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茵看着平房里星星闪闪的灯光,在黑暗中不停地点头。
弟弟每天都会来医院两次,陈茵和妈妈不停劝他,说爸爸还在重症监护室里,根本不需要人陪护,让他不要跑得那么勤快。弟弟依然不放心,每天早晚都要过来看看。
在武汉和家乡的亲戚们听到消息,一堆一堆地往医院跑。陈茵多年没回家,这两天时间倒是把所有的亲戚都看到了。
记忆里年幼的弟弟妹妹们都长大成人了,印象中年轻的叔叔阿姨们也开始渐显老态。陈茵看到这些骨肉至亲们泪眼婆娑地拉着妈妈,劝她要坚强,走之前再掏出一叠厚厚的钱塞到妈妈手里,顷刻之间明白了什么叫做血浓于水。
妈妈用一张白纸,把各个亲戚资助的数目都整整齐齐地记录下来。然后,她把这张纸递给陈茵:“你们要记得,这是他们的情义。我们家现在碰到了难处,他们来帮我们,我们要感恩。长辈们慢慢都老了,你们要记得报答他们。”
陈茵看了看妈妈记录的内容,心悦诚服地点头表示记住了。
妈妈和陈茵两人在无人探访的时候,就坐在病床上聊天。其他病人的家属慢慢跟母女俩熟悉起来,有空也会过来交谈几句。
大家絮絮叨叨,说做完手术进监护室的病人如果到了第4天还没醒,医生就会再安排一场手术,会在病人的脖子上开一刀。如果做完第二个手术的病人依然醒不过来,家属们就得开始准备后事了。
妈妈的脸色苍白:“做完手术之后,还有可能醒不过来?”
大家纷纷点头:“三分之一的人醒不过来。”
陈茵看着妈妈眼睛里的光亮消失,她也不禁心生害怕:爸爸已经住进监护室2天了,不知道何时才能醒来。
第二天接近中午,陈茵正准备下楼给妈妈买午餐,突然听到重症监护室的门口有个小护士喊:“陈国华的家属在吗?”
陈茵和妈妈急忙走过去,担心地说:“我们就是陈国华的家属,有什么事情?”
护士面无表情地说:“就是告诉你们,陈国华刚刚醒了。”她拿出一张字条递给陈茵:“这是需要的东西,你们看看还缺什么的,赶紧去买好。写上病人的名字,然后给我就好了。”
陈茵和妈妈大喜,急忙收起字条。妈妈急切地问:“我们可以进去看看他吗?”
护士断然拒绝:“不能进去的,你们就在外面等着好了。有什么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陈茵和妈妈连说好多感谢的话,抓紧时间下楼买好东西。两人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回到14楼,马上把护士需要的东西准备好,按照要求送进监护室。两人这才停下来,安安静静吃着已经冷掉的中饭。
妈妈说:“你爸醒了,我们俩就不能同时离开,万一错过什么消息就麻烦了。我们换班来,至少要留一个人在这里才行。”
陈茵点点头,妈妈继续说:“你跟你弟弟打个电话,让他请几天假来医院吧。”
陈茵不太同意:“我们俩换班不就可以了吗?”
妈妈解释到:“万一很忙,我们不要累坏了。而且,你弟弟伺候你爸,总比你方便些。”
陈茵想想妈妈的话在理,不再多言。这天下午,陈茵和妈妈喜气洋洋,同一楼层的病人家属们听说第三天就醒了,齐齐赞叹,说康复得真好。
陈茵刚给弟弟妹妹打电话报喜,就看到一位医生走出监护室,对外面喊:“陈国华的家属过来一下。”
妈妈急忙跑过去,陈茵也赶紧挂断电话。医生看着两人,慢慢地说:“病人醒了,但是很焦躁。你们谁进去劝劝他吧。”
妈妈立马说:“我去我去。”
陈茵担心地问:“妈妈,你一个人可以吗?”
妈妈一边跟着医生往监护室走,一边安慰陈茵:“不用怕,我没问题的。”
妈妈的话刚说完,大门又“砰”的一声紧紧关上了。
陈茵呆呆地站在大门前,她不知道妈妈进去需要多长时间,但她挪不开脚步。她只好定定地站在门口,期待着门早点打开。
这几天的日子里,陈茵在手术室、监护室外等了不少时间,在流转的时光中,她想起小时候爸爸带着她去买零食,长大了送自己去读书,爸爸的腰背逐渐佝偻起来,白发也一年比一年多。几十年的岁月,集中在这几十个小时里,越发显得无情。
陈茵突然很想抽支烟,她很惊诧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冲动。她犹豫了很久,最后掏出手机,默默看着孙犁发给自己的女儿最新的视频,才把这样的念头压制住。
大约15分钟后,妈妈终于出来了。她手里拿着一张单子,眼睛红红的。陈茵接过单子一看,是医生新加了一种药。她很诧异,问到底怎么回事。
妈妈的声音发抖:“你爸醒了,脑子非常清楚,知道我是他老婆。但是他老喊疼,还对医生说自己的病治不好,求医生让他走。”
陈茵心疼起来:“他是怕自己的病要花很多钱,担心拖累我们。”
妈妈点点头:“医生开了这个药,说是镇定剂,能让你爸爸情绪平稳些。”
陈茵急忙扶着妈妈到病床坐下,然后又抓紧时间把药拿好送到监护室的护士手里。
两人刚坐下不一会,医生又出现在监护室门口了:“陈国华的家属,你们来一下。”
陈茵的心突然提到了嗓子眼,她非常害怕:“妈妈刚进去,镇定剂也弄好了,爸爸不会是出什么事情了吧。”
医生看着两人,遗憾地说:“陈国华的情绪波动很大,不停大喊大叫,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康复,还影响到了其他的病人。我再带一个家属进去看看他,这次你们一定要好好劝劝。”
妈妈一个劲儿道歉:“医生,太麻烦您了。他平时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现在肯定是疼得厉害,忍不住才这样的。您别见怪,他不是胡闹的人。”
妈妈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医生微微叹口气:“我也理解,他醒得比较早,反应是大了一点。”医生停了一下,看着陈茵说:“这次你进去吧,跟你爸爸好好聊聊。”
陈茵点点头,她轻轻跟妈妈说了一声:“别担心,我马上回来。”就随着医生走进监护室的大门了。
这是陈茵第一次进监护室,原来在探望病人前,还需要换上一身白大褂,穿上帽子和鞋套。陈茵一边穿衣服一边问医生:“闹情绪的病人多吗?”
医生简单地回答:“基本上每个病人都会闹,平时再坚强的人,做了这么大一个手术,醒过来都是非常脆弱的。”
陈茵心想,心脏上的大手术啊,当然是强烈的冲击。她又一次心疼起爸爸:“我爸这样的,是属于反应很强烈的吗?”
医生点点头:“是比较强烈的,但还不是最厉害的,以前还有病人把管子都拔掉了。”
陈茵大惊,那该是被疼痛折磨到何种程度才能做出的反应啊。
陈茵穿好衣服,尾随着医生走进监护室。监护室的样子,跟电视里看过的差不多,整个屋子里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药水味。满屋的病人哼哼唧唧,间或还听得到医疗设备轻轻的“滴滴”声。
陈茵忍不住四处寻找爸爸,却发现每个病床上的人看起来都差不多。医生把她领到靠南边的一张病床旁,陈茵终于看到了朝思暮想的爸爸。
陈茵只看了一眼,眼泪就静静流下来了。爸爸的左手背上插满管子,右手被绑在床沿,脖子以下的身体被一张薄薄的棉被盖着,沿着脖子往上看,可以看到厚厚的绷带几乎把脖子完全绑起来了,还隐约可见淡淡的血色。陈茵几乎不忍心看爸爸的脸,那张脸瘦得脱了形,颧骨高高耸起,眼窝深深陷下去。爸爸的眼睛还睁着,投出一丝痛苦的光,直直地打在陈茵脸上。
陈茵急忙把眼泪挤干,她快步走上前,握着爸爸的右手:“爸,我来了,你别担心。”
爸爸的右手又冰又硬,像一块干枯的木头。他看到陈茵了,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嗡嗡的声音:“女儿。”旁边柜子上监测心电图的机器也跟着叫起来,陈茵一时手足无措,转过头向医生求救。
医生看看那机器上的读数,把头凑到爸爸的耳边:“你女儿进来看你了,你不要激动。”
爸爸无力地闭上眼睛,乱叫的机器跟着安静下来。
陈茵看到医生鼓励地对自己点了点头,她也学着医生的样子,凑到爸爸耳边:“爸,你的手术很成功,医生说你再休息几天就可以回家了。你也不用担心钱,大病医保报销了一大部分,你买的商业保险还能再报一部分,我们家根本没出多少钱。”
爸爸睁开眼睛,似乎在问:“真的吗?”
陈茵温柔地看着爸爸的眼睛,继续说:“妈妈和弟弟妹妹都在外面等你呢,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日本玩。你不是一直想去日本旅游的嘛,这次我们一大家人一起去。你不用担心,我们都赚钱了,收入你也知道的,很不错。你和妈,就每年出国玩几趟吧。”
爸爸的眼睛亮起来,陈茵知道,爸爸现在没那么难受了。爸爸用尽力气想说什么,但是因为他还戴着氧气面罩,说出来的几个词听起来都是模模糊糊的,但陈茵确信听到了好几次“女儿”。
医生看这样子,跟陈茵说:“你也不要说太多了,让病人好好休息吧,这样有利于他的康复。”
陈茵点点头,继续轻声跟爸爸说:“医生的话你也听到了吧,好好休息,我们就在外面等你。”
爸爸轻轻点点头,陈茵又加了一句:“不要担心,我们都很好。你好好休息才能早点出去。”
爸爸听话地闭上眼睛,医生看这样子,对陈茵说:“好的,今天就这样吧,我们出去吧。”
陈茵谢过医生,随着他走到外面,脱下衣服、帽子和鞋套。医生看着陈茵,问:“你还挺会做思想工作的,你爸很听你的啊。”
陈茵苦笑:“我只是懂他的心,怕病治不好,又怕多花钱。归根结底,他都这样了,还在想着不要为难子女啊。”
弟弟每天都会来医院两次,陈茵和妈妈不停劝他,说爸爸还在重症监护室里,根本不需要人陪护,让他不要跑得那么勤快。弟弟依然不放心,每天早晚都要过来看看。
在武汉和家乡的亲戚们听到消息,一堆一堆地往医院跑。陈茵多年没回家,这两天时间倒是把所有的亲戚都看到了。
记忆里年幼的弟弟妹妹们都长大成人了,印象中年轻的叔叔阿姨们也开始渐显老态。陈茵看到这些骨肉至亲们泪眼婆娑地拉着妈妈,劝她要坚强,走之前再掏出一叠厚厚的钱塞到妈妈手里,顷刻之间明白了什么叫做血浓于水。
妈妈用一张白纸,把各个亲戚资助的数目都整整齐齐地记录下来。然后,她把这张纸递给陈茵:“你们要记得,这是他们的情义。我们家现在碰到了难处,他们来帮我们,我们要感恩。长辈们慢慢都老了,你们要记得报答他们。”
陈茵看了看妈妈记录的内容,心悦诚服地点头表示记住了。
妈妈和陈茵两人在无人探访的时候,就坐在病床上聊天。其他病人的家属慢慢跟母女俩熟悉起来,有空也会过来交谈几句。
大家絮絮叨叨,说做完手术进监护室的病人如果到了第4天还没醒,医生就会再安排一场手术,会在病人的脖子上开一刀。如果做完第二个手术的病人依然醒不过来,家属们就得开始准备后事了。
妈妈的脸色苍白:“做完手术之后,还有可能醒不过来?”
大家纷纷点头:“三分之一的人醒不过来。”
陈茵看着妈妈眼睛里的光亮消失,她也不禁心生害怕:爸爸已经住进监护室2天了,不知道何时才能醒来。
第二天接近中午,陈茵正准备下楼给妈妈买午餐,突然听到重症监护室的门口有个小护士喊:“陈国华的家属在吗?”
陈茵和妈妈急忙走过去,担心地说:“我们就是陈国华的家属,有什么事情?”
护士面无表情地说:“就是告诉你们,陈国华刚刚醒了。”她拿出一张字条递给陈茵:“这是需要的东西,你们看看还缺什么的,赶紧去买好。写上病人的名字,然后给我就好了。”
陈茵和妈妈大喜,急忙收起字条。妈妈急切地问:“我们可以进去看看他吗?”
护士断然拒绝:“不能进去的,你们就在外面等着好了。有什么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陈茵和妈妈连说好多感谢的话,抓紧时间下楼买好东西。两人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回到14楼,马上把护士需要的东西准备好,按照要求送进监护室。两人这才停下来,安安静静吃着已经冷掉的中饭。
妈妈说:“你爸醒了,我们俩就不能同时离开,万一错过什么消息就麻烦了。我们换班来,至少要留一个人在这里才行。”
陈茵点点头,妈妈继续说:“你跟你弟弟打个电话,让他请几天假来医院吧。”
陈茵不太同意:“我们俩换班不就可以了吗?”
妈妈解释到:“万一很忙,我们不要累坏了。而且,你弟弟伺候你爸,总比你方便些。”
陈茵想想妈妈的话在理,不再多言。这天下午,陈茵和妈妈喜气洋洋,同一楼层的病人家属们听说第三天就醒了,齐齐赞叹,说康复得真好。
陈茵刚给弟弟妹妹打电话报喜,就看到一位医生走出监护室,对外面喊:“陈国华的家属过来一下。”
妈妈急忙跑过去,陈茵也赶紧挂断电话。医生看着两人,慢慢地说:“病人醒了,但是很焦躁。你们谁进去劝劝他吧。”
妈妈立马说:“我去我去。”
陈茵担心地问:“妈妈,你一个人可以吗?”
妈妈一边跟着医生往监护室走,一边安慰陈茵:“不用怕,我没问题的。”
妈妈的话刚说完,大门又“砰”的一声紧紧关上了。
陈茵呆呆地站在大门前,她不知道妈妈进去需要多长时间,但她挪不开脚步。她只好定定地站在门口,期待着门早点打开。
这几天的日子里,陈茵在手术室、监护室外等了不少时间,在流转的时光中,她想起小时候爸爸带着她去买零食,长大了送自己去读书,爸爸的腰背逐渐佝偻起来,白发也一年比一年多。几十年的岁月,集中在这几十个小时里,越发显得无情。
陈茵突然很想抽支烟,她很惊诧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冲动。她犹豫了很久,最后掏出手机,默默看着孙犁发给自己的女儿最新的视频,才把这样的念头压制住。
大约15分钟后,妈妈终于出来了。她手里拿着一张单子,眼睛红红的。陈茵接过单子一看,是医生新加了一种药。她很诧异,问到底怎么回事。
妈妈的声音发抖:“你爸醒了,脑子非常清楚,知道我是他老婆。但是他老喊疼,还对医生说自己的病治不好,求医生让他走。”
陈茵心疼起来:“他是怕自己的病要花很多钱,担心拖累我们。”
妈妈点点头:“医生开了这个药,说是镇定剂,能让你爸爸情绪平稳些。”
陈茵急忙扶着妈妈到病床坐下,然后又抓紧时间把药拿好送到监护室的护士手里。
两人刚坐下不一会,医生又出现在监护室门口了:“陈国华的家属,你们来一下。”
陈茵的心突然提到了嗓子眼,她非常害怕:“妈妈刚进去,镇定剂也弄好了,爸爸不会是出什么事情了吧。”
医生看着两人,遗憾地说:“陈国华的情绪波动很大,不停大喊大叫,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康复,还影响到了其他的病人。我再带一个家属进去看看他,这次你们一定要好好劝劝。”
妈妈一个劲儿道歉:“医生,太麻烦您了。他平时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现在肯定是疼得厉害,忍不住才这样的。您别见怪,他不是胡闹的人。”
妈妈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医生微微叹口气:“我也理解,他醒得比较早,反应是大了一点。”医生停了一下,看着陈茵说:“这次你进去吧,跟你爸爸好好聊聊。”
陈茵点点头,她轻轻跟妈妈说了一声:“别担心,我马上回来。”就随着医生走进监护室的大门了。
这是陈茵第一次进监护室,原来在探望病人前,还需要换上一身白大褂,穿上帽子和鞋套。陈茵一边穿衣服一边问医生:“闹情绪的病人多吗?”
医生简单地回答:“基本上每个病人都会闹,平时再坚强的人,做了这么大一个手术,醒过来都是非常脆弱的。”
陈茵心想,心脏上的大手术啊,当然是强烈的冲击。她又一次心疼起爸爸:“我爸这样的,是属于反应很强烈的吗?”
医生点点头:“是比较强烈的,但还不是最厉害的,以前还有病人把管子都拔掉了。”
陈茵大惊,那该是被疼痛折磨到何种程度才能做出的反应啊。
陈茵穿好衣服,尾随着医生走进监护室。监护室的样子,跟电视里看过的差不多,整个屋子里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药水味。满屋的病人哼哼唧唧,间或还听得到医疗设备轻轻的“滴滴”声。
陈茵忍不住四处寻找爸爸,却发现每个病床上的人看起来都差不多。医生把她领到靠南边的一张病床旁,陈茵终于看到了朝思暮想的爸爸。
陈茵只看了一眼,眼泪就静静流下来了。爸爸的左手背上插满管子,右手被绑在床沿,脖子以下的身体被一张薄薄的棉被盖着,沿着脖子往上看,可以看到厚厚的绷带几乎把脖子完全绑起来了,还隐约可见淡淡的血色。陈茵几乎不忍心看爸爸的脸,那张脸瘦得脱了形,颧骨高高耸起,眼窝深深陷下去。爸爸的眼睛还睁着,投出一丝痛苦的光,直直地打在陈茵脸上。
陈茵急忙把眼泪挤干,她快步走上前,握着爸爸的右手:“爸,我来了,你别担心。”
爸爸的右手又冰又硬,像一块干枯的木头。他看到陈茵了,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嗡嗡的声音:“女儿。”旁边柜子上监测心电图的机器也跟着叫起来,陈茵一时手足无措,转过头向医生求救。
医生看看那机器上的读数,把头凑到爸爸的耳边:“你女儿进来看你了,你不要激动。”
爸爸无力地闭上眼睛,乱叫的机器跟着安静下来。
陈茵看到医生鼓励地对自己点了点头,她也学着医生的样子,凑到爸爸耳边:“爸,你的手术很成功,医生说你再休息几天就可以回家了。你也不用担心钱,大病医保报销了一大部分,你买的商业保险还能再报一部分,我们家根本没出多少钱。”
爸爸睁开眼睛,似乎在问:“真的吗?”
陈茵温柔地看着爸爸的眼睛,继续说:“妈妈和弟弟妹妹都在外面等你呢,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日本玩。你不是一直想去日本旅游的嘛,这次我们一大家人一起去。你不用担心,我们都赚钱了,收入你也知道的,很不错。你和妈,就每年出国玩几趟吧。”
爸爸的眼睛亮起来,陈茵知道,爸爸现在没那么难受了。爸爸用尽力气想说什么,但是因为他还戴着氧气面罩,说出来的几个词听起来都是模模糊糊的,但陈茵确信听到了好几次“女儿”。
医生看这样子,跟陈茵说:“你也不要说太多了,让病人好好休息吧,这样有利于他的康复。”
陈茵点点头,继续轻声跟爸爸说:“医生的话你也听到了吧,好好休息,我们就在外面等你。”
爸爸轻轻点点头,陈茵又加了一句:“不要担心,我们都很好。你好好休息才能早点出去。”
爸爸听话地闭上眼睛,医生看这样子,对陈茵说:“好的,今天就这样吧,我们出去吧。”
陈茵谢过医生,随着他走到外面,脱下衣服、帽子和鞋套。医生看着陈茵,问:“你还挺会做思想工作的,你爸很听你的啊。”
陈茵苦笑:“我只是懂他的心,怕病治不好,又怕多花钱。归根结底,他都这样了,还在想着不要为难子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