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待话音落下,只见申徒志张开双臂,大步走来相迎。他喜出望外,走得太急,长袖飘飞,衣摆轻扬,仿佛欲乘风而起。
“万万不可。”
闻有酒可喝,无醉不归,俞良喜上眉梢。但还未答话,边上魏其食先面色一板,正容严肃,对二人规劝道:“正值晨时,一日方才开始,此时饮酒,那便整日昏昏沉沉,做不得正事了。况且空腹酗酒伤胃,此乃恶习,务必更正。”
申徒志哈哈大笑,爽快答应道:“好!那便不喝!”
俞良一时不答,眼见被魏其食拒绝了,变得没酒喝,不由急急说道:“今日不喝,那改日定要喝个尽兴!”
说完此言,他开始大吐苦水。“阿志你是不知,其食好是无趣,非但不喝酒,还整日劝我不要喝,着实没有意思。这日子,淡而无味,分外难熬。如今阿志你来了,我也算是有个酒伴,不用整日里只有我一人听其食唠叨了。”
申徒志与魏其食两人闻言,面面相觑,竟无言以对,而后哑然失笑。
随后,申徒志长叹一声,颇为沧桑的感慨道:“俞良、魏其食,自学宫一别,好久不见。”
魏其食面带笑容,微微欠身,答道:“学宫一别,今日得以再聚首,其食万分高兴。”
俞良正因无酒可喝,而在一旁惋惜的咂着嘴。此刻听闻此话,也嘿嘿一笑,对申徒志挤眉弄眼,促狭挤兑说道:“昔日我等学业有成,其食邀你共赴郑国,一展宏图,你不肯,非要回荆国去,还邀约比较,看谁先功业有成,结果,荆王不用,四处蹉跎,如今还不是乖乖来了郑国?”
申徒志见俞良旧事重提,“嘿”了一声,也不示弱,反唇相讥道:“你说荆王不用我,可胶君可也未曾用你啊。”
俞良脸皮甚厚,闻言不怒反喜,哈哈一笑,答道:“对!你我皆是君王不用之人,可谓是半斤对八两,惺惺相惜啊!他日如有机会,乘其食不再,更要痛饮一番!”
魏其食见两人相互挖苦还不忘扯上自己,不由连连摇头,但面露温和之色,嘴角翘起了一丝轻微的笑意而不自觉。
申徒志也摇摇头,说道:“俞良你这张嘴巴,许久未见,竟然未变,还是如此之损。”说完,他自己就忍不住笑了。
旧友重聚,分外高兴。三人笑毕,申徒志说道:“别在院中杵着,快快随我入内。”于是,魏其食、俞良便与申徒志共入大堂上坐。
三人去鞋脱袜,跣足而入,分别列席就坐。随后,申徒志左右看看两人,一笑,为自己斟满清水,举樽面向二人,多多少少有些揶揄道:“亚卿、上大夫,从今往后,下吏便要在郑国任职,在两位手下办差。下吏以茶代酒,敬二位一杯,今后还请多多担待,关照一二才好啊。”
俞良呵呵一笑,指着申徒志对魏其食说道:“这家伙,竟打趣我两了。”
随后俞良拿起杯子,难得神态端坐,遥敬申徒志说道:“阿志说笑,如今你入郑主事变法,君上对你信重至极,官位绝不会在我二人之下,君上虽还未封你官爵,但无需太久。到那时,你位列朝堂之上,便是我三人大展拳脚之时!”
说罢,他一抬手,一仰头,把杯里之水一饮而尽,很是干脆。随后皱着眉头咂咂嘴,心中想到:果然还是酒水更好,不会如此寡淡无味。
俞良说完,魏其食也举杯,对申徒志说道:“如今君上大行变法之事,我等三人为友,共奉一君,正该齐心协力,一同实现胸中之志。志,你深谙此道,堪当大用!朝堂之上,不用畏惧,大可放心去做,你尽管放手施为,一切有我与俞良担待。若遇难处,我二人定会鼎力相助。”
说完,魏其食将杯轻轻凑到面前,一手持杯,一手长袖掩面,也一饮而尽。
申徒志感受到两位老友好意,一时间感慨良多,他看着两人,答道:“昔日寒窗苦读,列国漂泊,拜于夫子,求于学宫,多年蹉跎,看透世间冷暖,皆一无所成;然幸得郑君赏识,此番入郑,必将一生所学,尽付于今时,务求功成名就。有二位相助,大事可成矣!”
说完,他一抬首,也将杯中之水一饮而尽,三人放下杯子,相视会心大笑。
众人笑毕,俞良接话,开口说道:“如今有赵为外援,吴国无胆投鼠忌器,燕国新败元气大伤,胶国卑小有心无力,鲁国用仁无意刀兵。此外敌皆不足为惧,边境为之安定,外安可谋内,正是我等变法改政之大好时机!”
闻言,魏其食好似想起什么,缓缓说道:“说起鲁国,倒有消息传来,近日荀夫子去官还印,辞别了鲁君,开始潜心著书,以求将仁德之念流传于后世。如果此事为真,夫子去朝还野,鲁君不再用仁,是否会以利水一战为耻,兴兵报复?”
申徒志闻言,长叹一声,缓缓说道:“鲁君用荀师,从未用其仁,而是用其名,欲用荀师之大名,招揽天下名士。所以,先前君上即位,列国趁火打劫,鲁国也赫然在其中。荀师该是借此事看透了鲁君,最后一丝侥幸之心也去,对鲁君失望透顶,这才归乡著书的。”
“所以,鲁君历来少动兵,非是因仁,而是因其色厉胆薄,只敢与众同行,不敢孤身伐敌。鲁国利水虽败,但损失不重,鲁君略吃小亏,敢暗中记恨,但不敢明面表示,如今列国皆不动,鲁君自然也是不会动兵的。”
魏其食听完,虽无答话,但连连点头。
俞良嗤笑一声,不削一顾,说道:“鲁君用夫子之名,招纳的必是腐儒之辈,彼辈只会夸夸其谈,专说些好听的空话,却不会务实做事,皆是祸国殃民之徒。鲁国用腐儒为官,就算来犯,又何惧之有?”俞良瞧不起儒学,言语之间,尽是讥讽之意。
申徒志闻言,忍不住说道:“先贤著书立派,各学皆有所长,俞良此语有失偏颇,甚为不妥。”
</br>
</br>
“万万不可。”
闻有酒可喝,无醉不归,俞良喜上眉梢。但还未答话,边上魏其食先面色一板,正容严肃,对二人规劝道:“正值晨时,一日方才开始,此时饮酒,那便整日昏昏沉沉,做不得正事了。况且空腹酗酒伤胃,此乃恶习,务必更正。”
申徒志哈哈大笑,爽快答应道:“好!那便不喝!”
俞良一时不答,眼见被魏其食拒绝了,变得没酒喝,不由急急说道:“今日不喝,那改日定要喝个尽兴!”
说完此言,他开始大吐苦水。“阿志你是不知,其食好是无趣,非但不喝酒,还整日劝我不要喝,着实没有意思。这日子,淡而无味,分外难熬。如今阿志你来了,我也算是有个酒伴,不用整日里只有我一人听其食唠叨了。”
申徒志与魏其食两人闻言,面面相觑,竟无言以对,而后哑然失笑。
随后,申徒志长叹一声,颇为沧桑的感慨道:“俞良、魏其食,自学宫一别,好久不见。”
魏其食面带笑容,微微欠身,答道:“学宫一别,今日得以再聚首,其食万分高兴。”
俞良正因无酒可喝,而在一旁惋惜的咂着嘴。此刻听闻此话,也嘿嘿一笑,对申徒志挤眉弄眼,促狭挤兑说道:“昔日我等学业有成,其食邀你共赴郑国,一展宏图,你不肯,非要回荆国去,还邀约比较,看谁先功业有成,结果,荆王不用,四处蹉跎,如今还不是乖乖来了郑国?”
申徒志见俞良旧事重提,“嘿”了一声,也不示弱,反唇相讥道:“你说荆王不用我,可胶君可也未曾用你啊。”
俞良脸皮甚厚,闻言不怒反喜,哈哈一笑,答道:“对!你我皆是君王不用之人,可谓是半斤对八两,惺惺相惜啊!他日如有机会,乘其食不再,更要痛饮一番!”
魏其食见两人相互挖苦还不忘扯上自己,不由连连摇头,但面露温和之色,嘴角翘起了一丝轻微的笑意而不自觉。
申徒志也摇摇头,说道:“俞良你这张嘴巴,许久未见,竟然未变,还是如此之损。”说完,他自己就忍不住笑了。
旧友重聚,分外高兴。三人笑毕,申徒志说道:“别在院中杵着,快快随我入内。”于是,魏其食、俞良便与申徒志共入大堂上坐。
三人去鞋脱袜,跣足而入,分别列席就坐。随后,申徒志左右看看两人,一笑,为自己斟满清水,举樽面向二人,多多少少有些揶揄道:“亚卿、上大夫,从今往后,下吏便要在郑国任职,在两位手下办差。下吏以茶代酒,敬二位一杯,今后还请多多担待,关照一二才好啊。”
俞良呵呵一笑,指着申徒志对魏其食说道:“这家伙,竟打趣我两了。”
随后俞良拿起杯子,难得神态端坐,遥敬申徒志说道:“阿志说笑,如今你入郑主事变法,君上对你信重至极,官位绝不会在我二人之下,君上虽还未封你官爵,但无需太久。到那时,你位列朝堂之上,便是我三人大展拳脚之时!”
说罢,他一抬手,一仰头,把杯里之水一饮而尽,很是干脆。随后皱着眉头咂咂嘴,心中想到:果然还是酒水更好,不会如此寡淡无味。
俞良说完,魏其食也举杯,对申徒志说道:“如今君上大行变法之事,我等三人为友,共奉一君,正该齐心协力,一同实现胸中之志。志,你深谙此道,堪当大用!朝堂之上,不用畏惧,大可放心去做,你尽管放手施为,一切有我与俞良担待。若遇难处,我二人定会鼎力相助。”
说完,魏其食将杯轻轻凑到面前,一手持杯,一手长袖掩面,也一饮而尽。
申徒志感受到两位老友好意,一时间感慨良多,他看着两人,答道:“昔日寒窗苦读,列国漂泊,拜于夫子,求于学宫,多年蹉跎,看透世间冷暖,皆一无所成;然幸得郑君赏识,此番入郑,必将一生所学,尽付于今时,务求功成名就。有二位相助,大事可成矣!”
说完,他一抬首,也将杯中之水一饮而尽,三人放下杯子,相视会心大笑。
众人笑毕,俞良接话,开口说道:“如今有赵为外援,吴国无胆投鼠忌器,燕国新败元气大伤,胶国卑小有心无力,鲁国用仁无意刀兵。此外敌皆不足为惧,边境为之安定,外安可谋内,正是我等变法改政之大好时机!”
闻言,魏其食好似想起什么,缓缓说道:“说起鲁国,倒有消息传来,近日荀夫子去官还印,辞别了鲁君,开始潜心著书,以求将仁德之念流传于后世。如果此事为真,夫子去朝还野,鲁君不再用仁,是否会以利水一战为耻,兴兵报复?”
申徒志闻言,长叹一声,缓缓说道:“鲁君用荀师,从未用其仁,而是用其名,欲用荀师之大名,招揽天下名士。所以,先前君上即位,列国趁火打劫,鲁国也赫然在其中。荀师该是借此事看透了鲁君,最后一丝侥幸之心也去,对鲁君失望透顶,这才归乡著书的。”
“所以,鲁君历来少动兵,非是因仁,而是因其色厉胆薄,只敢与众同行,不敢孤身伐敌。鲁国利水虽败,但损失不重,鲁君略吃小亏,敢暗中记恨,但不敢明面表示,如今列国皆不动,鲁君自然也是不会动兵的。”
魏其食听完,虽无答话,但连连点头。
俞良嗤笑一声,不削一顾,说道:“鲁君用夫子之名,招纳的必是腐儒之辈,彼辈只会夸夸其谈,专说些好听的空话,却不会务实做事,皆是祸国殃民之徒。鲁国用腐儒为官,就算来犯,又何惧之有?”俞良瞧不起儒学,言语之间,尽是讥讽之意。
申徒志闻言,忍不住说道:“先贤著书立派,各学皆有所长,俞良此语有失偏颇,甚为不妥。”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