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老子开口说道:“孺子可教也。”……
……随着老子这句话一出,也意味着老子对孔子的观察考验结束。至于老子心中有过多少千回百转的心绪变化,却是不为外人所知。孔子闻言,执弟子礼再拜,老子坦然受之,算是确立了两人之间的名分关系。
老子博通古今,学究天人,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并没有直接对孔子灌输自己的理念,教导以启迪居多。老子用最原始、最简朴的语言、动作,甚至是神态、气息来演示最本质的大道。孔子学之,思之,问之,辩之。
老子是伟大的,也许他所理解的大道最接近大道本质,但却不等同于大道本质。而孔子也是独一无二的,当然是辩证地、有选择地学习、吸收老子对于大道的理解。孔子当然不会处处模仿老子,去做老子的翻版,毕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啊!
孔子在老子处问道求学的这段日子是充实的、愉悦的,只感道渊如海,学无止境。孔子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与蕴含其中的智慧,而他初创的文道修炼体系也日益完善。
昔时洪荒之中有修者称之为炼气士,无境界之分,采霞光五色,采雾中灵光,取天地秀气,辅以呼吸吐纳之法,炼气为道。这般采气入体,积蓄在身,不在丹田,故无境界之分,只得年深日久,真气积蓄深厚,渐成湖泊,再成汪洋。真气浩瀚无边,法力广大通玄,顶上三花朝北阙,胸中五气透南溟。
后来又有人族巫师学习巫族巫术,经过无数元会以来历代巫师的苦心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而这批人则被称为方士或是术士,如今大多数都在人族圣殿****研究修习,人间界各大诸侯国也有奉养。
而老子早在成圣之前便在人族传下金丹、元婴、元神的修炼体系,即金丹大道,追求羽化飞升。修炼之人称之为道门羽士,简称道士。
炼气士、方士、道士的修炼体系各有优劣,各擅胜场,很难说到底哪一种更强一些。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道门羽士已成为其中主流。只是如今天地有变,修道之法终究是比炼气之法与修术之法更为适合天地变化。而且此番老子投胎人间界,再度完善金丹大道,修道之法取代炼气之法与修术之法已成不可逆之大势。
老子的修道体系,却是对孔子的文道修炼体系有不少参考借鉴之处。通玄所修炼的正是老子完善后的金丹大道,这段时间同学与老子,也让二人结下不浅的交情。老子对孔子所创的文道修炼体系极为赞赏,也明白创法的不易,如今根基已立,却是需要集百家之长,融于一体。
于是老子便将孔子引荐于苌弘,也就是孔子初入洛邑王城之时,老子所访之友。苌弘能被老子称友,自然是“子”一级的人物,而且是最正统的方士,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苌弘乃蜀地贤能,如今任上大夫之职,周室之执数者也,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律历之术,无所不通。
苌弘明鬼神事,能招致神异,周灵王时,苌弘初入周室,曾一展玄妙。周灵王登台而观,望云气蓊郁,忽见二人乘云而至,须发皆黄,非谣俗之类也。乘游龙飞凤之辇,驾以青螭,其衣皆缝缉毛羽也。
周灵王当即迎之上席,时天下大旱,地裂木燃。一人先唱:‘能为雪霜。’引气一喷,则云起雪飞,坐者皆凛然,宫中池井,坚冰可琢。又设狐腋素裘、紫罴文褥,罴褥是西域所献也,施于台上,坐者皆温。又有一人唱:‘能使即席为炎。’乃以指弹席上,而暄风入室,裘褥者弃于台下。
孔子在苌弘处见识到了方士最正宗系统的修炼之法,虽有助益,但对其文道修炼体系的完善程度远远不如老子的金丹大道。孔子在后来甚至说出‘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之言,是故,孔子向苌弘学得最多的还是音律、乐理。
乐器之中,琴为帝,筝为后,而且琴音素有‘太古之音’、‘天地之音’之称,孔子学习的乐器当然是七弦琴。
琴为天皇伏羲所传,仅有一弦,长七尺二寸,伏羲也作瑟,丝弦极多,‘锦瑟无端五十弦’便是明证。至地皇神农时,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人皇轩辕之妻(之一)**也曾将瑟一刨为二,作二十五弦琴。至虞舜之时,定为五弦,长八尺六寸,后周文王增一弦,周武王又增一弦,始成七弦琴。
一日,孔子听苌弘讲解武乐与韶乐的异同,问道:“武乐与韶乐孰为轩轾?”
苌弘答道:“武乐为周武王之乐名,韶乐为虞舜之乐名,若以二者之功业论,舜是继尧之后治理天下,武王伐纣以救万民,皆功昭日月,无分轩轾。然则就乐论乐,韶乐之声容宏盛,字义尽美;武乐之声容虽美,曲调节器却隐含晦涩,稍逊于韶乐。故尔武乐尽美而不尽善,唯韶乐可称尽善尽美矣!”
苌弘入周室为官,当然不能非议武王伐纣之事,称颂武王功绩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苌弘除了教孔子音乐之外,还引其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孔子感叹不已,获益不浅。孔子不时来往于老子居所与苌弘之处,聆听圣人贤者教诲,日益精进。
这日,孔子正在苌弘居所院中树荫下抚琴,散音松沉而旷远,起远古之思;泛音则如天籁,清冷入仙;按音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时如心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同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所谓琴声即心声,孔子所弹并不是一首完整的曲子,而是随兴而弹,心思之即弹之,却无半点杂乱之感。琴音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尽在其中。琴音悦耳,安静悠远,闻之不觉心旷神怡,身心宁静,院墙、树枝之上诸多鸟雀驻足,却无唧喳之声。
房屋之中,苌弘正坐其中闭目聆听琴音,手指不时敲点着膝盖合着拍子,颇是自得。对于一位老师来说,再没有比教出一位优秀的弟子更令人欣慰的事了,虽然他和孔子之间并没有明确确立师徒名分。
渐渐,孔子的琴音没有停,苌弘合拍的手指却停了,闭合的双眸也睁了开来,眼中犹留震惊之色。却是孔子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了悟道之境,手中依旧无意识地抚弄着琴弦,有意无意之间,琴曲更加契合天地大道,道韵弥漫。
苌弘连忙手结术法密印,在院落四周形成一道无形的护罩,一为孔子护法,一为避免城中普通人受琴音道韵影响。继而苌弘却是凝神聆听感悟孔子所弹琴音,盖因此时琴音即道音,琴运即道韵。这琴律道音纵是对称“子”的苌弘也有不小的助益,但对四周鸟雀来说,是天大的机缘,也是致命的死劫。
孔子这琴律道音一响便是百年,四周诸多鸟雀早已命断魂散,却形体不腐,栩栩如生。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古来多少修士在悟道过程中羽化、道化。更何况这些此前灵智都不曾开启的鸟雀,受孔子琴音道韵影响,陷入其中不能清醒,道化而亡。这也是之前苌弘为何要结下护罩的原因。(未完待续。)
……随着老子这句话一出,也意味着老子对孔子的观察考验结束。至于老子心中有过多少千回百转的心绪变化,却是不为外人所知。孔子闻言,执弟子礼再拜,老子坦然受之,算是确立了两人之间的名分关系。
老子博通古今,学究天人,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并没有直接对孔子灌输自己的理念,教导以启迪居多。老子用最原始、最简朴的语言、动作,甚至是神态、气息来演示最本质的大道。孔子学之,思之,问之,辩之。
老子是伟大的,也许他所理解的大道最接近大道本质,但却不等同于大道本质。而孔子也是独一无二的,当然是辩证地、有选择地学习、吸收老子对于大道的理解。孔子当然不会处处模仿老子,去做老子的翻版,毕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啊!
孔子在老子处问道求学的这段日子是充实的、愉悦的,只感道渊如海,学无止境。孔子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与蕴含其中的智慧,而他初创的文道修炼体系也日益完善。
昔时洪荒之中有修者称之为炼气士,无境界之分,采霞光五色,采雾中灵光,取天地秀气,辅以呼吸吐纳之法,炼气为道。这般采气入体,积蓄在身,不在丹田,故无境界之分,只得年深日久,真气积蓄深厚,渐成湖泊,再成汪洋。真气浩瀚无边,法力广大通玄,顶上三花朝北阙,胸中五气透南溟。
后来又有人族巫师学习巫族巫术,经过无数元会以来历代巫师的苦心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而这批人则被称为方士或是术士,如今大多数都在人族圣殿****研究修习,人间界各大诸侯国也有奉养。
而老子早在成圣之前便在人族传下金丹、元婴、元神的修炼体系,即金丹大道,追求羽化飞升。修炼之人称之为道门羽士,简称道士。
炼气士、方士、道士的修炼体系各有优劣,各擅胜场,很难说到底哪一种更强一些。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道门羽士已成为其中主流。只是如今天地有变,修道之法终究是比炼气之法与修术之法更为适合天地变化。而且此番老子投胎人间界,再度完善金丹大道,修道之法取代炼气之法与修术之法已成不可逆之大势。
老子的修道体系,却是对孔子的文道修炼体系有不少参考借鉴之处。通玄所修炼的正是老子完善后的金丹大道,这段时间同学与老子,也让二人结下不浅的交情。老子对孔子所创的文道修炼体系极为赞赏,也明白创法的不易,如今根基已立,却是需要集百家之长,融于一体。
于是老子便将孔子引荐于苌弘,也就是孔子初入洛邑王城之时,老子所访之友。苌弘能被老子称友,自然是“子”一级的人物,而且是最正统的方士,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苌弘乃蜀地贤能,如今任上大夫之职,周室之执数者也,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律历之术,无所不通。
苌弘明鬼神事,能招致神异,周灵王时,苌弘初入周室,曾一展玄妙。周灵王登台而观,望云气蓊郁,忽见二人乘云而至,须发皆黄,非谣俗之类也。乘游龙飞凤之辇,驾以青螭,其衣皆缝缉毛羽也。
周灵王当即迎之上席,时天下大旱,地裂木燃。一人先唱:‘能为雪霜。’引气一喷,则云起雪飞,坐者皆凛然,宫中池井,坚冰可琢。又设狐腋素裘、紫罴文褥,罴褥是西域所献也,施于台上,坐者皆温。又有一人唱:‘能使即席为炎。’乃以指弹席上,而暄风入室,裘褥者弃于台下。
孔子在苌弘处见识到了方士最正宗系统的修炼之法,虽有助益,但对其文道修炼体系的完善程度远远不如老子的金丹大道。孔子在后来甚至说出‘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之言,是故,孔子向苌弘学得最多的还是音律、乐理。
乐器之中,琴为帝,筝为后,而且琴音素有‘太古之音’、‘天地之音’之称,孔子学习的乐器当然是七弦琴。
琴为天皇伏羲所传,仅有一弦,长七尺二寸,伏羲也作瑟,丝弦极多,‘锦瑟无端五十弦’便是明证。至地皇神农时,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人皇轩辕之妻(之一)**也曾将瑟一刨为二,作二十五弦琴。至虞舜之时,定为五弦,长八尺六寸,后周文王增一弦,周武王又增一弦,始成七弦琴。
一日,孔子听苌弘讲解武乐与韶乐的异同,问道:“武乐与韶乐孰为轩轾?”
苌弘答道:“武乐为周武王之乐名,韶乐为虞舜之乐名,若以二者之功业论,舜是继尧之后治理天下,武王伐纣以救万民,皆功昭日月,无分轩轾。然则就乐论乐,韶乐之声容宏盛,字义尽美;武乐之声容虽美,曲调节器却隐含晦涩,稍逊于韶乐。故尔武乐尽美而不尽善,唯韶乐可称尽善尽美矣!”
苌弘入周室为官,当然不能非议武王伐纣之事,称颂武王功绩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苌弘除了教孔子音乐之外,还引其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孔子感叹不已,获益不浅。孔子不时来往于老子居所与苌弘之处,聆听圣人贤者教诲,日益精进。
这日,孔子正在苌弘居所院中树荫下抚琴,散音松沉而旷远,起远古之思;泛音则如天籁,清冷入仙;按音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时如心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同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所谓琴声即心声,孔子所弹并不是一首完整的曲子,而是随兴而弹,心思之即弹之,却无半点杂乱之感。琴音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尽在其中。琴音悦耳,安静悠远,闻之不觉心旷神怡,身心宁静,院墙、树枝之上诸多鸟雀驻足,却无唧喳之声。
房屋之中,苌弘正坐其中闭目聆听琴音,手指不时敲点着膝盖合着拍子,颇是自得。对于一位老师来说,再没有比教出一位优秀的弟子更令人欣慰的事了,虽然他和孔子之间并没有明确确立师徒名分。
渐渐,孔子的琴音没有停,苌弘合拍的手指却停了,闭合的双眸也睁了开来,眼中犹留震惊之色。却是孔子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了悟道之境,手中依旧无意识地抚弄着琴弦,有意无意之间,琴曲更加契合天地大道,道韵弥漫。
苌弘连忙手结术法密印,在院落四周形成一道无形的护罩,一为孔子护法,一为避免城中普通人受琴音道韵影响。继而苌弘却是凝神聆听感悟孔子所弹琴音,盖因此时琴音即道音,琴运即道韵。这琴律道音纵是对称“子”的苌弘也有不小的助益,但对四周鸟雀来说,是天大的机缘,也是致命的死劫。
孔子这琴律道音一响便是百年,四周诸多鸟雀早已命断魂散,却形体不腐,栩栩如生。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古来多少修士在悟道过程中羽化、道化。更何况这些此前灵智都不曾开启的鸟雀,受孔子琴音道韵影响,陷入其中不能清醒,道化而亡。这也是之前苌弘为何要结下护罩的原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