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仪式结束后,汉王赐大将军韩信坐下。然后他们之间有一番对话,韩信在这次对话中,彻底征服了汉王。史上将这段对话称为“汉中对。”
史载,汉王拜将后询问韩信:“丞相多次在我面前夸你,将军你有什么策略要教导我吗?”
韩信稍作谦让后反问汉王:“大王如今要向东方发展,争夺天下霸权,对手难道不是项羽吗?”
汉王点点头说:“正是项羽。”
韩信又问道:“大王您自己评估一下,从勇猛、强悍、仁德、刚强这四个方面来看,您能比得上项羽吗?”
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摇摇头说:“我的确不如项羽。”
韩信闻言当即起身拜谢汉王,然后坐下继续说道:“我也认为您确实不如他。”
前脚刚刚被拜大将,后脚就敢当面给汉王难堪。韩信虽然说的是真话,但他的情商实在让萧何着急。但汉王不露声色,他想见识一下韩信究竟有何本事,能让丞相如此抬举。
韩信接着说道:“然而,我以前在项羽身边侍奉过他,我想对您讲讲项羽这个人。”
汉王点了点头。
韩信说道:“项羽每次愤怒的时候便大声呵斥,上下都被吓得不敢吭声。他不能知人善任,也不会信任贤能的将领,因此这样的勇猛只不过是匹夫之勇。
项羽待人,非常恭敬、慈爱。讲话又非常和气,部下患病,他甚至也会掉眼泪。还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吃。但等到手下的人立功了,要对将士进行封赏的时候,项羽却把印信紧紧握在自己手里,棱角都磨光了,也舍不得赐给立功的人。这便是常人所说的妇人之仁。”
韩信一口气把项王的缺点捅了出来。汉王回头与萧何对视了一下笑了。
韩信见汉王听得津津有味便又说道:“项羽尽管称霸天下,使得各路诸侯向他臣服,但他不懂得据守关中,却建都彭城,这是项羽的第一个失误;背弃当初义帝定下的盟约,将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分封为诸侯,大家都觉得非常不公平,这是他第二个失误;他竟然把各路诸侯国以前的国君驱逐出境,另立国君的将相作为国王,还将义帝怀王流放到江南,这是他第三个失误;他的大军经过的地方,均惨遭毁灭,百姓都不愿意归附他,只不过是迫于他的淫威罢了。这是他第四个失误。”
汉王面无表情地听着。
韩信继续说道:“总而言之,项羽表面上称霸诸侯,但事实却已经失去了天下百姓的拥护,因此他的强势很容易就变成弱势。大王如今要是能够真心实意地反其道而行,对天下勇猛善战的人才大胆任用,还有什么是你消灭不了的呢?将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谁还会不诚心归附?以正义的战争口号去把那些怀念故土的士卒收归己有,再在向东方诸侯发起进攻,还会有谁不被打不垮?更何况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原本是秦朝的大将,统率秦军的士兵四处征战,已经好多年。战士与逃亡的士兵多得不计其数,三人又对自己的部众大肆隐瞒,向项羽投降,大军抵达新安时,已经有二十多万秦兵被项羽使用奸计坑杀,唯独
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得以逃脱。秦朝的父老乡亲们对他们三个人非常怨恨,甚至都恨到骨子里了。如今项羽依仗自己的威势,将关中的秦地强行分给他们三人,没有一个秦地百姓会高兴的。当初大王您率军进入武关时,丝毫没有伤及百姓,废除秦朝严酷的法律,并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谁会不乐意大王您称为秦王的。更何况当初各路诸侯订立约定,大王您理应称秦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后来大王失去了王位,而被分封到汉中为王,秦地百姓对这件事是没有不怨恨的。大王如今要是发兵向东,只需要发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三秦大地。”
韩信侃侃而谈,汉王和萧何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过了饭点。汉王仍旧觉得还不过瘾,他终于明白了,夏侯婴为何愿意为这个死刑犯开脱,萧何又为何月下追韩信了。听了韩信的分析,他十分高兴。认为得到韩信这个人才的时间太晚了,于是决定采纳韩信的策略,按照韩信的步骤,要求诸将做好进攻三秦的准备。
“汉中对”为汉王夺取天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是一次战略性的决策。在汉王被贬到蛮荒之地的窘境时,韩信及时提出了这个打开局面对策,犹如醍醐灌顶,让汉王对前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司马迁在记录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将筑坛拜将安排在前面,把“汉中对”写在了后面。可能是这样的铺垫更具戏剧性吧。
可以设想,韩信一个死刑犯,被夏侯婴救下,然后通过萧何强力推荐,被破格提拔为大将。这之前汉王竟然没有亲自考察、谈话。
将如此重任交由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人,这绝对不是汉王的风格。所以。合理的推断,应该是先有“汉中对”,然后才有筑坛拜将。诸如这类的事还有很多,特别是对于韩信,司马迁给我们留下太多揣测的空间。
史载,汉王拜将后询问韩信:“丞相多次在我面前夸你,将军你有什么策略要教导我吗?”
韩信稍作谦让后反问汉王:“大王如今要向东方发展,争夺天下霸权,对手难道不是项羽吗?”
汉王点点头说:“正是项羽。”
韩信又问道:“大王您自己评估一下,从勇猛、强悍、仁德、刚强这四个方面来看,您能比得上项羽吗?”
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摇摇头说:“我的确不如项羽。”
韩信闻言当即起身拜谢汉王,然后坐下继续说道:“我也认为您确实不如他。”
前脚刚刚被拜大将,后脚就敢当面给汉王难堪。韩信虽然说的是真话,但他的情商实在让萧何着急。但汉王不露声色,他想见识一下韩信究竟有何本事,能让丞相如此抬举。
韩信接着说道:“然而,我以前在项羽身边侍奉过他,我想对您讲讲项羽这个人。”
汉王点了点头。
韩信说道:“项羽每次愤怒的时候便大声呵斥,上下都被吓得不敢吭声。他不能知人善任,也不会信任贤能的将领,因此这样的勇猛只不过是匹夫之勇。
项羽待人,非常恭敬、慈爱。讲话又非常和气,部下患病,他甚至也会掉眼泪。还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吃。但等到手下的人立功了,要对将士进行封赏的时候,项羽却把印信紧紧握在自己手里,棱角都磨光了,也舍不得赐给立功的人。这便是常人所说的妇人之仁。”
韩信一口气把项王的缺点捅了出来。汉王回头与萧何对视了一下笑了。
韩信见汉王听得津津有味便又说道:“项羽尽管称霸天下,使得各路诸侯向他臣服,但他不懂得据守关中,却建都彭城,这是项羽的第一个失误;背弃当初义帝定下的盟约,将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分封为诸侯,大家都觉得非常不公平,这是他第二个失误;他竟然把各路诸侯国以前的国君驱逐出境,另立国君的将相作为国王,还将义帝怀王流放到江南,这是他第三个失误;他的大军经过的地方,均惨遭毁灭,百姓都不愿意归附他,只不过是迫于他的淫威罢了。这是他第四个失误。”
汉王面无表情地听着。
韩信继续说道:“总而言之,项羽表面上称霸诸侯,但事实却已经失去了天下百姓的拥护,因此他的强势很容易就变成弱势。大王如今要是能够真心实意地反其道而行,对天下勇猛善战的人才大胆任用,还有什么是你消灭不了的呢?将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谁还会不诚心归附?以正义的战争口号去把那些怀念故土的士卒收归己有,再在向东方诸侯发起进攻,还会有谁不被打不垮?更何况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原本是秦朝的大将,统率秦军的士兵四处征战,已经好多年。战士与逃亡的士兵多得不计其数,三人又对自己的部众大肆隐瞒,向项羽投降,大军抵达新安时,已经有二十多万秦兵被项羽使用奸计坑杀,唯独
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得以逃脱。秦朝的父老乡亲们对他们三个人非常怨恨,甚至都恨到骨子里了。如今项羽依仗自己的威势,将关中的秦地强行分给他们三人,没有一个秦地百姓会高兴的。当初大王您率军进入武关时,丝毫没有伤及百姓,废除秦朝严酷的法律,并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谁会不乐意大王您称为秦王的。更何况当初各路诸侯订立约定,大王您理应称秦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后来大王失去了王位,而被分封到汉中为王,秦地百姓对这件事是没有不怨恨的。大王如今要是发兵向东,只需要发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三秦大地。”
韩信侃侃而谈,汉王和萧何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过了饭点。汉王仍旧觉得还不过瘾,他终于明白了,夏侯婴为何愿意为这个死刑犯开脱,萧何又为何月下追韩信了。听了韩信的分析,他十分高兴。认为得到韩信这个人才的时间太晚了,于是决定采纳韩信的策略,按照韩信的步骤,要求诸将做好进攻三秦的准备。
“汉中对”为汉王夺取天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是一次战略性的决策。在汉王被贬到蛮荒之地的窘境时,韩信及时提出了这个打开局面对策,犹如醍醐灌顶,让汉王对前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司马迁在记录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将筑坛拜将安排在前面,把“汉中对”写在了后面。可能是这样的铺垫更具戏剧性吧。
可以设想,韩信一个死刑犯,被夏侯婴救下,然后通过萧何强力推荐,被破格提拔为大将。这之前汉王竟然没有亲自考察、谈话。
将如此重任交由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人,这绝对不是汉王的风格。所以。合理的推断,应该是先有“汉中对”,然后才有筑坛拜将。诸如这类的事还有很多,特别是对于韩信,司马迁给我们留下太多揣测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