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千年 第7章 究极难题

小说:寒霜千年 作者:一片雪饼 更新时间:2025-06-01 08:05:50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国子监会室,七个老头倚坐在太师椅上,左边三位,右边三位,首席大学士古易新落坐中间在主位,手中端着一个小陶杯。

  “以‘书’为题,想必大多考生都会写圣人书。”

  “那就是根本就没有把圣人的书读进去。”有人道,“虽圣人有言,人生有涯,书海无涯。但亦说过,阅万卷书而不谙一事,乃学者之耻。”

  “读书是为了治世,空谈圣人书如何如何,就落了下乘。”

  “文采再优,也不可评定为甲等。”

  “以书为题。”这时,古易新下论断道,“实则以‘学’为题。”

  众人点首,十分认可。

  科考的题目为了不泄题,基本上是在考试前一阵子才决定出来的。

  所以现在讨论的是,评分机制。

  虽说这些人被认为是圣学的卫道士,但整个人生所积累的阅历和学识,毫无疑问能够让他们站在封建社会智慧的顶点。

  以为这些人只会舔皇帝,自造学术壁垒那就错完了。

  哪怕是八股文的考题,能够脱颖而出,也需要极高的思想深度。

  况且,为了迎合出题人和阅卷人,觉得对圣人书卖力阿谀吹捧就能考上,也不想想这个考生的基数?

  不是谁都配去舔的。

  而他们所定下的基调,辞赋的这个题目,倘若不延伸,就盯着‘书’的本意进行作文,基本上就凉了。

  倒也不是直接死掉,但想凭借着辞赋这一科上岸就别想了。

  这一题,如果不延伸,封顶乙等。

  “但最重要的,还是下午的策论。”

  这时,有位老者开口道。

  “能否考到亚元,也就看策论的水准了。”

  一般来说,两科的权重名义上是五五开。

  但实际,都是策论更为重要。

  而说出‘考上亚元全看策论水准’这话也就意味,辞赋成了添头,今年的录取方向出现重大的转折——实用性。

  一般在国家情况不太好,内忧外患,情势较为严峻时,浪漫就会变成廉价的替代品。

  写写诗就能够喝退百万大军吗?

  现在的朝廷,就面临这种情况。

  “我本以为陛下会通过北境战事的那个考题。”有人感叹说。

  “偏偏是把这个考题搬到台面上……”

  “策论优则为仕,都是为解君忧。既然确有其事,难道要避而不谈?”

  古易新打断了下面几人带着一些不明显‘牢骚’的发言,面带深沉。

  不过虽然他没直说,但所有的大学士心里都有数。

  策论优则为仕。

  但并不意味,下午的那场考试,你写得好就有用。

  不仅要皇帝满意。

  也要我们满意。

  或者说,

  我们的满意,才最重要。

  ………

  “策儿,你切记一点,策论那一科,你需要揣测的是国子监那七位大人的深意。”

  在临考的前一晚,父亲特意向自己强调了这一句话。

  并且让自己,一定要记在心上。

  今日早上走的时候,又叮嘱了一次。

  其实这一句话,宋策是有一点矛盾的。

  他不是读死书的人,自然知道人情世故。

  可是当今皇帝,开创科举,绕开‘世家代代相传’这一古律选取人才,同时设置了锦衣卫高压管控,可谓是大虞数代以来,权势最为鼎盛的一位帝王。

  为何父亲只让自己揣测国子监七位大人的深意,而非是皇帝的深意?

  难道,七位国子监大人,就能决断一切了?

  但父亲不可能错。

  要听他的。

  不过宋策现在的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因为上午的辞赋科,他觉得自己发挥得不错。

  书。

  要读圣人书。

  但圣人之书,亦是圣人走过的路。

  读书人要读圣人书的同时,亦要行万里路。然后,再变成自己的书。

  搞清楚这个核心思想后,他便洋洋洒洒的创作出了一首文采斐然的辞赋。

  接下来,就是更重要的策论。

  咚的一声厚重回响,贡院的钟被撞响了。

  策论考试,开始了。

  主考官拿到试题后,便大声朗诵道:“去岁宜州蝗灾,百姓饥馑,流民四起,镇守之军队亦无粮饷,举国力方才平复。我朝数载无大战事,国库竟无余粮。令以此为题,作策论一篇。”

  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啊。

  这种题目宋时安做的少,因为申论就不会涉及这种问题。

  和平时期,储粮安全的问题并不存在。

  但这可是古代,会出现这种情况太常见。

  这个题目,确实是这几届乡试里最深的一个。

  在将题干誊写后,宋时安准备在草稿纸上列论据了,但刚一落笔,就表情一凝,把毛笔放回了砚台之上。

  操!

  这他妈也太敏感了吧?

  他这才反应过来。

  朝廷没粮食,不全他妈是自己家干的吗?

  世家掌握了天下绝大多数的田亩。

  并且州郡的世家,还隐匿了大量的人口,用挂靠的方式,欺税骗税。

  普通百姓家里,是七分税。

  但世家的税,能够收到一成差不多得了。

  让宋时安写这种策论,不就是造自己老爹的反吗?

  要知道国子监那几位,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的族长。

  哪怕有位叫张兆的小老头,是寒门科考上去的,但入仕之后,置办田亩置办的比谁都猛。

  所以,出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他们觉得国库没有存粮,抛开他们不谈,还有别的解决方法。

  把百姓的税再提一下,到九成?

  我玩游戏都不敢这样搞!

  让世家拿钱,承担起豢养地方军队的责任?

  那军队就成私兵了。

  东汉末年开始分三国!

  扩大皇田的面积,直接供养朝廷。

  这样解决不了核心问题。

  碰到突发事件就是杯水车薪,抗风险能力太差了。

  想来想去,宋时安在稿纸上写下一列字——官绅一体纳粮。

  但下一刻,他又用一笔黑线划过,收回了这一句话。

  太敏感了。

  搞这种事情,一个头根本不够砍。

  所以说,策论的方向,就只有解决冗官问题,大裁员吗?

  想到这里的时候,他有些皱眉的抬起了头。

  发现对面的一些考生,已经开始执笔论文了。

  还有一部分则是抓耳挠腮,十分痛苦。

  痛苦的那帮人才是对的。

  能够看到题目就写的,压根就题目都没有看懂。

  策论的考试,就一定有最优解吗?

  可能你那个解决方法是最有效的。

  但有时候答案,需要顺应一下国势。

  当然,就算不是跟着国势走,也不能够完全的对抗大势。

  想着想着,宋时安终于明白了,然后豁然开朗!

  这一题,考的就是揣摩阅卷人的心理。

  但阅卷人的心,也不能够自由的随他自己而跳动。

  国子监的那几位大学士,也有挣扎,也有倔强。

  那么思路就很清楚了。

  你提出的方案,不能够绵软无力,规避核心问题。

  但是,又不能够完全想着解决问题,直击根本。

  国家没粮食,世家要让利。

  而平衡点就在于,让多少?

  -----------------

  新书期嫩苗求呵护,求票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寒霜千年,寒霜千年最新章节,寒霜千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