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现在的贾惜春终是个七八岁大的孩童,尚未定性。

  贾琮一答应,她便开心的翩然跃起,要与他“拉勾勾”,不准告诉第三者。

  如果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会活得更轻松,哪怕是侧面、是隐形的。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深闺女儿家来说,却具有很大意义。

  贾惜春一边提裙走,一边回头道:“琮哥哥,你可不许骗人,我这就回房作画。”

  “一定。”贾琮温柔一笑。

  站在亭下,瞧着惜春雀跃出了后门,目光移动。

  但见园中夏花灿烂飘香,蝴蝶缠绕、蜻蜓点水。

  花丛绿草上被姑娘们披上了五颜六色的锻帛,偶因风荡,飘然跃起。

  她们群芳争艳,个个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料想魏晋斗富,十里绸缎之风也不过如此。

  任何“美”的人、景色、物品,都会令人心情舒畅,贾琮也是如此。

  “琮兄弟,你刚和四姑娘说了些什么?她高兴成那样。”

  薛宝钗一身杨贵妃之态,体态丰腴,怯热惧暑。

  与姐妹们热闹了一会,又正是夏天。

  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葱黄纱裙,配以玫瑰色的坎肩,临水一坐。

  手中的精致袖扇轻摇,水晶耳环闪烁着璀璨的光华,一双水杏般的明眸放佛会说话似得。

  挽着黑漆油光的髻儿,雪额间丝丝浅浅的刘海,细腻的秀项。

  早已是香汗淋淋,红唇如画,眉黛青翠,婉约柔美。

  宝姐姐才是真正的素面倾颜,完全多余用什么胭脂水粉。

  无盐虽丑,但具才德,玉环虽美,却身无寸功。

  同时具备无盐才德与玉环之美的宝钗。

  让前世某些整天浸泡在化妆品上的现代女人情何以堪?

  贾琮从微微怔愣中回过神来,道:“没什么,只跟她说了个笑话。”

  言罢,又问道:“要帕子么?”

  “不了.......我有。”薛宝钗闻言,俏脸泛起淡淡的绯红。

  连从袖中掏出一块鸳鸯戏水的粉帕,擦汗,同时拿眼睑微微打量他。

  见贾琮用束带结了发,由于日积月累锻炼的缘故,身高体型稍有长进。

  青色长袍更衬得他眉眼清秀、身姿笔直,脚下普通锻靴,目不斜视,正襟危坐。

  那双黑眸里透出的是与年纪不符的沉稳,她愣道:“时文看完了么?“

  贾琮摇头:“正在看,有不懂的地方圈了。

  还得多谢宝姐姐,送来的那些经史、旧文。”

  人情世故上,宝钗可谓滴水不漏,尽善尽美。

  她送礼物从来不会厚此薄彼,基本都是人人有份的。

  像赵姨娘、贾环这些人都有,这样。

  既不会显得看轻了谁,又不会看重了谁,贾琮也在此列。

  另外,她和贾宝玉可以促膝长谈,毕竟是两姨表姐弟,血缘亲。

  有贾母宠爱着,自然都没什么。

  贾琮则就不行了,就算是谈话、聊天。

  她也只会选择在这种人多的、正大光明的场合。

  而且,聊天只限于学问、见识,一概不提各家事。

  宝钗愿意同他说话,一是因为贾琮的上进态度,符合她理念。

  二是因为几次接触下来,发觉他的某些见识,竟不在去世的父亲之下。

  仅此而已。

  薛宝钗微笑着摇头,轻声问道:“你的时文应该足以应付县试了,不过......你的字不大雅观。

  琮兄弟,你的那位老师没有教你练字吗?现在还是唐人笔法?”

  贾琮皱眉道:“秦先生和我的意思是过得去就可以了。

  我现在临摹的,的确还是颜真卿的《祭侄碑》。”

  虽然前世有练习书法,但也只是爱好而已,他可没想过要成为书法家的。

  薛宝钗闻言,螓首微摇道:“不然,练得一手好字,于科考之中也很重要的。

  倘若书法上乘,常言道;字迹犹如其人,总能影响考官取舍的。

  你说考官最看重破题,这也对,也不对。

  需知文章,最先入考官之眼的是什么?是字!”

  良言忠耳,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贾琮暗想:前世中考、高考的作文,不就和八股文有些许共通之处?

  见他沉思不语,显然是听进去了。

  宝钗淡淡一笑,又道:“唐人注重结构,宋人注重意趣,你选唐人本是极好的。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唐代名家。

  后来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皆难有超越的.......

  可这练字一道也讲就法子,就是没有上好的宣纸、湖笔、徽墨。

  只要有了法子,也是能练成,临摹,不单是正面,背面也可以。

  第一次临摹记下,第二次按记忆书写,结构、圆润、双钩......

  坐距、心境.......都是有讲究,以琮兄弟的天资,若肯下苦功夫。

  三年定可小成,不为县试、府试小三元,也该为三大元考虑。”

  她轻声细语,逐一道来,一番话如数家珍。

  心知她为了进京选秀,怕是下了不少苦功夫。

  “如果宝钗去科考,估计一定高中吧?

  其实在古代也有很多女子才学远超男人,然而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惜......”

  贾琮认真点点头,悉心记下:若单论古文典籍的博学,他恐怕也比不上宝钗。

  但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论世道见识。

  宝姐姐对他则是望尘莫及的。

  贾琮沉吟道:“我听说,江南的采桑女人养蚕缫丝。

  这个时节不仅足不出户,而且还要闭门谢客,是吗?”

  “不错,这倒是真的。”

  薛宝钗轻点螓首,略微疑惑,因为这些她认为是低贱的职业。

  薛家是皇商,下面走南闯北的伙计多,她了解一些。

  要换作林黛玉、史湘云,你问她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她们毫不犹豫脱口而出,对答如流,可这些养在深闺的千金小姐。

  当票都没见过的,世道人情一点不通,唯有宝钗知道一点......

  但她认为谈这些都是俗气的,上不了台面。

  薛宝钗抿了抿唇,继续说道:“灶户、织工,皆属贱民之业,你不了解也没什么。

  倒是那年乘船进京,长江与大运河合流之处,还有临清,河道淤塞。

  直隶的永定河人称小黄河,琮兄弟你问这些作何?难不成你有什么法子?”

  红楼中伦聪明才智,宝钗数一数二,余下唯有贾探春算一个。

  她一语就抓住了话中重点,贾琮笑着摇头,并未多说什么。

  他虽和宝钗共同话题多,聊得来。

  但还远达不到互相咬耳朵,说私密话的地步。

  再者,她口中“贱民”二字,也确实让他有些不快。

  尽管封建官家的女人都有阶级性的,就连林黛玉那么清高善良的女子。

  骨子里也有嫡庶、贵贱之分。

  首先看不起戏子,其次背后对刘姥姥这种农民更是百般嘲讽.......

  贾琮朝宝钗随意敷衍了几句,便作辞了。

  而他前脚刚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后脚就冒了出来。

  其实她们已经旁听有一阵了,薛宝钗也很不好意思。

  贾宝玉撇着嘴,对宝姐姐、二姐姐和惜春妹妹与贾琮亲近很不满。

  自己才是花丛中心,原想上前捻酸弄假几句。

  哪里想到他一现身,贾琮就扬长而去。

  .......

  街边的叫卖声、喧哗声、讨话还价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

  一个凉棚搭起来的小摊位上,青布垫上摆放着三碗冰凉的酸梅汤。

  金喜财头戴瓜皮帽,身着灰马褂,手拿旱烟袋,眉头紧皱:“贾小公子,你说。

  叫我们搞民间驿传的去送书?还要南北往返?”

  “不错,当今天子重文章,以如今的时局来看,两位掌柜认为什么人的钱最好赚?”

  金喜财和黄俊郎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两人一头雾水......

  贾琮微微一笑,继续说:“自然是读书人的钱最好赚!笔墨纸砚,哪样是便宜的?

  尤其是时文书籍,比消遣的还要好卖,你们一个搞驿传,一个开书铺行。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不然,大可以合伙。

  金掌柜运江南时文、名家诗书过来,在北方必定大卖。”

  这些商机,可不是贾琮凭空揣测的,清朝就有商人这样干,而且大发横财。

  遥想我大清前期,商人就已经完全发明了打广告、买一送一、促销等手段。

  可想而知古代商人的智慧.......

  金喜财、黄俊郎自然知晓其中的利弊,但这样还不够。

  见他们二人低头沉思,显然是心动了。

  贾琮趁热打铁道:“想必两位掌柜也听说过小可薄名。

  我十一岁能作通八股,取为生员大有希望的。

  若是我少年成名,一定为贵店批阅时文,届时二位又何愁没有赚头?”

  如果名人士人批阅时文可以热销,贾琮必然扬名,当然也要取得功名之后才行。

  而且批阅有讲究,必须快、精、准,儒林外史的匡超人就是赖此为生。

  读书人争相购买,首要看准的就是名人效应。

  这话虽然有点空头支票的意思,但贾琮目前所展现出的潜力,确实不假。

  金喜财和黄俊郎常居西城,对于贾琮的来历、名声。

  他们自然也有所耳闻,此番话说下去,二人已经大有意动。

  “贾公子这几篇(儒林外史).......唔,比不上(新瓶梅)精彩,恐怕卖不出几本呐。”

  黄俊郎大肚子拖下圆凳,嘴唇吸溜酸梅汤,再度确认道:“还是《新瓶梅》好看.......你且说说,怎么个参股法?”

  没点远见卓识,就知道盯着那点颜色看。

  你干脆直接去看《洞玄子》《玉蒲团》之类的得了。

  贾琮暗自讽笑,道:“黄掌柜请放宽心,好东西不急卖不出去。

  明年,明年‘兰陵笑笑生’的书定然热销。

  首先,我的书、画拿进来,不收半分钱,一年之内只收卖出去的一半。

  另一半,投进来作为经营书铺之用。

  其次,这书铺还是由你们来经营,我绝不插手,只按投进来的比例分红。

  你们若是有深谋远虑,我敢保证,不出三年,书社能开遍大江南北......”

  两人闻言瞪大了眼睛,面面相觑,飘飘忽忽的都有点不相信。

  但黄俊郎此时已经十分确信那些书都是贾琮亲笔所写了。

  看看这不是天才,什么叫天才?

  他如果少年成名,广交士林,书铺当然是能大大赚钱的.......

  金喜财瞅着书上的署名“兰陵笑笑生”半响,道:“贾公子的人情世故、才学时文,可见一斑。

  我们跟你干倒也不亏,可以试一试,先立下契约。

  不成再一拍两散如何?还有书社搬了位置,合该再取个啥名字?”

  真应了那句无奸不商,还要专门立个契约。

  一旦贾琮反悔或吞并,他们就好打官司了。

  贾琮摩挲着下巴,道:“那行,就叫兰陵书社吧。”

  今天的这个决策,或许他们三人谁都没想到,在若干年后。

  兰陵书社的名声在士林人之中无人不知,震动天下。

  而这个书社。

  竟然只是一个十一岁半大少年和两个商贩,在一个小摊位里边敲定的。

  贾琮不惜舍弃一半的利润银子,拿去入股书社。

  一方面自然是为了钱,而另一方面,则是未长久的将来做考虑。

  未来指不定要靠书社传播他的名望。

  他很重视合作双赢的局面,不会把钱看得太重,这两位也是比较熟悉的人。

  写书、写作都不容易,像《儒林外史》这种优秀作品。

  只是记得大体上的情节,他遣词造句可谓绞尽脑汁。

  甚至快要达到了日夜颠倒,废寝忘食的地步。

  不满意的草稿不知费掉了多少篇,钱,也不是那么好赚。

  看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前前后后,创作、修改了十余年。

  最后还因为文字狱不得不歌功颂德,而且太监了。

  蒲松龄、施耐庵他们也都不好过.......

  作为一个写手,无论古今,都是苦逼的命。

  完全是拿脑子、耗光阴、禁自由,来赚辛苦钱。

  特别是这个时代还没有正版和版权的概念.......

  胡适和俞平伯的新红学之前,世人根本不知红楼作者是曹雪芹,老曹何其悲哀。

  而贾琮一本书能赚几十两,不是古代书好卖。

  是生产、印刷条件所致,穷人家,连笔墨纸砚买不起。

  一天从早忙到晚,哪有闲心思看书?

  而且还认不得字儿!

  不管话本小说,还经史子集之类的书。

  客户大多是富人家,所以昂贵一点,也不足为怪。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最新章节,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