站。
苏洛荆入冥后就开始独自探索这个扭曲、荒凉的世界,两年来撞见不少“魇兽”,长了不少见识,就是收获寥寥。
雾妖、影魔、凶傀……许多次险象环生,命悬一线,她的“自体形象投射”也多次受伤!
须知,在墟界所受的伤害会“反映射”至物质界的肉身,倘在墟界身死,物质界至少要大病一场;若是运气差些,被搞得魂飞魄散,肉身甚至可能成为“植物人”,再也无法唤醒!
但苏洛荆从未恐惧。
十余年的修行将她打磨成了一个意志坚定的年轻人。母亲的逝世、父亲的失踪都成为她继续探索墟界的动力。无论历经多少次失败,她始终怀抱希望,期待奇迹降临。
收拾起忧愁的情绪,她念头一动就让“心象风景”里的花朵恢复了生机,重新绽放。
再望向旁边墙面,墙上立刻多出一道科技感十足的闸门。闸门自动打开,后面是太空飞船气闸舱一般的隔离室。
这是冥想之屋精神防护的具象化。她步入隔离室,闸门在身后关闭,外舱门随之开启。墟界的空气瞬间涌入,彻骨冰风让气温迅速降至冰点。
墟界的物理法则,数学逻辑和物质界大致相近。“自体形象投射”跟肉身一样拥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感,第六感也许更敏锐一些。
苏洛荆感觉寒冷,贴身的素纱衣便立即转成火红的颜色,散发出阵阵热力,温暖着她的“身躯”。
素纱衣又名“火浣锦织”,作为【墟界遗宝】,基本能力就是抵抗严寒,
遗宝在物质界仅能有限度地增幅修士干涉现实的能力,在墟界却能赋予人类各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比如著名的“德昆西小药瓶”在物质界只能制造出少量“药酒”,短暂地消除病痛;在墟界却能凭空催化动植物超速生长。
遗宝是墟界的馈赠,也是罕见的奇迹,但并非所有冥修者都能有遗宝傍身。
苏洛荆是幸运的。母亲去世前,给她留下了素纱衣、红绳圈、铃铛三件宝物。
在遗宝的保护下,她走出了隔离室,外舱门在身后关闭。
一个破败的世界在眼前展开。
天空中不见太阳,墟界里充斥着来源不明的天光。
坍塌的高楼、扭曲的道路、断裂的高架桥半掩在堆积的黄沙下。
苏洛荆站在十字路口。附近的街道空无一人,废弃的车辆胡乱停在路边,店铺全都关门落锁,到处积着一层厚厚的灰烬。
任何一个晓城居民都能认出这里是本市的繁华中心,“玉兰大道”和“走马街”的交叉口,只不过因为沙化沦为了废墟。
晓城人的精神世界少不了晓城元素。
墟界虽为整体,仍因人类聚居和文明分布而拥有地域性。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因为物理距离接近和相同的生存环境,散逸的精神力更容易纠结,集体无意识之下,形成墟界中大量的当地元素。
这类本地风景可不像“自体形象投射”那样精确。除了废墟化,它们的大小、位置、状态都失真而扭曲。
即便如此,只要细细分辨,晓城人气极高的“悦达商业广场”、情侣最爱散步其间的“临江观景道”、省级示范中学“晓城一中”……都能一一找到对应的形象。
作为江南城市,晓城临江傍水。依常理,即便崩坏,也不应被黄沙掩埋。然而,废墟的沙漠化并非毫无来由。
晓城史上多次遭遇河流改道,有大量泥沙沉积,凑巧碰上地壳抬升,并季风气候给力,再加上当地政府为开发“沙洲旅游”故意放纵,诸因合一竟形成了十几万亩罕见的江南大漠。
对这个缺乏工业的三线城市来说,南郊“江南沙洲”是首屈一指的城市名片。沙漠化不可避免地成为墟界晓城的特色。
苏洛荆对这幅景色早就见惯不怪。
她仰起头,看见一树灿烂的花;转过身,身后是一棵十几米高的白玉兰。冥想之屋已隐匿无踪。
在墟界,修士可将自己的冥想之屋锚定于各种物体:一辆没轮子的卡车、一只肮脏的垃圾桶、一棵漂亮的树、一盏奢华的灯……
锚点一经确定,极难更改,最初的选择必须十分慎重。
苏洛荆选择的,正是这株生长在柏油马路中间的白玉兰。
被她选中前,这棵树早已枯死,树上经常蹲着成群的乌鸦。成为冥想之屋的锚点后,它永远处于最美的花期。
洁白无瑕的花朵密集盛开,犹如片片雪压,银装素裹。
到处灰蒙蒙的世界里,唯有一棵白玉兰色彩分明,耀目夺人,宛如一副水墨画里用朱砂点了一朵牡丹,美丽、鲜活、诱人,又有些突兀。
墟界中这般张扬绝非好事。璀璨的光彩意味着精神力正白白流失,既是浪费,又容易引来魇兽围攻。苏洛荆第一次进入墟界时,就吃够了这种苦头。
她默默收心摄念,降低向冥想之屋的精神力供应,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精神连线。那满树的绿叶白花便逐渐失去颜色,变得跟周围环境一般,灰扑扑的了。
消除了隐患,苏洛荆终于出发。
上一次进入墟界,还是半个月之前。
当时她正要返回物质界,却遇上了一场罕见的墟界大地震,一切景物都轻微摇晃起来。她放出法力感应,测算震中在两千公里外。虽然好奇心大起,但由于在墟界已停留太久,她必须回归修养精神,只得割舍探索的欲望。
这回卷土重来,苏洛荆正要去震源瞧个清楚,查清真相。
她有素纱衣加持,足尖一点地面,整个人便如离弦之箭一般飞了出去。
夏日清晨,空气很好。
晓城郊外的苏氏庄园内,一身素纱轻衣的苏洛荆抱着小檀木箱,早早来到后园。
她粉黛未施、发髻轻挽,赤足踏着曲折的鹅卵石小径轻盈行走,左手皓腕上红绳系着的那枚小铜铃一路不曾发出声响。
行至池边,微风徐来,水汽中带着荷花的馨香,丝丝缕缕,幽幽不绝。池塘甚大,活水潺潺。岸边的湖石层峦叠嶂,池中也散落几方高出水面寸许的青石。
苏洛荆轻巧一跳,跃过十余米水面,落脚在一块青石上,踩着石头再连跳几次,就到了池心四面环水的凉亭。
凉亭造型质朴,没有重檐、斗拱和栏杆,不过四根石柱顶着一个石质六角亭盖,粗犷的风格与繁复精致的江南园林颇有几分不协调。
亭下陈设简单,不过一案几、一香炉、一蒲团。
苏洛荆在蒲团上跪坐下来,把檀木箱放到案上打开,取出一束蜀中顾大师亲制的醒神香。
她把线香插进香炉点上,薄雾般的轻烟袅袅升起。
其色纯白,淡若透明。
苏洛荆调整姿势,挺直腰板,摆了个莲花坐,开始冥想。
她不是初学者,无需闭眼专注呼吸或重复咒语,仅仅盯着眼前的线香火头片刻,就能放空入静。很快,感应中的身体无限下坠,精神轻易地从桎梏中脱离出来。
肉身好似消失,精神无限延展。
蒲团、凉亭、池塘、园林都成为“我”的一部分。苏洛荆凝神聚意,眼前的世界渐渐褪去颜色和形状,只剩一个光点。
光点渐变成亮斑,再变成更大的光圈。光圈中重新有了线条、颜色、形状。线条交叉,色块组合,一扇门的粗胚成形了。
她不是瑜伽修者、佛道信徒,观想之物既非放松身心的沙滩花园,也不是什么神圣高渺的伟大存在。
这扇门只是一扇普普通通的冥想之门。
每个人的冥想之门都独一无二,模样来源于自身记忆。苏洛荆选择父亲的书房之门,是因为那扇门代表着知识与神秘。
醒神香的味道醇和细腻、清新淡雅,让冥想者的意志更加专注,门的细节也愈发分明:樱桃木,棕红色,纹理细腻,古铜把手、欧式雕花……
她想着要推门而入,一只手便从虚无中凝聚出来,握住了门把手。
接着,她的小臂、上臂、肩颈、头颅、胸腹、腰臀、双腿也依次显形。一件素纱轻衣裹住了她赤裸的身体,左腕的红绳铃铛也分毫不差地还原了。
父亲说,这种“自体形象投射”也许就是古籍所载的阴神。
苏洛荆推开门,门后只见一片虚无。
她没有片刻迟疑,向前迈出一步。
冥想之门瞬间消失,苏洛荆已身处一处密闭房间。
屋内装修考究,家居奢华,似乎只是寻常富人家的卧室。
房间正中一张空荡荡的多功能病床和旁边的生命维持装置与那些真皮沙发、水晶吊灯格格不入,带着几分衰败的气息。
这里是苏洛荆的“冥想之屋”,是她十余年精神修行的结晶。
在这间屋里,她掌控所有的物理法则,可以如上帝般凭空创造或毁灭一切事物,可她偏偏将母亲临死前居住的卧室具象了出来。
屋子三面是墙,一面是落地窗。她走到窗边,拉开白色纱帘,让秋日午后的暖阳斜斜照射进来。窗外有个小花圃,母亲身体还好时种了许多玫瑰。眼前的园子里却杂草丛生,玫瑰花枯萎了大半,看起来很是萧条。
苏洛荆当然知道窗外并没有花圃,外景也只是具象的一部分。萧条则是心绪的反映,颓乱的玫瑰园和母亲的病床,是她始终不肯放手、不愿忘怀的记忆。
冥想之屋外的真正模样,是末日般的扭曲废墟。
那里是“墟界”,全人类【集体无意识】形成的世界。
苏洛荆曾不止一次离开冥想之屋,去外面探险,发现那个无边无垠的世界比地球广阔了千万倍!
墟界并非从来就有的古老存在,而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蓬勃展开后,才出现在世人面前。
最早发现墟界的人是英国散文家托马斯·德·昆西,一位著名的鸦片吸食者。这位长年遭受病痛折磨的可怜人经常在服药后陷入虚实难以分辨的幻觉中。
在1807年给自己的诗人好友威廉·华兹华斯的一封信中,他提到自己在某次“旅游幻境”时,得了一个“有趣的小玩意儿”,并将其“带回了现实世界”。
信中说,那东西在物质界“化作一团雾气,融入了手边的空药瓶”。他多次向“小瓶子注入清水”,瓶中水总是“尝起来像掺了鸦片酊剂的尼加斯酒”,并能“暂时消除我的牙痛和胃痛”。
后世研究者公认,那个出产“德昆西小药瓶”的幻境,就是墟界。
墟界依托物质世界存在,又超脱了物质界,由地球上无数人类散逸的精神愿力汇集、凝结而成。那里充斥着无数个体的“情结”和大量人类精神文明的遗迹。它们杂揉、交织、纷乱、瑰丽,孕育出一件件珍奇的遗宝。
自从德·昆西发现了这个世界,全球各地不断有宗教人士、冥修者、药物上瘾者在机缘巧合下进入这个光怪陆离的扭曲之地。
墟界诞生的意义之重大远超“地理大发现”。它彻底改写了历史的走向,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从此,芸芸众生无不对其心生好奇,但唯有成年累月以存想秘法修持者才有机会一窥墟界真容。
苏洛荆,正是其中一员。
她六岁得父亲传授,修行堪称天才。
七日【初静】、半年【观照】、三年【凝神】,十八岁连受母亲去世、父亲失踪的打击,返回晓城老家,机缘巧合下登堂入室,成功【入冥】。
入冥,是指修行者能够推开冥想之门,进入墟界。
入冥者皆能具象出一个“冥想之屋”,锚定于墟界,作为“自体形象投射”往返物质界的中转站。
苏洛荆入冥后就开始独自探索这个扭曲、荒凉的世界,两年来撞见不少“魇兽”,长了不少见识,就是收获寥寥。
雾妖、影魔、凶傀……许多次险象环生,命悬一线,她的“自体形象投射”也多次受伤!
须知,在墟界所受的伤害会“反映射”至物质界的肉身,倘在墟界身死,物质界至少要大病一场;若是运气差些,被搞得魂飞魄散,肉身甚至可能成为“植物人”,再也无法唤醒!
但苏洛荆从未恐惧。
十余年的修行将她打磨成了一个意志坚定的年轻人。母亲的逝世、父亲的失踪都成为她继续探索墟界的动力。无论历经多少次失败,她始终怀抱希望,期待奇迹降临。
收拾起忧愁的情绪,她念头一动就让“心象风景”里的花朵恢复了生机,重新绽放。
再望向旁边墙面,墙上立刻多出一道科技感十足的闸门。闸门自动打开,后面是太空飞船气闸舱一般的隔离室。
这是冥想之屋精神防护的具象化。她步入隔离室,闸门在身后关闭,外舱门随之开启。墟界的空气瞬间涌入,彻骨冰风让气温迅速降至冰点。
墟界的物理法则,数学逻辑和物质界大致相近。“自体形象投射”跟肉身一样拥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感,第六感也许更敏锐一些。
苏洛荆感觉寒冷,贴身的素纱衣便立即转成火红的颜色,散发出阵阵热力,温暖着她的“身躯”。
素纱衣又名“火浣锦织”,作为【墟界遗宝】,基本能力就是抵抗严寒,
遗宝在物质界仅能有限度地增幅修士干涉现实的能力,在墟界却能赋予人类各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比如著名的“德昆西小药瓶”在物质界只能制造出少量“药酒”,短暂地消除病痛;在墟界却能凭空催化动植物超速生长。
遗宝是墟界的馈赠,也是罕见的奇迹,但并非所有冥修者都能有遗宝傍身。
苏洛荆是幸运的。母亲去世前,给她留下了素纱衣、红绳圈、铃铛三件宝物。
在遗宝的保护下,她走出了隔离室,外舱门在身后关闭。
一个破败的世界在眼前展开。
天空中不见太阳,墟界里充斥着来源不明的天光。
坍塌的高楼、扭曲的道路、断裂的高架桥半掩在堆积的黄沙下。
苏洛荆站在十字路口。附近的街道空无一人,废弃的车辆胡乱停在路边,店铺全都关门落锁,到处积着一层厚厚的灰烬。
任何一个晓城居民都能认出这里是本市的繁华中心,“玉兰大道”和“走马街”的交叉口,只不过因为沙化沦为了废墟。
晓城人的精神世界少不了晓城元素。
墟界虽为整体,仍因人类聚居和文明分布而拥有地域性。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因为物理距离接近和相同的生存环境,散逸的精神力更容易纠结,集体无意识之下,形成墟界中大量的当地元素。
这类本地风景可不像“自体形象投射”那样精确。除了废墟化,它们的大小、位置、状态都失真而扭曲。
即便如此,只要细细分辨,晓城人气极高的“悦达商业广场”、情侣最爱散步其间的“临江观景道”、省级示范中学“晓城一中”……都能一一找到对应的形象。
作为江南城市,晓城临江傍水。依常理,即便崩坏,也不应被黄沙掩埋。然而,废墟的沙漠化并非毫无来由。
晓城史上多次遭遇河流改道,有大量泥沙沉积,凑巧碰上地壳抬升,并季风气候给力,再加上当地政府为开发“沙洲旅游”故意放纵,诸因合一竟形成了十几万亩罕见的江南大漠。
对这个缺乏工业的三线城市来说,南郊“江南沙洲”是首屈一指的城市名片。沙漠化不可避免地成为墟界晓城的特色。
苏洛荆对这幅景色早就见惯不怪。
她仰起头,看见一树灿烂的花;转过身,身后是一棵十几米高的白玉兰。冥想之屋已隐匿无踪。
在墟界,修士可将自己的冥想之屋锚定于各种物体:一辆没轮子的卡车、一只肮脏的垃圾桶、一棵漂亮的树、一盏奢华的灯……
锚点一经确定,极难更改,最初的选择必须十分慎重。
苏洛荆选择的,正是这株生长在柏油马路中间的白玉兰。
被她选中前,这棵树早已枯死,树上经常蹲着成群的乌鸦。成为冥想之屋的锚点后,它永远处于最美的花期。
洁白无瑕的花朵密集盛开,犹如片片雪压,银装素裹。
到处灰蒙蒙的世界里,唯有一棵白玉兰色彩分明,耀目夺人,宛如一副水墨画里用朱砂点了一朵牡丹,美丽、鲜活、诱人,又有些突兀。
墟界中这般张扬绝非好事。璀璨的光彩意味着精神力正白白流失,既是浪费,又容易引来魇兽围攻。苏洛荆第一次进入墟界时,就吃够了这种苦头。
她默默收心摄念,降低向冥想之屋的精神力供应,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精神连线。那满树的绿叶白花便逐渐失去颜色,变得跟周围环境一般,灰扑扑的了。
消除了隐患,苏洛荆终于出发。
上一次进入墟界,还是半个月之前。
当时她正要返回物质界,却遇上了一场罕见的墟界大地震,一切景物都轻微摇晃起来。她放出法力感应,测算震中在两千公里外。虽然好奇心大起,但由于在墟界已停留太久,她必须回归修养精神,只得割舍探索的欲望。
这回卷土重来,苏洛荆正要去震源瞧个清楚,查清真相。
她有素纱衣加持,足尖一点地面,整个人便如离弦之箭一般飞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