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的科举考试一天天临近,安阳县内终于安静下来,除了吃饭时间酒馆会有一点士子聚集外,其他时间很难再看到士子们的身影,大家都躲在房间里全力复习,备考最后的解试。
张显去州学两天后托人送了一个口信给李延庆,他们要晚几天才能回来,但一直到离科举考试还剩下三天,张显和秦亮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客栈。
“老李,我今年是彻底没有希望了。”张显满脸沮丧,脸上的表情就像过了季的老苦瓜,要有多苦就有多苦。
李延庆看了他半晌,只见他皮肤晒得黝黑,这分明是出去游玩过来的模样,刻苦复习了快一年,这小子居然在最后关头晚节不保!
“你不会告诉我,你去州学没有复习吧!”
张显咧了咧嘴,懊悔得要哭了出来,“真被你说对了,我真的一个字都没有看。”
“你去州学不看书,干什么去了?”
“我....我被他们拉到磁州游玩去了。”
张显懊悔万分地抓着头发,“我怎么就一点主见都没有呢?他们叫我去,我就去了。”
果然被自己猜中,这二十几天跑去游山玩水了,李延庆无语地望着张显,师父曾说过,有些人会在关键时刻就把握不住自己,显然说得就是张显这种人。
但主考官不会因为他忏悔就再给他一次机会,科举竞争的残酷就在这里,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
张显去州学玩了一个月,而自己已经复习完了刑律,不仅将厚厚《宋刑统》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近四百个案例也彻底吃透,在刑律上他自认为没有问题了,他甚至还抓紧时间写了十几篇策论,又整理了数百首北宋以后的诗。
此时,他已笃定自若,万事俱备,就等三天后的最后考试了,而张显却浪费了最宝贵的一个月时间,这让他无言以对,也一点不同情。
“现在说这些也没有用了,抓紧时间看一点书吧!能看多少算多少,如果运气好,说不定正好考到。“
“老李,你有没有什么刑律方面的资料借给我看看,帮帮兄弟这一次。”
张显双手作揖,满脸恳求地望着李延庆,他知道李延庆有记笔记的习惯,说不定已经整理出什么精华了。
李延庆现在就是他的救命稻草,虽然他实在不好意思开口,但到了这个时候,他只能厚着脸皮求人了。
李延庆本想一口回绝,让张显好好尝一尝后悔的滋味,吸取教训,但转念又一想,确实没有必要这样做,毕竟是好朋友,在对方危难的时候能帮一把算一把。
他便将从周春那里抄来的四大本案例分析放在张显面前,“看在过去交情的份上,我帮你这一次,你这三天抓紧看这个,刑律或许能拿到一半的分。”
张显感激万分,如获至宝地抱着四本笔记跑回屋了,李延庆望着他的背影摇摇头,看完这些案例至少要六天时间,现在只剩下三天,张显真的来不及了,但自己也只能帮他到这个程度,他自己不争气,又能怪谁?
事实上,这次科举,朝廷在几个月前才临时决定加考刑律和诗,对于所有考生,起点都一样,大家都没有学过刑律和诗,除了太学生,他们本来就有这门课程。
这就看谁能在最后几个月抓紧时间复习,谁就能最后胜出,如果自己浪费了时间,那也不能怨天尤人。
这时,门口传来伙计的声音,“小官人,你找我吗?”
李延庆连忙走到门口,递给伙计五十文钱,“麻烦你到斜对面的小吃铺给我买三笼小包子和两碗胡辣汤,剩下的钱就赏你了。”
小包子一笼十文钱,胡辣汤一碗五文钱,伙计跑腿一趟能赚十文钱,他连连道谢,接过钱快步去了,李延庆又坐回桌边,取出《论语》和《孟子》的复习笔记,《论语》和《孟子》是小经,第一场就是考它,还剩三天时间,李延庆准备再好好将它们整理一遍。
........
副主考郭百颂的府宅位于城南,是一座占地十亩的官宅,在一个月前,这里曾经车水马龙,无数考生携带礼物和名帖前来拜访,都口口声声想拜在郭百颂门下。
但随着郭百颂搬入审卷院后,他府宅前便门前冷落,很少有人前来拜访了,这天晚上,一辆马车停在郭府门前,下来一个中年男子,头戴八角帽,穿着深色短衣,看起来是个管家打扮,他身后跟着两名健壮的家丁,抬着一口沉重的大箱子。
中年男子走到门前说了两句,门房便让他们进去了。
这名中年男子是安阳县四大豪门贾、郑、赵、武中赵家的大管家,奉老爷之命前来郭家送礼,之前老爷已和郭百颂谈好,今天他是奉命前来兑现交易筹码。
赵大管家被领进一间书房,书房内灯光明亮,布置简洁,一张宽大的桌子背后坐着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这男子身穿上好的火狐皮裘,头戴纱帽,长得健壮高大,微胖,脸色非常红润,不过长了几片紫斑,看起来就像一块带着紫色的砖。
他是郭百颂的次子郭修,这次郭百颂当副主考,儿子郭修就是联络人,很多郭百颂不好出面之事都由他来处理。
赵管家深深行一礼,郭修淡淡问道:“带来了吗?”
“带来了!”
赵管家一摆手,两名家丁将沉重的大箱子抬了进来,又退下去了。
郭修负手走上前,赵管家打开箱盖,里面白花花一片,都是一锭锭的官银。
“这是两千两银子,老爷说,事成之后再酬谢一千两银子。”
郭修凝视白银片刻,眼中露出了贪婪之色,这就是今年解元的价格,三千两白银,但光有银子还不行,还得看赵玉书自己的临场发挥,若考砸了,就很难帮他了。
郭修将木箱盖上,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听说贵府衙内受伤了?”
赵管家恭恭敬敬道:“前不久从酒楼上摔下来,鼻梁不幸摔断,现在已经好了很多。”
郭修意味深长道:“要当心啊!还有三天就考试了,这个紧要关头可别再出意外。”
“这个我们也明白,老爷已经不准他出门了。”
郭修点点头,“好吧!请转告你家老爷,今晚我就把消息送进去。”
“一切拜托衙内了!”
赵管家告辞而去,郭修把自己府上的管家叫来,问他道:“老爷的药送进去了吗?”
“还没有,在等公子安排!”
郭修立刻写了一张纸条,交给管家道:“现在就去送药,把这张纸条也一并交给老爷。”
.......
三天时间眨眼便过,令无数考生既期待又害怕的科举考试终于到来。
今年的解试一共考四场,比去年多一场刑律和诗,第一场是考兼经,也就是《论语》和《孟子》,要考一天。
第二场是重头戏,考《三经新义》,这一场要考三天两夜,考生们不准出来,需要住在贡院内;而第三场最重要,考策论,时间是两天一夜;第四场是加考的刑律和诗,只考一天。
四场考试加起来要考七天三夜,不仅是全面考核士子的学识水平,同时也是对士子意志和体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若体力不佳,很可能就会熬不过这七天。
寅时正,也就是凌晨四点,李延庆一夜睡足,神清气爽,他吃罢早饭便早早在大门口等候了,此时正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时候,夜色还很浓厚,外面漆黑一片,看不清道路。
好在客栈距离贡院很近,抄小巷走直线过去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客栈五个伙计负责轮流挑着灯笼带士子们前去贡院。
凌晨寒风凛冽,李延庆一边搓手跺脚,一边不时回头张望,张显和秦亮估计还在吃早饭,这让李延庆有点不高兴,约定好的时间早就过了,这两个家伙怎么一点都不守时?
这时,周春带着四名同伴从客栈里走出来,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皮裘,周春一眼看见了李延庆,便走过来笑道:“贤弟和我们一起去吧!”
李延庆指了指里面,“我在等他们,你们先去吧!”
洪大志拍拍李延庆的后背,“你的排名已经进前十了,好好杀一杀那帮太学生的威风,我们这些本土士子就指望你了。”
说来也好笑,酒楼打架事件后,李延庆开始被人关注,他在风云榜上的排名居然上了一位,跳到第十名,而赵玉书则因发酒疯,品行被扣分,跌了两位,排到第三名,让人始料不及。
李延庆笑了笑,“我会尽力而为!”
这时,一名伙计挑着灯笼走了过来,“去贡院的跟我走!”
等在门口的大群士子纷纷跟上去,周春抱拳笑道:“那我们先去了。”
“我马上就来!”
眼看大群士子跟着伙计走了,李延庆心中未免有点焦急,这两个家伙怎么就这样磨蹭?再不来自己就先走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张显和秦亮才急匆匆跑出来,“不好意思,刚刚到门口才发现忘记带浮票了,又跑回去拿,结果找了半天。”
李延庆懒得理他们,明明昨晚上睡觉前就应该准备好的东西,居然还临时去翻找,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就很难考上科举。
李延庆见两人无精打采,还打着呵欠,便问道:“昨晚什么时候睡的?”
张显挠挠头道:“看书看到一更时分,老李,你给我们的笔记我们只看了一半,那些条文实在太晦涩了,我准备今晚再熬夜好好看一看。”
《宋刑统》他们一个字都没有背过,当然看得晦涩,李延庆便提醒他道:“最后一场才考刑律,先把精力放在前面几场,别管刑律了,它占的分值不大。”
这时,又有一名伙计挑着灯笼出来,“去贡院,跟我走!”
李延庆叫了两人一声,三人便跟着伙计向贡院走去,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贡院广场上,贡院广场上已经聚集了数百名士子,四周站满了军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警戒十分严密,任何无关人员都不准靠近贡院,伙计也只能送他们到这里了。
就在他们寻找自己队伍时,正好迎面走来一名考官,高声提醒他们道:“看自己考号,不要站错队了!”
秦亮低声问李延庆,“我是乙三号,这个号怎么样?”
李延庆同情地看了他一眼,隔壁的隔壁就是厕所,居然被分到‘粪号’,这小子也是走了狗屎运了,他不好说什么,只得含糊其词道:“我也是第一次参加科举,不清楚情况。”
“老李,我是丁二十八号,你是多少?”
“我是丙七十五号,和你们不在一起,只能考完试见了。”
“那好,考完试我们再见。”
三人散开了,各自去找自己的队伍,广场上的队伍分为六队,按照考号前面的巷位排队,李延庆是丙七十五号,他就要排到丙队去。
李延庆的丙队已经排了五十余人,他前面是一个大胖子,年纪不大,十六七岁的样子,那体型就像一头还未成年的超重河马,李延庆长得已经算魁梧了,但在这个胖子面前,他却显得十分苗条,几名身材瘦小的士子,在这个胖子面前更是像几棵小豆芽菜。
“老弟,麻烦帮我拿一下,我且整理一下帽冠。”
胖子将一个大包裹塞给他,李延庆接过,入手十分沉重,至少有二三十斤,也不知装了什么东西。
天气寒冷,考试时间又长,贡院便允许考生携带衣物和吃食,不过要严格检查才能入内,因为今天只考一天,黄昏就要出来,大部分考生带的东西并不多,象这个胖子的大包裹也是少见。
李延庆长年跑步,已经寒暑不侵,他只带了一些糕点,中午时补充一下。
这时,胖子将头上长长的高帽扶正,他那高帽细细长长,活像一根天线,冲李延庆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大兔牙,使李延庆又忽然想到了特大号的天线宝宝。
他接过包裹拍了拍道:“都是吃的,我这人饿不得,一天至少要吃六顿,老弟若饿了,我可以匀一点给你。”
李延庆见他有几分傻气,便淡淡笑道:“谢谢兄台美意,我就不用了。”
大胖子颇为热情,又问道:“老弟多少号?”
“七十五!”
“咱们是隔壁啊!”胖子忽然怪叫一声,吓得周围人一跳,纷纷向他望来。
胖子得意洋洋道:“我是七十六号,你知道七十六号有什么特殊吗?特别宽大,是一般考号的两倍大,这是我爹专门托关系才搞到的号房。”
读书人最恨的就是拼爹,胖子的这句话引来周围无数道不满的目光,但李延庆却能理解,这胖子太宽了,若不特殊照顾一下,他恐怕连考号门都进不去。
或许是想到了‘远亲戚不如近乡邻’这句俗话,胖子对李延庆变得热情起来,主动介绍道:“我叫郑荣泰,安阳本地人,老弟贵姓,哪里人?”
“在下李延庆,汤阴县人。”
“你就是....风云榜上的汤阴李延庆?”大胖子瞪大了一双绿豆小眼睛,满脸羡慕地盯着他。
张显去州学两天后托人送了一个口信给李延庆,他们要晚几天才能回来,但一直到离科举考试还剩下三天,张显和秦亮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客栈。
“老李,我今年是彻底没有希望了。”张显满脸沮丧,脸上的表情就像过了季的老苦瓜,要有多苦就有多苦。
李延庆看了他半晌,只见他皮肤晒得黝黑,这分明是出去游玩过来的模样,刻苦复习了快一年,这小子居然在最后关头晚节不保!
“你不会告诉我,你去州学没有复习吧!”
张显咧了咧嘴,懊悔得要哭了出来,“真被你说对了,我真的一个字都没有看。”
“你去州学不看书,干什么去了?”
“我....我被他们拉到磁州游玩去了。”
张显懊悔万分地抓着头发,“我怎么就一点主见都没有呢?他们叫我去,我就去了。”
果然被自己猜中,这二十几天跑去游山玩水了,李延庆无语地望着张显,师父曾说过,有些人会在关键时刻就把握不住自己,显然说得就是张显这种人。
但主考官不会因为他忏悔就再给他一次机会,科举竞争的残酷就在这里,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
张显去州学玩了一个月,而自己已经复习完了刑律,不仅将厚厚《宋刑统》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近四百个案例也彻底吃透,在刑律上他自认为没有问题了,他甚至还抓紧时间写了十几篇策论,又整理了数百首北宋以后的诗。
此时,他已笃定自若,万事俱备,就等三天后的最后考试了,而张显却浪费了最宝贵的一个月时间,这让他无言以对,也一点不同情。
“现在说这些也没有用了,抓紧时间看一点书吧!能看多少算多少,如果运气好,说不定正好考到。“
“老李,你有没有什么刑律方面的资料借给我看看,帮帮兄弟这一次。”
张显双手作揖,满脸恳求地望着李延庆,他知道李延庆有记笔记的习惯,说不定已经整理出什么精华了。
李延庆现在就是他的救命稻草,虽然他实在不好意思开口,但到了这个时候,他只能厚着脸皮求人了。
李延庆本想一口回绝,让张显好好尝一尝后悔的滋味,吸取教训,但转念又一想,确实没有必要这样做,毕竟是好朋友,在对方危难的时候能帮一把算一把。
他便将从周春那里抄来的四大本案例分析放在张显面前,“看在过去交情的份上,我帮你这一次,你这三天抓紧看这个,刑律或许能拿到一半的分。”
张显感激万分,如获至宝地抱着四本笔记跑回屋了,李延庆望着他的背影摇摇头,看完这些案例至少要六天时间,现在只剩下三天,张显真的来不及了,但自己也只能帮他到这个程度,他自己不争气,又能怪谁?
事实上,这次科举,朝廷在几个月前才临时决定加考刑律和诗,对于所有考生,起点都一样,大家都没有学过刑律和诗,除了太学生,他们本来就有这门课程。
这就看谁能在最后几个月抓紧时间复习,谁就能最后胜出,如果自己浪费了时间,那也不能怨天尤人。
这时,门口传来伙计的声音,“小官人,你找我吗?”
李延庆连忙走到门口,递给伙计五十文钱,“麻烦你到斜对面的小吃铺给我买三笼小包子和两碗胡辣汤,剩下的钱就赏你了。”
小包子一笼十文钱,胡辣汤一碗五文钱,伙计跑腿一趟能赚十文钱,他连连道谢,接过钱快步去了,李延庆又坐回桌边,取出《论语》和《孟子》的复习笔记,《论语》和《孟子》是小经,第一场就是考它,还剩三天时间,李延庆准备再好好将它们整理一遍。
........
副主考郭百颂的府宅位于城南,是一座占地十亩的官宅,在一个月前,这里曾经车水马龙,无数考生携带礼物和名帖前来拜访,都口口声声想拜在郭百颂门下。
但随着郭百颂搬入审卷院后,他府宅前便门前冷落,很少有人前来拜访了,这天晚上,一辆马车停在郭府门前,下来一个中年男子,头戴八角帽,穿着深色短衣,看起来是个管家打扮,他身后跟着两名健壮的家丁,抬着一口沉重的大箱子。
中年男子走到门前说了两句,门房便让他们进去了。
这名中年男子是安阳县四大豪门贾、郑、赵、武中赵家的大管家,奉老爷之命前来郭家送礼,之前老爷已和郭百颂谈好,今天他是奉命前来兑现交易筹码。
赵大管家被领进一间书房,书房内灯光明亮,布置简洁,一张宽大的桌子背后坐着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这男子身穿上好的火狐皮裘,头戴纱帽,长得健壮高大,微胖,脸色非常红润,不过长了几片紫斑,看起来就像一块带着紫色的砖。
他是郭百颂的次子郭修,这次郭百颂当副主考,儿子郭修就是联络人,很多郭百颂不好出面之事都由他来处理。
赵管家深深行一礼,郭修淡淡问道:“带来了吗?”
“带来了!”
赵管家一摆手,两名家丁将沉重的大箱子抬了进来,又退下去了。
郭修负手走上前,赵管家打开箱盖,里面白花花一片,都是一锭锭的官银。
“这是两千两银子,老爷说,事成之后再酬谢一千两银子。”
郭修凝视白银片刻,眼中露出了贪婪之色,这就是今年解元的价格,三千两白银,但光有银子还不行,还得看赵玉书自己的临场发挥,若考砸了,就很难帮他了。
郭修将木箱盖上,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听说贵府衙内受伤了?”
赵管家恭恭敬敬道:“前不久从酒楼上摔下来,鼻梁不幸摔断,现在已经好了很多。”
郭修意味深长道:“要当心啊!还有三天就考试了,这个紧要关头可别再出意外。”
“这个我们也明白,老爷已经不准他出门了。”
郭修点点头,“好吧!请转告你家老爷,今晚我就把消息送进去。”
“一切拜托衙内了!”
赵管家告辞而去,郭修把自己府上的管家叫来,问他道:“老爷的药送进去了吗?”
“还没有,在等公子安排!”
郭修立刻写了一张纸条,交给管家道:“现在就去送药,把这张纸条也一并交给老爷。”
.......
三天时间眨眼便过,令无数考生既期待又害怕的科举考试终于到来。
今年的解试一共考四场,比去年多一场刑律和诗,第一场是考兼经,也就是《论语》和《孟子》,要考一天。
第二场是重头戏,考《三经新义》,这一场要考三天两夜,考生们不准出来,需要住在贡院内;而第三场最重要,考策论,时间是两天一夜;第四场是加考的刑律和诗,只考一天。
四场考试加起来要考七天三夜,不仅是全面考核士子的学识水平,同时也是对士子意志和体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若体力不佳,很可能就会熬不过这七天。
寅时正,也就是凌晨四点,李延庆一夜睡足,神清气爽,他吃罢早饭便早早在大门口等候了,此时正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时候,夜色还很浓厚,外面漆黑一片,看不清道路。
好在客栈距离贡院很近,抄小巷走直线过去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客栈五个伙计负责轮流挑着灯笼带士子们前去贡院。
凌晨寒风凛冽,李延庆一边搓手跺脚,一边不时回头张望,张显和秦亮估计还在吃早饭,这让李延庆有点不高兴,约定好的时间早就过了,这两个家伙怎么一点都不守时?
这时,周春带着四名同伴从客栈里走出来,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皮裘,周春一眼看见了李延庆,便走过来笑道:“贤弟和我们一起去吧!”
李延庆指了指里面,“我在等他们,你们先去吧!”
洪大志拍拍李延庆的后背,“你的排名已经进前十了,好好杀一杀那帮太学生的威风,我们这些本土士子就指望你了。”
说来也好笑,酒楼打架事件后,李延庆开始被人关注,他在风云榜上的排名居然上了一位,跳到第十名,而赵玉书则因发酒疯,品行被扣分,跌了两位,排到第三名,让人始料不及。
李延庆笑了笑,“我会尽力而为!”
这时,一名伙计挑着灯笼走了过来,“去贡院的跟我走!”
等在门口的大群士子纷纷跟上去,周春抱拳笑道:“那我们先去了。”
“我马上就来!”
眼看大群士子跟着伙计走了,李延庆心中未免有点焦急,这两个家伙怎么就这样磨蹭?再不来自己就先走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张显和秦亮才急匆匆跑出来,“不好意思,刚刚到门口才发现忘记带浮票了,又跑回去拿,结果找了半天。”
李延庆懒得理他们,明明昨晚上睡觉前就应该准备好的东西,居然还临时去翻找,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就很难考上科举。
李延庆见两人无精打采,还打着呵欠,便问道:“昨晚什么时候睡的?”
张显挠挠头道:“看书看到一更时分,老李,你给我们的笔记我们只看了一半,那些条文实在太晦涩了,我准备今晚再熬夜好好看一看。”
《宋刑统》他们一个字都没有背过,当然看得晦涩,李延庆便提醒他道:“最后一场才考刑律,先把精力放在前面几场,别管刑律了,它占的分值不大。”
这时,又有一名伙计挑着灯笼出来,“去贡院,跟我走!”
李延庆叫了两人一声,三人便跟着伙计向贡院走去,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贡院广场上,贡院广场上已经聚集了数百名士子,四周站满了军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警戒十分严密,任何无关人员都不准靠近贡院,伙计也只能送他们到这里了。
就在他们寻找自己队伍时,正好迎面走来一名考官,高声提醒他们道:“看自己考号,不要站错队了!”
秦亮低声问李延庆,“我是乙三号,这个号怎么样?”
李延庆同情地看了他一眼,隔壁的隔壁就是厕所,居然被分到‘粪号’,这小子也是走了狗屎运了,他不好说什么,只得含糊其词道:“我也是第一次参加科举,不清楚情况。”
“老李,我是丁二十八号,你是多少?”
“我是丙七十五号,和你们不在一起,只能考完试见了。”
“那好,考完试我们再见。”
三人散开了,各自去找自己的队伍,广场上的队伍分为六队,按照考号前面的巷位排队,李延庆是丙七十五号,他就要排到丙队去。
李延庆的丙队已经排了五十余人,他前面是一个大胖子,年纪不大,十六七岁的样子,那体型就像一头还未成年的超重河马,李延庆长得已经算魁梧了,但在这个胖子面前,他却显得十分苗条,几名身材瘦小的士子,在这个胖子面前更是像几棵小豆芽菜。
“老弟,麻烦帮我拿一下,我且整理一下帽冠。”
胖子将一个大包裹塞给他,李延庆接过,入手十分沉重,至少有二三十斤,也不知装了什么东西。
天气寒冷,考试时间又长,贡院便允许考生携带衣物和吃食,不过要严格检查才能入内,因为今天只考一天,黄昏就要出来,大部分考生带的东西并不多,象这个胖子的大包裹也是少见。
李延庆长年跑步,已经寒暑不侵,他只带了一些糕点,中午时补充一下。
这时,胖子将头上长长的高帽扶正,他那高帽细细长长,活像一根天线,冲李延庆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大兔牙,使李延庆又忽然想到了特大号的天线宝宝。
他接过包裹拍了拍道:“都是吃的,我这人饿不得,一天至少要吃六顿,老弟若饿了,我可以匀一点给你。”
李延庆见他有几分傻气,便淡淡笑道:“谢谢兄台美意,我就不用了。”
大胖子颇为热情,又问道:“老弟多少号?”
“七十五!”
“咱们是隔壁啊!”胖子忽然怪叫一声,吓得周围人一跳,纷纷向他望来。
胖子得意洋洋道:“我是七十六号,你知道七十六号有什么特殊吗?特别宽大,是一般考号的两倍大,这是我爹专门托关系才搞到的号房。”
读书人最恨的就是拼爹,胖子的这句话引来周围无数道不满的目光,但李延庆却能理解,这胖子太宽了,若不特殊照顾一下,他恐怕连考号门都进不去。
或许是想到了‘远亲戚不如近乡邻’这句俗话,胖子对李延庆变得热情起来,主动介绍道:“我叫郑荣泰,安阳本地人,老弟贵姓,哪里人?”
“在下李延庆,汤阴县人。”
“你就是....风云榜上的汤阴李延庆?”大胖子瞪大了一双绿豆小眼睛,满脸羡慕地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