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诗芸带着朋友在研究所参观的时候。

  保护中心主任的梁从戒正在翻看着报告,报告是一份来自英国的,希望能够从中心租借猫熊。

  窗外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办公桌上,梁从戒放下手中的报告,眉头微皱。

  他拿起钢笔,轻轻敲了敲桌面,随后按下内线电话。

  “陈科,进来一下。”

  片刻后,陈明伦敲门而入,手里拿着笔记本,随时准备记录指示。

  “梁主任,您找我?”

  梁从戒将那份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动物园的申请文件推了过去。

  “英国人想租熊猫。”

  他语气平静,但眼神里带着一丝犹豫,

  “堪培拉动物园提交了初步意向书,希望引进一对大熊猫进行科研和公众教育。”

  租借熊猫,大概五年前,面对英国多次表示希望得到大熊猫的要求,而且其首相、女王也多次出面,虽然官邸最后还是拒绝了赠送大熊猫,但是表示可以租借,于是动物保护中心开始了熊猫租借。

  SEA的熊猫租借条件可以说是苛刻的,不仅每年需要支付20万美元的租金,而且事无巨细的有着各种各样的“霸道条款”。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国家抢着要租借大熊猫,不过,不是每个国家都会获得批准,直到现在,只有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法国获得了批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多次申请,都没有得到批准。

  每一次都是因为条件不达标。

  接过文件,陈明伦快速浏览了一遍,点点头,说道:

  “他们的申请材料倒是挺齐全的,他们已经申请了三次,每一次都进行了整改,但具体条件是否符合我们的标准,还得实地考察。”

  梁从戒微微颔首:

  “没错,熊猫不是普通动物,租借条件必须严格把关。”

  其实的,对于SEA来说,虽然没有用熊猫搞外交,但事实上,却有外交的影子,现在获得租借的国家,都是友好盟国,至于澳大利亚,他们在政治上没有问题,而且阁下已经同意了,唯一的问题是……他们的硬件设施是否合格。

  硬件设施实施的是一票否决,如果不能达标,那怕就是阁下同意也没用。

  “你去一趟堪培拉,带上赵工,他是熊猫馆建设专家,让他看看他们的场馆是否符合标准。”

  陈明伦迅速在笔记本记录要点:

  “明白。那我们的核心要求还是照旧?”

  梁从戒点头,语气不容置疑道:

  “第一,场馆必须符合熊猫饲养标准——室内外活动区不得少于2000平方米,温度、湿度全年可控,模拟原生环境。”

  “第二,饮食保障必须到位。我们不会接受竹子空运不及时的情况,他们得证明有稳定的新鲜竹子供应渠道。”

  “第三,医疗团队必须配备至少两名专职兽医,其中至少一人要有大熊猫护理经验。”

  这一点倒是没有问题,早在三年前,堪培拉动物园就派来了交流人员学习大熊猫护理,每年还要支付3万南元的学费。

  虽然看起来很贵,但是有贵的道理。

  陈明伦一边记录,一边补充:

  “还有繁育计划,对吧?如果他们想长期租借,必须证明有科研能力和繁育技术支持。”

  梁从戒嘴角微扬:

  “没错。英国人上次在伦敦养得不错,但堪培拉是第一次申请,我们要谨慎一些,另个,我们需要有两名专职人员常驻堪培拉,对熊猫馆进行日常监督,他的薪水和住所以及驻外津贴都要由澳大利亚方面支付。”

  SEA一直都很“霸道”,这是众所周知的,哪怕就是在熊猫的租借上表现的也是——你爱要不要,要么答应这些条款,要么就别提这事。

  这个监督人员,就是监督场馆的各种条件,如果熊猫馆的日常条件不达标,或者对熊猫的健康造成威胁,保护中心有权在单方面结束租借合同,同时会把熊猫运回,当然运费也要由对方支付。

  梁从戒又走回办公桌,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标准文件,递给陈明伦。

  “这是我们的《大熊猫国际合作租借标准》,你带上,一条一条对照检查。如果他们有任何一项不达标——”

  陈明伦接过文件,心领神会:

  “——那就只能等他们整改合格再说了。”

  梁从戒满意地点头:

  “去吧,订最早的机票,一周内给我初步评估报告。”

  陈明伦合上笔记本,微笑道:

  “主任,您放心,我一定仔细检查,绝不让我们的大熊猫受委屈。”

  ……

  国际机场航站楼的玻璃幕墙外,晨光刚刚刺破云层。

  拖着行李箱的陈明伦和赵工一前一后走向国际出发的安检口。

  赵工正喋喋不休地讲着堪培拉动物园可能的场馆缺陷,陈明伦则心不在焉地应和着,眼睛扫过拥挤的候机大厅。

  “我跟你说,澳大利亚人总以为潮湿就等于适合熊猫,”

  赵工推了推眼镜,说道:

  “但他们那儿的湿度和我们这里根本是两码.哎,陈明伦?你去哪?”

  陈明伦突然偏离了路线,朝值机柜台方向快步走去。在海外航空的柜台前,一个穿着皱巴巴卡其色外套的男人正弯腰整理背包,虽然只看到后背,但是陈明伦一眼就认出了他。

  “周正毅?“

  男人转过身,黝黑的脸上先是疑惑,随即绽开笑容:

  “陈明伦?老天,多少年没见了!“

  两人用力拥抱了一下。陈明伦闻到老同学身上浓浓的烟草味。周正毅比上次见面更瘦了,眼角纹路像刀刻般深刻,但眼睛依然亮得惊人。

  “介绍一下,这是我们中心的赵承捷工程师。”

  陈明伦侧身示意,

  “赵工,这是我大学室友周正毅,亚洲电视台记者。“

  赵工客气地点头,周正毅已经热情地伸出手:

  “你好,赵工。“

  简单寒暄过后,陈明伦看了眼周正毅脚边磨损严重的登山包:

  “你这是去哪?“

  “达卡,东巴斯斯坦那边。”

  周正毅弯腰扣上背包的最后一个搭扣。

  陈明伦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东巴基斯坦?电视里不是说那边的局势很乱吗?政府和反政府派系天天冲突,昨天新闻还说杀死几万平民。”

  周正毅点也了点头,神情严肃的说道:

  “就是因为乱才要去啊。平静的地方不需要记者。发生在那里的事件,必须要揭露给全世界,这是我的工作。”

  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在讨论周末去哪钓鱼。

  赵工识趣地借口去买咖啡离开了。陈明伦盯着老同学的脸,记忆中的校园诗人如今皮肤粗糙得像砂纸,右眉骨上还有一道新鲜的结痂。

  “你老婆就让你这么到处跑?”陈明伦问完就后悔了。

  提到妻子,周正毅的笑容变得更灿烂了:

  “你知道的,她很贤惠,如果不是她在家里照顾几个孩子,我这样天天跑,怎么有时间照顾孩子们……”

  说话的时候,他满脸都是笑容,那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广播里开始催促前往堪培拉的乘客登机。陈明伦看了眼手表,犹豫着该说什么。

  大学时睡在他下铺的兄弟,曾经为了一首没写完的诗熬夜到天亮的文艺青年,如今成了追逐战火的人。而他则每天检查熊猫馆的温湿度数据,最冒险的事不过是去非洲考察时打了支疟疾疫苗。

  “你呢?这是去哪?”

  周正毅打破沉默。

  “堪培拉,考察个动物园。”

  陈明伦晃了晃公文包,说道:

  “可以送两只熊猫过去。“

  “哈!还是你厉害,”

  周正毅用力拍他肩膀,

  “熊猫啊,要是到时候,我在家里,你们送熊猫过去的时候,记得叫我,只要是熊猫有关的都是大新闻。”

  两人都笑了,但笑声很快消散在机场嘈杂的背景音里。

  “注意安全,”

  陈明伦最终只说出了这句话,

  “别太拼命,你是记者,不是士兵。”

  周正毅眨眨眼:

  “放心,我命硬着呢。”

  登机广播再次响起,这次是周正毅的航班。他们又用力拥抱了一下,周正毅身上有股陈明伦说不清的异国气息,像是硝烟混着热带水果。

  “回来后我们再聚一聚!”

  周正毅倒退着走了几步,举起手冲着同学挥手。

  陈明伦站在原地,看着老同学的身影消失在安检通道的人流中。赵工不知何时回到了他身边,递来一杯咖啡。

  “你朋友?挺有意思的人。“

  陈明伦接过咖啡,温度透过纸杯传到掌心:

  “大学时他连蟑螂都不敢打,现在专门往战区跑,年初的时候,还去了印度反应堆的事故现场,在核辐射区域采访了当地人。”

  在官方的语境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南亚核危机时,对反应堆的轰炸,直接变成了“事故”,变成了意外,其实,这就是在淡化这件事。

  虽然在事件中,SEA表现的非常激进,但是这种激进却最大的限度的保证了自身的安全,而在保证安全之后,SEA并没有忽视舆论,其中一点,就是通过“事故”来淡化这一事件中的军事色彩。

  那怕这是掩耳盗铃,至少,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现在,仅仅只有少数一些人还在提那次对反应堆的攻击,至于核泄露,也只是意外而已。

  这是一场意外,一场悲剧,我们深表遗憾。

  而这就是官方的态度。

  “他的胆子可真大啊!”

  “是啊,真的很难相信,他变化会那么大。”

  而此刻,周正毅的飞机应该正转向西北,朝着那个外务部天天警告不要前往的危险地区飞去。此时,他的心里所思所想的都是当地发生的暴行,当然还有“谣言”中的大屠杀。

  作为记者的他,正是因为那个“谣言”,才决定去的那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过去做财阀,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回到过去做财阀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