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后。

  陈露阳面色绝望的走出校团委办公室。

  天塌了……

  来晚了。

  小眼镜拍完照片,就直接送去洗了。

  陈露阳好说歹说想让广播站给他重新拍几张照片,

  但是学校广播台以浪费可耻,胶片珍贵为由,拒绝二次拍摄。

  陈露阳不死心,还想争取争取,能不能只放采访文字,不放照片。

  但是学校广播台以“不配照片谁信你?我们还得保证真实可信呢。”为由,再次无情拒绝。

  人生无常啊!

  陈露阳一声感叹。

  怪不得打小妈妈就教育自己,得意的时候别嘚瑟,一嘚瑟就出事。

  现在看来,自己属实是嘚瑟大发了。

  但凡短发女生好心提醒自己,让自己整理衣领的时候,他能听劝,把自己衣服弄弄。

  也不至于变成“红领巾小伙”闪耀整个校园。

  “让你不听劝!让你不听劝!”

  陈露阳嘟囔了两句,就跑到学校的电话亭去打电话了。

  ……

  票真的不好买!

  这年头出省坐车不容易,尤其逢年近冬,各地走动多,绿皮火车一天一趟,人多得跟打仗似的,能挤上车就算胜利。

  哪怕是有陆局打前站、姜铁托关系,跑了好几个票务窗口,

  最后也只勉强给陈露阳搞到了一张下周末回省城的硬座。

  而且,还加了价。

  整整贵了两块五。

  不过跟能见到对象的喜悦心情相比,这些钱都不算啥!

  钱嘛~花了还可以赚!

  但是对象可不是说见就能见的。

  买完了票,陈露阳冲到了电话亭,给陈今越打电话让她下周末晚上去火车站。

  就这样,

  陈露阳一边掐着指头盼着下周末,一边又是期待,又是微妙地……有点儿抗拒下周四的到来。

  一想到自己届时扎着红领巾,

  脸上写着“红光满面祖国的好苗子”的大照片张贴在学习宣传栏的模样,

  他就想死……

  也许,

  有些人就是注定要用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来征服众人。

  谁说伟光正的才是英雄!

  名侦探冯久香女士都说了:

  祖国的花园大了,难免有几株奇花异草。

  爹就是花园里最亮眼的那一株!

  美不美的先别说,

  亮就完了!!!

  ……

  周四的中午

  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

  学生们背着书包走出教室,在食堂窗口排起了长队。

  铁勺在铝饭盆里哐哐作响,锅盖一掀就是热气腾腾的红烧茄子和大锅白菜。

  就在大家埋头前挪、准备打饭的档口,

  广播喇叭里传来一阵“滋啦”的开头音,紧接着就是熟悉的播音员女声: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中午好!这里是北京大学广播站。午间的阳光洒满燕园,我们又如约与您相逢在这电波之中。”

  接着男播音的声音响起:

  “思想的清风,知识的热流,这里是属于每一位北大人的声音。让我们暂歇匆匆的脚步,聆听此刻的分享。”

  “今天,我们要与您分享的,是《青春风采·榜样在身边》特别栏目。”

  “在本期栏目中,我们将带您认识一位不一样的青年科技项目主持人。”

  人群逐渐安静。

  这时候,大家都崇尚先进,听到是人物专栏,马上打饭的喧嚣声都小了几分。

  “他是经济系大一新生,也是汽车修理厂的负责人;”

  “他不是在实验室写报告的理论者,而是冲在一线的实践者。”

  “他的项目融合政策指向、工程设计与基层样本,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可能。”

  “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立项,更是北大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试点信号。”

  ……

  伴随着校园大大喇叭一开,原本吵吵嚷嚷的人群突然安静了一下。

  高小琳端着饭盒,下意识道:

  “这说的不会是咱文委吧?”

  同学们纷纷侧过头。

  下一秒,广播员的声音清晰传来:

  “下面,我们将带你走进《以知识对接实践:北大学生陈露阳主导工校合作,探索汽车零件通用化新路径》的故事里……”

  ……

  “卧槽,还真是他!”郑哲瞪大了眼睛。

  而广播还在继续:

  “……面对国内汽车车型多、零件型号杂的现实状况,”

  “陈露阳同学广泛吸收德、意、日的先进技术发展经验,创造大胆性的提出汽车常用件通用化的设想并进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与出色的反响……”

  这句话一出,像平地一声惊雷,全校哗然。

  北大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但是不得不承认,人才之中还有人才。

  他们这边还在埋头钻研课本,啃原理、抄笔记、熬夜学习,努力适应大学的节奏。

  结果陈露阳已经在车间带团队,在校外搞实验室,在学校立项参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了!

  “科学春天”主讲人、力学系挂牌实验点主持人、校级项目第一负责人……

  这一桩桩,一件件,

  像锤子一样,一下下砸在所有大一新生的心头上。

  “陈露阳”这三个字,简直就像一片巨大的乌云,死死压在整个大一学生的头顶上空,

  浓得化不开,重得让他们喘不过气。

  不论他们学习再刻苦,成绩再优秀,

  可一抬头,

  前面总有一个人,正站在你前面。

  他还时不时地回头,冲你笑着摆摆手:

  “你怎么还没追上来呀?

  ……

  压抑!

  好好的一顿红烧茄子,吃的大家胸口噎噎的。

  压抑的吃完中午饭,刷完饭盒。

  经济系一班的十来个同学,郁闷压抑的成团结伙走在校园里。

  就在此时,一阵不合时宜的笑声从旁边的学校宣传栏传出来。

  “笑什么呢!乐成这样。”郑哲好奇的开口。

  “走,看看去!”孙乐根好信,一群人也跟着凑到宣传栏下去看热闹。

  只见宣传栏里,

  陈露阳脖子上扎着红领巾,一脸骄傲的冲着镜头呲着大牙。

  那笑容跟小学生评三好的时候一模一样,简直阳光得要从玻璃框里溢出来!

  噗……

  哈哈哈哈哈哈哈!!!!

  压抑的经济系众人刚刚还在心里暗自较劲的情绪,

  像锅里憋了一上午的热气,被这一张照片直接撬开了盖儿,

  直接全线崩溃!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嗝~

  就在一群人围观笑疯的时候,

  不远处,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低着头,从教学楼角落往这边瞄了一眼。

  然后快速的爬行钻进不知名的阴影下。

  恨不得整个人钻进地缝里,巴不得所有人都不要发现自己的踪迹才好!

  ……

  此时哲学系办公室

  广播的声音从敞开的窗户悠悠传进来,

  萧辉原本正低头翻着一篇期刊,听到这句话时,眉头几乎不可察觉地微动了一下。

  李正繁将茶杯放下,轻轻叹了口气。

  “经济系今年算是走了狗屎运,收了个好学生!”

  大一才开学2个多月,陈露阳几乎成了全校的风云人物。

  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提起他的名字就没有不知道的!

  之前,李正繁他们还觉得陈露阳为人过于少年意气,太狂。

  连哲学系原著编译组的实习编译身份都不肯要。

  可现在看来,以他的本事当一个‘实习编译’,确实是太委屈他了。

  “唉……”

  李正繁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要是咱们系的学生就好了……”

  现在各个系都急着推进原著编译,哲学系也不例外。

  结果经济系那边动作比谁都快,稿子都整理上报了。

  做拔高、搞研究,这些老师谁不会?

  但要真坐下来,花时间一点点去啃底稿、做基础手稿,谁都头疼。

  毕竟大家又要教书、又要写文章、又要搞研究,实在拿不出大块的时间做基础手稿的撰写。

  好几次,哲学系的老师们都动了心思,想再把陈露阳拉进来,帮忙做点翻译。

  但是陈露阳的思想……实在太难控了。

  保不齐哪天就在编译稿里写出点“不合时宜”的话。

  真出了事,谁背锅?

  偏偏陈露阳又不肯低头来当‘实习编译’,事情就只能这么搁置。

  今天听到广播里播放了陈露阳的新闻,大家的思想再次活泛起来。

  “这人放咱眼皮底下,用不上,太可惜了。”哲学概论老师忍不住开口。

  “怎么用?”逻辑学老师反问。

  “他要进编译组主组,咱们只能让他当实习编译,需求合不上,根本没法谈。”

  这时,萧辉抬起头,慢慢开口道:

  “我倒觉得,与其想着怎么把人纳进来,不如换个角度,直接跟他合作。”

  “我有个想法。”

  “我们可以以哲学系名义,围绕他的‘汽车通用件项目’,发起一个‘技术与理性’的跨学科课题。”

  “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现代工业组织、劳动分工、以及工具理性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听着虽然是技术问题,实则全是哲学的老话题。”

  说到这,萧辉嘴角带了点意味深长的笑意。

  “如果我们在课题中注明‘参考国外技术哲学与现代性理论文献’,那自然就需要黑格尔、马克思、哈贝马斯等人的原著译文材料。”

  “到时候顺理成章,直接就给了陈露阳一个参与翻译与注释的合理入口。”

  萧辉继续道:“他只需要负责整理翻译一线材料、提供技术注释。”

  “其余由我们来校审、加工、提升,最后一并整理成理论成果。”

  近代哲学老师眼睛一亮。

  “好办法啊!”

  “这样既不让他进编译组,又可以让他成为项目合作者,帮我们翻译。”

  “还能让哲学系挂上‘参与现代化实践’的亮点,拿出去说也体面。”

  越说,近代哲学老师的心里就越是佩服!

  真不愧是主任啊。

  这算盘,打得真妙。

  这么一来,不仅哲学系能够实现“向实践靠拢”。

  陈露阳的项目也能迎来“理论支撑”。

  不动编制、不动结构、不动身份,照样把人、能力、成果,全盘带进来。

  “不过……”

  逻辑学老师想了想,提出疑问。

  “我们这边拉了课题,挂了名字,不能空口白话,总得给人家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说得过去的理由多了去了。”

  萧辉不紧不慢地合上期刊,把眼镜往上推了推:

  “我们是院系协作、项目对接。又不是单方面求他帮忙。”

  “立项我们出面,理论支持我们提供,翻译交我们把关,他只管他那摊技术材料。”

  “谁占便宜,还真不好说。”

  萧辉轻笑一声:“我们可以先不谈翻译,就以课题合作为名义,找他聊聊。”

  哲学概论老师顿悟:“你的意思是先以合作研究‘技术与理性’为名义,给他扔个橄榄枝?再把翻译的事藏在后头?”

  “不是藏,是顺着说。”萧辉纠正道。

  “只要合作自然,话题自己就会往那边引。”

  “而且我们可以表态:所有合作材料,署名公开,成果归属清晰,既不占他的编制,也不动他的时间安排。”

  “就算他不愿意立刻答应,心里也会留下印象。”

  李正繁补充:“我们还可以从技术伦理角度切入,成立‘技术伦理与社会影响小组’,由哲学系牵头、邀请他参与。”

  “可以!”萧辉冲着李正繁开口道。

  “这事儿,你出面吧。”

  “你跟他之前有过交流,他多少还听你一两句。”

  李正繁点头:“好!”

  ……

  最近的几天,陈露阳过得简直是生不如死的日子。

  十年出名无人问。

  一朝丢人天下知!

  正儿八经的校刊照片,无人问津。

  宣传栏里的红领巾却几乎传遍了整个学校。

  就连兄弟院校都知道北大的经济系出了一个爱扎红领巾的牛逼人。

  真牛逼啊……

  这么大的人了,都入党了。

  还能觍个脸装嫩,戴个红领巾可哪乱逛,

  换成谁,谁都得多看一眼。

  现在陈露阳只要走在教学楼和校园里,都会有人盯着他的脖领子瞅,看看他带没带红领巾。

  这要不是陈露阳实在扛不住饿,没办法,必须得去食堂。

  他都恨不得一天天就在屋里呆着不见人。

  晚上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西方哲学史》下课。

  陈露阳背着书包、正准备趁乱跟随众人溜出去,猝不及防被李正繁叫住。

  “陈露阳。”

  陈露阳脚步顿了一下,回头,略显意外。

  “李老师?”

  “来我办公室一趟。”

  嗯?

  陈露阳的小眉头微微皱起,内心升腾起一股不太好的预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八零机械厂,回到八零机械厂最新章节,回到八零机械厂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