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安从青羊山上下来时,天已经完全亮开了,南街上的商人们起的早,这会儿正三三两两拿着鸡毛毯子将自个儿铺子外面粘上的黑灰拾弄干净。
少年将黑色包裹里的绿石紧紧抱在怀里,沿着城南往家走去。
快到古梧桐巷口时,路面变窄,前面的人却渐渐多了起来,一圈又一圈把那口古井给围了起来。
倒是赶巧,念安走几步正好遇到了居士楼那个总比自己高一台阶的小二这会儿正踮着脚和一个老妇人争抢个靠古井前排的位置。
少年想过去和小二打个招呼。那老妇人趁机便占得了先机,将居士楼小二挤了开来。
小二懊悔得叹了口气,朝着那老妇人摊了摊手。
回过头看是念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原则性的先退了一步,不过一想到最近他又向少年有所求,于是小二挤出来点笑脸后还是凑近了过来。
“念安,你可知道这两月梧桐下这古井吞人的事?”
少年揉了揉鼻子道:“大概听过一些,官府说下雨天那池子前面青苔滑的厉害,让孩童莫要靠近。”
那小二眼睛左右转了一下,单手捂着嘴靠近少年,故作神秘道:“这你就不如我知道的清楚了,快过去看看吧,今个儿又出事了。”
少年点点头,稍稍让开前面的人群,找到了个缝隙往里走,只见靠古井最近处已经被衙役们用竹竿围了起来,一个老妪则牵着个年轻女子红着眼向差役们抱怨自己的遭遇,那女子也在一旁哭得梨花带雨。
“哎,可惜咯,年纪轻轻的就被那水井给吞了下去。”小二惋惜一声。
念安见那老妪失了孩子,女子失了丈夫,心里也被刮了一下,面色有些难过的他赶紧扬了扬嘴角。
那小二也不看念安,抱着膀子继续说道:“若是算上前月四人,这已经是第五个了,前四次都是小孩头,大家还没怎么在意,可这次是个二十出头的精壮汉子啊,怎么也说没就没了。
“要我说啊,那官府就是在唬人。这井水向外连着渭河,定是清明那几日里给住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进去,得找人来看看。”
仿佛为了迎合这小二的话语,人群中响起一阵“嘶”的倒吸。
那居士楼的小二往声音方向一望,愣在原地。
梧桐树旁,永宁巷口,不知何时,一个僧人顶着斗笠正站在阳光之下右手单掌合礼,一脸平和喜善。
一身连体淡红海青,在南风中绽开成一朵红莲,却不若那般刺目。
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
僧人这会儿眼皮缓缓跳跃,仿佛在思考些什么,左手禅杖则在地面有规律得轻轻敲击。
场间众人顿时说成一片,这里是曲白,在大夏朝的北面,这城里可还住着位道长呢。
当今夏朝大多数人记事起,他们的生活里道佛两教只可选一皈依,而大夏朝北面一向通的都是道门,普天之下四百八十四座道观也有大半数都坐落在夏朝的北面。
用秋秋的朴素是非观来说,大抵就是你背了筐书了走进青楼点了杯香茶吧。
人群虽然议论不断,却还是好奇得分开为那僧人让出了条路来。
这红衣僧人微微施礼,将脚上的草鞋脱下挂在禅杖之上,一步一顿从人流中间走过。
念安下意识捏了捏衣角,看那红莲在古梧桐下绽开。
僧人抬起头望着身前仿若撑起一片天幕的梧桐,双手朝那梧桐树上抱去,喉头微微颤动,却没有发出声响。
周围百姓看这僧人庄重肃穆,也都停下了言语。
红衣僧人就静静立在场中,抱了梧桐片刻后,他又松开手亦步亦趋得走到古井旁边,不过这次他的神色更加庄重,坚韧而悲悯,将头上的斗笠也取了下。
一本“地流菩萨本愿功德经”被他拿在手里,站在原地喉头滚滚。
可这次,他依然没有出声。
“这僧人该不会是个哑巴吧?有几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那僧人像是在超度什么,同样的书页连续来回翻了三次才结束。梧桐叶下,他双掌合十,躬身三拜,一向梧桐,二向古井,三向场间众人。
三拜之后,红衣僧人闭上眼睛,将鞋和禅杖在身旁摆好,就面对那吃人的古井盘腿坐了下来。
“啧啧,我就说这古井有怪吧,这还专门来了位道德法僧在此守护呢。”居士楼小二很是骄傲的自语了一句,引得周围人都看了过来,于是小二把胸口挺得更高了。
念安看着一脸平喜的无言僧人,心里却有不少细微的声音如同小虫啃噬着他的心脏。
难道是这二百年来世人皆知的佛道相争吗?便是他这样一个不问世事的泥腿少年,也略听过一二那些绵延曲折的故事。
不过,在那仿佛没有尽头的金色时间长河里,佛道相争也不过沧海一粒。
更不要妄谈那些煌煌苍苍甚至百年都难于一现的更加古老之地了。
母亲陈南葵曾给少年提起过一两句这里面的故事,不过那时候少年还小,大抵是记不清什么的。
可哪怕那时他还年幼,但只是从母亲口中说出那几个“未可知之地”的名字,他便已经能从阳光,从清风,从水流……感受到那仿若超脱时间与空间的难言重量。
他试着回想那几个名字。
却只是因为动了念想都让自己手脚僵硬。
一阵火烧滚滚,一阵冰风凉凉。
……
……
“念安!念安!”少年晃晃脑袋,转头一看,那阵僵硬的顿思竟不知持续了多久,永宁巷口的人少了不少,一旁的居士小二正用手在他眼前使劲挥舞。
“哎哟……还真是个怪胎呢……怎么一下子就站那儿挪不动步子了呢。”
居士小二无耐得叹了口气:“走吧,人都散光了。”
“那和尚已经坐在井边一动不动小半个时辰了。当然,你也一样。”
“我溜了,下午还得去赶工呢。”居士小二说着打量了眼念安手里的包裹、摇头晃脑得离去了。
少年回过头去看了眼那仍端盘腿坐在井前的红衣僧人。
有金色雀鸟正落在僧人肩头“叽叽喳喳。”
……
……
念安从城北处理完槽水走回屋里已经是戌时了,西北这地方天黑的早,便是夏夜最短的六月这会儿也已经快要见不着五指了。
城北灯火之下,偶尔还有人在屋前穿梭,细细低语:“听说永宁巷那哑巴僧人,这会儿依旧还端坐在水井之前一动不动呢。”
“你担心啥,担心的该是那青羊观上的道长吧。”
.........
少女鼓着嘴巴吐了口气,心烦得扯了扯手里只剩两瓣花骨朵的桔梗。
少年推开门,正好见着秋秋拿着花正坐在他家院子的躺椅上细细看那天空中的月亮。虽然是坐着,不过少女非常小心,两只脚上都还使出了些力气。
她知道,那人可宝贝这张椅子了。
她也爱惜,毕竟,这是陈娘的。
院子里挂上的风信子晃了晃,秋秋理了理头发,赶紧站起身来。
少年看了眼少女,愣了愣,觉得她有心事。
最巧,少女观了眼少年,她也在这么想。
少年将黑色包裹里的绿石紧紧抱在怀里,沿着城南往家走去。
快到古梧桐巷口时,路面变窄,前面的人却渐渐多了起来,一圈又一圈把那口古井给围了起来。
倒是赶巧,念安走几步正好遇到了居士楼那个总比自己高一台阶的小二这会儿正踮着脚和一个老妇人争抢个靠古井前排的位置。
少年想过去和小二打个招呼。那老妇人趁机便占得了先机,将居士楼小二挤了开来。
小二懊悔得叹了口气,朝着那老妇人摊了摊手。
回过头看是念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原则性的先退了一步,不过一想到最近他又向少年有所求,于是小二挤出来点笑脸后还是凑近了过来。
“念安,你可知道这两月梧桐下这古井吞人的事?”
少年揉了揉鼻子道:“大概听过一些,官府说下雨天那池子前面青苔滑的厉害,让孩童莫要靠近。”
那小二眼睛左右转了一下,单手捂着嘴靠近少年,故作神秘道:“这你就不如我知道的清楚了,快过去看看吧,今个儿又出事了。”
少年点点头,稍稍让开前面的人群,找到了个缝隙往里走,只见靠古井最近处已经被衙役们用竹竿围了起来,一个老妪则牵着个年轻女子红着眼向差役们抱怨自己的遭遇,那女子也在一旁哭得梨花带雨。
“哎,可惜咯,年纪轻轻的就被那水井给吞了下去。”小二惋惜一声。
念安见那老妪失了孩子,女子失了丈夫,心里也被刮了一下,面色有些难过的他赶紧扬了扬嘴角。
那小二也不看念安,抱着膀子继续说道:“若是算上前月四人,这已经是第五个了,前四次都是小孩头,大家还没怎么在意,可这次是个二十出头的精壮汉子啊,怎么也说没就没了。
“要我说啊,那官府就是在唬人。这井水向外连着渭河,定是清明那几日里给住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进去,得找人来看看。”
仿佛为了迎合这小二的话语,人群中响起一阵“嘶”的倒吸。
那居士楼的小二往声音方向一望,愣在原地。
梧桐树旁,永宁巷口,不知何时,一个僧人顶着斗笠正站在阳光之下右手单掌合礼,一脸平和喜善。
一身连体淡红海青,在南风中绽开成一朵红莲,却不若那般刺目。
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
僧人这会儿眼皮缓缓跳跃,仿佛在思考些什么,左手禅杖则在地面有规律得轻轻敲击。
场间众人顿时说成一片,这里是曲白,在大夏朝的北面,这城里可还住着位道长呢。
当今夏朝大多数人记事起,他们的生活里道佛两教只可选一皈依,而大夏朝北面一向通的都是道门,普天之下四百八十四座道观也有大半数都坐落在夏朝的北面。
用秋秋的朴素是非观来说,大抵就是你背了筐书了走进青楼点了杯香茶吧。
人群虽然议论不断,却还是好奇得分开为那僧人让出了条路来。
这红衣僧人微微施礼,将脚上的草鞋脱下挂在禅杖之上,一步一顿从人流中间走过。
念安下意识捏了捏衣角,看那红莲在古梧桐下绽开。
僧人抬起头望着身前仿若撑起一片天幕的梧桐,双手朝那梧桐树上抱去,喉头微微颤动,却没有发出声响。
周围百姓看这僧人庄重肃穆,也都停下了言语。
红衣僧人就静静立在场中,抱了梧桐片刻后,他又松开手亦步亦趋得走到古井旁边,不过这次他的神色更加庄重,坚韧而悲悯,将头上的斗笠也取了下。
一本“地流菩萨本愿功德经”被他拿在手里,站在原地喉头滚滚。
可这次,他依然没有出声。
“这僧人该不会是个哑巴吧?有几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那僧人像是在超度什么,同样的书页连续来回翻了三次才结束。梧桐叶下,他双掌合十,躬身三拜,一向梧桐,二向古井,三向场间众人。
三拜之后,红衣僧人闭上眼睛,将鞋和禅杖在身旁摆好,就面对那吃人的古井盘腿坐了下来。
“啧啧,我就说这古井有怪吧,这还专门来了位道德法僧在此守护呢。”居士楼小二很是骄傲的自语了一句,引得周围人都看了过来,于是小二把胸口挺得更高了。
念安看着一脸平喜的无言僧人,心里却有不少细微的声音如同小虫啃噬着他的心脏。
难道是这二百年来世人皆知的佛道相争吗?便是他这样一个不问世事的泥腿少年,也略听过一二那些绵延曲折的故事。
不过,在那仿佛没有尽头的金色时间长河里,佛道相争也不过沧海一粒。
更不要妄谈那些煌煌苍苍甚至百年都难于一现的更加古老之地了。
母亲陈南葵曾给少年提起过一两句这里面的故事,不过那时候少年还小,大抵是记不清什么的。
可哪怕那时他还年幼,但只是从母亲口中说出那几个“未可知之地”的名字,他便已经能从阳光,从清风,从水流……感受到那仿若超脱时间与空间的难言重量。
他试着回想那几个名字。
却只是因为动了念想都让自己手脚僵硬。
一阵火烧滚滚,一阵冰风凉凉。
……
……
“念安!念安!”少年晃晃脑袋,转头一看,那阵僵硬的顿思竟不知持续了多久,永宁巷口的人少了不少,一旁的居士小二正用手在他眼前使劲挥舞。
“哎哟……还真是个怪胎呢……怎么一下子就站那儿挪不动步子了呢。”
居士小二无耐得叹了口气:“走吧,人都散光了。”
“那和尚已经坐在井边一动不动小半个时辰了。当然,你也一样。”
“我溜了,下午还得去赶工呢。”居士小二说着打量了眼念安手里的包裹、摇头晃脑得离去了。
少年回过头去看了眼那仍端盘腿坐在井前的红衣僧人。
有金色雀鸟正落在僧人肩头“叽叽喳喳。”
……
……
念安从城北处理完槽水走回屋里已经是戌时了,西北这地方天黑的早,便是夏夜最短的六月这会儿也已经快要见不着五指了。
城北灯火之下,偶尔还有人在屋前穿梭,细细低语:“听说永宁巷那哑巴僧人,这会儿依旧还端坐在水井之前一动不动呢。”
“你担心啥,担心的该是那青羊观上的道长吧。”
.........
少女鼓着嘴巴吐了口气,心烦得扯了扯手里只剩两瓣花骨朵的桔梗。
少年推开门,正好见着秋秋拿着花正坐在他家院子的躺椅上细细看那天空中的月亮。虽然是坐着,不过少女非常小心,两只脚上都还使出了些力气。
她知道,那人可宝贝这张椅子了。
她也爱惜,毕竟,这是陈娘的。
院子里挂上的风信子晃了晃,秋秋理了理头发,赶紧站起身来。
少年看了眼少女,愣了愣,觉得她有心事。
最巧,少女观了眼少年,她也在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