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王翊带着两个弟弟听先生张咏授课,王端今年八岁、王竣六岁,张咏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至于王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他启蒙之后就开始独自研习,遇到问题时才向先生请教。
对经史子集,王翊内心是不敢兴趣的,从来是不求甚解,那些高深的文化学问思想,他也没有透彻地理解的想法,稍微涉猎一番,能涨见识就是他的初衷。而这个时代,文化知识传承记录太过精练简洁,王府有些藏书被王翊重复翻阅了无数次,即使天赋驽钝,多年的连篇累牍下来,整个人也透着一股书香之气,养气功夫凝练,心性愈加沉稳。
张咏看着王翊拿着那卷快翻烂了的《春秋》认真研读着,心底感叹:“大公子,非常人呀!”
而王翊的心思并未完全放在上面,孔子所作春秋他是翻了无数遍了,上面的一字一句都熟悉无比,然若说读透,还差的远。思绪飘远,关羽似乎酷爱读《春秋》,传言其还从中悟出了一套“三十六路春秋刀法”,而王翊能看到其中的治国处事为人的道理,丝毫没有所谓的武道道韵,摇摇头,王翊明白,大抵不过是通俗演义手法罢了。
午时刚至不久,一辆豪华巨大马车慢慢驶出祁县南门,马是骏马,帘乃锦绣,头前车夫孔武有力,挥舞着长鞭驱使马车前进。车身后面跟着十来个青衣仆人,腰配长剑。马蹄声清脆,车轮辚辚作响,稳稳缓行,行人纷纷避让矗立,直到马车消失在远方,留下两道宽大车辙印子。
虽是阳春三月,然祁县僻处北地,不似中原南方暖风熏人,哪怕春日高照,风中带着寒意,若是衣衫单薄仍易感冒伤风。
车厢内颇为宽敞,装七八个人绰绰有余,王端、王竣极不安分,头一次出门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异常,时不时的撩开窗帘把头往外探。张氏则吩咐婢女把两兄弟往身边揽,略带嗔怒:“小心着凉了!”
张氏是实在不放心王翊三兄弟外出,王翊以前出过府门,那也是在县城之内转悠,从未到过城外。至于王端与王竣,则是连王府府门都没有出过。
张氏有心阻止他们出门,但是其了解长子的性子,虽然年幼,但从小自主自立,做了决定极难更改。既不放心,索性和他们一起出来了,方便照顾,看着心安。
王翊侧身倚靠在暖炉旁边,身上盖着一件裘袍,手里拿着一卷《吴起兵法》研读,日后争霸天下,沙场征战总是避免不了的,王翊不求成为一代名将,但基本军事常识还是要有的。
手中的《吴起兵法》只是残篇,相传《吴起》著有四十八篇,师旅之事,囊括其中,秦末汉初还流传于世。至如今,虽为残篇,却也珍贵异常,即使如王氏这般底蕴深厚,得到这残章断句亦颇为难得。
兵法很杂,很乱,再加上行文言简精炼,王翊需要不断地揣摩理解思考。吴起算是兵技巧派的典型代表,其中所涵盖的吴起治军用兵之法让王翊获益良多。治兵、论将、应变、用众之法,料敌、图国之策,反复推演之下,王翊自认虽只得其皮毛,仍然收获不菲,略有心得。
虽有纸上谈兵之嫌,但王翊已暗暗下定决心,待年岁大些,一定要上战场亲身体验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形式与战场环境,体会一番铁与血的残酷。既为将来乱世做准备,亦可校验一番自己所思所学,对兵法的理解与实际相差有多大。
王端两兄弟正在我侍女斗智斗勇,不断挣脱往外蹭,然后再次被揽住,小脸憋得通红。气力消耗殆尽之后安稳片刻,随后又动起来,嘴里叽叽喳喳交谈着,不亦乐乎。
张氏慈爱地注视着三个儿子,见王翊埋头苦读,不禁有些心疼:“翊了,暂且放下兵书,歇息片刻吧。”
王翊抬头,望见母亲一脸的怜惜之情,点点头:“诺。”放下竹简,紧了紧身上的袍子,心里暗道:“也是,压抑了好久了,心里的弦崩的太紧,既然出来了,就好好放松一下吧。”
王翊性格还是偏好安逸享受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宏图壮志”压制着享受安乐的念头,这一放松,便趴着让母亲的侍女給他按摩肩背。
享受柔荑在自己肩背上拿捏按压,浑身都轻松了许多,闭眼沉思,“这贵族老爷的生活真的是把我彻底腐化了啊!”王翊心想,“要保住这种生活,抑或是更进一步,享受更高的荣耀,万不可放松懈怠!”
心底暗下决心,身上的享受却也没停,睁眼望着两个玩闹的弟弟,王翊意识到:“看来王端与王竣的培养要提上日程了,王氏需要更多更有能力的支柱,我也需要忠心体己的人才与力量。二弟与三弟天资不差,用心培养一番,日后为一州郡封疆不在话下,为王氏发扬光大尽力。”
其实王翊清楚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王端与王竣对自己极为崇拜,又听话,培养得当可为征战天下之贤才助力,再不济,身为王氏嫡子,凭这个身份,日后有他们的支持也有助于扩大自己在王氏内部的影响,便于自己掌握王氏,有效利用王氏资源。。
......
马车已下官道,颠簸不断行进在乡间土路上,车内众人随着车身不断摇晃着,王翊换了个姿势,让侍女给他捶腿,对王端与王竣招了招手:“二弟、三弟,过来哥哥给你们讲故事如何?”
两兄弟正自无赖,一听有故事听,连忙爬到王翊跟前,王端性急,抹了一把脸反而催促道:“大哥,要讲什么故事呀,快讲呀!”
王翊闻言笑到:“今日,为兄给你们讲讲我王氏先祖王霸公的故事。”
听到是自家先祖的故事,两兄弟更是来兴趣了,凝神静听,顿时马车厢内安静了下来,只剩下王翊稚嫩而又满带沉稳的声音娓娓道来一段传奇。
王翊从王霸从征光武,参与昆阳大战,击败王寻、王邑讲起,一路建功封侯拜将,屯田练兵,攻敌破贼,随后北击胡族,大小交战数十次,逐匈奴乌桓于塞外,扬大汉天威,耀王氏门楣。
王端、王竣听的是目眩神迷,心驰神往,王端更是张牙舞爪,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似乎自己智勇深沉、谈笑却戎的一代战将。
王端雀跃道:“我日后也要成为像先祖那般的大将,英雄豪杰!”
摸了摸王端的脑袋,转头对在侧的王竣问道:“三弟,你呢,将来也想做个征战疆场的战将否?”
王竣蹭了蹭鼻子,喏喏地道:“我......我不知道,听大哥的,跟着大哥一起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王翊听了,嘴角泛着笑意,对王竣的答案很满意,随即面色一正,对两兄弟道:“不管是上马为将治军,还是下马从政治民,日后都需用心习文练武,不可懈怠嬉闹。我三兄弟,当齐心协力,建立功勋,壮大我王氏!”
见王翊说的认真,两兄弟亦被感染了,双手虚抱,答道一声:“诺!”声音稚拙却又异常坚定!
几个容貌秀丽的侍女,方才一直竖耳倾听,目光如水不断瞥向王翊,颊带娇羞,略带一丝热切,随即面色一暗,似是在遗憾大公子年龄稍小而自己年岁偏大。尔后也许想到自己低微的身份,一阵失落,即使心有不甘,也只有把那不切实际的幻想留在心中。
张氏看着眼前兄友弟恭的一幕,心底感到十分安慰,为王氏开枝散叶,诞下这三个麟儿,是她为王氏做的最大的贡献,也是是她最自豪的事。三兄弟平时持礼孝顺,而相夫教子平安一生算是她这一生的追求了。
想到三个儿子的豪言壮语,尤其是王翊,张氏清楚,自己这个儿子志向不小,读书努力,习武勤快,日后定能成就一番事业,自己夫妇也无愧于王氏先祖。
对经史子集,王翊内心是不敢兴趣的,从来是不求甚解,那些高深的文化学问思想,他也没有透彻地理解的想法,稍微涉猎一番,能涨见识就是他的初衷。而这个时代,文化知识传承记录太过精练简洁,王府有些藏书被王翊重复翻阅了无数次,即使天赋驽钝,多年的连篇累牍下来,整个人也透着一股书香之气,养气功夫凝练,心性愈加沉稳。
张咏看着王翊拿着那卷快翻烂了的《春秋》认真研读着,心底感叹:“大公子,非常人呀!”
而王翊的心思并未完全放在上面,孔子所作春秋他是翻了无数遍了,上面的一字一句都熟悉无比,然若说读透,还差的远。思绪飘远,关羽似乎酷爱读《春秋》,传言其还从中悟出了一套“三十六路春秋刀法”,而王翊能看到其中的治国处事为人的道理,丝毫没有所谓的武道道韵,摇摇头,王翊明白,大抵不过是通俗演义手法罢了。
午时刚至不久,一辆豪华巨大马车慢慢驶出祁县南门,马是骏马,帘乃锦绣,头前车夫孔武有力,挥舞着长鞭驱使马车前进。车身后面跟着十来个青衣仆人,腰配长剑。马蹄声清脆,车轮辚辚作响,稳稳缓行,行人纷纷避让矗立,直到马车消失在远方,留下两道宽大车辙印子。
虽是阳春三月,然祁县僻处北地,不似中原南方暖风熏人,哪怕春日高照,风中带着寒意,若是衣衫单薄仍易感冒伤风。
车厢内颇为宽敞,装七八个人绰绰有余,王端、王竣极不安分,头一次出门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异常,时不时的撩开窗帘把头往外探。张氏则吩咐婢女把两兄弟往身边揽,略带嗔怒:“小心着凉了!”
张氏是实在不放心王翊三兄弟外出,王翊以前出过府门,那也是在县城之内转悠,从未到过城外。至于王端与王竣,则是连王府府门都没有出过。
张氏有心阻止他们出门,但是其了解长子的性子,虽然年幼,但从小自主自立,做了决定极难更改。既不放心,索性和他们一起出来了,方便照顾,看着心安。
王翊侧身倚靠在暖炉旁边,身上盖着一件裘袍,手里拿着一卷《吴起兵法》研读,日后争霸天下,沙场征战总是避免不了的,王翊不求成为一代名将,但基本军事常识还是要有的。
手中的《吴起兵法》只是残篇,相传《吴起》著有四十八篇,师旅之事,囊括其中,秦末汉初还流传于世。至如今,虽为残篇,却也珍贵异常,即使如王氏这般底蕴深厚,得到这残章断句亦颇为难得。
兵法很杂,很乱,再加上行文言简精炼,王翊需要不断地揣摩理解思考。吴起算是兵技巧派的典型代表,其中所涵盖的吴起治军用兵之法让王翊获益良多。治兵、论将、应变、用众之法,料敌、图国之策,反复推演之下,王翊自认虽只得其皮毛,仍然收获不菲,略有心得。
虽有纸上谈兵之嫌,但王翊已暗暗下定决心,待年岁大些,一定要上战场亲身体验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形式与战场环境,体会一番铁与血的残酷。既为将来乱世做准备,亦可校验一番自己所思所学,对兵法的理解与实际相差有多大。
王端两兄弟正在我侍女斗智斗勇,不断挣脱往外蹭,然后再次被揽住,小脸憋得通红。气力消耗殆尽之后安稳片刻,随后又动起来,嘴里叽叽喳喳交谈着,不亦乐乎。
张氏慈爱地注视着三个儿子,见王翊埋头苦读,不禁有些心疼:“翊了,暂且放下兵书,歇息片刻吧。”
王翊抬头,望见母亲一脸的怜惜之情,点点头:“诺。”放下竹简,紧了紧身上的袍子,心里暗道:“也是,压抑了好久了,心里的弦崩的太紧,既然出来了,就好好放松一下吧。”
王翊性格还是偏好安逸享受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宏图壮志”压制着享受安乐的念头,这一放松,便趴着让母亲的侍女給他按摩肩背。
享受柔荑在自己肩背上拿捏按压,浑身都轻松了许多,闭眼沉思,“这贵族老爷的生活真的是把我彻底腐化了啊!”王翊心想,“要保住这种生活,抑或是更进一步,享受更高的荣耀,万不可放松懈怠!”
心底暗下决心,身上的享受却也没停,睁眼望着两个玩闹的弟弟,王翊意识到:“看来王端与王竣的培养要提上日程了,王氏需要更多更有能力的支柱,我也需要忠心体己的人才与力量。二弟与三弟天资不差,用心培养一番,日后为一州郡封疆不在话下,为王氏发扬光大尽力。”
其实王翊清楚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王端与王竣对自己极为崇拜,又听话,培养得当可为征战天下之贤才助力,再不济,身为王氏嫡子,凭这个身份,日后有他们的支持也有助于扩大自己在王氏内部的影响,便于自己掌握王氏,有效利用王氏资源。。
......
马车已下官道,颠簸不断行进在乡间土路上,车内众人随着车身不断摇晃着,王翊换了个姿势,让侍女给他捶腿,对王端与王竣招了招手:“二弟、三弟,过来哥哥给你们讲故事如何?”
两兄弟正自无赖,一听有故事听,连忙爬到王翊跟前,王端性急,抹了一把脸反而催促道:“大哥,要讲什么故事呀,快讲呀!”
王翊闻言笑到:“今日,为兄给你们讲讲我王氏先祖王霸公的故事。”
听到是自家先祖的故事,两兄弟更是来兴趣了,凝神静听,顿时马车厢内安静了下来,只剩下王翊稚嫩而又满带沉稳的声音娓娓道来一段传奇。
王翊从王霸从征光武,参与昆阳大战,击败王寻、王邑讲起,一路建功封侯拜将,屯田练兵,攻敌破贼,随后北击胡族,大小交战数十次,逐匈奴乌桓于塞外,扬大汉天威,耀王氏门楣。
王端、王竣听的是目眩神迷,心驰神往,王端更是张牙舞爪,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似乎自己智勇深沉、谈笑却戎的一代战将。
王端雀跃道:“我日后也要成为像先祖那般的大将,英雄豪杰!”
摸了摸王端的脑袋,转头对在侧的王竣问道:“三弟,你呢,将来也想做个征战疆场的战将否?”
王竣蹭了蹭鼻子,喏喏地道:“我......我不知道,听大哥的,跟着大哥一起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王翊听了,嘴角泛着笑意,对王竣的答案很满意,随即面色一正,对两兄弟道:“不管是上马为将治军,还是下马从政治民,日后都需用心习文练武,不可懈怠嬉闹。我三兄弟,当齐心协力,建立功勋,壮大我王氏!”
见王翊说的认真,两兄弟亦被感染了,双手虚抱,答道一声:“诺!”声音稚拙却又异常坚定!
几个容貌秀丽的侍女,方才一直竖耳倾听,目光如水不断瞥向王翊,颊带娇羞,略带一丝热切,随即面色一暗,似是在遗憾大公子年龄稍小而自己年岁偏大。尔后也许想到自己低微的身份,一阵失落,即使心有不甘,也只有把那不切实际的幻想留在心中。
张氏看着眼前兄友弟恭的一幕,心底感到十分安慰,为王氏开枝散叶,诞下这三个麟儿,是她为王氏做的最大的贡献,也是是她最自豪的事。三兄弟平时持礼孝顺,而相夫教子平安一生算是她这一生的追求了。
想到三个儿子的豪言壮语,尤其是王翊,张氏清楚,自己这个儿子志向不小,读书努力,习武勤快,日后定能成就一番事业,自己夫妇也无愧于王氏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