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276章 番外十二 儿女

小说:寒门之士[科举] 作者:远上天山 更新时间:2024-08-18 15:32:30 源网站:顶点小说
  在妙妙十五岁这一年, 她忽然告诉柳贺和杨尧,她不想嫁人成亲,只想一辈子陪着父母。

  在柳贺生活的现代, 女孩子作出这种选择毫不令人意外, 但在大明朝, 成婚生子似乎是女孩子唯一的归宿。

  纪娘子不免忧心起了妙妙的将来。

  纪娘子十分疼妙妙, 柳贺岳父岳母也是,妙妙小时候皮一些,纪娘子和岳父岳母都一直宠着, 不太愿意责备她。

  听了妙妙的话,岳父岳母神色颇为淡然。

  他们只有杨尧一个女儿,妙妙是杨尧的长女,他们自然希望妙妙过得自在顺遂些。

  妙妙毕竟还有知儿一个兄弟,当年若非柳贺这个女婿方方面面都不错,他们也不是没考虑过养杨尧到老。

  只是女子独身一人在这世间,父母难免会担忧。

  柳贺此时已任了内阁次辅有几年,每日阁事繁忙, 可他依旧抽出空和妙妙好好聊了聊。

  妙妙长成时,柳贺从不拘着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一切由着她性子来, 故而妙妙和他其实有些像,对刺绣持家毫无兴致, 反倒爱读《育言报》, 喜欢琢磨一些小工具。

  柳贺告诉妙妙:“不管妙妙选了什么,爹都愿意助你一臂之力,但你也要先想好了你爱做什么, 能做什么。”

  成婚不成婚,那是妙妙的自由,柳贺虽然是她的父亲,然而妙妙的人生仍该由她自己走下去,而不该由柳贺来决定。

  妙妙思虑的时间颇长,大约也是听出了柳贺话语中郑重其事的意味,过了数日,她方才找到柳贺,说自己对农事和水利很感兴趣。

  为了佐证自己之言,妙妙特意带了一个小水车给柳贺看,水车是竹制的,除了大小只够摆在桌上看之外,其余功能一应俱全,柳贺见了也十分惊讶:“这都是你自己做的?”

  妙妙点着头。

  柳贺不知她还有这方面的才能,追问道:“你还会些什么?都给爹看一看。”

  妙妙便变戏法似地摸出了数个小玩意儿,都属于模型的范畴,但是其中的原理她应当已经摸透了。

  柳贺也不由啧啧称奇:“你是如何会的?”

  妙妙道:“爹你书房里的书我都看了,外祖父每月也会到书肆替我买书,他知晓我喜欢这个,街上若有这些小玩意,外祖父都会买来给我。”

  杨乡绅对孙辈的爱很直接,就是给孩子花钱,他原先身家就很丰厚,柳贺与杨尧刚来京城时,杨乡绅一直支援着他们,之后随着柳贺官越做越大,杨乡绅有钱也没处花,便都花在了妙妙和知儿身上。

  为了让妙妙学得尽兴,杨乡绅甚至请了工部的工匠帮忙指点妙妙,因而在柳贺不知不觉间,妙妙的制作水平不断攀升。

  柳贺道:“你既然想做,爹自然会支持你。”

  何况农事水利之事女子也非不能做,只是高门大户家的女子约束会更多些,若在普通人家,饭都未必能吃饱,女子也是要下地干活的。

  这件事起初自然是有些难的,柳贺先将妙妙做出的成品拿出去推销,官员及工匠们都承认她的资质,但知晓妙妙是女子后,这些人态度却为之一转。

  妙妙想做什么,柳贺一开始是秉持随她乐意的态度,他不反对,只看妙妙能做到哪一步,但见到这些官员、工匠对女子态度如此不屑,柳贺反倒有些怒了。

  故而他便开始为妙妙争取。

  自开海以后,沿海各府也有女子在外经商、织布的,川军中亦有女将,为何朝廷一面拿着女子辛劳挣得的银子,一面又对女子不屑一顾呢?

  正如一些官员,一面与教坊司的歌女吟诗作对,感慨其身世凄凉,一面却又花着教坊司女子挣的血汗钱。

  柳贺入阁后,便联合礼部尚书余有丁一道,将教坊司给关了。

  以前礼部是个穷衙门,教坊司是其营收的重要来源,可《育言报》经营之后,礼部的日子便渐渐好过了起来。

  在柳贺看来,朝廷着实不需要官办/妓/院,这些女子的经历已十分悲惨,朝廷纵然不能护住她们,也不必在她们身上吸血。

  为妙妙争取的过程可谓十分艰难,总结起来,就是柳三元大战老学究,好在朝堂上愿意为柳贺助阵的官员也有许多,众人一道尽力,为妙妙将在工部的职务定了下来。

  只是妙妙并不能常去工部坐堂,平日还是常与工匠们待在一块钻研。

  妙妙道:“这正合我意,爹,我可不乐意去衙门里值堂。”

  妙妙心中很清楚,柳贺为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原先她说自己不成婚不嫁人时,本以为爹娘会责怪会埋怨,可她爹不仅没怪她,还在朝堂上和人交锋。

  妙妙之所以会知道得那么清楚,是因为她在《育言报》上都看到了。

  因而她得了职务后,便更为专注地投身于农田水利事,男子能做的事她要做,男子不能做的事她也要做,无论如何,她不能叫自家爹爹丢脸。

  谁说女子不如男?

  既然她有喜好,也愿意投入其中,她便不能够比任何人差。

  到后来,柳贺致仕返乡,妙妙不好一个人留在京城,但即便她在家乡,她仍辛苦钻研,为百姓制造了许多利于农事、节水、省力的工具。

  据万历年间的记载,柳贺之女柳妙虽未登上明史正传,却也是大明朝有名的奇女子,她终生未婚,以女子之身致力于钻研农具,她发明的“节水神器”比西方早了几百年,时至今日,在西北等地仍被使用。

  ……

  知儿小时候比妙妙要乖一些。

  或许是妙妙这个姐姐成日大大咧咧的缘故,知儿的性子便有些羞怯,不莽撞,家门口若来了野猫,知儿也不会如妙妙一般直接扑上去,而是小心翼翼地试探再试探。

  杨乡绅都嫌他慢。

  他试探还没完,猫早就跑走了。

  可这不代表知儿不爱动,他只是比旁的稚童多了几分谨慎罢了。

  和妙妙不同,妙妙小时候还经历过柳贺被外放到扬州,可知儿有记忆以来,柳贺就已是朝堂上声名赫赫的柳阁老了。

  换而言之,知儿自小便走上了衙内的道路。

  柳贺任了次辅后,官员们便常爱去他家坐坐,柳贺家院子小,书房也只有一处,知儿对他的嗅觉又格外灵敏,只要柳贺在家,知儿必然是能摸到的。

  柳贺与于慎行、王锡爵等议事时,偶尔就会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咚咚”声,过了一会儿,门被“吱呀”推开,一双小腿先用力迈过台阶,之后便眨着双大眼睛,一脸好奇地往书房里看。

  这个时候,王锡爵往往会伸手招他过来,知儿见了熟人,小短腿便蹬得更欢,伸出手,美滋滋地喊王锡爵一声“伯伯”。

  柳贺叫他下来,王锡爵却乐呵呵地和知儿玩了一阵。

  王锡爵在官场上严格又正直,教育家中的子弟,他也一向承担着严父的职责,可王锡爵待知儿却宽容和气,每回知儿找过来,他都高高兴兴的。

  柳贺无奈道:“我在家里的事又未和他说过,不知他是怎么摸到的。”

  于慎行道:“泽远,你一看就是在家时日太短。”

  柳贺瞥他一眼:“可远兄为何说我,你不也是如此吗?”

  论起对家人的亲近,几人之中,王锡爵显然是最好的,他如今已是内阁辅臣,却仍日日伺候在母亲身前,柳贺觉得,自己比起对方还大有不如。

  知儿小时候性子有些软,柳贺以为他长大了也会如此,谁知知儿大了以后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柳贺忍不住猜,这或许也和他有关。

  柳贺在次辅任上经过几次风浪,尤其是天子立太子及三场大战的时期,朝堂上对柳贺的攻讦声始终不断。

  知儿从小就看见,那些官员今日可以上门到柳府门前讨好,待柳贺遭了难,他们又会毫不犹豫将柳贺卖掉。

  这其实是官场常态,柳贺自身早已经习惯了,可知儿却十分受不了。

  且对于其他年轻人来说,官员们大多高不可攀,他们要费尽无数心思考中举人、进士后,才能得到这些官员平等相待,可知儿不同,自他有记忆来,柳贺就是内阁次辅,大明朝最顶峰的官员他个个认得,就算申时行为首辅时,有吏部尚书杨巍相助,他也不敢过于为难柳贺。

  对于知儿来说,官场是一个没有丝毫神秘感的地方,他自小便知它是如何运作的,也知晓得势的官员平日是如何生活的。

  那样的生活对他没有丝毫吸引力。

  加上有妙妙珠玉在前,他便下定决心,要做些常人没有做过的事。

  恰逢《育言报》、《航海报》等大力宣传海外旅行家的经历,有柳贺教导,再去四夷馆学了一阵,知儿便会了弗朗机语、泰西语等语种,年岁再大一些,他又去辽东和李如松学武,掌握了一身好本事。

  之后他便自称船长,乘着船往西去了。

  杨尧为此生了一场气,责怪柳贺待孩子太随意,什么都不管,她宁愿知儿在家当个衙内,也好过出海去那弗朗机去泰西。

  杨尧并不是要将知儿拘在家里,只是海外路远,她很为知儿的安危忧心。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何况出海风险一直不小,知儿一年半载都不见什么音讯,杨尧心里时时都记挂着他。

  第一回 出海时,知儿确实去了许久,但他不是出海做生意,而是作为航海家出行,因而这一路上,他所见识的都是各地商人并未认真去发掘的风光,他每逗留一个地方,便会在那里做记号,完善地图,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之后他在《育言报》上将自己的航海见闻记载了下来,还买了许多海外的文卷、纪念品等带回大明。

  柳贺便收到了一本他带回的《蒙田随笔》,蒙田创作的时间恰好是在万历八年到万历十五年之间,收到书的时候,柳贺本身也有一种十分神奇的感受。

  他感觉,即便身在这大明朝,他与海外国家仍是奇妙地联系起来了,还是通过知儿这个渠道。

  总而言之,之后知儿又出了几回海,在头一次出海时,他遇上了不少问题,比如物资带得不足,比如船本身航行的里程有限制,他便埋首到了淮安的船厂,请里面的工匠为他造出一艘更好的船。

  妙妙也为他的船出力不少。

  当时大明水师刚和倭国打过一场,造船技术和造火器的技术比周边各国都强上许多,知儿结合海外见闻给柳贺提了许多意见,柳贺又将之转告工部与河漕衙门。

  柳贺并非为了自家儿子出海而插手工部部务,只是问题既然存在,便不能轻易忽视。

  如今弗朗机、泰西等地依然被大明子民视为蛮夷之地,但蛮夷之地也有擅长之事,也有许多大明没有的资源。

  知儿性子里的谨慎小心便渐渐派上了用场。

  心思急躁的人是当不了船长的。

  知儿出海的次数多了,便渐渐成为了大明朝的航海专家,天子于海外有不通之处,一旦知儿回了京城,他必然要召过去相询。

  知儿在海上经历风浪,整个人又黑又瘦,全不像官宦人家的公子,京中不少官员对此有异议,觉得他好好的宰相公子不做,偏偏要去做那愚民才会做的事。

  当然,这些话是不敢当着柳贺的面说的。

  满京城的官员都知道,当今首辅柳丹徒并不十分好惹,若是惹上他本人倒也没什么,可若惹了他的家人,那就……

  柳丹徒还未入阁时,文章就已天下闻名,谁若是被他喷上一喷,那是要许多年都抬不起头的。

  当了首辅之后,柳贺不太爱炫技了,可官员们知道,他的本事必然没有丢,就等着哪一天发作呢。

  只是在许多人看来,知儿与妙妙做的事都不是正道,若官员们都如柳贺这般纵容,家业必然是无法长久的。

  柳贺却觉得,自知儿出海以后,他整个人越来越沉稳,即便不当官,以他的本事,也足够支撑起一个家了。

  就是知儿成家这事叫杨尧犯了愁。

  妙妙说她不成婚,知儿到了年纪,却没有表露过不成婚的想法,可他如今黑瘦黑瘦如猴儿一般,又成日往外面跑,哪家姑娘愿意嫁给他?

  杨尧便要柳贺想想办法。

  柳贺摸摸鼻子,当年他成婚真的是运气好,和杨尧一谈就谈成了,办法该如何想,他是真不知啊。

  柳贺出了个馊主意:“这样,你下回遇到人就说,我爹是柳贺,看人家愿不愿……”

  柳贺话还未说完,腰间软肉就被狠狠捏住,疼得他龇牙咧嘴。

  杨尧少有这般生气的时候,见她如此,柳贺也乖巧地闭上了嘴巴。

  到最后,还是不得不说一个巧字,于慎行瞧中了知儿,双方父母便叫两个孩子见上一面,知儿和于家姑娘一见面就对上了眼,很快便谈婚论嫁了。

  成婚以后,知儿出海的频率低了,但有他这个宰相公子的带动,民间也多了数位沉迷航海之人,知儿常被这些人请去讲学,他对此也乐在其中。

  在历史记载中,柳知的名气不逊于其父柳贺,主要是柳贺的知名度仅限于大明朝,柳知却在海外许多遗迹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因海外对柳知的记载偏少,柳知这个比五月花号更早到北美的人物便显得十分神秘,某莱坞的电影大片中,出场的僵尸王/华人面孔的bss要么叫柳知,要么姓柳。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门之士[科举],寒门之士[科举]最新章节,寒门之士[科举]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