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皇帝承庆帝子嗣不丰,一直以来颇有人在私底下嚼舌根,如今皇后再度有孕,不管日后如何,嫡子嫡女总是不嫌多的。因此,承庆帝自然很是高兴,流水一般的赏赐往皇后的永宁宫而去,平常心情也很高兴。
徒景年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他当年也不是独生子女,家里还是有个妹妹的,只是后来他在大西部,妹妹嫁在了京城,大家往来少了,感情便淡了,小时候两人还是兄妹情深的。在皇家,有个嫡亲的兄弟也不是什么坏事,就看你怎么办了!
徒景年已经开始进学了,因为目前皇宫里的皇子只有他一个,本朝也没有让宗室子弟一起读书的习惯,除非是作为皇子伴读,问题是,本朝对宗室还是颇为优容的,谁家愿意让自家的宝贝儿子进宫做伴读,给皇子做垫背呢,何况,伴读还容易牵扯到夺嫡的事情,作为宗室,一辈子富贵已经是稳稳的,就算站队站对了,上头也不会给你封个一字并肩王坐坐,因此,犯不着冒这么大风险。所以,承庆帝直接大笔一挥,直接抽调了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侍讲学士,还有国子监祭酒等,加起来足有十几个人,算是将这一代宫学的师资架子搭了起来,不过学生暂时只有徒景年一个就是了。
虽说只有徒景年一个学生,但是徒景年乃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这在儒家看来,那就是标准的继承人了,问题是,他身在皇家。皇室虽说有着天下人难以想象的权势富贵,但是,哪怕外面标榜得再花团锦簇,实际上是世界上最不讲规矩的人家。比如说承庆帝,承庆帝自己就不是什么嫡子,他生母即便被追封了皇后乃至皇太后,实际上活着的时候不过是个昭容,出身也不算高,其父坐到最高的位置也不过是个五品的知州,往上数三代,不过是个土财主。当然了,自从北宋之后,中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世家了,除了一直作为衍圣公的孔家,其他的人家真正算起来,几代之前出身都差不多。便是皇室,大晋开国之前也就是土里刨食的泥腿子,前朝大乱的时候,被裹挟着造反,偏偏太祖他老人家运气胆略都不缺,哪怕大字不识一个,照样取了天下。
大晋开国已经差不多百年了,到了承庆帝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但是,几代下来,围绕着皇位,折腾出来的事情已经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人家。承庆帝出身不高,其生母过世得也比较早,承庆帝运气比较好的是,先帝儿子不多,加起来也就是四个,除了贵妃所出的二皇子之外,大家出身相差也不是很大,尤其后来承庆帝被淑妃养在了身边,在出身上算是差不多扯平了。兄弟四个里面,大皇子占了长子的名头,但是外家因为扯上了科举舞弊案,能干的差不多被杀光了,剩下的也被流放,在朝中没什么势力,后来还在一次打猎的时候,被人捣鬼,遇上了饿得发慌的老虎,虽然最终逃出了生天,但是却摔断了腿,后来也不知道找的什么大夫,直接瘸掉了。二皇子最受宠,但是却因为嚣张跋扈,即便先帝偏爱,最终还是黯然退场了,承庆帝行三,在跟几个兄弟斗智斗勇之后,最终被推上了皇位。而几个兄弟里面,除了老大被封了宁王之外,老二在承庆帝登基之后不久,就郁郁而终,老四跟他斗得最久,结果前几年的时候,就被承庆帝抓到了小辫子,削了爵位,一个皇子,最终不过被封了个辅国公,如今只得破罐破摔,干脆蒙头待在府里面生孩子,这些年一直被太多的侍妾孩子带来的财政问题所困扰。
承庆帝虽说年纪不算大,如今也不过二十六七岁,但是前二十年就在跟自己的兄弟斗,跟自己的父皇斗,登基之后又在跟臣子斗,权利欲还是很强的,因此,哪怕有了嫡长子,也觉得一时半会儿看不出好坏来,并不想立太子,下面的人这会儿自然也不会不开眼提什么储君的事情,毕竟承庆帝还年轻,这会儿朝廷上下也没什么大事,立太子的事情缓一缓也没什么。不过,这会儿给徒景年挑选先生,然后还有伴读,还是让很多人蠢蠢欲动起来。
皇后却也干脆,即便娘家过来说是要让自己的侄子给儿子做伴读也不置可否,回头就告诉了承庆帝,承庆帝琢磨了一下,很快将徒景年伴读的人选给圈了出来,一个就是徒景年的表兄苏煜,一个是阳平大长公主的次子曹矩。苏家出了个皇后,又有徒景年这个嫡长子,几乎是妥妥地站在皇后这一派了,就算他们拍着胸脯说自己只忠于圣上,只怕相信的人也没几个,其中自然不包括皇帝。而阳平大长公主是承庆帝的妹妹,当年也颇得先帝宠爱,不过却是个很知道进退的人,跟承庆帝关系也不错,在承庆帝登基的过程中,她和曹家也帮了不少忙。因此,承庆帝登基之后,不光第一个册封了大长公主,还给了阳平大长公主的长子一个可以世袭三代的子爵的爵位,又封了她长女为琳琅郡主,算起来是宗室这一代领头的人物了。阳平大长公主一向识时务,也不用担心她急着站队。
皇后对此也比较满意,不说阳平大长公主和曹家如何,苏家本身就不是什么小门小户,苏家前朝的时候就已经为官好几代,本朝开国那会儿因为是降臣被打压了一阵,但是苏家诗礼传家,几乎每代都有人科举入仕,又有姻亲故旧互相提携,等到了先帝的时候,即便不是什么顶级的家族,在朝野内外都有了说话的分量,因此,在先帝开始看重承庆帝之后,便下旨将苏家二房嫡长女赐婚给了当时还是肃王的承庆帝为王妃。承庆帝登基之后,皇后之父苏牧就主动告老,辞去了户部尚书的位置,顶着个承恩公的爵位在家含饴弄孙,这样反而得了承庆帝的好感,对皇后的兄弟和堂兄弟时有加恩之举。因此,苏家在朝中的实力并没有真正受到多少损失。皇后也听说过苏煜,虽说才七岁,但是却是苏牧亲自启蒙,听说是个很是聪明伶俐的孩子,而且并不傲慢张扬,行事颇有章法,有这样的表兄在一边提点着,对徒景年自然没有坏处。
徒景年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他当年也不是独生子女,家里还是有个妹妹的,只是后来他在大西部,妹妹嫁在了京城,大家往来少了,感情便淡了,小时候两人还是兄妹情深的。在皇家,有个嫡亲的兄弟也不是什么坏事,就看你怎么办了!
徒景年已经开始进学了,因为目前皇宫里的皇子只有他一个,本朝也没有让宗室子弟一起读书的习惯,除非是作为皇子伴读,问题是,本朝对宗室还是颇为优容的,谁家愿意让自家的宝贝儿子进宫做伴读,给皇子做垫背呢,何况,伴读还容易牵扯到夺嫡的事情,作为宗室,一辈子富贵已经是稳稳的,就算站队站对了,上头也不会给你封个一字并肩王坐坐,因此,犯不着冒这么大风险。所以,承庆帝直接大笔一挥,直接抽调了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侍讲学士,还有国子监祭酒等,加起来足有十几个人,算是将这一代宫学的师资架子搭了起来,不过学生暂时只有徒景年一个就是了。
虽说只有徒景年一个学生,但是徒景年乃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这在儒家看来,那就是标准的继承人了,问题是,他身在皇家。皇室虽说有着天下人难以想象的权势富贵,但是,哪怕外面标榜得再花团锦簇,实际上是世界上最不讲规矩的人家。比如说承庆帝,承庆帝自己就不是什么嫡子,他生母即便被追封了皇后乃至皇太后,实际上活着的时候不过是个昭容,出身也不算高,其父坐到最高的位置也不过是个五品的知州,往上数三代,不过是个土财主。当然了,自从北宋之后,中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世家了,除了一直作为衍圣公的孔家,其他的人家真正算起来,几代之前出身都差不多。便是皇室,大晋开国之前也就是土里刨食的泥腿子,前朝大乱的时候,被裹挟着造反,偏偏太祖他老人家运气胆略都不缺,哪怕大字不识一个,照样取了天下。
大晋开国已经差不多百年了,到了承庆帝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但是,几代下来,围绕着皇位,折腾出来的事情已经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人家。承庆帝出身不高,其生母过世得也比较早,承庆帝运气比较好的是,先帝儿子不多,加起来也就是四个,除了贵妃所出的二皇子之外,大家出身相差也不是很大,尤其后来承庆帝被淑妃养在了身边,在出身上算是差不多扯平了。兄弟四个里面,大皇子占了长子的名头,但是外家因为扯上了科举舞弊案,能干的差不多被杀光了,剩下的也被流放,在朝中没什么势力,后来还在一次打猎的时候,被人捣鬼,遇上了饿得发慌的老虎,虽然最终逃出了生天,但是却摔断了腿,后来也不知道找的什么大夫,直接瘸掉了。二皇子最受宠,但是却因为嚣张跋扈,即便先帝偏爱,最终还是黯然退场了,承庆帝行三,在跟几个兄弟斗智斗勇之后,最终被推上了皇位。而几个兄弟里面,除了老大被封了宁王之外,老二在承庆帝登基之后不久,就郁郁而终,老四跟他斗得最久,结果前几年的时候,就被承庆帝抓到了小辫子,削了爵位,一个皇子,最终不过被封了个辅国公,如今只得破罐破摔,干脆蒙头待在府里面生孩子,这些年一直被太多的侍妾孩子带来的财政问题所困扰。
承庆帝虽说年纪不算大,如今也不过二十六七岁,但是前二十年就在跟自己的兄弟斗,跟自己的父皇斗,登基之后又在跟臣子斗,权利欲还是很强的,因此,哪怕有了嫡长子,也觉得一时半会儿看不出好坏来,并不想立太子,下面的人这会儿自然也不会不开眼提什么储君的事情,毕竟承庆帝还年轻,这会儿朝廷上下也没什么大事,立太子的事情缓一缓也没什么。不过,这会儿给徒景年挑选先生,然后还有伴读,还是让很多人蠢蠢欲动起来。
皇后却也干脆,即便娘家过来说是要让自己的侄子给儿子做伴读也不置可否,回头就告诉了承庆帝,承庆帝琢磨了一下,很快将徒景年伴读的人选给圈了出来,一个就是徒景年的表兄苏煜,一个是阳平大长公主的次子曹矩。苏家出了个皇后,又有徒景年这个嫡长子,几乎是妥妥地站在皇后这一派了,就算他们拍着胸脯说自己只忠于圣上,只怕相信的人也没几个,其中自然不包括皇帝。而阳平大长公主是承庆帝的妹妹,当年也颇得先帝宠爱,不过却是个很知道进退的人,跟承庆帝关系也不错,在承庆帝登基的过程中,她和曹家也帮了不少忙。因此,承庆帝登基之后,不光第一个册封了大长公主,还给了阳平大长公主的长子一个可以世袭三代的子爵的爵位,又封了她长女为琳琅郡主,算起来是宗室这一代领头的人物了。阳平大长公主一向识时务,也不用担心她急着站队。
皇后对此也比较满意,不说阳平大长公主和曹家如何,苏家本身就不是什么小门小户,苏家前朝的时候就已经为官好几代,本朝开国那会儿因为是降臣被打压了一阵,但是苏家诗礼传家,几乎每代都有人科举入仕,又有姻亲故旧互相提携,等到了先帝的时候,即便不是什么顶级的家族,在朝野内外都有了说话的分量,因此,在先帝开始看重承庆帝之后,便下旨将苏家二房嫡长女赐婚给了当时还是肃王的承庆帝为王妃。承庆帝登基之后,皇后之父苏牧就主动告老,辞去了户部尚书的位置,顶着个承恩公的爵位在家含饴弄孙,这样反而得了承庆帝的好感,对皇后的兄弟和堂兄弟时有加恩之举。因此,苏家在朝中的实力并没有真正受到多少损失。皇后也听说过苏煜,虽说才七岁,但是却是苏牧亲自启蒙,听说是个很是聪明伶俐的孩子,而且并不傲慢张扬,行事颇有章法,有这样的表兄在一边提点着,对徒景年自然没有坏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之孤家寡人,红楼之孤家寡人最新章节,红楼之孤家寡人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之孤家寡人,红楼之孤家寡人最新章节,红楼之孤家寡人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