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挽天倾 创作感言

小说: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更新时间:2025-06-30 15:20:58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明天加更。

  -

  截止今日,《黄巢挽天倾》均订487,平均追订70。

  从成绩上看,似乎完全符合“雪崩”的标准。

  我曾因此感到极度失落。

  扪心自问,自《黄巢倾天》发布以来,我一直怀着最真诚的创作初心,对待每天的四千字。

  我从未水文。

  不敢说文中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但至少每一章节都有它存在的必要。

  我从未请假——几乎。

  唯一的那次请假有特殊原因,下文交代。

  哪怕连载期间突发急性扁桃体炎,喉咙感觉整个被堵住,我也是外卖买药,坚持写作。

  还有一天晚上,公寓响起了警报,广播要求全体住户下到一楼避险,我抱起电脑,穿着拖鞋走下十几层楼——事后得知是夜间火警设备测试失误。

  我从未敷衍设计剧情。

  作者也是读者,过去几年,在起点看了不少历史类作品;

  很多非码字时间都在构思,如何写出与同类文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情节。

  不求样样都新——这在我的能力之外——但至少偶尔能让读者产生眼前一亮的感受。

  所以我选定的创作大方向,是以晚唐初期作为架空历史背景,进行一种“IF”式的世界线变动:

  黄巢落榜,愤而造反。

  ——那如果他考上状元了呢?

  会昌灭佛,大唐中兴。

  ——那如果过程没有那么顺利呢?

  武宗早逝,中兴难续。

  ——那如果李炎没有早逝,活得比读者想象中更久呢?

  故我在配角的塑造上,也花了很多时间:

  像春秀,一个看似毫无威胁的老妇,却成长为举天麾下一等一的“特工”。

  像陈延风陈延雷,反派也可以有真挚的兄弟情。

  像仇慕阳,一条以操弄人心为乐、却在举天驯养下披上温顺狗皮的恶狼。

  像义子团,没有写成耗材般的死士、部曲,而是尽量给有名有姓的黄成精、黄成功、黄成化等人,也构建出他们专属的人物弧光。

  还有李炎、仇士良、卢钧、王仙芝、李景让、牛僧孺、李德裕、郑思仁、杨收、李蘅予、何明远、李固言……

  虽受限于七十万字篇幅,有的配角尚未完全展现他的全部风貌。

  但我能肯定地说,他们绝不是千篇一律的扁平符号。

  然而。

  无论我对剧情有多么上心,本书成绩依然毫无起色。

  “一天一更也叫上心?”

  “还是更想去追每天更新两章三章四章的文。”

  “写了这么久才一百四十章……”

  忘记哪个社区看见的了,有位网友说了大概这么一句话:

  “在部分读者眼中,一天两更就是比一天一更勤快。哪怕两更的是每章两千字,一更的是每章六千字。”

  这句话当然是玩笑成分居多,引用是为了向读者解释:

  我真没偷懒。

  本书章节数看着少,是因为第二十七章前,大多是两千字一章。

  从第二十七章开始,至少四千字为一章;

  而上架之后,每天我无论写多少——比如第三卷终的一万五千字——都会作为一整章发出。

  这七十二万字,如若全部换算成两千字一章,便是三百六十章。

  是不是感觉更长了?(其实并没有)

  总之,就自我分析来看,书的成绩差,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单更模式让太多读者养书。

  二是由于养书读者太多,致使与销量、追订挂钩的智能推受到影响,导致每日新增收藏数量下降、新增订阅不高。

  然后重复智能推受销量影响,继续减少展现的过程。

  什么是智能推?

  主要指每日导读,以及每本书详情页下的同类作品推荐、看过此书的人还看过。

  三是第一卷《悬河注火》,没有清楚传达群像文的基调;

  以至于部分读者,误认为本书是大男主无脑爽、一路横推的类型,跳订章节寻找强情绪的爽点;

  继而出现无法理解重要配角的行事作风,以及认为书中部分合理情节不合理的情况。

  我原本还列了第四个原因:

  主线慢热,前期没有出现“黄巢屠戮世家”等知名历史情节。

  但仔细一想,在上述情节已知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向它的过程,才是最具吸引力与期待感的,便不把这项原因算作在内。

  目前为止的每一个章节,都是对“天街踏尽公卿骨”的叩问与重塑。

  作者尝试在历史与想象的罅隙间,寻找全新的叙事。

  当然,还有第五个可能的原因:

  “为什么不是书写崩了,或写的不好呢?”

  我便是为此失落。

  487的均订,与70的追订,似乎也在强有力地说明这一点。

  于是我打开以往很少打开的作者群,探听其他作品的数据与情报,做了个有些冒险的决定:

  在六月六号,无理由地请一天假。

  根据群友们的经验,但凡请假之后恢复更新,追读必然会暴跌。

  我想知道,这样的定律是否也会作用到本书。

  如果是,说明书确实写崩了,确实该考虑完结这个故事,重新开始。

  之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度过了六号、七号、八号。

  九号中午胆战心惊地打开作者后台。

  一看——

  嗯?

  追读竟然涨了?

  且从那之后到现在,始终维持在相同水平,既没有出现暴跌,也没有出现暴涨。

  这说明,每日追看的读者,对本书抱有的喜爱与期待,明显比我想象的还要深,才能打破“请假必掉追”的一般规律。

  如果说,这件事只是让作者更有写下去的动力,那么另外两个数据则证明:

  本书的成绩,还远未到天花板。

  首先,收藏总量近两万八千,均订却不足五百。

  这意味着,即便没有新流量涌入,仍有两万多名收藏读者,可能连前三章都没点开。

  我只能弱小可怜又无助地表示:

  “已肥可宰。”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每位读者的雷区和爽点都不一样。

  有人看到系统文就点X,有人看到无CP就弃书,有人觉得扮猪吃虎爽翻天,还有人却嫌套路太老……

  说到底,好故事的标准从来不止一个。

  阅读是私人的共鸣。

  唯有文字划过眼底,你才知道,它是否敲中你的心跳。

  其次,是追订。

  起点近期修改了全勤规则,下个月开始,平均追订不足100的书,将无法获得每月1000元的创作补贴。

  大家对此可能没有概念。

  根据我的道听途说,有些千钧的书,写到中后期,都没有100追订。

  低于50追订的亦不在少数。

  而本书虽然追订只有70,但均订不足五百。

  两相比对,我又怎能断言,成绩今日如此,明日亦然?

  的确,两位数追订足够让多数作者弃坑——愿你们不会见到切书潮的到来。

  但总有人选择死磕。

  比如我这个傻瓜。

  -

  写着写着突然惊醒:

  我之所以兜兜转转分析来分析去,无论结论对或不对,都只是在给自己找个“坚持写下去”的理由。

  然而,对角色和故事本身的热爱,才是我选择坚持的最大理由。

  -

  以上。

  说了这么多数据,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字:

  “希望。”

  我希望每一位喜欢这本书的读者都能相信——

  只要你们还在看,我就一定会写完。

  而明天,是七月的第一天。

  不知各位能否把月初的月票,投给《黄巢挽天倾》?

  以《黄巢挽天倾》的数据,目前无法得到任何编辑推荐位。

  新增低-销量少-智能推乏力-新增低的死循环,恐将延续下去。

  但如果——

  如果明天,我们能冲上历史分类月票榜。

  哪怕只是徘徊在一百名边缘,多露脸几个小时。

  或许就能让更多目标读者,发现这本书的存在。

  即便只进来五个新读者,都有可能提振日销,打破循环。

  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变数。

  为此,明天保底两更,冲击三更,

  整个七月,作者会持续加大更新力度,回馈大家。

  -

  “知命不惧。”

  “一往无前。”

  你们的每一票,都能让这本书走得更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黄巢挽天倾,黄巢挽天倾最新章节,黄巢挽天倾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